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決策參考(2016)
- 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
- 724字
- 2019-09-20 16:19:51
三 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實踐探索
從國外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經驗來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模式具有兩方面的好處:其一,總分館制度有效擴大了圖書服務的覆蓋范圍,為更大區域范圍和更多人口提供了有保證的圖書資源服務;其二,總分館制度能夠有效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重復建設的成本。例如館際之間圖書的交叉利用、電子資源的共享,此外還可以避免圖書采購、信息系統建設等重復建設產生的浪費。
國內的總分館制實施模式主要包括三類:純粹的總分館模式,如大連圖書館的魯迅路分館、2008年成立的長春圖書館的鐵北分館;準總分館模式,如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北京市西城區圖書館;聯盟性質的總分館模式。純粹的總分館模式較準分管模式更為嚴格,人、財、物資源由總館統一管理調配,這種模式下,總分館作為一個統一有機體,聯系更為緊密,一般實行一卡通、通借通還等統一化服務;準總分館模式是在不改變原有的行政隸屬及人事財政關系條件下的總館統一指導規劃與分館協調實施;聯盟性質的總分館模式是一種較為松散的總分館形式,強調聯盟成員間的互動、協調及共建共享,試圖將圖書館聯盟和圖書館總分館制度結合起來。
從總分館制度在我國的實際利用情況來看,以區圖書館為龍頭、以街道社區為分館實行總分館制,是最符合實際又最具可操作性的模式,也應該是現有體制下城市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具體來說,純粹的總分館制模式和準總分館模式實現的前提是行政管理體制、文化管理體制、財政和人事制度在同一級別上的統一協調。目前,尤其在“分級財政”上,如果建立以省、市級圖書館為中心館、街道社區館為分館的總分館制度實際上面臨著不同級別財政協調的障礙。因此,以區圖書館為龍頭,以基層街道社區圖書館為分館實行總分館制是我國現有體制下最具可操作性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