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文獻綜述

在EBSCO數據庫的查詢中,查詢日期限定于1990年1月至2011年8月,檢索詞為Hanfeizi,共有5個檢索結果,其中以《韓非子》為研究主題或者主題之一的有3篇,其他兩篇只是在文章中有所提及。這三篇文章中,一篇將韓非與托馬斯·霍布斯相比較,研究二者的政治思想;一篇對比了《韓非子》《老子》《墨子》三部著作,討論了韓非的政治哲學,重點研究了統治者的道德自我培養;第三篇文章重點從語言、修辭學的角度,研究了《孔子》、《老子》和法家的語言特色。

在Emerald數據庫中,以 Hanfeizi為搜索詞進行查詢,一共得到3個結果,其中一篇是客座主編的社論;另外兩篇皆出自同一個作者之手,論述的都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涉及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韓非子》只是文章中涉及的一部分內容,并不是文章的主題。

在世界上收錄最全的,有關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博碩士論文庫ProQuest中,以 Hanfeizi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共得到31個搜索結果,不過大多數的搜索結果都不是以《韓非子》作為研究主體,只是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涉及《韓非子》這部著作或韓非其人,并且這些搜索結果很多都是研究考古或者修辭學、文學的。在4篇以《韓非子》為研究主題的碩博士論文中,一篇是研究《儲說》篇章的文體結構;一篇是研究《解老》和《喻老》這兩章與《老子》相關的內容;一篇研究了韓非的政治思想;最后一篇對比了韓非和馬基雅弗利的政治哲學。(以 Han Fei Tzu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有效結果增加一個,研究主題為《韓非子》的官僚觀。)可見,國外學者,或者確切點說英文作者對《韓非子》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我們的想象,至于對《韓非子》這部著作富含的管理學思想的研究就更是空白了。

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筆者在對Jstor數據庫進行搜索后,發現早在1964年,國際最權威的管理學雜志之一《公共管理評論》(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曾經在其當年3月刊上刊登過一篇題為《韓非子:管理學先驅》(Han Fei Tzu:Management Pioneer)的文章,作者為美國現金出納機公司的Donald.V.Etz.文章將韓非的思想與印度、希臘的哲學思想相對比,并且高度肯定了《韓非子》的管理思想,同時摘選了原著中的文字加以說明論證。遺憾的是,在這篇文章之后,西方管理學及哲學雜志并沒有對《韓非子》的管理思想進一步進行系統研究。推究起來,也許語言障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對于這樣一部富含管理哲學,對中國歷朝歷代帝王的治國方略有著深刻影響的著作而言,這種研究留白不能不說是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巨大浪費。可見,加強對《韓非子》的研究,尤其是對其管理思想的研究,并將其介紹到國際文化舞臺上,對于弘揚中華文化,推廣國學,以及探討中國管理思想的淵源有著重大的意義。

相比之下,漢語作者對《韓非子》的研究要多一些。截至2011年8月份,在中國知網CNKI的數據庫中,在題名中包含關鍵詞“韓非子”的搜索結果共有385條。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從文學、史學、哲學或者政治學的角度來研究,從經濟、管理學角度研究這部著作的文獻不超過50篇。題名中包含關鍵詞“韓非子”的博士論文有5篇,無一是以其管理思想作為研究主體的。題名中包含關鍵詞“韓非子”的優秀碩士論文共有46篇,其中單純從文學、修辭學角度進行研究的論文就有將近30篇,同樣沒有一篇是從管理學角度闡釋的。可見,漢語學者對韓非的管理思想并未有足夠的認識。相比較而言,在題名中包含關鍵詞“孔子”的搜索結果為12211條,包含關鍵詞“論語”的搜索結果為4712條。考慮到我國封建統治長期“陽儒陰法”的現實,這種研究的不平衡性似乎在呼喚我們對《韓非子》的重視。

在我國目前對《韓非子》管理思想研究的文獻資料中,有一些專著及編著類書籍,當然,相關的思想史或者哲學專著中無疑會對《韓非子》及法家思想有所介紹和評述。相關管理思想的專著(編著)有:陳東升編著的《<韓非子>與中國式管理》(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6);楊先舉著的《向韓非子學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凌永放著的《國學智慧系列:學校沒有教過的管理學·韓非子》(江蘇文藝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1年);黃偉著的《韓非子用人智慧》(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等。不過,這些讀物大多為通俗讀本,有些讀物以《韓非子》中某句話作為引子,大篇幅講述現代管理中的一些故事,其實和《韓非子》本身并無太大干系,甚至有牽強附會的嫌疑。

