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病藥方大全:速查白話版 現代家庭健康生活中醫手冊
- 趙國東主編
- 758字
- 2019-11-26 18:31:21
疏肝止痛飲(劉利奇方)
【藥物組成】枳實6g,當歸、柴胡、瓜樓、薤白、法半夏、煅瓦楞各13g,陳皮6g,甘草4g,白芍、蒲公英各16g。
【用法用量】每日1劑。將藥每劑煎兩次,第一次用清水300毫升浸藥,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成100毫升,取汁溫服;第二次用水3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去渣溫服。
【功效主治】制酸止痛,疏肝和胃。適用于消化性潰瘍。
【方解方義】中醫認為,消化性潰瘍,屬于肝胃不和的胃痛范疇。由于胃交感神經興奮,小血管收縮,削弱了胃、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因素,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常常導致自我消化形成潰瘍。本病的臨床特點為慢性過程、周期性發作。誘發因素多與飲食失宜、氣候失調、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有關。主要表現: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有節律性。胃潰瘍的疼痛多在餐后1~2小時出現,至下次餐前消失;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則在餐后3~4小時發作,進餐后可漸減輕或緩解。本方用當歸、柴胡、白芍養血疏肝;枳實、瓜樓、薤白理氣止痛;法半夏、陳皮降逆和胃;煅瓦楞、蒲公英制酸消痛;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疏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
【加減應用】痛引脅肋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9g;噯氣打呃者,去白芍,加旋覆花、代赫石(布包煎)各13g;流涎吐酸者,加左金丸每日4g;胃內灼熱者,加炒梔仁、淡豆鼓各9g;疼痛劇烈者,加炒蒲黃、五靈脂各13g;嘔血便血者,加炒茜根、烏賊骨各13g。
【病例詳解】苗某,女,39歲,工人,1998年6月12日來醫院就診。
自訴胃脘痛反復發作7年,最近10日加重,患者伴有情志抑郁,兩脅脹滿,納食減少,善嘆息,打嗝,面色萎黃,舌質淡,神疲乏力,苔白,脈虛弱。做胃鏡檢查診斷為淺表性胃炎。平時常服胃必治、雷尼替丁及香砂養胃丸治療,病情時好時壞,未能根除。辨證屬肝郁日久,脾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治則舒肝解郁,健脾養血。上方加減服用30劑,諸癥消失。
【藥方引自】《當代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