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歲的留學生

到達美國后,媽媽半年的陪伴讓李開復在生活上過得一如既往的舒適和開心,但是他的學習卻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機”。

在橡樹嶺安頓下來后,哥哥嫂嫂就為李開復聯系了一所天主教公立中學——圣瑪麗中學,這所學校是1950年創辦的,有著悠久的教學歷史,因為有著天主教傳統,所以學校里的教學樓是教堂的模樣,看起來非常美麗。圣瑪麗中學是義務制教育,學校的學費是全免的,而老師則大部分是修女,為人嚴肅認真,同時充滿了愛心。

剛進入圣瑪麗中學學習時,李開復就被學校的一個習慣深深地吸引了,讓他小小的心中充滿了新鮮感和驚奇,那就是學校里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課,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做的祈禱活動。在祈禱儀式中,李開復要跟同學們一起到教堂去“望彌撒”“領圣體”,每天念誦祈禱詞,這些都讓他內心非常震撼。每個人在第一次面對神秘而神圣的宗教信仰時,內心的感觸可能都會不盡相同,小小的李開復在這里感受到的是宗教的寬容和仁愛,天主的仁愛滌蕩著他的心靈,并讓其一生深受影響。這也是中西文化第一次在李開復面前碰撞,讓他感受到了異國他鄉與臺灣的巨大差異。

文化的差異對于李開復而言如果只是小的挑戰,那么語言障礙則成為一道橫亙在他面前的高山,這座高山擺在他面前,讓他在學習和交流中都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雖然在家里有哥哥嫂嫂幫助,但是在學校里,李開復必須一個人面對陌生的語言。因為當時臺灣地區的小學里英語并不在教課的范圍內,所以李開復并未系統地學習過英語。在去美國之前,他只在家里學習了半年的英語,而這對于要生活學習在英語語言環境中,是遠遠不夠用的,所以語言障礙成為他到美國求學的第一大難關。

當時對于同學們和老師講的話,李開復基本一句也聽不懂,因為聽不懂,李開復在課堂上就無法集中精神聽講,自然感覺老師的話成了他的“催眠曲”,通常一堂課下來,李開復不但什么也沒有學會,反而是呼呼睡得很香。聽起來像天書一樣的英文,讓李開復有些望而卻步,因為覺得怎么聽也聽不懂,后來他干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美國寬松式的教育讓修女老師多半在看到后也不當面指責,而是聽之任之。

表面上自暴自棄的做法并不是李開復真實性格的寫照,盡管聽不懂英語,但是李開復堅信自己是如此聰明,怎么會被語言的困難絆倒呢?所以他自己想了個辦法學習英語,但結果證明這次學習效果并不明顯。原來,李開復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字典。

這次失敗的嘗試讓李開復意識到,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所以閉門造車必然不能夠真正掌握好一門語言,于是他立刻改變了學習方法,走到同學中間,用多交流的方法來攻克語言難關。下了課,他不再膽怯,而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5個詞當中有4個聽懂了,只有1個聽不懂,他會趕緊追問,同學們就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他也勇敢地舉手問老師,“Sorry,I didn't follow. Can you say again what you mean ?(對不起,我沒跟上,可以再說一遍你的意思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李開復不斷的努力和堅持中,他的英文越說越好,已經達到可以毫不費力自由交流的程度了,他終于成功解決了這次語言上的“大危機”。

在李開復攻克語言難題的過程中,橡樹嶺圣瑪麗中學的老師們也給予他很大的幫助。當時李開復的校長瑪麗·大衛修女(Sister Mary David)發現李開復聽不懂英文時,曾經犧牲自己的午餐時間,來幫他補習。校長復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讀給李開復聽。正是從這樣簡單的英文開始,李開復和校長堅持了一年的時間,而后收獲的就是李開復可以跟同學們一樣自由地學習和交流了。

掌握好英文交流和寫作以后,李開復一度認為自己已經領會英文的全部內容了,但是一次作文比賽讓他懂得了語言背后的文化意義對于學習者而言更為重要。

在初中三年級,李開復參加了當年州際作文比賽,當時考官給參賽者出了一個籠統的題目,因為別出心裁,李開復繞過了傳統思維,另辟蹊徑地寫到了美國精神層面的問題。因此他的作品意外地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

作文比賽的名次一公布,整個學校就轟動了!人們不敢相信,這個中國臺灣的男孩,來美國不過兩年,居然就在英文方面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但是,后來在第二輪的答辯過程中,當戴著厚厚眼鏡的女老師問李開復,“如果你認為美國人當中缺乏熱情,存在漠視的情況,那么你如何看待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的觀點呢”時,李開復眼中流露出驚訝的表情,因為根本不知道誰是拉爾夫·納德,因此他也錯失了州際作文比賽第一名的機會。

回到橡樹嶺后,李開復趕緊去學校的圖書館尋找答案。經過查閱資料,他了解到納德是一個著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倡導者,促成了一系列法案的產生。他一生都在與人們的漠視做斗爭,他的行為與抗議漠視有著緊密的聯系。

這件事情給了李開復很深刻的啟示,他理解到了,對于一種語言文化的掌握,遠遠不只是會說當地的語言,了解當地的風俗,更要對這種文化的歷史和這個國家的制度有深刻的了解。

這次印象深刻的答辯,讓李開復日后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更加關注新聞事件背后的意義,并且做到了多讀書,多查閱資料,多了解歷史,真正深入到一種文化的內核。小留學生徜徉在語言的汪洋大海里,樂此不疲。

雖然11歲時就遠渡重洋,到美國求學,但是李開復并沒有丟掉自己的母語。因為母親的要求,李開復每周會給家里寫一封中文家書,這讓李開復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一直未曾忘掉漢語。而母親更是用心良苦,每次回信時,都會把李開復的信寄回來,并做認真的修改,標出錯別字和用詞不當的地方,就跟批改作文一樣。

而中文的繼續學習也要歸功于哥哥嫂嫂家里成套的金庸小說和瓊瑤小說,因為喜歡武俠和閱讀,中文小說成了李開復放松神經的一種方式。正是在這種閱讀娛樂和母親的家書中,李開復逐漸長成一個融會中西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当雄县| 柯坪县| 高邮市| 明光市| 洪湖市| 泾源县| 日照市| 中方县| 陆川县| 华阴市| 房产| 福建省| 桐城市| 大洼县| 梅河口市| 改则县| 丰宁| 浦县| 大荔县| 盐池县| 合水县| 南岸区| 长丰县| 泰兴市| 聂荣县| 宁都县| 涡阳县| 江华| 洞头县| 颍上县| 万州区| 南皮县| 密云县| 沅陵县| 若羌县| 濮阳县| 措美县| 延津县| 南投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