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拖延的賬單
- 再見,拖延癥
- 索彥
- 10317字
- 2018-11-08 11:03:11
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發生,導致的結果必然都會有最終的承受者,而且很可能就是促使事情發生的那個人。這就如同馬戲團小丑手里拋出的回旋標,最后還是要飛回到他的手里。
拖延的背后
劉小姐還記得大學剛畢業時,那時的她意氣風發,很想在一份工作中大展拳腳,大干一場。后來她參加了公務員考試,被分配到某機關辦公室做外宣工作。當時她認為機關是廣闊天地,正是自己大有作為的時候。誰知,她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打電話和上網。
每天,如果有宣傳任務,她要做的就是給媒體打電話通知,然后到活動現場發放材料,或者干脆直接把電子文件發給媒體就可以了。而其他的時間,就只有上上網、看看新聞、聊聊天。
雖然劉小姐工作才兩年,可早已沒有了大學一畢業時的那份激情,對工作也是能拖就拖,能少干的絕不多干。這樣得過且過地混日子,盡管她也時常會心有不甘,可是在機關里,女性晉升的空間本來就很小,而工作又如此單調乏味,又能怎么辦呢?
直到有一天,另一個和她一起進機關的女孩因工作成績突出,被提升為副科長,也調去了新的工作崗位,她才清楚在這兩年里自己失去了什么!
小南大學剛畢業,父母就通過各種關系給他在一家企業找了一份工作。這是一份很清閑的文員工作,每天在辦公室除了打掃打掃衛生,就是跟原來的同學網上聊天。小南很不適應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開始時他還想著父母費了那么大的勁兒給自己找來的工作,要好好干出一番成績來??刹痪镁托箽饬耍緹o法融入到現在的這份工作中,他更愿意開一家自己的服裝店。
到底該何去何從?小南一直猶豫不決。結果四年過去了,他既沒有開服裝店,也沒有真正地用心工作過,還是個很清閑的文員。
小華研究生畢業后,應聘到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在剛參加工作之時,他想著自己也算是“十年磨一劍”了,現在正是一試身手,大有作為的時候。可誰知結果卻是,他每天做的只是整理檔案、打印材料、接聽電話等瑣碎的日常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一年多。這讓他很苦惱,想著自己一身的才華就這樣一天天被浪費了,難免有種郁郁不得志的感覺。他開始消極怠工,開始混日子。
可每當想到這份工作自己有可能干一輩子,他還是心有不甘:自己一個大男人,活一輩子居然一點成就都沒干出來……可現在工作難找,能有份穩定的也不容易,他想著還是先混一段日子再說吧!
潛能提示:為拖延買單
這是一個到處充斥著拖延的世界。據一份職場調查顯示:約有20%的人認為自己有長期拖延的習慣。他們更多時候將拖延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盡管他們大多時候也覺得不應該,還經常會因為拖延而感到焦慮。
不過他們并不認為拖延是一件多么嚴重的問題,也并不覺得自己會因拖延而遭受多大的損失。他們經常忘了按時付銀行的利息、經常望著散亂的衣櫥發呆:工作經常被拖到了最后一刻才猛然警醒,然后挑燈夜戰……
他們還是固執地認為這些都只是小毛病,盡管他們常常被搞得焦頭爛額,盡管他們一天比一天老去,盡管他們現在做的還是十年前的工作。
其實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發生,導致的結果必然都會有最終的承受者,而承受者很可能就是促使事情發生的那個人。這就如同馬戲團小丑手里拋出的回旋標,最后還是要飛回到他的手里。
拖延的是時間
一次,我去聽一位著名企業家的講座,他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所有的競爭都離不開時間上的競爭,所有的拖延都可以歸結為時間上的拖延?!?
平時,我也經常能聽到一些企業老總對自己的下屬說:“你這種做法就是在浪費時間,難道你不清楚對于我們企業來講,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嗎!”
