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常見疾病診斷與治療

第一節(jié) 外傷的處理

1.皮膚擦傷

皮膚擦傷,是指外來力量以與體表近乎平行的方向作用于人體表面,使體表皮膚受到淺表損傷。人體表面與物體近乎平行的方向運動,也可造成皮膚擦傷。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受傷局部皮膚疼痛,表面可見線狀或片狀擦傷痕跡,新鮮損傷常有少量鮮血點狀滲出,時間稍長,局部組織可出現(xiàn)輕度腫脹、觸痛,創(chuàng)面滲出物可逐漸干燥,形成結(jié)痂。

【治療方法】

(1)新鮮擦傷處理:新鮮皮膚擦傷時,周圍皮膚消毒后,可用生理鹽水將創(chuàng)面沖洗干凈,無菌干紗布拭干,然后覆蓋凡士林紗布,敷料妥善包扎即可,此后酌情更換敷料。也可局部涂擦少許龍膽紫藥水,讓其自然干燥結(jié)痂,待痂下愈合。

直接加壓止血法

(2)干燥結(jié)痂處理:局部已干燥結(jié)痂者,一般不必再做其他處理,必要時可適當應用紗布敷料包扎保護。

(3)抗生素治療:一般不必應用抗生素;如有感染或痂下積液感染者,可適當口服抗生素治療。

2.刺傷

刺傷,是指由于尖銳器物刺傷人體所致的損傷。常見的尖銳器物有錐、尖刀、剪刀、釘子、木刺、鐵絲等。損傷特點為傷口較小,但往往傷較深,由于引流不暢,易發(fā)生感染或感染破傷風。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有尖銳器物刺傷史,局部疼痛,一般說來傷口較小,出血不多,用血管鉗輕輕伸入傷口內(nèi)探查,往往發(fā)現(xiàn)損傷較深,少數(shù)可形成傷道內(nèi)血腫。如傷及胸膜可有呼吸困難、心悸等液氣胸癥狀體征;如傷及腹膜可出現(xiàn)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等腹膜炎癥狀體征。

【治療方法】

(1)局部處理:仔細探查傷道走行方向及深度,傷口較淺較小時,僅予以局部消毒,用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反復進行傷口內(nèi)沖洗,必要時血管鉗伸入傷口內(nèi)夾取干凈異物、血塊等,再次進行鹽水沖洗傷道,不必進行傷口縫合,覆蓋無菌敷料包扎即可。如傷口較小而損傷較深,則應適當擴大切開傷口,去除異物或傷道內(nèi)挫傷組織,生理鹽水沖洗后逐層縫合,必要時傷口內(nèi)放置負壓引流管引流。

(2)抗生素治療: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傷口感染,一般可用青霉素V0.25~0.5克/次,3~4次/日,口服;或阿莫西林片0.5~1克/次,3~4次/日,口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0.25克/次,3~4次/日,口服。

(3)預防破傷風:常給予破傷風抗毒素1500單位,肌肉注射。

3.切割傷

切割傷,一般是由銳性器物,如刀、剪、玻璃、竹片等所致的機械性損傷。傷口多為條狀或裂口狀,傷口可深可淺,邊緣較整齊,易傷及血管、神經(jīng)、肌腱等重要組織。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有機械性損傷史,傷后刀口呈條狀或裂口狀,一般有局部出血。傷及較大血管時出血較多,可伴有休克癥狀,如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脈率快速、血壓下降等。傷及重要神經(jīng)時可有所屬區(qū)域感覺或活動功能障礙。傷及肌腱則有相應的肢體(指、趾等)活動功能障礙。傷及尿道者有排尿異常。傷及肺或氣管時可有氣體自傷口內(nèi)出入,并可形成血氣胸。有的還可傷及內(nèi)臟,出現(xiàn)相應的內(nèi)臟損傷癥狀體征。

