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決策參考(2016)
- 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
- 948字
- 2019-09-20 16:19:54
五 政務信息資源管理配套機制的重點問題
加強政務信息資源管理還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機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激勵相容的機制設計。政務信息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數據資源,具有關聯性的重要屬性,其價值的充分發揮依賴于多種相關數據的相互關聯,同時不同數據出自不同部門或不同主體之手。政務信息資源有連續性,需要不斷維護、更新,需要數據提供部門發揮積極性、主動性;需要設計激勵相容的管理機制,讓不同主體、不同部門愿意且能夠提供完整的政務信息數據,以最終相互協調,發揮政務信息資源的巨大潛力和價值。
其二,公共利益與數據產權的平衡機制。政務信息資源不同于私人部門所生產的數據資源,在利用過程中必須考慮其公共價值的發揮。另外,為激勵多元主體參與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過程,并削弱“搭便車者”投機行為的不利影響,對參與者在利用政務信息數據過程中新增數據的排他性產權保護必不可少。但這限制了政務信息資源作為公共數據的“公共”屬性。因此,需要平衡公共利益和數據產權之間的沖突,通過恰當的機制設計,既激勵個體參與,又保全公共價值。
其三,隱私保護與信息安全的平衡機制,關鍵是數據的分類管理。政務信息資源是政府在履行職能過程中采集、生產或轉換的信息,必然牽涉諸多個體的隱私信息,也牽涉諸多公共信息的開放,可能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關鍵信息。在政務信息開放過程中,需要平衡隱私保護、信息安全與數據開放之間的矛盾。為解決此問題,數據的分類化管理成為必然的選擇。需要對標準進行分類,并權衡不同標準的優劣。
其四,數據增值收益的分配機制。可以預計,不久之后,基于政務信息資源資產化管理的各種實踐,將產生可觀的數據資產增值,這種增值的初始來源是公民的參與和合作。在數據分層、分類研究的基礎上,政府與市場、社會的角色與作用將更加明晰。在分配市場化收益之后,可能累積形成數據資產的公共收益。需要建立社會化共享機制,合理管理這部分公共收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所有信息都已數據化,所有數據都已電子化。信息數據已經不再只是作為一種資源存在,其同樣承載著公民基本權利的內涵。公民隱私、經濟平等、公共安全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數據當中。從這個角度講,在政務信息資源開放的制度設計進程中,包括數據隱私、平等獲取、信息安全在內的其他價值追求應同等重要地納入制度建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