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飲食寶典
- 陸恒等
- 7447字
- 2019-11-28 12:33:10
(一)長壽飲食秘訣
日本著名的長壽學家家森幸男博士花了25年時間,走遍全球25個國家,尋訪了61個長壽地區的飲食秘密,作出了“有史以來最權威的長壽飲食調查”。我們根據這個調查結果并綜合有關專家的觀點,提出了如下的長壽飲食秘訣。
①長壽飲食原則
(1)家森幸男飲食原則:家森幸男的調查發現,長壽的飲食原則是相似的。他歸納為10條原則:①少吃鹽;②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特別是動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③多吃蔬菜與水果;④多吃乳制品;⑤多吃魚類與大豆制品;⑥很多人一起熱鬧地用餐;⑦食材均衡;⑧每天都有一餐吃飽、吃好;⑨相信自己可以長壽;⑩對生活保持樂觀的態度。在這些原則中,家森幸男最注重的是“每天都有一餐吃飽、吃好”,也就是所謂“一日一膳”。在三餐中,只要吃對身體有益的飯菜就可以了。他自己選擇的是早晨,包括:一盒酸奶;將芝麻、黃豆粉、茶葉一起磨成末,沏成糊糊,加水果干或堅果干攪拌食用,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骨質疏松等;用胡蘿卜、豆腐、菇類等做成的味增湯,其中的膳食纖維和鉀對控制血壓很有好處。
(2)少吃產生自由基多吃含抗氧化物飲食原則:也有專家認為,延緩衰老的飲食原則是減少攝取會產生自由基的食物,多攝取含抗氧化物的食物。為此,提出了六大飲食原則。
①堅持“四舍五入”飲食?!八纳帷奔瓷嶂?、膽固醇、鹽和酒?!拔迦搿?,即入纖維飲食(全谷類、蔬菜和水果)、植物性蛋白質(大豆蛋白)、富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含鈣質的食物(牛奶)以及每天喝水6~8杯。達到營養平衡。
②多吃含抗氧化物蔬果。每天應盡量吃到3種不同顏色(紅、橙、黃、綠、紫等)的新鮮蔬菜和2種不同的水果。吃的顏色越多樣,表示吃進越多不同種類的抗氧化物。富含維生素C(一種抗氧化物)的有西藍花、番茄、蘿卜、圓白菜、青椒等蔬菜,橙子、柿子、番石榴、奇異果、草莓、檸檬、鮮棗、山楂等水果。富含維生素E(比維生素C抗氧化作用強)的有核桃、腰果、芝麻等堅果。每天喝1~2杯茶,茶(尤其是綠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
③避免高脂肪和油炸食物。高熱量、高脂肪、油炸食物等均易產生自由基,加速老化。如果能減少吃這類食物就可減少人體被自由基傷害的危險,使皮膚少出現黑斑、皺紋,減少患癌癥、心臟病、中風、高血壓、骨質疏松癥等疾病的風險。飲食以清淡為主,烹飪多用蒸、煮,盡量不吃西式快餐,熱量攝入要比30歲時少10%。
④多吃富含纖維素食物。因纖維素能強化人體排毒功能,增強腸道蠕動,防止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有蔬菜、糙米、玉米、燕麥、全麥面粉、綠豆、毛豆、黑豆、杏仁、芝麻、葡萄干等,這些食物都有助于抗老化。
⑤多吃些富含膠質食物。富含膠質的食物主要有豬皮、豬腳、雞爪、海參等,適當多吃有助于保持皮膚彈性。
⑥吃一些藥食同源食品。藥食同源食品中的蜂乳、花粉、枸杞、大棗等有滋潤肌膚、美容功效;山藥、玉竹、桑葚可預防脂肪堆積、動脈硬化;核桃、首烏、黑豆可防止白發;金針菇、黑木耳、香菇等能軟化血管,預防癌癥。
②長壽飲食新觀點
美國和日本的一些專家,提出了如下的一些長壽飲食新觀點。
(1)放下筷子吃得慢:要吃得慢,一頓飯一般不少于20分鐘,每口食物至少咀嚼15~20次,以有助消化,避免發胖,并能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在吃飯時,不妨用筷子夾菜后,放下筷子,再用勺子吃米飯。輪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飯,這樣就會保證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
有人說,西方人(特別是長壽民族)是用腦吃,即根據營養結構決定吃什么和怎樣吃,而中國人是用嘴吃,即根據味道決定吃什么和怎樣吃。如日本人非常重視飲食的營養葷素搭配,膳食平衡,而不是單純追求味道。一日三餐不重復,做到從飯菜的顏色到種類的選擇。
(2)適當吃糖果:黑巧克力含有多種抗氧化物,有益心臟、平穩血壓、緩解壓力,每天食用量以10~20克效果最佳?!斑m量”吃糖果的人,也就是1個月吃1~3塊條形糖,效果最好,死亡危險率比不吃糖的人低36%。
(3)喝“粗”點的茶:“粗茶”是指較粗老的茶葉,雖又苦又澀,但富含茶多酚、單寧等,既有抗衰老作用,又能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維護心腦血管的正常功能。
