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平衡飲食結構

飲食結構的平衡應是多方面的平衡,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營養素的均衡。

①幾種飲食平衡

飲食平衡主要的有以下幾種;這些平衡均不可缺。

(1)主食與副食平衡:那種多吃肉少吃糧,或多吃菜等副食,少吃或不吃主食,都不符合養生之道。只吃主食,不吃副食,也不利健康。只有兩者平衡,才有利于健康。

(2)酸食與堿食平衡:這是指呈酸性食物應與呈堿性食物的平衡。常見的呈酸性食物是肉類、禽類、米面及其制品等;常見的呈堿性食物是蔬菜、水果、豆類及其制品等。呈酸性與呈堿性食物平衡,才能補益得當。

(3)饑餓與飽食平衡:專家認為,太饑傷腸,太飽傷胃。饑飽不均,會造成偏食,影響胃腸功能,日久就會得慢性消化道疾病。

(4)精細與粗雜平衡:專家指出,長期吃精米、白面,會導致B族維生素的缺乏,誘發疾病。因此,平常飲食要搭配吃些五谷雜糧,保證營養全面。

(5)雜食與美食平衡:營養專家說,為保持身體健康,每天要吃25~30種不同的食物,以保持雜食。從人類的進化史來看,必須有眾多來源的食物才能滿足營養平衡的需要。膳食偏簡求精有害無益,尤其對生長發育不利。因此,在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形的同時,更應提倡食品來源的多樣化。

(6)寒食與熱食平衡:食物有寒性、熱性、溫性、涼性之別。在夏天,可喝清涼解暑的綠豆湯;冬天,就喝紅小豆湯;受了外感風寒,可吃散上蔥花、辣椒的熱湯面;吃寒性的螃蟹一定要吃些姜末,吃完還要喝紅糖姜湯;冬天吃涮羊肉,一定要搭配涼性白菜、豆腐、粉絲等。這些都是寒者以熱補,熱者以寒補的平衡膳食的方法。

在注意寒與熱平衡的同時,還要注意膳食的冷熱均衡。專家認為,生冷食物吃得過多,會傷脾、胃和肺氣。體虛胃寒的人,應少吃生冷食物,尤其在夏天更應慎重。民間有“饑時勿急,空腹忌冷”。飲食也不可太熱,否則會燙傷胃脘、咽喉。《千金翼方》曰:“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元灼唇,冷元冰齒。”所以,膳食也應注意冷熱平衡。

(7)干食與稀食平衡:只吃干食,不僅影響腸胃吸收,還容易形成便秘。光吃稀的,又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所以,膳食應注意干與稀平衡。

(8)攝入與排出平衡:攝入與排出的平衡是指吃進去飯菜的總熱量,要與活動消耗的熱量相等。否則,每天吃進去的食物營養過剩,必然會在體內蓄積。

(9)動與靜平衡:動與靜的平衡,就是指食前忌動,食后忌靜。《論語·鄉黨》曰:“食不語,寢不言。”這說明在食前及食中宜靜而專致,不可分心、高談闊論,以利納谷和消化。古人說:“飲食即臥,不消積聚,乃生百疾。”所以,食后忌靜,飯后不要立即睡覺。

(10)情緒與食欲平衡:進食前,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使食欲旺盛,分泌較多的唾液,以利于消化。而進食前后的情緒平衡則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進行。古人說:“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在進食過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緒都應盡量排除。音樂可保持進食時的良好情緒,故音樂對消化功能有利。

(11)快慢與品位平衡:進食速度的快慢應與品位平衡。因為飲食的口味有時需要品出來,不能狼吞虎咽。狼吞虎咽也不利于消化吸收。

(12)膳食與營養平衡:人所吃的飯菜要保證其獲得的營養平衡。才有利于健康。膳食與營養的平衡,就是指從飲食中獲得脂肪酸要平衡,即飽和、單不飽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為1∶1∶1的結構;蛋白質能滿足人體對氨基酸的需求;膳食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需要,既不缺乏,又不過剩。

