前言
在當前企業管理的實踐中,我們的經理人幾乎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了一個“警察”,每天的工作似乎就是發現問題,防范問題,圍繞著員工的問題、企業的問題在繞圈子。其結果是:問題發現了不少,也解決了不少,但令其困惑的是,員工和企業的問題并沒有因此而減少。
問題的結癥在哪里?是現在的員工因為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越來越不自覺?還是因為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復雜而導致企業的問題越來越多?帶著這個問題,我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次企業的管理咨詢活動中隱約地發現,我們的經理人的管理理念與方法似乎出了一點問題。他們在看到員工和企業的問題的同時,卻忽略了員工的優點和企業的優勢。他們對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而對優點優勢卻有意無意地予以了忽略。
每一位員工都有他的優點,每一個企業也都有它的優勢。人的成長需要優點,企業的發展也需要優勢。那么,企業管理呢?無疑,最需要的也就是對員工的優點和企業的優勢的發現、培育和運用。優勢的增長,就意味著劣勢的減少,企業的發展需要的正是員工優點和企業優勢的不斷增長。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的經理人卻把他們的注意力投注在了員工和企業的問題上。
基于這一認識,我在珠三角十多年的企業管理咨詢的過程中,把自己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探索中,在無數次的觀察、思考和總結后,逐漸地形成和完善了“優勢導向”這一全新的企業管理的理念與方法。為了驗證這一理論的價值,我在好友的企業和自己的管理工作中付諸實踐,出乎意料的是,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從而堅定了我對“優勢導向”理論的信心。
在這里,我要特別說明的是,“優勢導向”理論的形成,并非我一個人的成就,我的大學同學,現在深圳市育才中學任教的嚴凌君老師,對這個理論的形成傾注了很多的心血,貢獻巨大。雖然我們那時關注的重點是學校的管理,與企業的管理有著巨大的差別,而且時間的距離又是如此之大。
那是在1989年,大學畢業不久的我們,憑著一腔熱血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氣,共同撰寫了一篇題為《優勢導向——和中小學校長談學校管理》的文章,刊登在1989年3月號的《江西教育》雜志上。文章刊出后,在江西教育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該文當年就被國家教委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受到巨大鼓勵的我們,在當年又一口氣寫出了《優勢導向——一門新的學校管理藝術》一書,但因種種原因,原本已經決定當年在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這本小冊子,終未能問世。后來,嚴凌君離開吉安,去了深圳,而我在江西省教育委員會(現在稱教育廳)工作。因兩地相隔甚遠,又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我們都逐漸淡忘了此事。
1998年,我離開江西省教育委員會,搭上南下的末班車,來到了廣東省順德市。在和珠三角廣大企業家的交往中,我逐漸感覺到,“優勢導向”的理論,如果能和企業管理的實踐結合起來,一定會煥發出全新的魅力。這時的嚴凌君已經成為深圳市頗有名氣的散文作家和國內名師了,并正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正致力于《青春讀書課》閱讀教材的編輯工作,而我卻正踏腳進入企業管理咨詢和研究的行列。于是,我便將我們兩個人多年以前共同提出的“優勢導向”的理論,獨自根據企業管理的特點和要求進行徹底的改良,以求能對企業管理有所貢獻。在這個過程中,珠三角許多知名的,或者說經驗豐富的企業家,為我的改良提供了許多建議。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今天,終于要和廣大讀者見面了。在此,我要把這一成果的成功問世,首先歸功于我的同學嚴凌君。
《優勢型經理人》只是我對企業管理系統思考的起步之作,未來還將陸續推出其他專著,希望能對企業的團隊管理、商業模式和企業變革等方面有所探索和思考。從市場經濟的層面來說,企業的發展,不只是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理論的不斷成熟和完善,也是企業發展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有時甚至是關鍵的因素。唯愿我能對此有所貢獻,為我國企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我也無法獨善其身。于是,為了適合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我一改理論書籍枯燥煩瑣的論述模式,采用故事和對話的形式,試圖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我也知道,這一轉變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我的個性是,做任何事總喜歡有一些創新。但愿廣大讀者能喜歡上這本小冊子,在此,我誠摯地對大家道一聲:謝謝!
吳光琛
2011年6月11日于廣東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