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尋味三湘
  • 范命輝
  • 3723字
  • 2020-04-17 10:16:19

永州異食

來到永州,已過正午。一路的奔波早已讓我們對永州的傳統經典名菜東安雞、血鴨讒涎。

我們一行八人受到永州朋友的熱情接待,朋友說先吃個簡餐充饑。

說是簡餐,實為永州異食特色宴。

千年名菜東安雞、炒血鴨自然是打頭菜,盛情上席,熱氣騰騰。頓時,東安雞的酸辣之香與血鴨的咸辣之味彌漫整個房間。期盼中的千年名菜在主人的推介中,我們趁熱落口為快,雞肉透熟的東安味與血鴨的嫩鮮依次在齒頰之間游蕩,滿口生津。

永州,一個沒有污染的城市,水系發達,境內瀟水、白水、湘江、資江貫穿。

主人介紹,東安雞之所以聞名于世,是因為永州自然環境好。東安的雞鴨魚比長沙人有福氣,都是吃天然礦泉水長大的,引得大家大笑。

其實,永州的美食很地道很個性。東安之外的九嶷山下,寧遠人用九嶷山泉、雞骨草燉土雞卻是另一種清鮮,皮脆、肉嫩、湯清、味鮮。八方桌前,黃豆燜狗肉、餡豆腐、炒血鴨、蔬菜丸子、白煮河魚、拖缸酒放一席,只能說是太有口福啦。寧遠拖缸酒,糯米用九嶷山泉煮熟,自然涼,和酒藥子拌勻,進陶瓷缸發酵半月后生成糊釀酒。再兌入紅薯酒即成。鄉親說,1斤糯米兌1斤紅薯酒。頭回聽說頭回喝,一喝,心醉。

照例,我記下此行吃過的幾道永州美食。

曲米魚

一盤名為曲米魚的菜上席后,冷冰冰的,卻紅艷照眼,清爽誘人。一嘗,香辣嫩鮮,曲香濃郁,冷香襲人。桌上轉盤還未轉上一圈,就已空盤,主人忙叫服務員“再上一份”。

套用一句俗語:人不可貌相,菜也如此。沒想到,曲米魚以一種后來居上的態勢搶占舌尖之美,本該讓人熱血沸騰的東安雞被冷到一邊,只能從盤子里散發出淡淡的熱氣,弱弱地向客人示意著它的盛名與經典。

曲米魚,祁陽白水鎮的一道家常菜。

發源于桂陽縣大土嶺的白水從常市蒲竹入永州祁陽,匯入湘江,潤澤出了祁陽白水鎮。曲米魚就是從這里流傳開來,一傳千年。據說,宋朝宣和年間就成為朝廷貢品。

地道的草根美食之所以成為朝廷貢品,只因為白水優質清澈,富含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這里生長出來的草魚肉嫩甘鮮,豐腴彈牙。

袁枚在《隨園食單》上說:“凡一物烹成,必須輔佐。”并強調“廚者之佐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

村落的飲食之美,不在“全”和“奢”,而是簡單、古樸、偏味,卻又匠心獨具。笨拙與巧手之間,一種鄉俗之滋、質樸之味、自然之鮮的隨意而出,是一種巧搭的偏味,一種裸烹的偏味,純粹的原汁原味。

古早的白水人就是以紅曲米配白水草魚。

初看曲米魚,有點像我們長沙的鲊魚做法,仔細一了解,其實不然。既有鲊魚之同,都用了含有紅曲霉素的紅曲米腌制,取活草魚去頭尾去內臟洗凈,砍成小塊,再清水洗凈,先用鹽和米酒腌5~8小時,再洗凈、去水,用紅曲米、蔥、姜、蒜、辣椒拌勻,入蒸籠一蒸,出鍋淋上生茶油冷卻。但與鲊魚制作有別,鲊魚不僅要腌,還要入壇封藏發酵,提味,多熱食,品干香。而紅曲魚是先腌,現拌,即蒸,冷食,品鮮香。

也不同于祁陽白水的魚鲊。

祁陽還有一種吃魚的方式:“鲊”。用黑米或豆粉來鲊。

這也是一種傳統吃法。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作魚鲊》有記載:“作魚鲊法:剉魚畢,便鹽醃。”