【治療方法】

(1)局部處理:單純軟組織損傷時,可及時進行一般清創(chuàng)縫合術。傷及重要組織時,需酌情進行相應組織的修復處理,如重要血管損傷應及時進行修補或斷端吻合,缺損較多時可行血管移植;重要神經(jīng)損傷時盡量進行神經(jīng)一期吻合;重要肌腱損傷時應縫合修復,注意縫合后肌腱斷端需用脂肪組織覆蓋,以免術后發(fā)生肌腱粘連;關節(jié)囊開放損傷時應縫合修復關節(jié)囊。手部外傷時更應仔細進行高質(zhì)量的清創(chuàng)縫合術。

(2)抗生素治療: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傷口感染,一般可用青霉素V0.25~0.5克/次,3~4次/日,口服;或阿莫西林片0.5~1克/次,3~4次/日,口服。損傷較重者可注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80萬單位/次,2~4次/日,肌肉注射;或青霉素400~600萬單位/次,2次/日,靜脈滴注。青霉素過敏者可給予紅霉素0.25~0.5g次,3~4次/日,口服;或紅霉素0.6~1.2克/日,加入5%葡萄糖內(nèi),靜脈滴注。

(3)預防破傷風:可給予破傷風抗毒素1500單位,肌肉注射。

(4)其他處理:肢體損傷時,術后傷側(cè)肢體給以必要的固定,適當抬高患處。傷口愈合后酌情進行功能鍛煉,防止肌腱粘連。

系鈍力打擊或撕扯所致的皮膚及皮下組織裂傷,為開放性損傷。傷口邊緣不整齊,組織損壞較多。要盡早施行清創(chuàng)縫合術。清創(chuàng)時應盡量保存完好的皮膚,爭取一期縫合。關節(jié)部位的傷口用“S”或“Z”形縫合;顏面、頸部的傷口要整形縫合。如傷口已感染,需經(jīng)引流及交換敷料而達二期愈合。深部損傷應預防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并配合抗生素治療。

4.挫傷

暴力或鈍力打擊所致的皮膚及皮下組織損傷或內(nèi)臟損傷,皮膚無裂創(chuàng),外觀完整但有大量深部組織損傷,屬于閉合性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傷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或有皮膚發(fā)紅、繼而轉(zhuǎn)為青紫;重者可有肌纖維撕裂、或內(nèi)臟損傷;有時受傷后并不立即出血,而且出血往往不流出體外,故不易發(fā)現(xiàn)。致傷力為螺旋方向者損傷較為嚴重。

早期(急性炎癥期),局部可用冷敷和壓迫包扎,以減少出血。出血停止后(一般24小時左右),可用局部熱敷或理療,以促進血腫吸收。少數(shù)傷部血腫隆起明顯,可暫時予加壓包扎;約3日后血腫液化,局部有波動感時,可穿刺抽吸出積血,再加壓包扎。傷后如損傷嚴重可適當預防性地應用抗生素,或口服鎮(zhèn)痛、消腫藥物及中藥熏洗。

5.傷口感染

傷口感染一般分為化膿性和特異性兩種,化膿性感染如傷口蜂窩組織炎、傷口化膿等。特異性感染如破傷風、結(jié)核病、氣性壞疽等。化膿性致病菌最為常見的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變形桿菌。急性傷口感染的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全身癥狀視感染程度及體質(zhì)強弱而異。

對急性感染傷口的處理,宜敞開感染灶以利于引流。應盡早清洗清潔傷口,用刺激性敷料脫去膿痂及壞死組織,盡量避免創(chuàng)面敷用抗菌素。裂隙狀的清潔健康創(chuàng)面,應及早縫合,潰瘍面較大的健康清潔肉芽面,應及早植皮。