介紹《韓非子》的論文集有《韓非子二十講》,作者為郭沫若、王元化等人。這本書匯集了名家評論韓非及闡釋《韓非子》的經典文選20篇。論及韓非的悲劇人生、哲學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政治思想,韓非思想與儒、道的異同,和《韓非子》著作的特點及其閱讀方法,等等。雖然具體涉及管理思想的論述并不集中,但是文章都出自大家之筆,都是《韓非子》研究的經典文章。

在論述韓非管理思想的各種期刊論文中,絕大多數都是從不同的細分化角度進行論述的,比如說韓非的用人思想、賞罰思想(二柄)、法的思想等,有一些論文對韓非的管理思想進行了全方位的論述,但是畢竟篇幅有限,而韓非的管理思想實在豐富,所以這些概括性的論文大多流于籠統化和表層化,只是蜻蜓點水般地涉及星星點點的內容。

用人思想是韓非管理思想中內容非常豐富的一部分,說到底,韓非的“法”、“術”、“勢”都是針對如何管理臣民而言的。換句話說,任何管理理論的基礎都是對人的管理。劉珊珊在她的論文《從韓非的君臣觀中看<韓非子>的治吏思想》(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9年3月)中,認為君制臣、臣忠君是理想的君臣關系,《韓非子》中體現的治吏思想是為了有效實現這種關系而制定的策略,是從人性自利的觀點出發的一整套約束和鞭策群臣與官吏的制度。對君主來說,法、術兩者互為表里、互相配合地成為君主用來控制和利用臣下的得力手段與工具。

王立仁認為,治吏引綱是韓非提供給封建君主治國的關鍵方略,而能人政治是治吏引綱中的一個基本思想。治國關鍵在治吏,治吏要選能人為官,以“能”為選拔官吏的標準。由于能人并非是全能的,因而要因“能”而任官。由于能人也是好利的,都有為“非”的可能,因而要有使他們不敢為非的“法術”。(《韓非的能人政治及其意蘊》,政治學研究,2009年6月)

王麗霞則認為,韓非哲學思想體系中具有現代管理的合理內核,他的人才管理思想對君主而言是“治吏不治民”,這實質上是一種重君、保君、役使臣民的思想。圍繞這個主題,韓非從多個側面為保障君權,行使君術以役臣民,提出了種種設計,這其中君對自身的管理和對吏的管理是他論述的主要內容,從而形成了其“君—臣—民”的管理系統。(《韓非的人才管理思想略論》,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1月)

在論文《韓非以法治吏的思想及其現代意義》(重慶工學院學報,2009年12月)中,汪蕾總結道:在我國建立法治社會的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是依法治吏,管理好我們的干部隊伍。這是構建法治社會與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干部任用、考核、獎懲、罷免、監督的法律和制度,把干部隊伍建設納入法制軌道,使干部工作公開化、民主化、法制化。由此,要樹立法律的權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大違法成本;完善崗位責任制和官員問責制,明確職責,求真務實;完善干部政績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以及完善監察制度。

賞罰理論(二柄)亦是韓非思想重要的一部分。賞罰“二柄”是領導者實施控制的主要武器。楊欣在她的《韓非子的“二柄論”與現代管理》[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10月]中論述道:韓非賞罰二柄論實質上是形成于公元前三世紀的中國的激勵理論。激勵的實現源于期望的強化。韓非提出了“賞罰敬信”的原則,并進而提出了“厚賞、重罰”的激勵手段。激勵的效果體現于目標的設置。韓非指出“明主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并進而提出了“循名責實”的目標考核法,作為實行賞罰的依據。激勵的持久來自于賞罰的公正。韓非強調:“明君無偷賞,無赦罰”,并由此提出了“法不阿貴”的執“柄”原則。韓非的上述思路與當代行為科學中的激勵理論異曲同工,不謀而合,卻比西方的行為科學整整早了23個世紀。

魏滿霞認為,韓非的賞罰觀非常豐富,他認為人性好利惡害,故賞罰可用。賞罰應該循名責實,依法實施,還應該具有可行性。賞罰必須遵循信賞必罰、厚賞重罰、賞譽同軌、非誅俱行、賞罰不阿的原則。韓非的賞罰觀對現代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啟示。(《韓非賞罰觀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學報,2006年6月)