祁陽魚鲊有兩種吃法,分黑米魚鲊和豆粉生魚鲊。

黑米魚鲊,是藏壇封腌熟吃。講究魚血要放盡。一般取活草魚,在魚尾部剖一刀,再放入清水中游養半小時,把魚體內血水排盡,撈出宰殺治凈,用干毛巾擦干魚身上水分,將魚切成小塊,用清水再沖洗干凈,置竹篩中晾干,再用鹽腌制兩三個小時,將鍋粑磨成粉狀,炒黑至香成為所謂的“黑米”。再將腌好的魚瀝干水放入盆內,拌入姜米、蒜米、胡椒粉、辣椒粉、黑米粉、麻油,放入壇子里封腌十天左右,隨吃隨取。

而豆粉生魚鲊,是現鲊生吃抹干水。先將黃豆炒熟磨成黃豆粉。再將活魚放盡體內血水去魚骨,取凈肉抹干水切片,薄如蟬翼,加精鹽抓拌至魚片有粘手的感覺,再倒進白醋浸漬1分鐘,倒入漏勺瀝干,加入姜末、蒜米、辣椒、胡椒粉、香菜末、麻油拌勻,即可蘸上黃豆粉吃起來。鮮香脆嫩。

誰說永州人的飲食生活不時尚?這樣的吃法,難道比日本的生魚片的吃法遜色?

永州炒血鴨

在永州我詳細了解了炒血鴨的竅門。

炒血鴨沒什么巧。不過鴨子一定要選麻鴨。辣椒要辣,最好用家里壇子里的酸辣椒,炒出來的味才正。新取的鴨血不能凝固。把鮮鴨血接入放有鹽或白酒的容器中,不斷攪拌就不會凝固,這樣處理的鮮鴨血便于淋炒。活麻鴨子宰殺去毛洗凈切小塊、紅鍋炒干水氣出鍋,這一步很關鍵。然后,凈鍋燒紅放茶油上旺火,待油燒紅,將鴨肉快炒至肉卷縮,噴酒再爆炒,下姜片、辣椒、醬油、大蒜、食鹽,香爆出油,最后下鴨血大火炒熟(約30秒)即成。

這樣炒出來的血鴨,鴨肉嫩脆,鴨血香滑,色近棗紅,酸辣醇香,香濃味厚。

永州血鴨是一道名菜。相傳,太平天國起義軍開赴永州河西時,老百姓為了慰問太平軍洪秀全之妹女統領洪宣嬌,送去很多鴨子。洪宣嬌為了慰勞官兵,將鴨殺了,親自用鴨血炒鴨肉,全體官兵感激涕零,官兵問這叫什么菜,洪宣嬌脫口而出:“血鴨。吃了血鴨,血戰沙場。”全場群雄激動。就這樣,永州血鴨流傳下來了。

美食千千萬,雞鮮鴨子香。這是一句行話。麻鴨經過干炒、酒爆、香煸、燜燒、血炒,不香不鮮不醇才怪。

永州血鴨炒飯

永州當家的東安雞、永州血鴨、白水的曲米魚、九嶷山雞骨草燉雞,一一成為下酒的好菜。一陣菜香酒酣后,朋友們說把桌上盤中血鴨拿廚房去搞個血鴨炒飯來,說到了永州,吃了血鴨炒飯才算酒醉飯飽。我沒強行阻攔,心里其實在想,正好讓我這個湘菜文化愛好者見識見識永州血鴨炒飯。

廚房里師傅手腳很麻利,沒一會兒功夫,穿著恰腰小襖的服務員把血鴨炒飯端來了。褐色鴨血以顆粒狀密密麻麻附在白色的米飯上,擂得很碎軟的青椒、鮮綠如春的蔥花綴混其中,一股股血鴨味道的姜香辣香散發出來,真是勾人食欲的氣味,一口氣又吃了一碗半血鴨炒飯。到了晚上一點再去趕一場嗍螺的夜宵時,還滿肚子飽嗝。

有朋友說,潮汕有一種魚飯很好吃。其實,魚飯不是飯,而是用鹽水煮出來的海魚,純為海鮮原味,在潮汕的市場和排檔,都能看到一種用竹籃裝的魚飯,常見的魚有哥魚、秋刀魚、鯛魚等,做魚飯鋪籃很講究,魚頭朝外,魚尾朝內,常常鋪成菊花狀,一層魚一層鹽,看起來很美,這種吃法,潮汕人也稱作“打冷”,短時間放在冰箱里冷藏也不失鮮嫩。千百年來,魚飯是漁民保鮮的手段,海上將魚打岀水易死易腐爛,漁民想出了速煮一招保鮮,很管用。當然好的魚飯需要新鮮的好魚,腌制后咸淡適中。沿海漁民大多以魚蝦蚌蛤等海物為生,不依賴麥粟等粒狀糧食。宋代詩人楊萬里寫過《蜑戶》詩,真實描繪了靠海吃海的漁民生活:“天公分付水生涯,從小教他踏浪花。煮蟹當糧那識米,緝蕉為布不須紗。”