每聽到那些老總如此說時,我總會更加關注他的下屬臉上的反應。然而很遺憾,我從他們臉上看到更多的是茫然和無動于衷。一次我忍不住問一位老總:“你這樣對著下屬一頓訓斥,能收到多大的效果呢?”
那位老總一愣,片刻之后說:“可這是事實??!不然我還能怎么說!”
至此我們就有必要討論一下人性。人性是利己的,還是利他的呢?當然是利己的!或者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利己心理要多于利他心理。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在發達之后,日子過得很富足而且有余,他才會想到其他人;如果自己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當然就只會考慮他自己了。
既然人性是利己的,如果拖延的只是時間,如果沒有按時完成工作只是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如果這一切跟他們自身的利益根本就扯不上多大的關系,他們怎么可能不拖延!
員工為什么要到一家企業里面去打工,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二是為了尋求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有人或許會問:“我既滿足了員工的生活所需,而且還綽綽有余;也為他們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足夠的平臺,可他們為什么工作起來還是拖拖拉拉的?”
人是有惰性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明明在為拖延而感到焦慮,卻還在焦慮中拖延著。明明知道這份工作不能再往下拖了,可還是會想再稍等一會兒,只是一小會兒:明明清楚只要不拖延、好好干,就一定能夠出人頭地,可遇事還是會一拖再拖。惰性在拖延中滋生,而人往往又很難將惰性從自己身上徹底剔除掉,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有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那就是要做的事情越少,人們反而越覺得沒有時間。一拖再拖,總認為時間還充足。他們心里有時會想:只要我想做,其實早就做完了——可就是根本不做。與此相反,有很多事要辦的人往往卻能抓緊時間,而且總能找到足夠的時間來將事情做完。由此可見,事實上我們是在借著拖延時間來任由懶惰在自己的身體里蔓延,卻把因懶惰而出現的拖延當成是對時間的拖延。
當我們拖延的時候,總認為時間還很長。我們總以為我們是在拖延時間,卻沒察覺到時間仍舊在這拖延中悄悄地流逝。時間是決不會被拖延的,就在這一刻,無論你是正在處理一份緊急的文件,還是正在網上瀏覽一些與工作無關的網頁:無論是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抑或什么也不做……時間依舊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沒有絲毫的停頓。
我們無法拖延時間,如果有人說他拖延了時間,那他除非是《恐龍特級克塞號》里面的那個克賽,可以胡亂地比劃幾下就可以讓時間停止。“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時間就是這樣,一小時過去了,又是一小時;一天過去了,又是一天;一年過去了,又是一年。而我們卻早已不復當年了。
事實上我們什么都拖延不了,更別說時間了。一千年前和一千年后,時間還是像現在一樣地在分秒流逝,而我們因為拖延付出的最大的代價,只能是我們的生命。
潛能提示:為什么在拖延時間
1.并不認為拖延時間就是在損耗生命。此類拖延者并不認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或許他們也知道這一點,卻并未形成覺醒的意識。
2.時間有的是,拖一拖無所謂。此類拖延者盡管清楚“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卻總覺得時間多的是,拖延時間對生命的耗損微乎其微,所以也就采取置若罔聞的態度。
你為何會患上工作焦慮癥
一年多之前,張強可是公司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現在他也算是公司里的老員工了。當初剛進入公司時,他對工作滿腹熱情,任勞任怨。當時由于單位人員少、任務重,他一人包攬了手機信息、匯報材料、打掃衛生、跑腿打雜等所有雜七雜八的事,另外還要按時完成領導交給的其他工作任務。
那時候,加班對于張強來說是家常便飯。大多時候同事們都下班了,他還在辦公室里整理文件和材料。就是每天中午休息的時間,他也從來沒有休息過。公司發展得很快,人員也急速增長,一年之內增加了二三十人。他滿以為老總會提拔自己當部門經理,結果只是讓他做了個小小的主管,薪資也沒有多少提高。
為此,有的同事就打趣他說:“干嘛那么拼命地工作,何苦呢?何必非得急著被提拔呢!”對此,他也只好苦笑著說:“沒辦法,也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不過沒多久,張強就真的開始過上了“兩點一線”的生活——每天按時上班,按時下班。而對于工作,即便是分內的,他也是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更不要說分外的事了!