②最佳主食結構

現代人的主食結構分為粗糧與細糧。最佳主食結構就是一份粗糧與三份細糧搭配著吃。粗糧對人體的功效源于其所含的膳食纖維,主要為不溶性膳食纖維。在今天主食越來越精細(即精米、白面)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點粗糧,補充膳食纖維,可以防治肥胖癥、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但粗糧是一把“雙刃劍”,過多食用不僅難以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相反還會導致諸多問題。例如:吃太多粗糧,容易加重胃排空延遲,可能造成腹脹、早飽、消化不良等。特別是兒童和老人,或有胃腸道疾病,或胃腸功能較弱者,在吃大量粗糧后,會出現上腹不適、噯氣、腹脹。食欲降低等;大量吃粗糧,在延緩糖分和脂類吸收的同時,可阻礙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尤其是阻礙鈣、鐵、鋅等的吸收。所以,在吃粗糧的同時,應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合劑;大量吃粗糧,可導致胃腸蠕動減緩,使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能力減弱,若再有意減少肉、蛋、奶等含優質蛋白的食物的攝入,可能導致蛋白質營養不良;糖尿病患者如在短期內,由低纖維膳食轉變為高纖維膳食,會出現消化道不耐受反應,使糖類、脂類等不能被及時吸收而發生低血糖反應。

總之,粗糧的科學的吃法就是粗細搭配,一般是將1份粗糧與3~4份細糧搭配著吃,這樣既能發揮粗糧的功效,又可避免粗糧進食過多而產生不良反應。

③食物合理搭配

將食物合理搭配會使營養加倍,那么,如何搭配才是合理的搭配呢?

(1)蘋果+洋蔥+茶葉:蘋果、洋蔥、茶葉中都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這3種食物搭配,可保護心臟。

(2)蔬菜+水果+魚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水果中含鉀、鈣、鎂等,魚含不飽和脂肪酸,這些營養成分皆有利于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從而降低血壓,使其恢復正常。

(3)豆腐+魚:豆腐含有大量鈣質但沒有維生素D,若單吃則吸收率較低,而魚富含維生素D,將豆腐與魚肉一起吃,就有利于鈣的吸收,從而可預防兒童佝僂病、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等。

(4)豬肝+菠菜:豬肝富含葉酸、維生素B12和鐵等,菠菜也含有較多的葉酸和鐵,兩種食物同食,一葷一素,相輔相成,是防治老年貧血的食療民方。

(5)豆腐+蘿卜:豆腐含植物蛋白較多,脾胃弱的人多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蘿卜有很強的助消化能力。將豆腐與蘿卜同煮,就會使豆腐的營養被人體大量吸收。

(6)羊肉+生姜:羊肉和生姜皆為辛溫之品,羊肉補氣血,溫腎陽,生姜可止痛祛風濕等。生姜既能去腥膻味,又能助羊肉溫陽祛寒之力。二者同食,可治腰背冷痛、四肢風濕疼痛等。對瘦弱、貧血、怕冷的女性來說,冬天經常吃羊肉+生姜,有利于健康。但對高血脂、高血壓、滿面紅光身體燥熱人,吃羊肉+生姜,就沒有什么好處了。

(7)羊肉+蘿卜:冬天人容易缺乏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將胡蘿卜與羊肉一起吃,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白蘿卜富含鉀和膳食纖維,白蘿卜可以減少吃羊肉后的油膩感覺,將羊肉與白蘿卜一起吃,既可增加營養,又有助于消化。

(8)青椒+豬肝或青椒+牛肉:由于肉類在烹調中,其血紅素中的二價鐵會氧化成三價鐵,若配青椒,則青椒中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更有利于鐵的吸收利用。這種補血確是有益無害的。

(9)全谷食物(任何一種)+葵花子:每天早晨只要在全谷食品里加入半盅葵花子,一天所需的天然維生素E就能得到滿足。而維生素E可保護細胞免遭自由基破壞,提高人體免疫力。

(10)攤雞蛋+青椒:把半盅青椒粒撒到攤雞蛋里,就能滿足人體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女性攝入的維生素C多,其皺紋就比攝入少的少,而且皮膚更佳水潤光滑。

(11)任何菜+甘藍:半杯甘藍至少含有12毫克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等類胡蘿卜素。因此,在旺火炒任何菜時加半杯甘藍食用,就能對抗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變性。

