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死亡

生命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死亡的編年史。我們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死亡或者是生命的結束,或者是生命的開始。進化女神告訴我們,兩種說法都很正確。最撫慰人心的說法是,我們并非真正地結束了,而是讓出位置給新來者。演出結束后,我們就得離開舞臺。其他人——我們的子孫,或是新型生命,會接替我們演出。如果我們一直霸著舞臺不走,新人根本無法上臺。

3億6000萬年前,泥盆紀的世界仿佛被消滅了似的,半數的海洋生物滅亡了,熱帶地區的生命甚至折損了3/4。

最著名的犧牲者便是盾皮魚,它們完全從生命的地圖上消失了,剩下的生物們如履薄冰。奧陶紀的大災難曾令節肢動物差點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后來還是慢慢恢復了元氣,結果又在泥盆紀中再次遭難。身為礁石的建筑師,珊瑚蟲也驚險無比地逃脫了滅族的厄運,筆石動物卻從此消失了。菊石類也遭受了很大損失,無頜魚只剩下一個種族——它們的后代發展成了今天的八目鰻或盲鰻。

我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敗壞了泥盆紀的盛宴。當時岡瓦納大陸的大部分區域都覆上了冰層,一些證據顯示,問題來自太空。地球極有可能撞上了一顆隕石,又一次,然而情況還會更糟。

驚愕!巨蟲國——石炭紀多氧時代

3億6000萬年前到2億9900萬年前的那一階段被稱為石炭紀。正如前文所言,這個時期的名字得自當時儲藏了地球上第一批炭資源。地球的這一段歷史以及后來的二疊紀有兩個典型的發展特點。

一方面,所有的陸地最終聚集在一起,構成了盤古大陸,四周被一片唯一的海洋“原始大洋”所包圍。唯獨東邊的忒修斯海①像一把楔子一樣釘在大陸上,忒修斯海是一片大洋,其中點綴著星羅棋布的島嶼。

這場地質角力導致了日本群島、南極山脈以及烏拉爾山脈的誕生。此時,地球的北部形成了一些內海和湖泊,隨著陸地的融合,脫離海洋的水域則漸漸干涸。南部盤古大陸的大部分區域都被冰山覆蓋,而西部——尤其是今天的南歐和北美區——則出現了大規模的干燥荒漠。

古老的山脈漸漸風化,消逝……

赤道附近則形成40米高的熱帶雨林,那里泥沼遍布,蕨類和松類植物郁郁蔥蔥,最早的針葉植物、石松植物也誕生了,鱗木和封印木尤其繁盛——多虧當時茂盛的植物,才有現在豐富的炭資源。

在這個炎熱潮濕的世界中,植物長得枝繁葉茂,令人眼花繚亂。當時還沒有開花的植物,也沒有啁啁啾啾的禽鳥,只有昆蟲享受著幸福的生活。陸地漸漸變得綠草如茵。隨著南部冰川的日益增多,海平面下降了,很多熱帶的淺水域變成了干地,留下了大范圍的鹽質荒漠。直到石炭紀行將結束時,地球的溫度才緩緩回升,冰川再次融化,水位重新升高。

第二個值得一提的進步是,氧的含量升高到了35%,可能是當時數量迅速增長的植物的功勞。因此,一切都隨之欣欣向榮。在石炭紀,漫步森林或許并非一件美事。你不時會踩到幾只兩米長的蜈蚣,或在翅翼長達70厘米的蜻蜓前望而卻步。如果不幸遇到野豬般大小的蜘蛛,整個森林可能都會回蕩著你的哭號聲。這一時期的所有生物都得了巨人癥,后來恐龍也得了這種病,由于長得太重,跑都跑不動。然而氧氣含量的增加也有好處,不僅促使生物新陳代謝加速,也提高了昆蟲氣管的擴張能力。飛行的夢想,或噩夢,終于成真。想一想翅翼70厘米長的蜻蜓……

海洋中的霸主則是古烏賊——菊石。貝類生物四處可見,鈣藻和海綿辛辛苦苦地建起了無數礁石。新的物種不斷涌現,軟骨魚類、硬骨魚類和其他同類率先進駐了淡水區。河流中潛伏著很多棘魚綱生物,因此建議大家暫且放棄泛舟游湖的打算。這段時期,魚類的進化可圈可點,它們將在二疊紀繼續進化。二疊紀是中生代之前的時期,而中生代承接古生代而來,起始于2億5000萬年前。二疊紀始于大約2億9000萬年前,繼寒武紀的物種大爆發之后,二疊紀開始得如夢如幻,也結束得轟轟烈烈。