就是因為覺得領導待自己不公,他對工作越來越愛搭不理,心想總有一天領導會發現自己的重要性??烧l知道,他沒做的工作,領導很快就讓別人接手了。他本來想借著拖延工作來體現自己對公司的重要,結果卻是讓自己顯得更加無足重輕。
潛能提示:工作焦慮癥你了解多少
或許在每日的工作中,你也經常會碰到類似的情況:絞盡腦汁也拿不出一份創意的策劃、費了半天勁銷售額仍舊停滯不前、財務報表總好像永遠也做不完似的……越來越覺得工作是如此單調而枯燥,心里的倦怠和厭惡也一日比一日嚴重。
由此,相當多的人對工作失去了興趣,態度隨之變得消極,也失去了耐心。情緒上開始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常常遲到早退。也想著跳槽或是轉行,可又擔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于是一直猶豫不定。
這就是典型的工作焦慮癥。相當多的人在工作中,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時期。人處于焦慮之中是最拖延的,當前的工作不想做,新的工作又不敢輕易去找!不少人因此拖延了一生!
你拖延得起嗎
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其實當第一波次的日軍轟炸機接近港口時,美軍雷達觀測站就已經發現了?;刂蛋嘬姽僬J為這是從美國本土飛來的己方機群,而他的上司對這一報告產生過懷疑,也想應該立即去核實一下,但最終他卻沒有立刻去做。這次拖延導致的結果是——日機扔下的航空炸彈證實了他的懷疑——飛來的不是己方的飛機。
在日本人的這次偷襲中,美方損失了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假如這一情況能夠被及時查證,假如基地的戰斗警報能夠提前拉響兩分鐘、或者一分鐘,情況或許就完全可以是另一番樣子。
不少人總覺得拖延只是小毛病,可很多時候我們是拖延不起的。因一時的拖延,使很多時候失去的,往往是我們此后再努力也挽回不了的。戰爭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大學畢業后,由于學習成績優異,文華被一家大型國企看中,去了該企業所屬的一個設計院做暖通工作,職位是助理設計師。一畢業就能謀到這樣的一份工作,文華很興奮,踏踏實實開始了他在設計院的工作,這一干就是三年。
設計院的工作很清閑,沒事時文華經常和大學的同學聚一聚。慢慢地,他發現其他同學的工作雖然也不錯,可他們卻好像并不熱衷“吃皇糧”,紛紛跳槽,有的還開起了自己的公司,干得風生水起的。本來他并沒想過跳槽這件事,因為他覺得自己所在的這家企業薪資待遇很不錯,福利也很豐厚。可每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其他同學跳槽,心里還是會有這個念頭。
到底要不要跳槽去尋找適合自己創業的機會?文華一直猶豫不決,這件事也就一直拖而未決。就這樣,工作也再不像以前那樣用心了,而自己創業還只是個頭腦里模糊的想法。轉眼間,已過而立之年,可他的職位還是個助理設計師。
李陽以前在一家私營電子公司做行政工作,后來去MBA進修。畢業之后,很快就有一家獵頭公司找上門來。不久之后,他順利去了一家在深圳的合資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出任行政副總,主管人事、行政、質量監管等方面的工作。
公司的總裁是個美籍華人,也是單身一人在深圳打拼,下班后經常和公司里的幾個管理人員一起吃飯、喝酒、娛樂,相處得很融洽。在工作中,相互間配合得也很默契。李陽覺得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工作,簡直就是一種人生的享受。
