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社會支持與女性人才成長作者名: 張李璽主編 石彤副主編本章字數: 1275字更新時間: 2019-12-13 19:22:40
一 研究緣起
本研究將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的女大學生、女研究生群體作為高層次女性后備人才加以研究,通過對高等教育過程中性別差異的國際研究,以期對中國女性高層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的發展有所啟發。
(一)女大學生是女性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后備力量
所謂“高層次人才”并沒有一個十分精確的界定,通常認為是“在一定時間、區域、行業內的人才隊伍中,那些具有較強專業能力,且有較大貢獻的人才”(婁偉、張海夫,2006)。以蔡學軍等為代表的國內學者認為,高層次人才具有高層次性、類別性、相對性、稀缺性和動態性等特點(蔡學軍,2003)。
中國女性人口總數占全部人口的一半,因此女性人才資源的儲量占全國人力資源的一半。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各種文化、歷史、社會、學校和家庭,乃至女性自身的原因,女性在高層次人才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張艷,1998),這勢必造成中國人力資源的浪費。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傳統家庭角色的桎梏,成為人才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高等學校作為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最能產生新知識,開發新技術,倡導新文化的產、學、研的聯合體,在培養高層次女性人才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功能。女大學生是中國女性高層次人才后備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從女性人才培養周期上看,18~28歲(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年齡階段是其生命周期的重要轉折點。它是女性的婚戀和生育高峰期,也是女性作為青年人積累其人力資本,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更是女性面臨一系列人生重要選擇,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對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女大學生和女研究生的研究對推進中國今后一段時期高層次女性人才的培養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價值。
(二)推進高等教育過程中性別差異的相關研究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科教改革全方位的啟動和深化,女性高等教育也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女大學生人數迅速增長。特別是近幾年來,在校女大學生占全體在校生的比例已經穩定在50%左右。與普通高校本、專科女大學生逐年增長相類似,中國在校女碩士生比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呈較快增長的態勢。近幾年來,女性占在校碩士生的比例也接近一半。與此同時,在校女博士生的數量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從1986年的不足500人發展到2009年的8萬余人,占在校博士生的1/3左右。
當在校女大學生數量快速增長,并接近男性時,一方面,我們為高等教育過程中男女入校機會平等感到欣喜,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在校人數的接近是否意味著男女兩性在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也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平等?這是一個需要中國教育學和女性學研究者繼續關注和回答的問題,更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在這一點上,發展較為成熟的西方高等教育體制或許可以在某種意義上給我們提供一些經驗和借鑒。
美國教育學家埃斯丁(Astin, A. W. )對1966 ~1996年美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研究表明:自1982年以來,美國在校女大學生的數量首次超過了男性,并一直保持著這種趨勢(Astin, 1998)。近30年來,西方女性主義者和教育學者一直在對高等教育過程中的性別差異和女性發展問題展開深入研究,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綜述,旨在對中國高等教育過程中的性別差異研究有所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