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故事(中華經典故事)
- 徐劍 張欣 喻英賢
- 833字
- 2019-02-28 15:40:00
善解人意的會意字
文字是不斷從簡單到復雜演變的。前面說到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獨體字,無法再拆分了。而到了會意字,就更加復雜一點了,它是由多個象形字組合起來表達意思的造字方式。既然是組合,那么它就是合體字,能夠被拆分開來,這是會意字的第一個特點。而為什么又叫“會意字”呢?看到“會意”,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會心、領悟”的意思。的確,會意字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通過觀察字形,再加上我們已有的經驗,一般這個新組成字的意義是不難領會的。

甲骨文“休”
會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的字體結構。象形字是通過描摹表示意義,而很多事物是不能通過這種繪畫式的方式來表示的。于是古人采用了這樣的手法:把表示有關事物的象形字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這種組合,就是會意造字法。例如“休”字,從甲骨文來看,就是一個人在樹下。人在樹下干什么呢?我們一般都會想到這是停止勞動在樹蔭下休息了。于是一個“人”加上一個表示樹木的“木”就組合成了一個新字“休”,表示停下來休息。
這種造字法是不是比單純的象形字要復雜一點呢?但是對于生活在漢字文化圈中的我們來說,漢字思維能讓我們很輕松地理解會意字。下圖中的四個甲骨文分別是人被拷上手鐐的“執”(“執”的繁體字)、兩人并肩而立的“竝”(“并”的最初字形)、人在盆中洗澡的“浴”和兩人相斗的“鬥”(斗爭的“斗”的繁體字)。試試看,能否將這四個字跟圖中的甲骨文字對應起來?

【博聞館】
“二代”會意字
會意字是由多個象形字組成的,不同的組合可以造出很多字,因而它的創造力遠比象形字要大,使用范圍也廣泛。所以,盡管后來漢字形體發生巨大變化,象形字不象形,會意字不會意了,還是有大量的“二代”會意字不斷地滋生。如:楞,也就是四方的木頭;劣,取力氣小的意義;尖,就是上小下大的意思;歪,就是不正當的意思。糶(tiào),就是出米,也就是賣米的意思。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根據字形,我們很容易猜測出下面這些字的意思:
尠(xiǎn)糴(dí)耷(d?。╈╰ǎn tè)
你猜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