由于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兩年之中,公司的業務發展得非常順利。就在這時,一家加拿大的上市公司看中了該公司的發展前景,提出了要將公司收購的意向。同時,李陽所在的公司覺得背靠大樹好乘涼,也希望能有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于是,通過一系列的談判,收購成功,且加拿大公司同意總裁及他的管理團隊繼續留任。
就在李陽和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氣,覺得美好前景就在眼前,準備放手大干一場時,意外發生了:公司被收購后不久,總裁就因為與投資方在業務方向上分歧很大,一怒之下辭了職,返回了美國。
不久,投資方又從新加坡派來了一位新的總裁,是一個對中國市場一點都不了解的加拿大人。初到公司,新總裁就開始在全公司內推行他的那一套西方管理模式,非常厭惡隨意和靈活地處理業務及管理問題,致使大家的工作很難展開。對此,李陽好幾次當面對新總裁的決定提出疑議,而新總裁對他也頗多微詞。
跟領導的關系處得很糟,工作又難以展開,兩難中的李陽想到了離開。可是去別家公司,是否能謀到自己現在這樣的職位和薪資待遇?李陽猶豫了,心想還是再拖一拖,也許公司的情況會好轉、也許會有更好的機會。
令李陽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新總裁正悄悄地通過獵頭公司尋訪適合他這一職位的新人選。結果,七個月之后,李陽就被辭退了,而當時的他還在猶豫自己是不是要離開!直到接到辭退通知,李陽才后悔不迭。若不是因為他拖延,早點離開公司或想辦法解決與新總裁的誤會,絕不會陷入現在這樣的處境。
潛能提示:拖延的代價
我們總以為把一些棘手的問題往后拖一拖,也許就能得到好的解決。實際上,越是棘手的問題,越往后拖越難處理。引發問題的各種條件和因素都沒有了,要想解決問題又該從何入手呢?何況,拖延的成本是很高的。
首先是時間上的。假定一個人的壽命是80歲,除去20年的幼年、少年時光,以及60歲后的老年生活,真正用于實現自身價值的時間只有40年,算算你現在還有多少時間可用來拖延?
其次是精神上的。問題一天得不到處理,你的憂慮和困擾就會一直伴隨著你,為此而造成的精神損耗,遠比你去解決問題要多得多。
最后是物質上的。當問題一出現時,往往是解決的最佳時間,所消耗的物質成本也最低廉。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質成本也就相應地會成倍增長。
把握住機會
曾在一本書里看到這樣一段話:昨天晚上,機會來敲我的門。我趕忙關閉報警器,打開保險鎖,拉開防盜門——它已經走了……
初看到這段話時,我先笑,然后在笑中看到了拖延。機會總是稍縱即逝的,最容不得的就是拖延。一時的拖延,你很可能看到的就是從手指縫里溜走的機會。這正如培根所說:機會老人先給你送上它的頭發,如果你沒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禿頭了——時間就是在如此快地飛逝著。
在一個小山村里住著祖孫倆。祖父是個老獵人,小孫子纏著要跟他學打獵。于是,祖父就帶著他去林子里捕鳥。祖父有一架捕鳥機,它看起來更像一只箱子。祖父教他怎么使用:用木棍支起,然后在木棍上系根繩子,人隱蔽在灌木叢中。祖父還告訴他,小鳥受撒下的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自己就會進入箱子,那時只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了。
孩子按照祖父說的,把箱子用木棍支好,然后藏了起來。不久,果然飛來一群小鳥,有十幾只。它們大概是餓久了,一路啄食,不一會兒就有6只小鳥走進了箱子。小孩正準備拉繩子,又覺得還有3只也會走進去,便決定再等等。誰知又過了一會兒,那3只小鳥非但沒進去,進去的反而又走出來3只。小孩懊悔不迭,心想:那怕再有一只走進去就拉繩子。結果又有兩只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只,但小孩卻怎么也不甘心,心想:總該有些要回去吧。最后,小孩連一只小鳥都沒有捕到,不過他卻領悟到了一個受益終身的道理:在機會面前,絕不能拖延!