對早期急性感染傷口可作熱敷,腫脹明顯者可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或者外敷金黃膏、玉露膏等軟膏,也可用鮮中草藥,如蒲公英、地丁、敗醬草等搗爛外敷。肢體遠端傷口感染輕者可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浸泡,膿多感染重者用1∶5000高錳酸鉀液浸泡,去除膿痂。其他部位傷口感染重者,用漂白粉、硼酸溶液、次氯酸鈉溶液或高滲鹽水濕敷,感染輕者可用鹽水濕敷。對厭氧性感染傷口,宜充分敞開傷口,持續(xù)滴注1∶5000高錳酸鉀液或1%~2%過氧化氫液。對有壞死組織的表淺傷口,用5%硝酸銀腐蝕,再用鹽水洗去。壞死組織緊密附著者可剪去。有綠膿桿菌感染的傷口,可用1%~2%醋酸或苯氧乙醇、1%硫柳汞、0.1%~0.5%多粘菌素溶液濕敷。對疑為壞疽感染者,確診后宜截肢治療。對疑有狂犬病毒感染者,宜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及抗毒素血清。對疑有破傷風感染者,宜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在以上局部治療的同時,還可配合中藥清熱解毒、清熱涼血等治療。傷口急性感染嚴重者宜速到醫(yī)院診治。

6.急性腰扭傷

急性腰扭傷是指當彎腰搬提物體,或扛抬重物,或久蹲突然站起,造成腰部肌肉強力收縮,引發(fā)的腰部肌肉、筋膜、韌帶、小關節(jié)囊、腰骶及骶髂關節(jié)等組織的損傷,出現(xiàn)劇烈腰痛、腰肌緊張、活動受限的病癥。本病好發(fā)于下腰部,以青壯年多見。急性腰扭傷早期如能采取積極合理的治療,一般多能獲得治愈。如果失治或誤治,常發(fā)展為慢性腰部損傷,且兩者常互為因果,使腰部損傷逐漸加重。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1)有明顯的扭傷病史,如彎腰、抬搬重物等。

(2)腰部劇痛,坐、臥、翻身等活動困難,咳嗽或深呼吸疼痛加重,甚至只能平臥,不能起床行走,也有的患者在扭閃腰后,疼痛并不劇烈,但數(shù)小時或隔日后,腰痛逐漸加劇。

(3)腰部可有明顯的或局限性的壓痛點,以及肌緊張度增強。

(4)嚴重者,可見腰脊柱有側(cè)彎改變。

由于急性腰扭傷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xiàn)亦各有不同,但常見的病變有5種,即腰肌扭傷、韌帶扭傷、腰骶關節(jié)扭傷、椎間小關節(jié)扭傷及骶髂關節(jié)扭傷。

【治療方法】

(1)推拿治療

①取俯臥位,先用兩手拇指按壓委中穴,使患者有酸脹感。再用擦法沿痛點四周治療。然后用兩手拇指,自上而下沿豎脊肌旋推3~5次。在壓痛點部行橫向彈撥,手法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②取左右側(cè)俯位,作腰部斜搬法(但用力不宜過猛)。

③用掌振顫法,放松腰部肌肉。

④如為骶髂關節(jié)半脫位,在上述基礎上可行患側(cè)下肢作過屈和過伸骶髂關節(jié)的拔伸牽引法,使其復位。治療后當臥硬板床休息3~5天。

(2)針刺治療

以痛為俞(阿是穴)痛點進針,配以委中、中瀆、養(yǎng)老穴。

(3)封閉治療

①0.5%普魯卡因5~10毫升加強地松龍1毫升,痛點注射,隔1~2日一次。

②5%碳酸氫鈉5毫升加5~10毫升的10%葡萄糖注射液,作痛點注射,3日一次。

(4)中醫(yī)治療

①內(nèi)服中華跌打丸或活血止痛散。

②外敷藥方: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威靈仙20克,姜黃15克,大黃15克,生乳沒各10克,蘇木20克。

上藥裝入布袋,用白酒3兩將藥浸潤封布袋內(nèi),上鍋蒸20分鐘,取出,待溫度適宜敷于患處。

7.凍傷

凍傷即身體表面受低溫損害后局部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而產(chǎn)生的病變,一般分為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凍傷多發(fā)生在手指、足趾、耳垂、鼻子等處,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發(fā)癢、紅腫等。損傷在皮膚淺層,產(chǎn)生紅紫色斑點,局部發(fā)癢、刺痛、感覺異常者為Ⅰ度凍傷;若損傷達皮膚深層,局部紅腫更明顯,出現(xiàn)水泡,內(nèi)為血清樣液或血性液,疼痛較劇,但感覺遲鈍者為Ⅱ度凍傷;損傷達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或肌肉骨骼,出現(xiàn)皮膚壞死(組織潰爛)者為Ⅲ度凍傷。若出現(xiàn)寒戰(zhàn),四肢發(fā)涼,發(fā)白,發(fā)紺,繼之感覺麻木,四肢無力,疲乏,反應遲鈍,神志不清,進入昏迷,出現(xiàn)心律失常,休克,呈凍僵狀態(tài)者為全身凍傷。

