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m7)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學(xué)而篇》(1.11)

白話試譯

孔子說:“觀察一個人,要看他在父親活著的時候選擇什么志向,在父親過世以后做出什么行為。如果他能三年之久不改變父親為人處世的作風(fēng),就可以稱得上孝順了。”

顏征在生孔子前,聽到室外奏起優(yōu)美的鈞天之樂,伴隨音樂傳來“天感生圣子,降以和樂”的聲音。因此,孔子出生后有異象四十九處。

講評

這一章出現(xiàn)了“志”和“行”。“志”是心中的志向、主張、想法,或者說企圖心;“行”是實踐自己志向的行動。說穿了,人生就這么兩件事,一個是志,一個是行,如果空有其志,那是笑話,所以《易經(jīng)》屯卦第一爻的《小象傳》都是“志行正也”。

“父在,觀其志”,父親在的時候,還輪不到你做主,但你就要開始有想法了;雖然你的想法還不能實行,因為有長輩在,不能僭越,你還處在觀摩學(xué)習(xí)的階段。

“父沒,觀其行”,父親不在了,由你來繼承家業(yè)的時候,就要看你如何踐行你的志向了。有些人在掌權(quán)之后,就不“行”他原先的“志”了,比如背離自己的志向去搞權(quán)力斗爭,那他就墮落了。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這里又談及前面所講的孝道。在古代,父母親去世有三年之喪的規(guī)定,從天子到庶民無一例外,一直到明清兩代還是這樣。也就是說遇到父母之喪,不管是多大的官,只要沒有特殊原因,都要守三年喪。只是這三年不是三十六個月,而是二十五個月,即只要跨兩個年度,第三年只有一個月。二十五個月就算三年服喪期滿,一切方能恢復(fù)正常,現(xiàn)在的我們就覺得相當(dāng)難,但這種制度在中國真的是實行了幾千年。

什么叫“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呢?這完全是《易經(jīng)》中蠱卦卦辭“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以及第一爻“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意承考也”所表達(dá)的意涵。對于父親那一套行事的方式要有所繼承,或者說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尊重,不能一接班,就把以前的政策統(tǒng)統(tǒng)都改掉,推動改革。那樣會得罪很多老臣的,局勢不穩(wěn),就無法真正推行改革。“三年無改于父之道”,也就是說在三年服喪期間,大政方針基本上承前代不變,因為畢竟剛接手,也需要一段時間來熟悉掌權(quán)之后的運(yùn)作機(jī)制。所以在兩代君主之間,如果后來者一上臺就急于社會改革,一定是不得人心的,一定會失敗。謹(jǐn)記在“開來”之前一定先要“繼往”,三年的時間,其實也是讓你掌握一些基本情況,爭取做到平穩(wěn)的過渡,不要急急忙忙地把那些新東西拿出來。《易經(jīng)》蠱卦第一爻就講“意承考”,說的就是繼承,最后才是“志可則也”,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出新了。所以一般的接班人都要審慎,“三年無改于父之道”,不管主持家業(yè)還是國政,都一樣。

“父在,觀其志”,很穩(wěn)重,不輕舉妄動。“父沒,觀其行”,“三年”,就是蠱卦中“先甲”、“后甲”的那一審慎的過程。“無改于父之道”,是指不要輕易改革,因為這個道行之已久,就算是未來可能要突破,也不能倉猝行事,守父喪的時間,最適合做的事情就是先保持穩(wěn)定。這種父子間的“觀其志,觀其行”,可以推廣到很多方面,文化的繼承、志業(yè)的繼承統(tǒng)統(tǒng)可以包括在內(nèi)。其實我們講“干蠱”,從文化繼承的角度說,就是批判式的繼承。不要那么急于提出創(chuàng)見,先把前人的東西徹底消化吸收,真正搞懂了再說,不然就會變成創(chuàng)傷性的見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石景山区| 宾阳县| 栾川县| 和政县| 彭泽县| 壤塘县| 娱乐| 同江市| 静乐县| 辽中县| 呼和浩特市| 响水县| 沭阳县| 祁门县| 永城市| 汉寿县| 洱源县| 丰台区| 古浪县| 长治市| 寿阳县| 观塘区| 琼结县| 虹口区| 介休市| 红安县| 常山县| 扬州市| 常宁市| 二连浩特市| 白银市| 宁德市| 同德县| 句容市| 理塘县| 城步| 衡南县| 宝鸡市| 武安市| 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