有兩個大學生,一個叫王遠,一個叫張強,畢業后都被分配到了一所中學教書。兩人的英語水平都不怎么好,但他們還是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的。每天,兩人都堅持聽英文廣播,看英文雜志。
機會總是不期而遇。那年學校校慶,恰好有一所外國學校的考察團要來學校參觀學習。校長召開臨時會議,確定接待人員,另外需要一名流利的英語翻譯。然而令校長沒想到的是,學校那么多英語老師,居然沒有人愿意做這項工作。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這是第一次有外國考察團來學校參觀學習,翻譯工作很重要,萬一有一句翻譯錯了,就會吃不了兜著走。校長問了幾個年輕的英語老師,他們都支支吾吾沒有信心。
其實在這個學校里,張強的英語表達能力是最好的。他也知道這一點,可他又害怕自己一旦翻譯得不好,那就無疑是自找麻煩了。就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王遠忽地站了起來說:“不如……讓我試一試……”他這句話打破了會議上的沉默,正在為會議上的沉默而難堪的校長顯得有點意外。可是見其他人都不愿意承擔這個責任,而外國學校的考察團三天后就來了,雖然有點不放心,還是決定讓王遠去試一試。于是,放了王遠三天假,讓他回去好好準備。
三天后,外國學校的考察團來了。事情的發展比想象中順利,王遠的表現讓外國友人贊嘆不已。純正的口音和幽默的談吐讓這次訪問變得十分有趣和輕松。臨走的時候,外國訪問團的負責人力邀王遠去他們國家講授中文,并向校長特別請示了這件事情。
校長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而是讓王遠自己來決定。王遠沒有答應去外國教書,而是選擇留了下來。一年半之后,由于校長的極力推薦,王遠被派往外地學習深造,三個月之后回來又被任命為學校的副校長。
眼看著王遠就因為當了一次英語翻譯便平步青云,張強心里很不舒服,他很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沒有把擔任翻譯這件事一力承擔下來。他很懊悔自己為什么偏偏在那個時候拖延!一天,兩人在一起喝酒時,張強乘著酒勁兒把自己的心里話一股腦兒說了出來。
“其實,當初我也以為你會把翻譯的事攬下來,可見你沒什么舉動,我就站起來了。這是個挑戰,也是個機會!”
我們總是在期盼著機會的來臨,可又總是習慣性地拖延著,然后抱怨說機會從未光顧過自己,跑到別人那里去了。人生的很多悲哀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放縱了自己的拖延。領導交給的工作任務沒有信心去完成會拖延、很有信心還是會拖延;工作內容很簡單,覺得自己舉手投足間就能完成,于是拖延;工作內容很繁瑣,一看就讓人腦袋大,還是要拖延;遇事猶豫不決是拖延,為錯失的機會懊悔不迭還是在拖延……
日子就在這樣的拖延中虛耗著,我們為了回避內心的焦慮找來了各種各樣的借口。就這樣,無休止的拖延,各種各樣的借口,時間悄然地流逝,我們也從青春年少變成了垂垂老者。只是不甘的是,錯失了很多機會的我們,居然就這樣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潛能提示:行動起來
好思想并不能換取成功。有著好的思想,還要有實際行動,成功的關鍵在于一個人明確的行動。否則,即使思想再好,也只能是空想。
有一個年輕人問蘇格拉底這樣一個問題:“蘇格拉底先生,你能成為出名的思想家,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呢?”
蘇格拉底想都不想就回答:“多思多想。”
年輕人滿懷“心得”,一路跑著回家。在家里,年輕人每天都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一動不動,他在想蘇格拉底給他的心得“多思多想”。
就這樣,年輕人在床上一睡就是兩個月。妹妹很擔心,于是跑去找蘇格拉底。她對蘇格拉底說:“蘇格拉底先生,求你去看看我哥哥吧!兩個月前,他從你那回到家,就像中了魔一樣,一直睡著不起,也不說話?!?
蘇格拉底到了那人的家中一看,只見年輕人變得骨瘦如柴,拼命掙扎著起身,可怎么努力也坐不起來。年輕人對蘇格拉底說:“我每天除了吃飯,一直在思考,你看我離成功還有多遠?”