楊欣在她的另一篇文章《韓非子的人才觀對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月]中論述道,韓非對于賞罰問題的闡釋對當今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獎懲機制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它告訴管理者,賞罰與毀譽應當相輔相成,力求相得益彰。人們雖然重視物質激勵,但是金錢并不是唯一的激勵因素。領導在實施物質激勵的同時,要自覺地借助“精神”的力量。它提醒決策人,“信賞”,關鍵在于一個“信”字;“必罰”,核心在于一個“必”字。如果許諾了的獎賞最后不兌現,公布了的懲罰最后不執行,那么賞罰的激勵效用就將喪失殆盡,考核也將隨之失去意義。最后,它告誡各級領導者,獎勵應防“漏”,懲罰應防“赦”。因為“漏”的對象往往是“疏賤者”,“赦”的對象多為“近愛者”,這種疏漏實際上體現的是一種不平等,因此,職工隊伍將危機四伏,而這正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應該極力避免的。

“法”的思想是被稱為“法家集大成者”的韓非思想的基石,“法”是法律,是制度,是統治者實施統治所憑借的依據。馬華陽在他的文章《韓非子“法”思想的淵源》(黑龍江史志,2010年6月)中指出,把儒、墨、道、法和前期法家都作為韓非“法”思想的淵源,是不穩妥的,韓非“法”思想的淵源確定的應該有儒家和前期法家。他繼承了儒家的人道實踐原則,繼續了荀子的思想轉變,完善奠定且推行了其法治主張;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后王主義、性惡論的思想;繼承和發展了商鞅的“法”思想。

葛榮晉教授把法家的“法”和企業的剛性管理結合起來,認為“以法治民”的思想在企業的剛性管理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現代企業中,只有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和企業的具體情況,不斷地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實力。(《法家的“以法治民”與企業的剛性管理》,寧波黨校學報, 2007年6月)

作者郝啟秋肯定了韓非法治思想的進步性,認為他的“法治”思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結束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王國,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同時他也指出了韓非“法”思想的局限性,認為韓非的法治是自上而下的,是以君主獨裁專制為目的的法治,與近現代的法治是不同的,至少是不徹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韓非的“法”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個人意志的體現,嚴刑峻法雖然有進一步打擊不法貴族的一面,但是主要方面卻是為了鎮壓人民。(《韓非子法思想研究》,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8月)

黃鈞銘在他的文章《韓非子“法”、“勢”、“術”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北方經貿,2007年8月)中,將韓非的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結合起來,認為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看,韓非的“法”是一種特定的組織制度。對于那些處于創建時期、利益目標缺乏一致的組織,韓非所提出的“法”能夠提供較直接有力的制約標準,具有相當大的使用價值。即使是運行良好的企業,韓非所倡導的“法”也能夠提供相當豐富的公開、公平、持續等管理理念資源。“勢”在今天的管理學中被稱之為領導權威,從表面上看是一種權勢、權威,而本質是一種影響力,是影響、制約以至于改變下屬行為的力量。這種影響力的形成,既來自管理者的正式權力,也來自他的非正式權力。韓非的“以術治吏”的思想,雖然含有玩弄權術之弊,但是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如現代企業管理在人才上普遍采用的“公開招聘”和“委任試用”制度,同韓非的“因任而授官”思想有著相通之處。績效管理制度,同韓非的“循名責實”、“課其功伐”思想也是相通的。

總而言之,目前國內外對韓非的研究十分有限。就國內而言,對其管理思想的研究弱于對其哲學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從歷史學、文學角度所做的研究。這也許是因為我國從事管理學研究的學者大多將精力用于介紹、學習及詮釋西方管理學上,而研究《韓非子》等國學著作的學者多數從事于文學、哲學或歷史學的研究。鑒于兩千多年來法家思想對我國國家管理范式及對國人思維顯性或隱性的影響,筆者認為,從管理學的角度加強對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及其著作《韓非子》的研究意義重大。用批判繼承的眼光來學習、領會其領導思想,將對提高我國各級組織領導者的領導能力、豐富其領導技巧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必須把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核心內容抓緊抓好”,“要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其實在《韓非子》中都可以挖掘到豐富的、有切實指導價值的相關內容。針對目前的文獻研究相對零散、不成體系的狀況,有必要對其管理思想進行系統的整理和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都昌县| 龙州县| 固始县| 盐山县| 安化县| 营山县| 泽普县| 右玉县| 奉新县| 沅江市| 同仁县| 清水县| 深水埗区| 灵宝市| 龙口市| 准格尔旗| 庆安县| 五河县| 科技| 肃北| 开平市| 长沙县| 郧西县| 北票市| 泊头市| 永丰县| 缙云县| 巴彦县| 肃宁县| 白银市| 丰城市| 苍溪县| 集贤县| 东安县| 丽江市| 扶余县| 菏泽市| 武鸣县| 佛学|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