那是一個可怕的結束。

其實,石炭紀之后的地球發展得很不錯。烏賊們長得非常結實,占領了盤古大陸的海岸和忒修斯海。節肢動物和珊瑚一樣也是辛勤的建筑師。一切都蓬勃發展,甚至連單細胞生物都對自己的身材有所不滿,進化成了5厘米長的筳科有孔蟲(Fusulinidae,又稱紡錘蟲)。長啊,長啊,長啊。如果一切都這樣順利進行的話,或許今天的人們會乘坐雙層蜈蚣巴士上下班,而上流社會則會騎毒蜘蛛出門散步。傍晚時分,家里養的壁虱會牽狗出門散步,人們還可以坐噴氣式飛機大小的蜻蜓去馬略卡,這種交通工具不需要跑道就能夠垂直升降。而蚊子會長得像蒼鷹一樣,不怕任何殺蟲劑;機智的旅行社則會組織滅蚊特警團,用大口徑武器來消滅這些可惡的家伙;獵人的小屋中將不再掛著鹿角,而是觸須和復眼;龍蝦可用來拆除房屋,人們還能用捕鯨的魚叉來對付鯡魚。

誰是肇事者——二疊紀物種第三次滅絕

然而到了二疊紀,巨人癥突然痊愈了。

這一變故的“罪魁禍首”是西伯利亞的火山,本來那里的氣候就不怎么宜人。

2億5000萬年前,盤古大陸的東北部有一個大冰柜。那時的地球火山頻頻爆發,就像今天的反恐主義行動一樣。西伯利亞一直熔巖滾滾、炙熱逼人,如同魔戒之王索倫占據的黑暗魔多。火山的黑暗之王深感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一直怨氣沖天。為什么那些愚蠢的生物只在雨林里打打鬧鬧?或在海洋里?為什么它們不去別的地方,比如來我這里?我們這些西伯利亞的火龍難道配不上它們嗎?沒什么生物愿意加入我們?那好,我們也不讓你們有好日子過——誰都不能活!就這么辦。哈哈哈哈。

雖然地球曾有一小段時間氧氣含量上升,但到了古生代的晚期,氧氣含量似乎又大幅度減少。伯斯科技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澳大利亞也有類似發現。今天的大氣中氧氣含量為21%,而當時的含氧量竟從35%劇跌至16%,更糟糕的是,熱帶地區的氣候熱得讓人七竅生煙。由于兩極的冰凍氣候,當時的海平面顯然有所下降。聚集在淺水區的有機生物隨之浮出水面,并與大氣發生化學作用,消耗其中的氧氣。因此,氣候不斷在兩個極端間徘徊。

而西伯利亞的火山是一切的始作俑者。

2005年初,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彼得·沃德在南美和中國研究了一些巖石。南美的巖石出自二疊紀的大陸,中國的巖石則來自海洋。沃德認為,西伯利亞的火山爆發引起了劇烈的氣候變化。在陸地集結合并的過程中,海流就已經出現了異常變動,再加上火山爆發,所有的秩序驟然崩潰。在1000萬年的時間中,紛繁的物種再次開始寂滅,剛開始時速度較為緩慢,而隨著生態系統不斷衰弱崩塌,最后一發不可收拾。

在此之后,所有人都知道,西伯利亞是二疊紀的流氓。可是我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火山爆發。沃德認為,大氣由于蒙上了火山灰和硫化物,氣候才會變冷。冰山愈來愈多,海平面下降,如此便產生了他所猜測的那種效應。然而,西伯利亞的小小火山真的能造成整個地球的災難嗎?