“你每天除了在床上思考,還做了一些什么呢?或者,你每天都思考一些什么問題?”蘇格拉底問。
“我每天都在思考,想的東西太多了。因為一直在思考,所以我什么都沒有做。”年輕人答道。
“你這個蠢貨!你不知道嗎?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產思想垃圾。成功是一把梯子,雙手放在口袋里的人能爬上去嗎?”蘇格拉底大聲說道。
年輕人很委屈地回答:“不能?!?
“那你還做這樣的蠢事。有好思想,還要有實際行動,否則即使思想再好,也只能是空想。”蘇格拉底說。
不要總是等待
不知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有——當有一天自己垂垂老矣、行將就木,回想自己的人生,會作何感想呢?是覺得此生足矣?還是懊悔不迭?抑或悵然若失?
有人或許會覺得:我還這么年輕!是啊,年輕真好,有著大把的時間,只是不知你是否還記得,幾曾幼小的自己,托著下巴坐在窗前,想象長大后的樣子,當時也覺得那是一件多么遙遠的事!
人生就像是一次旅程,剛坐上車時有點興奮,未到站之前總覺得目的地是那么遙遠。等到達了,下了車,旅程也就此結束了。其實人從生下來那一刻起,終其一生都要面對一個問題:死亡。
一天深夜,一家醫院的危重病房里,一位癌癥患者靜靜地躺在床上,妻子在他身側的床上睡著了。這時死神來到他的身邊,他知道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到來了!于是他隔著氧氣罩,含糊不清地哀求死神:“再給我幾分鐘,就幾分鐘,好嗎?”
“你要這幾分鐘干嘛?”死神不屑地看了他一眼。
癌癥患者緊吸幾口氣,說:“我要用這最后的幾分鐘,感謝一直陪在我身邊的妻子。自從她嫁給我,就沒過一天好日子。還有我的親朋好友,得病之后我才感覺我是多么需要他們。我還要用這最后的幾分鐘,好好看一看我留戀的這個世界。或許我還能聽一片樹葉從樹枝上飛落到地上的那一聲嘆息;運氣好的話,我也許還能看到一朵花兒由封閉到開放……”
“你的想法很不錯?!彼郎裾f,“可是我不能答應,因為在此之前,我給了你足夠的時間去欣賞、去珍惜,但你卻沒有,總是在拖延。在你的一生之中,曾經有過何止是十幾萬分鐘,可你卻從未將此放在心上,現在卻反過來懇請我再多給你幾分鐘!”
癌癥患者一臉疑惑地看著死神。只見死神打開一份賬單,逐條念道:
在你這60年的人生中,你居然把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睡覺上,折合成分鐘是1500萬分鐘!
在余下的30年時間里,你曾經無數次埋怨時間過得太慢,平均每天一次。無論是在你少年時代的課堂上,還是在你青年時期約會的長椅上;無論是你壯年時期等待升遷的仕途上,抑或你中年時期下班前……你幾乎每天都埋怨時間太難熬、過得太慢,為此你想出了各種各樣打發時間的消磨方式,現在我將其大致羅列如下:
從青年到老年,你幾乎每天都打2個小時左右的麻將,為此耗去了約有39萬分鐘。你還是個十足的酒鬼,每天喝酒用去的時間按1個小時算,實際遠非這個數,這樣算下來,也并不低于打麻將的時間;
此外,你還熱衷于在上班的時間和同事閑聊,比如狂侃中國足球以及某部電視劇有多么臭。還時常拿著一張報紙出神,吐煙圈,對著窗外看女同事的大腿發呆,為此耗去的時間并不低于你打麻將或喝酒的時間;就算這樣,你還是感覺生命的無聊空虛寂寞,還強拉鄰居、同事或下屬跟你一起打麻將、玩撲克,甚至還從小孫子手里搶過鼠標玩電子游戲。再后來,你趕潮流學人家上網,還取了個網名叫“陽光紳士”,平均每天將近有十個小時泡在聊天室里,同一大堆亦真亦假的女人找感覺……
你還有事沒事和人煲電話粥,在街上無所事事地閑逛,到馬路邊上看別人下象棋,一次就是好幾個小時;
在你的主持下,還召開了無數次較有強大催眠作用的會。在會場上你公然帶頭打瞌睡,這使你的睡眠時間遠遠不止30年,而且還強迫更多的人來參加,使他們的睡眠也和你一樣超標……
“還有……”
死神還想繼續念下去,一抬頭,發現癌癥患者眼中的生命之火早已熄滅了,不由得長嘆一聲,說:“當你還活著,身體健康的時候就能明白這個道理,節約一分鐘,不讓自己的人生在拖延中虛耗的話,你就完全有時間聽完我給你記下的賬單了。世人怎么都是這樣,總等不到我動手,就……”
死神還想再說些什么,欲言又止,轉身消失在了幽暗之中。
潛能提示:人生如何才圓滿
有人說人生要過得完美,我看這是很難辦到的。人生始終面對的其實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死亡,這是我們解決不了的。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都被我們解決了,也就無所謂問題不問題了。
人有死亡的一天,就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而只能是圓滿。我們常說某人這輩子算功德圓滿了,就是說他人生的圓滿。所以我們盼望的,是一個圓滿的人生。那如何才可以讓自己有一個圓滿的人生呢?