(4)增魚減肉:人到中年后,攝入魚的量應該為肉的量的2倍。如果攝入肉的量為每天30~50克的話,則攝入魚的量應為60~100克,這是長壽的重要法寶。魚類是動物肉類中最容易被消化的一種。例如牛肉在胃中5個小時才能被消化,魚肉則僅需2~3個小時。海魚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中EPA能預防中風和心肌梗死,DHA可預防大腦老化。因此中年后,應增魚減肉。還要不吃太多零食。從現在開始,一次戒掉一個壞習慣(如吸煙、不鍛煉、酗酒等)。
(5)0.8生活:這是日本著名作家、醫生賀志貢提出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現已較為流行,就是指對每件事不必付出全力,而是盡八成的氣力就好,剩下的兩成氣力可當做回旋的余地和養精蓄銳的本錢。這是基于“十分致命,八分健康”理念。比如“健康的心臟,每0.8秒鐘跳動一次,是人體循環的最佳狀態。”“烹飪時,用鹽量若能從1勺改為0.8勺,不僅能保持食物的生鮮原味,對腎臟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吃飯不宜吃十分飽,感覺到八分飽就要停筷子了?!薄?/p>
③健康長壽標準
美國《僑報》曾總結出20條健康長壽金標準,有幾條在長壽飲食新觀點中已介紹了,為保持其完整性,故再作進一步介紹。在這些標準中如果能達到12條,就算達標,若在5條以下,必須引起注意,及時糾正。
(1)喝“粗”一點茶:男性適合喝綠茶、3年以上的生普洱、武夷巖茶;女性可以適當喝些綠茶,更年期婦女可以多喝花茶和單樅。飯后半小時再喝茶。
(2)吃飯時挺直腰背:吃飯時含胸駝背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在矮桌前、坐在沙發上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易引發胃病。
(3)特別餓時喝點粥:人在極度饑餓時,大吃大喝容易造成食滯。特別餓時應少量吃一些半流食,如粥、面,然后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
(4)放下筷子吃得慢:細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延緩衰老。則輪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飯,就會吃得慢。
(5)兩餐間隔4~6小時:兩餐間隔時間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
(6)飯后不馬上用腦:飯后,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就相對缺血。這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因此,一定要在飯后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工作狀態。
(7)吃飯時不談掃興事:吃飯時說話會影響消化功能。就餐時討論復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
(8)晚餐不要吃冷飲:晚上7點鐘后吃涼的食物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
(9)中年后增魚減肉:人到中年后增魚減肉可長壽。
(10)多吃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綠色、紅色、紫紅色的蔬菜。每天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到一半以上。
(11)動植物油混著吃:只吃植物油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加快衰老。動物油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等。專家建議,將1份動物油與2份植物油混合著吃,可取長補短。
(12)不要一個人吃飯:單獨進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與同事、家人一起吃飯,心情舒暢,胃液分泌相對旺盛,可使食物盡快地消化吸收。
(13)先吃愛吃的食物:先吃喜愛的食物會獲得滿足感,而愉快的心情能使人產生飽脹感,避免吃得太多。
(14)向食物里加點醋:胃腸道的酸度不足會影響鈣的吸收。故烹調食物時適當加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鈣轉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鈣。
