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清瘀抗栓湯(杜長欣方)

【藥物組成】 生黃芪16g,生曬人參10~16g,丹參16g,全當歸13g,延胡索13g,川芎13g,廣藿香12~18g,佩蘭10~16g,陳皮13g,半夏13g,生大黃6~1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 活血益氣,利濕化濁,清瘀抗栓。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及恢復期患者,能夠促進梗死組織愈合,保證心功能,改善生存質量,延長壽命。

【方解方義】 清瘀抗栓湯中人參、黃芪并用,具扶正生肌益氣之功。因為心肌梗死發病時,心之氣血驟然受阻,須立即運用行氣益氣、通瘀活血、抗栓生肌之品;當歸、丹參并用,具養血調氣之力,使氣血各有所歸,即所謂“歸所當歸”者;延胡索、川芎并用,進一步增強理氣止痛、化瘀抗栓通脈之效。陳皮、藿香、佩蘭、半夏、大黃合用,是該方標本并治、通補兼施的體現,藿香性味辛微溫無毒,芳香辟穢,祛濁化濕,且具醒脾和胃之功;佩蘭性味苦辛溫無毒,有祛濁化濕而止痛之效;配以陳皮理氣和中,治療濁阻尤好;至于方中半夏之用,取其降逆止嘔之力,方中大黃之用,既可以通瘀化濁阻又可推陳出新,即取其“祛瘀生新”之效。縱觀全方,選藥精當,配伍合理,將藥合用,共奏扶正益氣生肌、行氣活血止痛、化瘀抗栓通脈、祛濕化濁、通腑降逆之功。

《局方》論中,就提出了可治“四時不正之氣”。陳皮、半夏理氣和中,降逆止嘔,治療濁阻尤好,《本草綱目》對陳皮本有可治“途中心痛”之語,張仲景亦早有“嘔加半夏”之訓。大黃之用,實為妙筆,功在祛瘀生新。

清瘀抗栓湯中人參以用生曬參或紅參為好,津液虧損者可用西洋參。薛立齋云人參為“補氣良藥”,帥氣之力既強,血之運行當可改善。當歸的有效成分之一阿魏酸鈉更有改善紅細胞變形性能力及清除超氧自由基的功能。徐靈胎《本經百種錄》稱當歸為“補營之圣藥”,根據“損其心者調其營衛”的理論,血虛當補,血滯當通。黨參雖也用,但他個人經驗以為黨參平補且作用和緩,似不能與生曬參等溫補益氣之效同日而語。張潔古稱黃芪乃“瘡家圣藥”,《名醫別錄》亦謂可“逐五臟間惡血”,確具補氣生肌之功。丹參補血之力雖遜于當歸,但通瘀之力強于當歸,丹參宜于偏熱,當歸宜于偏寒,兩相配伍,可得通治。延胡索為止痛行氣之要藥,《雷公炮炙論》有“心痛欲死,速覓玄胡”之說,李時珍也有“妙不可言”之喻。現代藥理研究亦證實川芎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尤好,玄胡得此,效用更彰。心肌梗死時由于氣血驟阻,氣機不暢,升降失司,脾失健運,濕濁上泛,阻遏胸陽,故而可見苔膩脈滑,納呆嘔惡,大便干結之癥。痰濕濁阻不除,胸陽之氣難以恢復,特別強調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的舌象觀察。大多數患者,舌質黯,苔厚膩,甚至出現黑燥苔。藿香、佩蘭合用,有醒脾和胃、辟穢利濕之效,四時均可用。

【加減應用】 舌黯瘀血重者,可加莪術13g,水蛭11g,赤芍11g;脈結代者,可與復脈湯或保元湯進退;心功能不全者,可溫陽利水,加北五加皮3~6g;臥不安者,可加酸棗仁28g,首烏藤28g。低血壓狀態甚而休g陽脫者,可同時服用生脈四逆湯加肉桂;舌紅口干五心煩熱者,可加石斛28g,玄參16g,麥冬11g,沙參13g,生地黃13g;汗出較多者可加山茱萸11g,五味子13g,黃芪加至28g;七情不暢、胸悶脅脹者,可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進退應用;心痛劇時,可噙服蘇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細辛3~6g,三七粉3g沖服;大便不暢或干結者,可加桃仁13g,火麻仁13g;已通暢者,可改用番瀉葉13g泡當茶飲。

