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薪酬發展報告(2017)
- 譚中和主編
- 1103字
- 2019-11-01 16:57:26
Ⅰ 總報告
我國工資收入分配現狀及改革發展趨勢
摘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資收入分配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政策,使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共享經濟發展成果。職工工資和居民收入連續保持較快穩定增長,尤其是農民工工資、農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長較快,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和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國有企業工資確定和調整機制、最低工資確定和調整機制、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改革、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以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形成。加強了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設。但仍然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主要體現在:工資分配不合理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依然偏低。工資集體協商質量不高,體現勞動力市場主體雙方意愿的集體協商機制還沒有在企業工資決定和增長過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尚不完善。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制度還沒有建立,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定位不能很好地體現單位工資性質和工作人員的人力資本價值,工資的保障與激勵作用發揮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侵害勞務派遣工等弱勢勞動者合理報酬權益的現象,同工不同酬現象比較普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尚未得到根治。與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政策職能轉變相適應的工資收入分配調控機制尚不健全,國有企業工資收入宏觀調控手段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還不適應。今后一段時期,工資收入分配還將面臨經濟增長放緩抑制工資增長、經濟調整轉型加大工資分配結構調整的難度、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壓縮工資增長空間、職工和居民對收入增長的預期與經濟增長放緩的矛盾上升等矛盾和挑戰。
“十三五”時期我國工資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反映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科學的企業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非國有企業和競爭性商業類國有企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制度建立與國有企業負責人選任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差異化薪酬分配辦法,同時,深化國有企業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更加符合不同崗位特點、體現要素貢獻的分配辦法,完善勞動、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增長機制,建立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評估機制。健全和完善工資收入分配法律法規。研究提出了深化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徑和策略,以及縮小工資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工資收入分配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民居民人均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