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理氣建中湯(李玉奇方)

【藥物組成】白芍16g,桂枝13g,炙甘草6g,生姜6g,吳茱萸4g,大棗5枚,飴糖60g(分沖)。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1日1劑,分2次內(nèi)服。早晚各1次。

【功效主治】緩中補(bǔ)虛,散寒理氣。適用于消化性潰瘍。癥見胃脘隱隱作痛,喜溫喜按,形寒倦怠,少氣懶言,綿綿不休,得食稍減,身體消瘦,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澀而微弦。

大棗

【方解方義】理氣健中湯方為桂枝湯倍芍藥重用飴糖而成,方以桂、姜性辛溫通陽,芍、飴酸甘化陰,大棗、甘草暖中補(bǔ)虛,這樣可建中補(bǔ)氣,調(diào)和陰陽,使中氣得以四運(yùn),俾陰陽得以協(xié)調(diào),寒熱錯雜諸癥亦隨之而解。中醫(yī)指尤在涇謂:“欲求陰陽之和春必求于中氣,求中氣之立者,必以建中也。”加吳茱萸溫胃散寒止痛,如李東垣所言“心下痛須用吳茱萸”。

【病例詳解】苗某,女,63歲,1995年4月26日來醫(yī)院就診。患者胃脘疼痛10年,10年來反復(fù)發(fā)作胃脘部疼痛,中西藥物多次服用皆不見效。3天前行胃鏡檢查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刻診:胃脘隱隱作痛,綿綿不休,得食稍減,喜溫喜按,形寒倦怠,少氣懶言,身體消瘦,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澀而微弦。藥用:桂枝13g,白芍16g,炙甘草6g,生姜6g,吳茱萸湯4g,大棗5枚,飴糖60g(分沖)。每日1劑,水煎服。4月30日復(fù)診:胃脘疼痛減輕,守方治療,再進(jìn)3劑痛止,唯感乏力少氣,納谷不香。此乃中氣虧虛,生化乏源。原方稍有加減繼服40劑后,體重增加,諸癥消失。胃鏡復(fù)查示十二脂腸球部潰瘍愈合良好。

【專家按語】張仲景云:“陽脈澀陰脈弦,法以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本病例為小建中湯之證,治以小建中湯為主加吳茱萸理氣散寒,可增強(qiáng)止痛溫中的作用。小建中湯的應(yīng)用,在《傷寒論》中有五:①為心脾兩虛,復(fù)感風(fēng)寒的傷寒里虛悸煩證;②為邪陷少陽,土虛木乘的少陽兼腹痛證;③為陰陽兩虛,氣血失調(diào)的虛勞證;④為虛勞萎黃或發(fā)黃證;⑤為致陰陽兩虛之證。在治療上,《內(nèi)經(jīng)》明訓(xùn):“虛者補(bǔ)之,勞者溫之”,當(dāng)甘溫建中,緩急止痛,小建中湯最為恰當(dāng)。

【藥方引自】李玉奇.建中湯新用.山西中醫(yī),2004,20(2):44~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枣庄市| 宝丰县| 黎平县| 米易县| 琼海市| 石首市| 长春市| 怀安县| 和田县| 兴义市| 中方县| 汉中市| 北海市| 三门峡市| 乐安县| 邮箱| 察隅县| 宜都市| 巴林左旗| 平利县| 林州市| 阿瓦提县| 紫金县| 宣武区| 婺源县| 瑞丽市| 双桥区| 灵寿县| 肥城市| 华宁县| 六安市| 元朗区| 天祝| 交城县| 新安县| 梧州市| 淅川县| 桑植县| 马山县|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