【病例詳解】 何某,女,68歲,退休人員。來醫院就診:1998年12月17日。主訴因自覺心悸胸悶,勞累后更為明顯,最近幾天心前區放射性疼痛而就診。患者7月突發前間壁心肌梗死。目前服用辛伐他汀、腸溶阿司匹林、阿替洛爾等藥。刻下心電圖示:ST段Ⅱ、Ⅲ、V5壓低,R波V1大于V2、V3, T波V1~V5倒置,V6低平。患者口干、口苦,自覺口中燥熱、腹脹,大便偏干,舌質紫黯,舌苔黑燥厚膩,脈弦滑。心律齊,雙肺呼吸音清,腹軟,肝脾不大,雙下肢不腫。中醫診斷:胸痹(痰濁血瘀型);西醫診斷: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恢復期。治則:理氣寬胸活血,清熱利濕化痰。施以處方:廣藿香11g,佩蘭13g,石菖蒲13g,炒薏苡仁16g,草豆蔻13g,川大黃6g,全瓜蔞18g,薤白18g,半夏13g,川黃連13g,枳殼13g,大腹皮13g,甘草13g,延胡索13g,川芎13g,丹參16g。水煎服,每日1劑,共服6劑。二診:1998年12月26日,服上方6劑后,大便2/d,溏薄,有時有腸鳴,腹脹較前減輕,未有心絞痛發作。心悸、胸悶癥狀亦自覺減輕。舌質黯,苔黃略膩,舌中心仍有黑燥厚苔(較前減少3/5),脈沉滑。心率74/分鐘,律齊,雙肺清。心電圖ST段Ⅱ、Ⅲ、V5壓低較前改善,R波V2、V3振幅稍增。處方:廣藿香18g,佩蘭13g,石菖蒲13g,炒薏苡仁18g,草豆蔻13g,川大黃6g,全瓜蔞28g,薤白18g,半夏13g,黃芩13g,枳殼13g,大腹皮13g,甘草13g,生黃芪13g,川芎13g,丹參16g,水煎服,日1劑,共服6劑。三診:1999年1月4日服上方后癥減,無心絞痛發作。腹脹明顯減輕,大便通暢,偶有便溏,舌質黯,苔近正常,脈沉滑。心率74/分鐘,律齊。雙肺清,心電圖檢查同二診時。處方:全瓜蔞16g,薤白16g,半夏13g,枳殼13g,黃芩13g,藿香16g,佩蘭葉13g,石菖蒲13g,厚樸13g,川大黃6g,玫瑰花13g,桃仁13g,紅花13g,丹參16g,川芎13g,生黃芪16g,水煎服,日1劑,服6~12劑。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且濕性重濁、黏滯,祛濁利濕要一鼓作氣,既要祛內濕,亦要除表濕,以使無留存之地,以利恢復氣機,助復陽氣。從這個病例可看出,陳可冀教授治療心肌梗死遣方用藥均是在愈梗通瘀湯基礎上據證變通。本病例以祛濁利濕、活血化瘀為治療大法,痰濕去則陽郁得解,胸陽自振,故臨床療效甚佳。

【藥方引自】 馬曉昌.杜長欣教授治療冠心病臨床經驗介紹——祛濁利濕與活血化瘀并重.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3(5):4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古丈县| 乡宁县| 玛沁县| 屏山县| 大名县| 金门县| 北海市| 潼南县| 永清县| 马山县| 迁安市| 闸北区| 渑池县| 都匀市| 华宁县| 六枝特区| 喀什市| 隆化县| 和平区| 阳高县| 迭部县| 城步| 邹平县| 虞城县| 新昌县| 林口县| 台南市| 岳阳市| 突泉县| 西宁市| 万源市| 太仓市| 林西县| 武陟县| 乌拉特中旗| 宿州市| 新平| 宁晋县| 麻栗坡县|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