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薪酬發展報告(2017)
- 譚中和主編
- 3960字
- 2019-11-01 16:57:31
四 改進和完善企業工資宏觀調控的基本思路和重點措施
(一)基本思路
在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政府工資調控職責,完善政府依法調控的法律法規體系,確定合理的工資調控目標,選擇有效的綜合調控方法,建立多方協作的工作機制,使政府調控企業工資的各項職責得到落實,各項制度安排得到改進,逐步形成“職責到位、目標明確、方法科學、制度完備”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政府調控企業工資分配的職能作用,促進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二)重點措施
1.明確政府調控企業工資分配的職責和任務
(1)明確四項基本職責
工資立法和執法監督。確保市場工資決定和調節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給予政府工資調控明確和充分授權,使工資調控有法可依。
確定和調整必要的市場工資基準。依據《決定》提出的政府需要承擔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的職能,政府有必要設置最低工資和加班工資等法定工資基準。
政策指導、信息引導和杠桿調節。依據《決定》提出的政府需要承擔的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職能,政府應當利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地位,總攬全局所能獲得的相對充分的信息資源,以及可以使用的經濟杠桿,對市場主體的工資決策行為施加影響,通過引導和幫助,使市場主體行為趨向調控目標。
監控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對于那些具有特殊經營職能,或者處于市場壟斷地位、擁有經濟資源和政策資源優勢的國有獨資、控股企業,只要是決策體制不完備,不完全適用于市場機制調節,或者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會產生不良的經濟社會效應,政府還應當擔負起監管調控其工資分配的職責。
(2)確定職責范圍內的重點工作任務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相互關系提出的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的要求,有必要確定以下《政府調控企業工資分配工作任務總表》,并據此履行相應職責,對目前缺位工作進行補充,對目前越位工作進行調整或清理,對目前還難以確定的工作任務繼續進行探索。① 包括對市場主體執行法律法規情況的監督,以及政府對于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專項監督檢查工作。
表1 政府調控企業工資的職責-任務清單

續表

2.完善政府調控企業工資分配的法律體系
(1)制定頒布工資集體協商法律法規
可以考慮優先制定并爭取由全國人大頒布《集體合同法》。如果在將來一段時間內仍不能做出這樣的安排,可以先考慮由國務院制定頒布《工資集體協商條例》。在其中加入正常啟動集體協商的強制性規定,不能只在宏觀層面進行一般性號召和引導,更不應靠行政命令行事??煽紤]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加入對集體協商重大爭議做出特別仲裁的規定。
(2)制定頒布《最低工資條例》
由國務院頒布《最低工資條例》,或盡早補充修訂現有《最低工資規定》。
(3)制定頒布《工資支付條例》
由國務院頒布實施適用于各地區的《工資支付條例》,改變各地區出臺本地區規定的狀況。
3.完善城鄉就業者工資和企業薪酬調查統計工作
(1)完善城鄉就業者工資統計工作
盡快開展對城鄉各類就業者及其整體工資水平、工資增長和工資關系的統計調查工作,使政府部門對全國工資分配情況進行全面及時研判,合理確定相應的調控目標,研究制定相關調控政策,穩步推進各項調控措施。
(2)加快推進企業薪酬調查統計工作
一是組建專職薪酬調查員與兼職薪酬調查員相結合的統計調查隊伍;二是改進企業薪酬調查方式;三是組織開展對專職調查員和兼職調查員的調查統計培訓工作;四是借鑒部分國家經驗做法,建立健全包括各類企業工資、職業薪酬、人工成本、工作時間、勞動生產率和重點經營指標在內的相對完整的企業工資分配統計指標體系,由政府部門在對各項基礎數據統計加工基礎上向社會定期公開發布,發揮這些重要信息對企業工資分配的綜合性引導作用。
4.加緊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制定和調整機制
要明確最低工資保障目標。目前各地區制定頒布的最低工資標準應當能夠保障就業者本人及其家庭贍養人口的生活水平達到當地城鎮居民10%最低收入戶的平均生活消費支出水平。在制定《最低工資條例》或修訂《最低工資規定》過程中,要依據最低工資標準保障目標調整相關制度安排,優化最低工資標準確定和調整機制。統一規定城鎮居民家庭就業者平均贍養系數,可暫時規定為1.5。有必要在最低工資保障制度中加入特殊情況下的標準調整的緊急啟動機制??梢幎ń窈蟾鞯貐^在向中央政府報送本地區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方案中必須同時簽署政府、工會、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和工商聯四方意見。
5.改進政府工資指導機制
政府部門可以將現行制定發布年度工資指導線改為制定發布年度綜合性工資增長調控指導政策,一方面集中精力制定好工資增長綜合調控目標(類似于原工資增長基準線),不再制定發布工資增長線上線和下線;另一方面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圍繞工資增長綜合調控目標,制訂發布有利于實現工資增長調控目標相配套的工資增長調控政策措施及相關建議,供市場主體在工資決定過程中做參考。加快覆蓋城鄉、合理分類的工資分配信息調查統計指標體系建設,改進與工資分配政策指導相配套的信息引導機制。政府部門有必要在工資分配信息引導方面加強與社會專業機構的分工協作。政府部門可以為企業開辟工資分配信息的窗口指導業務,通過各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利用政府掌握的政策資源和信息資源,接受并答復各類企業相關政策咨詢和信息咨詢。在目前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先從向小微企業提供服務開始,逐步擴大政策和信息個性化指導服務的范圍。