(12)綠茶+檸檬:在綠茶里加入一些柑橘類果汁,會使具有抗癌功效的兒茶酚增加4倍。這些果汁中的檸檬汁是增加兒茶酚的首選,橘汁、酸橙汁和柚子汁雖然效果不如檸檬汁,但也能增加兒茶酚。

(13)羊肉+洋蔥:洋蔥能降解脂肪,在新疆民間認為,洋蔥可使羊肉口味鮮美、降解羊肉的“火性”,故將羊肉配搭洋蔥吃。

(14)羊肉+山藥:羊肉配山藥會溫補不燥。羊肉除了可以搭配冬瓜等涼性食物外,還可以和山藥、板栗、核桃一起燉食,營養豐富,溫補不燥,培元固本。但熱性體質的人不宜多吃。

(15)瘦肉+雞蛋+木耳+黃花菜:這是稱為“木須肉”的一道菜。這種搭配不僅營養豐富,而且,營養均衡,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都有。如果在炒菜時少放點油、鹽,而放些醋,就會營養均衡全面,具有降血脂、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功效。

(16)茭白+蘆筍:清炒茭白蘆筍是營養的強強聯合。既極富含抗氧化物,又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17)早餐搭配:營養學家開翔教授的早餐是:半杯牛奶、一盤小菜(如蘿卜、黃瓜、海帶等加少許香油、鹽制成)、一個小麻醬卷、一碗小米粥。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都具備了。健康早餐的搭配應是青菜稀飯、紅薯南瓜稀飯之類的主食。吃稀飯時可以搭配一個荷包蛋或是一份瘦肉,素食者可吃一塊豆腐或豆干、素雞等豆制品,豆腐乳和醬菜要盡量少吃。另外,吃一個水果,以達到營養均衡,增加鉀的攝入,幫助人體將鈉排出體外。

目前,各地平常所吃的早餐,大多數不是健康早餐。例如:燒餅、油條、蛋糕等作早餐,因含油脂多,還含有反式脂肪酸,又缺乏蔬果,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每周只能吃1次,午餐、晚餐,還不能再吃炸、煎食物;以漢堡包、奶茶作早餐,因吃進過多油脂,每周不宜超過3次。每天須吃3碟蔬菜(約250克)和多吃水果;以面包、蛋糕派、蛋糕、加1杯咖啡,也是不健康的早餐;清粥、醬菜、豆腐乳作為早餐,雖然油脂不高,但鈉含量太高,蛋白質也不夠,不是理想的早餐;武漢人愛吃的熱干面,因營養不全面,不是健康早餐。如配1杯低脂牛奶或脫脂奶或1碗豆漿,或一個雞蛋,加一些生菜、番茄、小黃瓜等,另加1個水果就成為健康早餐。營養學家認為,谷物早餐,是各年齡人群的理想早餐。因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B族維生素,一定量無機鹽,脂肪含量低。常見谷類是大麥、玉米、蕎麥、大米、小麥等。

(18)午餐搭配:開翔教授的午餐,主食為50克左右的薏米飯,菜則是一份有十多種食物的大燴菜,使搭配非常合理。

營養學家提出,上班族的健康吃午餐可采取以下辦法:自帶飯菜時,蔬菜可選胡蘿卜、芹菜、竹筍、西藍花、番茄等,肉菜多換花樣,蔬菜只炒七八成熟,炒完后立即裝盒,不帶魚和海鮮。帶涼拌菜應多加醋和大蒜泥。主食應粗細搭配,如半份米飯加一塊蒸紅薯,或一個蒸土豆;吃食堂的飯菜,要盡量多吃幾種菜,保證營養攝入。每天要選不同的主食和副食,做到品種交叉;餐廳拼餐,多吃蒸煮,少吃油炸。如果4人吃飯,以4菜為佳。冷熱兩個蔬菜、一個冷葷、一個葷素搭配的燉煮菜。菜式要清淡,多蒸煮,少油炸。如點木須肉。上菜后,要先吃米飯和蔬菜,再適當吃點肉,七八分飽即可;買盒飯吃時,米飯最好只吃一半,肉菜只吃1/3,肥肉、雞皮等都不要吃。每天帶一個水果或酸奶,在午飯后2小時左右吃。晚餐要補上1份綠葉蔬菜。午餐的食物應盡量多樣化,種類齊全。

