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患人之不己知
- 論語演義(一)
- 劉君祖
- 627字
- 2018-11-28 17:50:3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篇》(1.16)
白話試譯
孔子說:“我們不要擔心別人不真正了解我們,你需要擔心的是不真正了解別人。”
講評
再看《學而篇》的最后一章。“不己知”是“不知己”的倒裝句。我們常常想要追求知己,希望相識滿天下,到頭來知己也沒有幾個;尤其是當你的境界高了的時候,別人要真正了解你就變得更加困難。像佛教中,眾生很難了解羅漢,羅漢無法了解菩薩,菩薩要了解佛也是千難萬難。因此,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中發出感慨,沒有人了解自己。就是修到菩薩、羅漢境界的,其智慧都沒有辦法了解佛。可見,這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境界高了,有人來向你請教,你回答的時候,他當時聽不懂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什么可不快樂的。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我們,需要擔心的是我們不了解別人。這是一個基本的立身精神。知人論事很重要,現在不是還有專門識人學嗎?人,形形色色,知人知面不知心,太難了解了。不是有句話說,女人心,海底針嗎?可見,了解人有多難了。有時候,交往或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朋友、愛人,有一天會突然發現:原來他是這個樣子!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了解太難,因為有太多的偽裝,我們在社會上與人相處,看人要盡可能深刻、準確,不然的話,一旦委之非人,那就糟了。人事、人事,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不好的事情只要人好,都不會差到哪里去;再好的事情如果不是好人經辦,好事情也會給他敗壞掉。《易經·乾卦·文言傳》中針對乾卦“潛龍勿用”就說“不見是而無悶”,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