凍傷的治療原則宜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防止或減少傷殘,最大限度地保留有生存能力的組織和患肢功能。

凍傷的急救,首先應讓病人脫離寒冷環(huán)境,把患者置于暖和的屋內(nèi),迅速脫去寒冷潮濕或緊縮的衣服鞋襪(若衣服鞋襪凍結(jié)不易解脫時,不可勉強,以免撕脫皮膚,可立即浸入溫水中,待融化后解脫),進行保暖。可給予溫熱的食物或少量酒(病人未脫離寒冷環(huán)境時不宜飲酒)。待患者體溫恢復后,可輕移患部,并可行按摩,用柔軟干凈的布巾,輕輕地在患處反復按摩。

溫水快速復溫是凍傷急救的關鍵。可采用40~42℃恒溫熱水浸泡。手部的凍傷,可在與體溫差不多的溫水中反復浸泡,每次浸泡4~5秒鐘后取出,直到凍傷部恢復正常體溫時為止。全身性凍傷患者可將凍僵病人進行全身浸泡,一般15~30分鐘,體溫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肢體浸泡至甲床潮紅有溫熱感)為止,不宜過久。

對全身性凍傷病人,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抗休克治療等。傷口潰爛化膿或手腳變紫者須速送醫(yī)院。

急救時,若一時無法獲得溫熱水,可將凍傷部位或凍傷病人置于救護者懷中或腋下復溫。注意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熱水加熱,所有凍傷部位應盡可能緩慢地使之溫暖而恢復正常體溫。切忌直接用雪團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則會使傷口糜爛,患處不易愈合。對已復溫的病人,不能再用溫熱水浸泡,否則可加重組織損傷和壞死。

為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少組織壞死,還可應用封閉療法、抗凝劑、血管擴張劑等。對凍傷局部宜先行清潔消毒,用針管吸出水泡內(nèi)液,保暖包扎。Ⅰ、Ⅱ度凍傷可用樟腦軟膏、桑寄生軟膏或凍瘡軟膏局部涂敷,Ⅲ度凍傷可用暴露療法或50%酒精濕敷,加速局部干燥,防止感染。大片組織壞死,待分界線清楚后可行手術切除或自溶脫痂植皮,有肢體壞疽者應截肢。也可應用抗菌素預防或控制感染。

凍傷一般可以預防。特別在寒冷地區(qū),要充分保護暴露在外的肌膚,可戴上手套、帽子等,衣著應溫暖,不透風,而且松緊適度,鞋襪不要過緊,注意保持干燥,潮濕時要及時更換,宜熱飲熱食,外出時不要大量飲酒,在高寒地區(qū)勞作時間不宜過長。

8.燒傷

燒傷可由高溫(火焰,沸水,蒸氣,灼熱金屬)、化學物質(zhì)(強酸,強堿)、電流及放射線等引起。

燒傷的臨床表現(xiàn)有局部的和全身的,局部表現(xiàn)主要取決于燒傷的深度,全身表現(xiàn)則取決于深度和面積。

燒傷的局部表現(xiàn)有:

Ⅰ度燒傷損傷僅及皮膚表層,局部出現(xiàn)紅斑、紅、腫、熱、痛、無水泡。一般2~3天后癥狀消失,脫屑痊愈,無瘢痕。

淺Ⅱ度燒傷損傷達真皮層,出現(xiàn)水泡,劇痛,皰皮破裂后可見潮濕紅潤的基底,水腫明顯,7~14天后愈合,不留瘢痕,有色素沉著。

燒傷深度示意圖

深Ⅱ度燒傷損傷達真皮深層,水泡可有可無,痛覺遲鈍,表面撕脫后可見基底濕潤蒼白,間有小出血點,水腫明顯,3~4周后愈合常有瘢痕。

Ⅲ度燒傷損傷累及皮膚全層,皮下組織、肌肉、骨骼等,根據(jù)損傷深度不同局部可為蒼白,焦黃或焦黑、痛感消失,無水泡、干燥。2~4周后焦痂脫落,有肉芽創(chuàng)面,一般須植皮方能愈合。