(15)每天吃一次纖維食品:人體攝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質,與大腸桿菌作用,會變成有害的腐敗物,而纖維素可把它們包圍并排泄掉。
(16)多嚼些堅硬食物:較硬的食物要費勁去嚼,當咀嚼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可活化大腦皮層,預防老年癡呆。
(17)調味品不要濫用: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僅會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還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
(18)了解家人的病史:要預測未來的健康狀況,就要了解家族病史,建一份“健康檔案”,列出自己所有直系親屬的健康狀況。檔案中還要保存自己完整的病歷、化驗單、體檢表等原始資料。
(19)戒掉一個壞習慣:從今天開始,不管是吸煙、不鍛煉,還是吃太多零食,一次只戒掉一個壞習慣。
(20)避開交通“魔鬼時間”:11:00—13:00、17:00—21:00是交通“魔鬼時間”,此時開車要格外警覺。
④何謂密碼3∶4∶3
美國防衰老專家、營養學專家黃穎博士在20世紀90年代獨創了3∶4∶3機體平衡飲食。3∶4∶3的飲食基礎為30%的能量來自蛋白質類食物,40%的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剩下的30%則來自有益脂肪類食物。從根本上來說,3∶4∶3飲食是運用食物來控制體內胰島素的含量,進而提高激素之間的交流合作及正常運作。衰老是因為體內激素(包括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血清素、褪黑激素等等)的下降及傳遞效率降低,從而導致激素失調。由于激素是機體平衡的調節器,因此,激素的失衡開始,就是機體失衡并走向衰老的開始。食物是激素的原料和激活器,如果能夠吃“平衡”食物,就會制造“平衡”的激素,并激活體內“平衡”的生化反應,就能夠將機體衰老速度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所以,能延緩衰老。
⑤長壽飲食“秘密”
家森幸男的調查顯示,“為什么有些人能長壽,有些人卻短命”,導致這種差異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一個“吃”字。這就是吃什么,特別是怎樣吃、何時吃,在什么環境中吃。這些可能是長壽飲食的“秘密”。
(1)吃什么:雖然,家森幸男的調查發現,有的地方飲食習慣非常健康,但也有人吃肉多不得心臟病,相反很多人吃魚多卻非常短命。他揭開了長壽并不只依賴一種或幾種食物,而是將食物搭配起來吃的秘密。然而美國某網站總結了大量研究成果,推薦吃9種食物可延緩衰老。
①杏仁護心降血糖。杏仁富含植物甾醇,能降低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有助于穩定糖尿病人的血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修復日曬有好處。每天吃20顆杏仁就能很好地預防曬傷。它對保護血管、增強記憶力和認知能力都有好處。
②熟番茄更營養。番茄越紅,番茄紅素越多,也就越好。加工過的番茄比新鮮的更好,因為番茄紅素更易被吸收。富含番茄紅素的飲食能減少膀胱、肺部、前列腺、皮膚和胃部的癌癥及腸道疾病,并有助于延緩皮膚衰老。
③李子能殺菌。李子富含銅和硼能預防骨質疏松癥。它還含有稱為菊粉的膳食纖維,能破壞腸道有害菌,讓消化道保持健康的酸性環境,促進鈣的吸收。
④買“活性菌”酸奶。酸奶中的益生菌能保持腸道健康和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預防癌癥。不是所有的酸奶都有益生菌,要買標簽上寫著“活性菌”的品種。
⑤核桃營養全面。核桃含ω-3脂肪酸比三文魚更多,能抗炎癥的多酚類物質比紅酒更豐富,能增強肌肉的蛋白質是雞肉的一半。許多堅果可能只有一種或兩種上述的好處,唯有核桃三者兼備,因此,最好每天吃7個核桃。
⑥黑豆健腦力。研究表明,每天吃3盎司(約85克)黑豆的人,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降低38%。黑豆富含花青素,能增強大腦功能,更能健腦。
⑦紅蘋果最好。蘋果富含槲皮素,能減少過敏、心臟病、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病、前列腺癌和肺癌等許多疾病發生的風險。而紅色的蘋果含有的抗氧化物最多,故最好。
