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決策參考(2016)
- 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
- 1289字
- 2019-09-20 16:19:51
二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國際經驗
體制機制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中心環節,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體制機制創新就是探索圖書館內部各項業務之間或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圖書館上下級及同級之間的關系。總分館制是體制機制的一種創新,把各個圖書館聯結成一個網絡體系。一般說來,社區圖書館總分館制是構建“總館-分館”二層網絡體系,通常以區圖書館為總館,以街道社區圖書館為分館,實行統一撥款、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置、統一服務制度,實現“一卡通”和通借通還,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整體效能。
公共圖書館設置總分館的體制源于美國,而且幾乎從公共圖書館誕生之初就有。目前這種體制普遍存在于歐洲、澳大利亞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最大的優勢是不僅能通過館舍數量的增加,擴大圖書館服務半徑和服務人群,最大限度地普及圖書館服務,而且能有效地共享資金、設施設備、人力和文獻資源,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效益。在美國,地方公共圖書館以地方轄區為單位設立,是否設立分館通常由服務區域規模、社區和服務人口的數量決定,宗旨是方便區域內的所有居民就近閱讀書籍,擴大圖書服務的地域范圍和影響。
“廣泛普及圖書館服務”是美國公共圖書館立法的主要價值理念。在“公平的閱讀”和“平等獲取信息”價值觀的指導下,州、郡、市、鎮等行政區普遍設立公共圖書館,各公共圖書館又根據服務的半徑和人口數量設置分館,這是美國廣泛普及圖書服務的有效途徑。
在美國,總分館制度下總館和分館同屬于一個法人單位。其館舍、經費、人力資源、藏書、入藏書刊和多媒體的整理加工、網絡數字資源的利用、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圖書館流通服務,都在總館的統一領導和調配下進行。例如,芝加哥從1989年到2009年新建或翻新了52所社區圖書館(即分館),都是在芝加哥公共圖書館與芝加哥市政府的通力合作之下進行的。
總館和分館之間設立協調會議工作制度,協調全館業務工作和各分館的服務。各公共圖書館所發文件和通知都會及時送達本館各分館,分館負責人也會把分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成效及時向總館匯報。以列克星敦公共圖書館為例,該館每月第一個周二的下午召開協調會議,地點選在5個分館中的1個,會議由舉行會議的分館的負責人主持,匯總各分館業務需求和服務工作情況。
從美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主要城市公共圖書館的肇始即可見公共圖書館總分管制的形成機制,典型的分為波士頓模式、紐約模式、早期芝加哥模式以及洛杉磯模式。
在總分館制度以外,另一類管理模式是圖書館聯盟。圖書館聯盟是在一個地區或更大的范圍內,通過不同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和協調,進行資源共享,共享的資源包括人力、業務和文獻等多種。美國的公共圖書館53%以上直屬市區管轄,15%屬政府的分支單位,10%屬郡政府,3%屬多重政府機構,2%屬于不同的校區。不同隸屬關系的圖書館可以通過力量整合實現文獻、人力、物力的資源共享,彌補各類圖書館的數量和品種的不足,滿足各類讀者的需求。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在組織運行、管理和經費開支上均區別于圖書館聯盟制度。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度是一所圖書館內部設置若干分館,是一個單位,由總館統一領導;而圖書館聯盟則是不同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各參與圖書館均為獨立核算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