燒傷的全身表現(xiàn):燒傷面積大,Ⅱ度以上的嚴重燒傷者常表現(xiàn)為休克、脫水、失血、發(fā)熱等全身癥狀。

現(xiàn)場急救包括使患者迅速脫離燒傷環(huán)境并對燒傷初步處理,包括用水浸、水淋以減輕疼痛、清潔創(chuàng)面。強酸燒傷可用3%~5%碳酸氫鈉沖洗創(chuàng)面,強堿燒傷可用食醋沖洗創(chuàng)面。注意不要弄破水泡,傷處可用濕布包扎,自己不要亂涂各種藥物。可適當使用鎮(zhèn)靜止痛及抗感染藥物。創(chuàng)面大污染后治療除使用抗生素消炎外,還要注射1500單位破傷風抗毒素預防破傷風。初步處理后轉(zhuǎn)送醫(yī)院進一步治療。

9.毒蛇咬傷

被毒蛇咬傷后,一般在局部留有牙痕、疼痛和腫脹,還可見出血及淋巴結(jié)腫大,其全身性癥狀因蛇毒性質(zhì)而不同。銀環(huán)蛇、金環(huán)蛇及海蛇咬傷局部癥狀不明顯,常在半小時至2小時后出現(xiàn)全身性神經(jīng)中毒癥狀,如視力模糊,眼瞼下垂,頭昏,眩暈,嗜睡,疲乏無力,惡心嘔吐;重者言語不清,呼吸困難;以至全身癱瘓,驚厥,昏迷,血壓下降,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五步蛇、竹葉青、蝰蛇等咬傷后局部劇痛,腫脹明顯,主要表現(xiàn)出血液中毒癥狀。腫脹迅速向近心端蔓延,皮膚呈紫紺,皮下出血。瘀斑,水泡或局部組織壞死,有明顯淋巴結(jié)炎及淋巴管炎,伴見發(fā)熱、心悸、尿血、少尿或無尿等全身癥狀,重者腎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大眼鏡王蛇及眼鏡蛇咬傷多出現(xiàn)神經(jīng)中毒和血液中毒癥狀。

毒蛇咬傷的急救原則是及早防止毒素擴散和吸收,盡可能地減少局部損害。蛇毒在3~5分鐘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綁扎傷肢:在咬傷肢體近側(cè)約5~10厘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扎,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擠壓傷口周圍或口吸(口腔黏膜破潰者忌吸),將毒液排除體外。

“十”字切開、擠壓

(2)沖洗傷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0.1%高錳酸鉀或凈水反復沖洗傷口。

(3)局部降溫:先將傷肢浸于4~7℃冷水中3~4小時,然后改用冰袋,可減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4)排毒:咬傷在24小時以內(nèi)者,以牙痕為中心切開傷口成“+”或“++”形,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切口不宜過深,以免損傷血管。若有蛇牙殘留宜立即取出。切開或吸吮應及早進行,否則效果不明顯。

(5)藥物治療:常用的解毒抗毒藥有上海蛇藥(口服,第1次20毫升,后改為每6小時10毫升),南通蛇藥(首次20片用燒酒30毫升加溫開水服下,以后每6小時10片)等,還可用半枝蓮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葉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內(nèi)服外敷。抗蛇毒血清每次10毫升與生理鹽水20毫升靜脈注射,或7.5毫升創(chuàng)口附近肌注。國產(chǎn)蝮蛇抗毒素專治腹蛇咬傷,對竹葉青咬傷也有一定療效。還可以應用激素、利尿劑及支持療法,對本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加強野外作業(yè)的防護,掌握毒蛇習性,盡量不要裸露腿足,必要時穿長筒靴,蛇傷即可避免。被毒蛇咬傷后勿驚慌失措,切忌奔跑,宜就地包扎、吸吮、沖洗傷口后速到醫(yī)院治療。

