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爾全集(第6卷):耶拿體系草稿Ⅰ
- (德)黑格爾
- 2183字
- 2019-01-03 17:11:27
一、本卷的文獻來源及其編輯出版
本卷所依據的手稿原件現存于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被編入普魯士文化財產黑格爾遺著檔案第9卷和第12卷中。保存下來的這些手稿是寫在上百張尺寸不同、綠色及少量黃色的紙張上的,大部分都是不完整的殘篇。以第一個殘篇為例,開頭部分已經遺失,孤立文字的確切語義無法予以斷定;結尾部分顯然也因保存的原因而殘缺。另外,一些殘篇本身并沒有完成,黑格爾自己就中途擱筆了。
在本卷中,除了作為附件收入的兩個殘篇還不能完全確定外,正文的22個殘篇都與黑格爾在耶拿大學1803年至1804年冬季學期開設的“思辨哲學體系”課程有關。從保留下來的拉丁文講課通告來看,黑格爾在這一學期預告了兩門講授的課程:一是自然法,二是思辨哲學體系。后者包括三個部分:a)邏輯與形而上學,或稱先驗理念論;b)自然哲學;c)精神哲學。這門課程的名稱在《文匯報》上公布的德文翻譯是:思辨哲學體系,包括邏輯和形而上學、自然哲學和靈魂學說。“靈魂學說”在手稿中被黑格爾修改為“精神哲學”。在1806年的夏季學期的講課布告中,這個部分的拉丁文名稱“philosophia mentis”被翻譯成了“人類理智哲學”,黑格爾也將其改為“精神哲學”。
關于第一門課程,人們至今還沒有找到可靠的證據證明,黑格爾在1803年至1804年冬季學期或任何其他學期在耶拿講過“自然法”,盡管他曾經先后五次公布過課程預告。人們猜測,這門課程很可能講過,因為課程的名稱不但多次上過課程預告單,而且黑格爾還為此做了充分的書面準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后來由羅森克蘭茨的命名發表的《倫理體系》。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黑格爾確實開設了“思辨哲學體系”的私人課程。最充分的證據是一份保存至今、署有三十位聽講人姓名的名單,上有黑格爾手寫的標題,本卷的副標題,即“思辨哲學體系”就是以此為根據的。對于此一系列課程的另一個證據是黑格爾1803年11月6日寫給謝林的信:“我已經把講義重新修改過,較以前有所改進。”席勒在1803年11月9日在給歌德的信中寫道:“哲學并沒有完全沉寂,我們的黑格爾博士聽說已經贏得了許多聽眾,他們對他的報告并無不滿。”黑格爾在1804年9月29日致歌德的信中也提到:“我相信,至少在去冬我的為數眾多的聽講人不是不滿意的。”
據推測,黑格爾在1803年夏秋兩季已經嘗試以多種方式投入到對他自己哲學的系統闡發上來。為了準備已經預告的大學講課,他對先前做過的摘抄、筆記和草稿進行了加工整理,并且將它們加以合并,盡管有時顯得還很粗略,并不完全準確清晰。黑格爾在“殘篇16”,即“精神哲學”的開端處對于“思辨哲學體系”做過一個回顧性的概括,提到“哲學的第一部分構成了作為理念的精神,達到了絕對的自身等同性,達到了絕對的實體”(《黑格爾全集》第6卷,第268頁。見本卷的邊碼:6,268,下同),但專屬于這一時期的“邏輯學與形而上學”手稿是否存在并不為人所知,現存的只是第二和第三部分,即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殘篇15”結尾部分出現的初稿標題“Ⅱ.精神哲學”后來被修改為“Ⅲ.精神哲學”(6,265),這一情況強化了下面一種猜測:根據在1801年至1802年和1802至1803年幾個學期的講課所做的準備,黑格爾或多或少已經寫就了邏輯學與形而上學的講義,他在1803年至1804年冬季學期講授這一部分內容時,依據的可能就是這些講義。因此他將新寫出的講義的第一部分標記為自然哲學,將第二部分標記為精神哲學。但在回想到已經完成的邏輯學與形而上學手稿時,黑格爾修改了上述標號。至于黑格爾在準備這一學期的講課時是否也寫完了全部體系草稿,還依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黑格爾在1803年至1804年冬季學期的課程預告中將自然法從精神哲學中獨立出來,成為專門的講題;而本卷呈現的闡述精神哲學的手稿顯然是不完整的,其結尾部分的內容無疑在《倫理體系》中闡述得更加完整和詳細。
1803年至1804年的講課手稿首次是由霍夫邁斯特編輯整理,作為《耶拿實在哲學》第1卷于1932年出版的。經過杜辛和基穆爾更為細致、嚴謹的考證、勘校和編輯,北萊茵-威斯特伐倫科學院于1975年推出了歷史考訂版《黑格爾全集》第6卷:《耶拿體系草稿Ⅰ》,正文內標題為:“思辨哲學體系——1803年至1804年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講稿殘篇”。在這個歷史考訂版全集本的基礎上,杜辛和基穆爾又于1986年出版了重新修訂過的同名單行本,列為邁納出版社“哲學叢書”第331卷,正式取代過去“哲學叢書”中的《耶拿實在哲學》第1卷。
現存的手稿殘篇原件顯示,它們源出于不同的編寫階段。這些手稿的每一頁正文通常書寫在原本空有3至4厘米的天頭下方,后來又在行間及每頁的天頭地腳的空白處和許多附加的插頁上增加了大量的修改、插入語和補充。這些不同階段的編寫不但可以從一些殘篇在內容上的重疊看出來,而且還可以從下面的事實推論出來,即黑格爾在不同的地方加入了插頁,這些插頁闡述的是已經得到多重擴展的正文相關章節的新表述。歷史考訂版全集在對這些困難重重又紛亂復雜的手稿進行編輯時,首先力圖恢復殘篇初稿的原貌,黑格爾后來的修改和擴充正是在初稿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不還原初稿的原貌,很多文本的句法和語義都無法以讀者可理解的方式傳達出來。
這些大致寫于1803年至1804年的手稿殘篇不但出于不同的編寫階段,而且是與對哲學體系的持續不斷的構想和反復斟酌相伴隨的。從現存殘篇存在著的一些重合的次序來看,黑格爾對某一章節和整個體系的某一部分曾有過多種構思。現在已經無法準確確定某些手稿殘篇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哪些出現得早些,哪些出現得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