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1978年8月12日,老師講述本章時,適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發表多篇評論。老師提醒同學看居浩然先生的文章,并要同學特別注意:民國以來截至當時,對外條約,以廢除不平等條約及此約最為重要,將來是禍是福不知道。中國人應關心中國事,同學把握這難得之機遇,若真有成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身為中國人,應把握這個“時”,不要光想有綠卡、當美國人,有綠卡、當美國人有時也不行……)太上,下知有之;

【王弼注】太上,謂大人也。大人在上,故曰“太上”。大人在上,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從上也。

“太上”,什是“太上”呢?王弼說:“謂大人也”。此注乃是以儒家“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易經?乾?文言》)的觀點注釋。這還注低了。在道家觀念中,“太上”不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而且道家“太上”是超過天地的,所以道家之祖稱太上老君。

王弼注說:“太上,謂大人也。大人在上,故曰‘太上’。大人在上,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從上也。”最簡單地講,譬如說天地間有了蘋果、芭樂(番石榴),我們在下面的光知道有這個玩意,光知道有這蘋果、芭樂,也不知是誰造的。進一步言,“太上”,在政治上,指的就是最高明的政府,這政府無私無欲,“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只講盡到自己的責任,但是“長而不宰”。能達到這種為而不宰的境界,就是“太上”,一個政府達到這個境界,那“下知有之”。

此處“上”“下”乃相對為言,除了上就是下,也就是說除了“上”以外之人都知道這回事,可是光知道這回事,至于“上”是誰?誰也不知道,只知道要從上之道而已。至此,“太上”雖為最小之一單位,然其作為發揮之大,已臻毫無纖介利害關系,完全天人合一,沒有分離之域。此是第一等境界,在中國除堯、舜之外,唯羲皇時代有之。

明乎此則知所以有人自號“羲皇上人”,可見羲皇時代之人皆非普通人,連人都是上人,那羲皇當然是“太上”。那完全講的是:人就是道,道就是人的境界。

說到這,大家可以回過頭來與儒家之說印證一下。《論語?憲問篇》“民到于今受其賜”,還不知道是誰,所以“民無得而稱焉”(《論語?泰伯篇》)和《老子》這里的觀念一樣。可見孔、老皆有此相同的境界。

所以同學研究諸子之學,不要故意強分家派,以為他們有什么絕對的不同。他們是有所出入,可是大源都是相同的,否則豈不成了外國人。事實上縱使是外國人,有時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雖然我們不以為然,可是也有人說康德與孔子一樣,這就在于他們的東西有相同、相通之處。不同文化的學術尚且如此,本國的學術當然就更如此了。是故我們今天研究老子,不要上來必說道家、法家、儒家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必有相通之處。熊老夫子即言諸子百家皆源于儒,我們雖不必作如是說,然其亦非空言。

其次,親而譽之;

【王弼注】不能以無為居事,不言為教,立善行施,使下得親而譽之也。

王弼注:“不能以無為居事,不言為教”。這句話當貫著讀,念成“不能以無為居事,不能以不言為教”,這就明白了。既然不能以無為來治事,那怎么辦呢?當然只得“人自為道”,發明一套,必須“立善行施,使下得親而譽之也。”

其次,畏之;

【王弼注】不復能以恩仁令物,而賴威權也。

王注或斷句為:“不復能以恩仁,令物而賴威權也。”二說均可。

“令物”,物包含事。至此時代之政府、領袖,支配事時,完全依賴威權。這就完全用“方式”了。以中國歷史上之時代言,這當是紂的時代。大禹的時代可能也一樣。

其次,侮之;

【王弼注】不能法以正齊民,而以智治國,下知避之,其令不從,故曰“侮之”也。

此節王注注得極有意味。前面,我們針對“以智治國”的毛病已經略說過。此處更明言“不能法以正齊民,而以智治國”,你扯,則“下知避之”,下面的人知道“避之”,知道躲避,老百姓他知道找法律漏洞。這樣一來,上下相互斗智,你下命令,我不聽,“其令不從”。因為斗智,找漏洞,怎么會“從”呢?“其令不從,故曰‘侮之’”,這不是污辱政府及當政者嗎?

這又是一種政府。同學可從歷史中尋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王弼注】夫御體失性則疾病生,輔物失真則疵釁作。“信不足焉”,則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己處不足,非智之所齊也。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如果我們信不夠,就有不信我們的。

此節王注深刻,當細味之。

第一,“御體”就是支配我們的臭皮囊,我們很會支配我們的臭皮囊,叫他笑、叫他哭,表現得很自然,像唱戲一樣。可是“御體”雖能,但是失去了性;“失性則疾病生”,人要如此則疾病生,國要如此也“疾病生”。

第二,要能“輔物”,我們雖能“輔物”,可是失了真,“輔物失真,則疵釁作”。而追究這一切毛病的來源,乃是“信不足焉,則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己處不足,非智之所齊也”,也就是說自己修身不夠,要想以智慧彌補缺德,那是辦不到的。這告訴我們,人不行缺德,不缺德就是以正齊民,缺德就不以正齊民。

明乎此,所以就知道老師常說“同學智慧夠修身不夠”,要想拿智慧彌補缺德,那辦不到。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王弼注】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見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無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應,故曰“悠兮其貴言”也,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悠兮其貴言”,既然“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那怎么辦呢?老子說“悠兮其貴言”。“悠兮”二字用得妙。這說明了不是從我們開始,而是從很久以前,有人類以來就得以言為貴,“貴言”則貴信。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要似“金人三緘其口”,所謂“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可不慎乎”(《易經?系辭上傳》),這就是“悠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功成事遂”也不必居功,因為“為而不恃,生而不有,長而不宰”(第十章)。百姓怎么說的呢?“皆謂:我自然”,百姓還誰的賬也不買,還不感謝你。所以王弼說“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這“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自然,反正就這么來的,來了就好了。

毓老師金句

君子審乾坤之德,而素位其時,無名而大光,無成而有終,《易》道之本其在斯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丰顺县| 淮滨县| 齐河县| 临夏市| 呼和浩特市| 赤水市| 金阳县| 桂东县| 封丘县| 凤台县| 盱眙县| 青州市| 舟山市| 五莲县| 郴州市| 宜兴市| 塘沽区| 民和| 九江市| 安庆市| 天祝| 凤凰县| 太和县| 乌兰县| 淮滨县| 永寿县| 阿坝县| 建湖县| 惠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乌兰察布市| 临夏县| 永吉县| 巢湖市| 内黄县| 衡阳市| 哈密市| 柳林县| 临安市|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