10.蜂類蜇傷

蜂有多種,能蜇傷人的毒蜂主要是蜜蜂、馬蜂、黃蜂等。毒蜂的尾部都長有毒刺,直接與體內(nèi)的毒腺相連。毒腺中的毒液可通過毒刺注入人的皮膚,毒蜂的毒液主要含蟻酸及蛋白類物質(zhì),其中致病的是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素和組織胺樣物質(zhì),可引起局部皮膚刺激、出血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抑制。

單個蜜蜂刺傷,一般無關重要,只會出現(xiàn)局部灼痛、紅腫,甚至形成水泡,很少引起壞死。但群蜂刺傷或毒性極強的黃蜂刺傷后,則可引起發(fā)熱、頭痛、惡心、嘔吐、暈倒、昏迷,以至痙攣、休克、肺水腫、心臟及呼吸麻痹,可于數(shù)小時至數(shù)日內(nèi)死亡。偶見刺傷舌或咽部,發(fā)生水腫窒息者;或因?qū)Ψ涠具^敏,雖僅單處刺傷也可發(fā)生咽物困難、聲門水腫、胸部氣悶、腹痛、腹瀉,甚至過敏休克而死亡。個別病人可發(fā)生溶血性貧血。

被毒蜂蜇傷后,可用雙手將折斷在傷口中的毒刺擠出來,或用酒精消毒過的針或小刀把毒刺挑出來,再用火罐拔出毒液。因蜜蜂毒液是酸性的,故可選用肥皂水或3%氨水、5%碳酸氫鈉溶液、食鹽水等洗敷傷口。若被黃蜂蜇傷,要用食醋洗敷,也可將鮮馬齒莧洗凈擠汁涂于傷口。對大面積蜇傷的病人,要當心嚴重的反應會導致過敏性休克,最好馬上送附近醫(yī)院搶救。

11.電擊傷

超過一定數(shù)量的電流通過人體造成的局部性和全身性損傷,常見于工業(yè)用電或雷電擊傷。局部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燒傷,而全身損傷稱為電擊傷。

輕度觸電,出現(xiàn)頭暈、耳鳴、心悸、驚恐、四肢軟弱、全身乏力等癥狀,較重者發(fā)生抽搐、休克、昏迷,甚至心跳停止。觸電部位常伴有電灼傷,灼傷面積多不大,但損傷可深達骨骼,局部呈焦黃色,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明顯。由于觸電時肌肉強烈收縮,有時可發(fā)生骨折或關節(jié)脫位等。由于意識喪失或肌肉收縮被彈離電源,跌倒或從高處墜下造成繼發(fā)性外傷。

一旦發(fā)生觸電事故,要迅速使患者脫離電源,可采取切斷電源或利用一切絕緣物品撥開電源,救護者切不可徒手接觸電源或患者,以免觸電。解除電源后,立即檢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如只發(fā)生呼吸停止者,人工呼吸可使患者恢復。電擊傷易導致患者心律失常直至心室纖顫,此時可試行一次胸前區(qū)捶擊,有可能使心律失常轉(zhuǎn)復。如心跳已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心肺復蘇宜堅持4~6小時,即使在轉(zhuǎn)送醫(yī)院途中也不間斷。對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傷,如大出血、開放性氣胸等,也應在現(xiàn)場給予相應的急救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万荣县| 冀州市| 滨州市| 江山市| 宁南县| 宜良县| 江孜县| 德阳市| 镇远县| 德化县| 安龙县| 嘉善县| 新疆| 平江县| 嫩江县| 隆子县| 衡南县| 囊谦县| 沈丘县| 长宁区| 泸定县| 镇赉县| 隆回县| 纳雍县| 嘉峪关市| 龙川县| 宝应县| 施秉县| 三江| 武清区| 宣汉县| 嘉义县| 梁山县| 民权县| 新和县| 东城区| 务川| 灵武市| 曲水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