1.惜福。做人要懂得惜福,也就是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币粋€人只有感到足夠了,才會覺得滿足。也就是說滿足首先是理智上的,然后才是認識上的,而后才會懂得去珍惜。
2.發現。你要問一個人熱不熱愛自己的生命,沒有人說不。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對此我們是漠視的。我們總是在抱怨,然后在抱怨中蹉跎,直到有一天要離開了,才發現這個幾曾讓自己牢騷滿腹的世界,原來是如此美好!就因為我們缺少一雙“發現”的眼睛,一顆“發現”的心。
3.有目標。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該往哪里去,又會到哪里去。這也是我們感到痛苦,乃至于絕望的原因。
4.不拖延。一個人最大的遺憾,就是老之將至,發現自己還有很多該做的事并沒有去做,而此刻卻已沒有時間,這就是拖延的罪過!
你如何看待拖延
1.你是否覺得拖延沒什么大不了,反正時間多的是?
A.當然。我經常為怎么打發時間而頭痛,有時一發呆,就是十幾分鐘。
B.怎么會!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拖延對我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分析:
你怎樣看待時間,其實就是你怎樣對待生命。
選擇A——可以說,此類人對生命還未有正確或者清晰的認識。他們有大把時間,卻不知道拿來干什么,只好拖延。
選擇B——現在大家都想過忙碌而充實的生活。忙碌不一定就充實,忙碌而有意義,這才叫充實。此類人,最應該考慮的就是自己的忙碌是否有意義。
2.你是否經常借著拖延工作來表達自己對領導和公司的不滿?
A.我經常這樣。領導處事不公,對公司的薪資待遇或其他不滿時,我就無心工作了,反正工作也是為公司干的。
B.偶爾為之。雖然知道工作時不應帶著情緒,可還是不自覺地要發泄一下情緒,幸好能很快扭轉過來。
分析:
選擇A——此類人總覺得工作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把拖延當回事。他們不明白,工作是不會被拖延的,真正拖延了的只有自己。時間荒廢了,能力沒增長,得不償失。就是單從方法而言,這種做法也是很不明智的。
選擇B——此類人的自控能很強,很清楚拖延對自我造成的損失,偶爾的拖延也只是正常的情緒宣泄。
3.你是否意識到就因為拖延,自己失去了很多?
A.沒這樣的感覺。日子不都一天一天地過,有什么可失去的!
B.感受很深。每次都告訴自己不能再拖了,可還是會拖,為此常深深自責,懊悔不迭。
分析:
選擇A——日子一天天過,可每一天都是不同的,因為你不一樣了?!叭?,四十不惑”。如果你四十歲,還在為自己要干什么而發愁,這就是你最大的失去。
選擇B——不希望有拖延,可仍舊會拖延。這是拖延者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清晰認識到拖延對自身的危害,然后掌握克服拖延的方法,實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