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益氣和胃湯(李利君方)

【藥物組成】白術、降香各13g,黨參、海螵蛸各16g,姜半夏、陳皮、公丁香、炙甘草各6g。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服2次。早晚各1次。

【功效主治】調胃止痛,益氣健中,斂瘍制酸。適用于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癥見泛酸、空腹胃痛、嘈雜、尤甚、得食稍緩、喜暖喜按、噫氣矢氣、大便或溏或燥、舌質淡紅、苔白滑、脈沉細或弦。

【方解方義】益氣和胃湯中黨參、白術健中益氣,調脾補胃;姜半夏、陳皮理氣補中,降逆和胃;降香化淤止血;公丁香溫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斂瘍;炙甘草和中緩急。諸藥合用,共奏健中調胃,斂瘍止痛之功,對脾胃虛弱、氣滯停飲、偏虛偏寒之胃疼、嘈雜、泛酸諸癥有良好的效果。

【加減應用】偏陽虛寒盛者,冷痛較重,加高良姜、畢澄茄;兼氣郁不暢者,脘腹脹滿、噫氣矢氣多,加佛手、香櫞皮;兼停飲者,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加茯苓、生姜;兼脾不統血、大便色黑或嘔血,倍黨參,加炮姜、三七粉。

【病例詳解】馬某,女,31歲,1999年5月8日來醫院就診。

患者自訴1年前無何誘因而出現胃脘部脹滿疼痛,食后脹甚,惡心噯氣,時有泛酸,經治療后好轉。1月前疼痛加重,于1999年4月10日在本院做胃鏡檢查診斷為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經服用西藥及中藥治療20余日無明顯效果,故慕名求治于中醫。現癥見神情抑郁,形體消瘦,脘脹連脅,噯氣則舒,泛吐酸水,食少便干,時而疼痛,月經量少,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辨證屬肝氣郁結,橫逆犯胃,肝胃不和。服止方40劑,氣機順暢,諸癥皆消。

【藥方引自】《當代妙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新竹市| 乐亭县| 十堰市| 房产| 常宁市| 桃江县| 会泽县| 拜城县| 舞阳县| 柘荣县| 衡南县| 宁波市| 新昌县| 湘乡市| 武冈市| 孝义市| 商河县| 玉田县| 韩城市| 深州市| 长海县| 墨竹工卡县| 靖远县| 星子县| 大埔县| 新余市| 安徽省| 龙岩市| 扶余县| 葵青区| 旬邑县| 三亚市| 沾益县| 昌江| 文昌市| 耿马| 垦利县| 石柱| 苏尼特右旗|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