⑧大蔥增強性能力。大蔥能增強性能力,減少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大蔥含有硫胺素、核黃素、鈣、鉀等對骨骼有益,它還富含葉酸,能保護心血管健康。將大蔥的綠色部分切碎加入菜肴中,這對健康非常有益。
⑨蘑菇抗氧化力強。蘑菇富含抗氧化物麥角硫因,能限制人體細胞的氧化,所以可預防衰老和其他慢性疾病,降低人們患關節炎、老年癡呆癥、心臟病、癌癥等的風險。最好1~2周吃一次蘑菇。
雖然,有的專家認為,長壽并不只依靠吃一種或幾種食物。但我們認為,在所吃的飲食中,其含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三大產能營養素應是均衡的飲食才是好的飲食,才算吃得好。不論是正餐還是點心,每次都要同時進食這3種食物,而且,飲食中的三大產能營養素必須均衡,這才是“吃什么可以健康長壽”的秘密。
(2)怎樣吃:怎樣吃才能健康長壽,既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人們吃長壽飲食的關鍵,更是長壽飲食的主要秘密。
①少吃肉多吃素。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人的長壽飲食是以素食為主,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很少吃動物性食物和高熱量食物。也有研究發現,素食者往往與他們飲食節制、不抽煙不喝酒等有關系,如果吃肉者也節制飲食、不抽煙、不喝酒,那他們也可能與素食者一樣健康長壽。故有專家認為,長壽未必是素食之功。
②用橄欖油烹飪。希臘的西米人健康長壽,與他們烹飪用橄欖油和吃健康飲食有關。如只吃高營養中度熱量的食物,吃大量來自本地水果和蔬菜,從魚肉中獲得大量必需脂肪,烹調中有規律地食用橄欖油,吃全谷食品而不是精煉碳水化合物,攝入植物蛋白質,喝適量的葡萄酒,還喜歡有規律地運動。
③青睞番茄。意大利的凱姆波蒂邁勒村的人大都健康長壽,青春常駐。這里的長壽老人與其他意大利人吃同樣的五谷雜糧,卻保持著旺盛的青春活力,其奧秘是這些長壽意大利人常年青睞的食物是水果和蔬菜,其中最鐘愛的是番茄。
④吃肉也能長壽。一般來說,人吃肉多,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就高,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病,故不少人認為,吃肉多會減壽。其實,吃葷不一定減壽。關鍵是吃肉是否科學。例如,格魯吉亞人愛吃肉,但他們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卻不高,而且長壽。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吃肉時,把肉煮熟后,去掉肥肉,只吃瘦肉,吃時搭配著梅子干,還搭配芹菜等大量蔬菜,這樣吃肉,就不會減壽,反而長壽。法國也是吃肉而長壽的國家。秘密就在于他們所喝的葡萄酒含有大量多酚,可防止膽固醇被氧化,堵塞血管。法國人體內的?;撬岷刻貏e高,而人體攝入?;撬嵩蕉?,越不容易罹患心肌梗死。含?;撬嶙疃嗟氖澄锸菫踬\、章魚、各種魚、貝類和動物內臟等。
⑤吃鹽多怎樣控血壓。吃鹽多是血壓上升的主要原因,除了減少吃鹽量外,有些地區雖吃鹽多,但能控制血壓不上升。如法國人多喝礦泉水,因礦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鎂和鈣,能幫助把過多的鹽分排出體外,而降低血壓;日本沖繩人,喜歡吃的豆腐含有大量鎂,也能控制血壓不上升;非洲坦桑尼亞馬賽族人則把玉米和小麥連殼碾碎做主食,因含大量纖維素和鉀,有中和鈉的作用,也可控制血壓不上升。
⑥吃魚多為何短命。一般地說多吃魚會長壽。也有的吃魚多反而短命,如加拿大紐芬蘭島人大量吃魚卻還是非常短命。高血壓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都非常高,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喜歡吃炸魚或咸魚。因炸魚時需大量的植物油,使魚肉中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無法在人體內發揮作用,而腌魚時大量的鹽卻促使了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又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缺少纖維素和鉀,故導致血壓上升很快。
⑦要吃面包皮。烘烤面粉時,產生的整氨酸物質,可使面包皮變黑變甜,將酶激活,使控制人衰老的自由基失去活性,還能抗癌,故吃面包別剝面包皮。