魚飯這種看似普通簡單的食物,用速煮與鹽腌,保留和固化了海產的本味。

湖南地處內陸,沒有海魚海鮮,不過永州的曲米魚有點類似魚飯。新鮮魚出水去內臟斬塊治凈、瀝干水,腌鹽,拌紅曲米,再蒸出籠,涮上茶油,冷卻,放冰箱保存,隨吃隨取,像嗎?只不過這種飲食的范圍不廣、名聲不大。

飯稻魚羹,南方人的生活寫照。沒有魚飯,炒飯不少,比如蛋炒飯、揚州炒飯、醬油炒飯,雪里蕻炒飯、金裹銀、金銀炒、雪花炒飯、扣肉酸菜炒飯、菌油炒飯,等等。印象中,這些炒飯,有的咸,有的清鮮,有的辣,各有特色。小時候最喜歡媽媽做的鍋巴飯,放點點鹽,用鍋鏟壓一壓,捏一捏,成飯團,有淡淡的清香,牙齒碰到鍋巴吃起來脆脆的,別有一番滋味。

仔細回味,永州血鴨炒飯更有個性特色。普通的辣鮮之外,濃烈的姜鮮與粉粒狀的鴨血嫩鮮、咸鮮交織在一起,挑逗你的味蕾,享受著“天然真味”的舌尖之滋。

殺豬粉

早就聽說“永州人吃早飯奢侈,吃個殺豬粉,要殺個豬。”

“殺豬粉?”是什么套路?這次到了永州,自然不會放過。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從河東來到河西零陵區一家紅磚房子菜館。單間圍起一桌。先來了一盤農家浸水酸壇子泡菜:青椒、蘿卜、豆角,或青色清鮮酸辣,或白色咸鮮酸脆,三色清鮮,活色開胃。夾起一根青黃色豆角還未吃完,一大盆豬血腦髓湯上來了,幾管蔥花浮在上面,碧綠生鮮。每人喝上一碗,冬天的寒氣驅盡。接著依次上來嫩辣的“青椒炒殺豬肉”熱炒,脆辣的“醬椒脆肚”,嚼勁十足的“炒粉腸”,芹香“炒豬舌”,嫩鮮的“熘腰花”,蒜香“天花板”,咸辣的“辣炒滿腸頭”,“擂辣椒”,“豬油炒小白菜”,咸鮮的“焦鹽鞭花”,然后,一大臉盆清水米粉上來。“還有一個豬頭肉就來,客人慢用。”一身紅花老棉襖的老板娘轉身又回廚房去了。

吃一個粉,上10個大菜,一頭豬的下腳料都來了,排場確實大,口味也獨特。紅褐色豬血湯里漂著白色的豬腦髓,吃起來又綿又粉。還有那豬鞭排陣,掛糊油酥,又酥又有嚼勁,咸鮮酥香,一清早就讓人起勁。

然而,挑粉一嗍,無鹽無味。“真這么殺豬的嗎?”

原來,從臉盆里挑來清水粉,還要自助蓋碼調味。上十個大菜熱炒就是碼子,還有那大盆豬血腦髓湯,足以讓你“寬湯”、“重挑”、“免碼”、“雙碼”、“帶迅干”……

小食材,大味道。一頭豬的下腳料匯成一碗粉的碼子,以炒烹鮮,以燉激鮮,小味大出,精彩多樣,誘惑難擋,賦予了殺豬粉更多層次的風韻與鄉味。

“對面就是個殺豬場。”老板娘告訴我,“像這樣經營殺豬粉的,永州只有3家,家家火爆。但發展不了,因為這些殺豬下水要現取現做才新鮮,吃殺豬粉就吃個新鮮。”

不錯,沒有這殺豬場的下水隨取作后盾,巧婦也難下好這碗“殺豬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灵宝市| 含山县| 民县| 台湾省| 罗平县| 德令哈市| 隆尧县| 简阳市| 乌鲁木齐市| 澳门| 大埔县| 乌恰县| 博白县| 外汇| 苏州市| 抚松县| 石屏县| 金平| 平罗县| 大足县| 革吉县| 通辽市| 绩溪县| 河源市| 昂仁县| 天津市| 鄂温| 新龙县| 衡东县| 庆元县| 进贤县| 镇江市| 吉木乃县| 临漳县| 嘉黎县| 五常市| 绥中县| 兴业县| 长寿区|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