6.全面改革國有企業監管調控體制
在合理區分國有企業監管和國有資本運營的基礎上,盡快改變各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及其工資分配的分割監管體制。建議改組現有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機構,組建國務院直接領導下的由中央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的國務院國有企業資產聯合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統一對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資產進行監督管理的決策審議機構。
7.改進政府對國有企業工資監管調控機制
第一,政府要在整合對國有企業及其工資分配監管體制的基礎上,統一規范對各類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和企業負責人薪酬分配的監管制度和調控機制,徹底打破長期以來政府部門分頭監管調控、各行其是的格局。
第二,對應納入政府部門監管調控范圍的國有企業不再使用現行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績效工資核定和工資總額預算等調控機制,應當建立一套以合理調控工資水平為目標、兼顧社會公平與企業效率的國有企業工資水平增長調控機制。一是由調節工資總額增量轉為工資水平增量,將國有企業年度工資水平增長率作為工資調控核心目標,在企業目前工資水平基礎上調整確定工資水平調控基數,做好新老調控機制的平穩銜接;二是借鑒發達經濟體的成熟經驗做法,將國內同行業私營企業年度工資水平增長率作為確定國有企業年度工資水平增長率的參照系或基本依據,先行實現國有企業工資增長與私營企業工資增長的相互關聯;三是測算國有企業年度經營業績與國內同行業私營企業經營業績的比值,合理評估國有企業較為真實的經營業績提高程度,以此作為工資增長的一個重要調節系數,從而在私營企業年度工資增長率基礎上進一步調增或調減國有企業年度工資水平增長率;四是可將國有企業年度工資增長率的調控底線設置為本地區城鎮CPI指數,對于營業額保持穩定的企業允許保持實際工資水平不降低。
第三,為將國有企業工資水平逐步調整到與其他企業相對合理的程度,有必要按照分類調控方式,在調控機制中再加入一個分類調控系數,有效控制對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工資水平增長的調控力度。目前可以按照調控對象工資水平相當于同行業私營企業工資水平的倍數進行初步分類,然后再在每個類別中,按照調控對象工資水平前3年年平均遞增速度與私營企業同期工資水平增長速度的比照關系再劃分出兩個檔次,分別確定不同的調控系數,作為分類調控國有企業工資水平增長的補充依據。
第四,為做好國有企業工資水平調控工作,應與政府相關機構密切配合,先抓緊完善對國內私營企業工資水平及關鍵經營指標的統計體系,盡快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
8.加強政府部門之間和與相關社會組織之間的協作關系
政府在調控指導企業工資分配過程中應當加強政府部門之間和相關社會組織之間的協作關系,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優勢互補,對企業工資分配給予全方位、多層次的調控與引導。承擔企業工資調控指導主要責任的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宏觀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研判,特別是研究分析國家戰略決策、重點改革舉措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對企業工資分配以及調控工作的各種影響,從而確定與之相適應的企業工資分配調控指導目標及政策措施,形成“彼此呼應、相互配合”的格局。在企業工資分配調控指導方面,各級政府可以促進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發揮更大作用。一是可以由三方指定人員組成工作組共同研究提出各地區最低工資調整方案,或者由三方認定的專業機構研究提出各地區最低工資調整方案;二是支持行業工會和行業協會依法開展行業層面的集體協商,對工資增長和勞動定額等內容做出約定,并向雙方提供需要的政策和信息等方面的指導;三是可以與本地區勞資雙方的成員共同出面及時調解企業工資集體過程中出現的重大爭議事件。
參考文獻
[1] 尹蔚民:《民生為本人才優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十年發展(2002~2012)》,人民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2。
[2] 邱小平主編《工資收入分配》,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
[3] 李唯一:《中國工資制度》,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
[4] 祝晏君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工資管理》,人民郵電出版社,1995。
[5] 劉杰三、練岑主編《中國工資體制改革和工資工作研究》,中國勞動出版社, 1994。
[6] 勞動部工資司:《不同經濟類型國家的工資管理》,勞動人事出版社,1988。
[7] 蘇海南等:《合理調整工資收入分配關系》,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3。
[8] 李連友:《經濟主體收入分配格局與政府調控》,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