⑧隔2小時就喝水。皮膚細胞內的水分減少,是皮膚出現皺紋的重要原因。故應每隔1~2小時就喝236毫升水。
⑨少量多餐。美國專家指出,一次吃得飽脹,會使體內大量血液聚集到胃部,造成皮膚供血不足,加速皮膚衰老。只有少量多餐,才能對皮膚起到保健作用。
⑩吃“原生態”食物。要想長葆青春,應少吃精細食物,食物越新鮮、粗糙越好。主食一定要吃全谷全麥的。天然食品加工步驟越多,營養損失越大,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對皮膚不利。
?早餐一小時內吃掉。美國的黃穎博士稱,這樣做是為了控制好血糖水平。而且餐桌上一定不要離開蔬菜、水果和各種天然維生素。
?中、晚餐做到4∶3∶3。這就是說,40%的食物來自碳水化合物(以蔬菜、水果為主),30%來自蛋白質(雞蛋、瘦肉、魚、豆制品等),剩下的30%則來自脂肪(堅果、深海魚等)。
?多吃“雌”性食物。皮膚好否,與體內激素水平密切相關。女性要多吃大豆、山藥,其中含天然的類雌性激素物質,可使血液中的雌激素增高。
?吃含硒多的食物。硒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它是微量元素中的“抗衰老明星”。富含硒的食物有魚類、堅果和谷物等,如小米、板栗的含硒量都很高。
?按黃金率吃。專家指出,吃六七成飽的人幾乎不得胃病,六份粗糧四份精食搭配吃最適宜,這就是飲食上的黃金分割(即黃金率)。按黃金率吃,就是膳食中的谷物、蔬菜、優質蛋白、堿性食物所占的比例達到了黃金分割的比值,即0.618。日本人的膳食中這些食物的比例基本上達到了黃金分割的比值,所以,日本人的膳食結構合理,使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居世界之首。當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熱量占總熱量的61.8%時,才能最好地滿足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所以,人們應該吃以谷物為主的食物。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61.8%,若不計出汗,每天失去和需要補充的水分可達2500毫升。人吃的半固體食物含的水和體內合成的水共約1500毫升,約占61.8%,則人每天還需喝1000毫升(5杯)水,才能保持水平衡。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12種氨基酸,約占61.8%為人體自行合成,另8種必須由食物供給。飲食中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于動物性食物和豆類)的供給量應達到61.8%。人體所攝取的植物油和動物脂肪的比例,應為6∶4,才能最好地適應人體的生理需要。據統計,有61.8%的疾病源于酸性體質,若吃過多的酸性食物(如米、面、肉、蛋、油、糖、酒等),就會使血液偏酸,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病。為此,人們應多吃些堿性食物(如海帶、食用菌、蔬菜和水果等)。堿性食物的進食量應占飲食總量的61.8%,才有利于人體健康。
(3)何時吃:除了飲食類別外,飲食的時間對于平衡人體的激素、預防衰老也至關重要,確保起床后1小時內進餐,是控制胰島素保持血糖平穩的關鍵之一。如果起床1小時以后才吃早餐,就會引起壓力激素的上升,而引起血糖波動,血糖過于波動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每次進餐的間隔時間不要超過4個小時。因為食物在胃中的排空時間最多不會超過4個小時。如果有可能,不妨在辦公室里存一些小點心(如蘇打餅干等),以備不時之需。晚上8點以后不要進食。睡前進食,不僅食物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分解,而且血糖也不會作為能量燒掉,會變成脂肪儲存在身體內。
(4)什么環境中吃:吃飯的環境常被許多人忽視。在壓力環境下吃飯會升高壓力激素的分泌,而壓力激素卻是加速衰老的關鍵激素。那么,怎樣的飲食環境是壓力的飲食環境呢?比如等車、開車、走路、擠車時吃飯;工作、交談、思考問題時吃飯;邊看電視邊吃飯等。所以,“該吃飯時就吃飯”,集中注意力去吃,用腦去吃。盡可能找一個安靜、放松的環境,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食物上,細細品味食物給自己的身心所帶來的享受,這也有利于刺激那種帶給人們愉悅情緒的β- 內啡肽的分泌,同時,也有利于食物攝入量的自我控制。有些人在生活中遇到難題或挫折時,常通過飲食來發泄,這也會進一步升高壓力激素的水平,加劇機體的失衡和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