當然。沃德表示,他的身后還站著很多其他的研究者,當然這些學者的理論和他的理論或許不盡相同。烏得勒支大學的古植物學家亨克·菲斯海爾相信火山爆發摧毀了一部分臭氧層。臭氧空洞早在以前就曾造成令人痛心的災難。而來自伯斯的學者則提出了另一個因果鏈的說法:在火山爆發和陸地沖撞的共同作用下,海流的逆轉替排出硫化物的細菌軍團提供了便利。這些細菌的排泄物進入了水流和大氣,毒害了當時大多數有機物,令它們無法適應新的環境。

在今天的西伯利亞,我們可以找到2億5000萬年前的大塊火山巖層。這些巖層告訴我們,這片土地曾一度漂流在一片熔巖的海洋上。一種極為可能的情況是,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在幾千萬年的時間中緩緩毒害著整個地球。地球是一個交互影響的系統,各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關于當時生命的慘淡狀況,研究者們莫衷一是,然而“慘淡”卻是不爭的事實。有人認為,95%的動植物都在那場災難中消失了;也有人認為,陸地上25%的脊椎動物都不幸夭折,爬行動物甚至折損了70%。可以肯定的是,在海洋中,約有半數的無脊椎動物、3/4的兩棲動物和幾乎所有的爬行動物,總計90%到95%的海洋生物都慘遭厄運。而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為,這樣一場大災難的始作俑者不可能僅僅是火山爆發,應該還有其他原因,或許是一顆“好客”的隕石?反正這種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幾年之前人們還堅信,有一顆直徑在6公里到12公里的天外來客墜落在當時的海洋中,撕裂了海底,釋放了大量的硫化物質,使海水中充滿了對生命有害的二氧化硫。研究在匈牙利、日本和中國發現的二疊紀沉積物時,人們也的確發現了大量硫和鍶的同位素。

除此之外,巴基球也為隕石說提供了證據。巴基球是一些形成于物種大滅絕時期的球狀碳分子,其中儲藏了一些奇特的氣體混合物,而這些混合物并非來自地球大氣。因此我們可以猜測這些物質來自太空,就像南極的某些金屬一樣。這些金屬來自2億5000萬年前,一般只存在于隕石中。在隕石的作用下,地震和火山頻頻爆發,酸雨摧殘著世界上大部分植被,扼殺了海洋中幾乎所有的生命。

或許那顆隕石沒有墜入海洋,而是撞上了陸地?可是我們并沒有發現當時撞擊造成的隕石坑,而且事實證明,陸地生命遭受的厄運顯然比隕石撞地要嚴重得多。

美國西北大學的格雷格里·雷斯金和俄勒岡大學的格雷格里·雷塔拉克也認為隕石墜入了海洋,盡管他們對這一過程有自己的看法。兩人均認為罪魁禍首是甲烷。雷斯金猜測隕石激化了一種鏈式反應,使得大量甲烷進入了大氣:“海洋很容易就聚集了大量的甲烷,這些甲烷的威力相當于地球上所有核武器威力的10萬倍。這樣必然會造成物種的大滅絕。”

雷斯金認為,一顆小隕石即可引發這一效應。稍微有一點動靜,甲烷水合物的穩定性就會被破壞。西伯利亞當然是一部分原因,而太空手榴彈的威力則是另一部分,兩者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災難的降臨。這一觀點得到了世界各國學者的認同,畢竟強烈的火山爆發并非新現象,以前就不時發生,卻并非每次都造成90%物種的滅亡。正如對地球歷史的各種爭辯一樣,這一問題至今依然懸而未決。蘇黎世瑞士科技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沃爾夫岡·施巴茨認為,氧氣匱乏與物種滅絕并無關系,因為二疊紀中根本沒有太多需要大量氧氣的溫血動物。

在某種程度上,陸地上的植物卻是物種滅絕過程中的贏家。它們成功地幸存了下來,繼續開枝散葉,摸索著走進了中生代——陸地生物的時代。

海洋則變成了眾多生命的家園之一。

注釋

①忒修斯海(Tethys):指古地中海。中生代東方開啟的新大洋,歷經板塊移動而逐漸縮小,最后成為地中海的前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乡宁县| 托克托县| 鸡西市| 彩票| 芒康县| 申扎县| 宁明县| 商丘市| 铁岭市| 乌苏市| 区。| 株洲市| 新龙县| 黎川县| 兴文县| 上杭县| 凭祥市| 丰县| 萝北县| 林西县| 通化县| 克拉玛依市| 吉水县| 靖江市| 宁强县| 荆门市| 西乌珠穆沁旗| 嘉鱼县| 昂仁县| 濮阳县| 佛坪县| 衢州市| 鹰潭市| 垫江县| 泰来县| 衡阳县| 罗城| 枣庄市| 沽源县|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