(19)晚餐搭配:開翔教授的晚餐,一般是小米粥,最常吃的菜是大白蘿卜。外加一些水果或酸奶等零食。

總之,早餐要有四大樣(即吃好),午餐講究少而全(或吃飽),晚餐要吃得少,不可吃得過飽,也不可過甜、過晚(應在晚上6~7點以前吃晚飯)、過葷,晚餐最好不吃葷菜,而吃清淡的素菜。

④飲食調整要點

為了瘦身,除了增加運動外,更要調整飲食,而調整飲食的要點主要是以下的幾個方面。

(1)少吃甜:為了瘦身以利健康,最好不吃冷飲和甜食,甜飲料也要很少喝。

(2)少吃油:為了減少油脂的攝入,應將炒菜換成焯拌菜,把炒雞蛋換成蒸雞蛋。這樣,能量就下降了,利于瘦身。而油膩食物、油炸食品、油酥點心,都要盡量避免。

(3)多吃粗:白米飯、白饅頭、白面包等都是高血糖反應食品,促進胰島素的釋放,促進肥肉的儲備。而山藥、土豆、紅薯、紅豆、蕓豆等,或者燕麥和其他粗糧雜糧,就不會出現高血壓反應也不會促進肥肉的儲備。為了減肥要少吃白米飯,晚餐主食最好是大黃米、小米、燕麥花生粥。既營養豐富,又黏軟可口,健脾養胃,吃了還不容易餓。

(4)按時吃:每餐飯都要定點吃,不要讓自己感覺到饑餓。因為人饑餓后會特別向往高油高糖食物,吃東西時就容易失去控制。

營養專家指出,最時尚的健康飲食習慣是關心每次進餐的時間,而不是關心自己餐盤中裝有什么食物。因此,按時吃,就是指在科學的進食時間吃。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學家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制定了一個科學的進餐時間。

營養專家認為,在進行適量的晨練后,于早上7點至8點,是最佳的吃早餐時間。到了上午10點,大腦工作已經消耗了早餐所吃食物提供能量的20%,這時就需要補充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如香蕉。到中午13點是人體所剩能量的最低點,所以一定要吃午餐,可以選擇高熱量食物。下午14點至15點人體中的葡萄糖降到午餐后的最低點。因此,可以吃些堅果、爆米花、干鮮水果等。晚上17點至19點,應吃一頓正式晚餐,讓身體在以后的數小時的睡覺時間里獲得充分能量,在這個時間段吃晚餐可以讓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晚上19點至21點可吃一小塊奶酪、香蕉,以幫助你提高睡眠質量。

⑤如何科學飲食

目前一些人追求“科學飲食”。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全球大約有28%的人患上一種新的飲食失調癥,即健康食品癡迷癥。這種患者拒絕攝入動物脂肪、化肥種植產品和包裝產品,最終導致身體缺少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造成營養不良,引起代謝失調,以40歲以上的女性最易得此癥。這些患者不吃肉類、海鮮、蛋、奶和奶制品,有的拒絕食用谷蛋白食品、發酵食品、糖、茶和咖啡等。可見,這不僅是對健康食品的誤解,也是對科學飲食的誤解。科學飲食不可走極端。那么,如何才是科學飲食呢?我們認為,做到雜與適量,達到合理營養,能讓人吃出健康,就是科學飲食。

所謂吃得“雜”,就是要選食多種食物(如吃糧、豆、蔬菜、水果、肉、魚、奶、蛋類、堅果、菌藻類等)、不同品種的食物(因為在同類食物中,不同品種食物的營養成分有別)、一定數量的粗雜糧和一定比例的肉、魚、蛋、奶等。在畜、禽、肉、魚中,以魚為主較好。在正常情況下,可每天吃25~50克雞蛋,飲用300克牛奶。

科學飲食除了食物要雜外,更要適量,因為,任何再好的食物也要適量,過量就可能對健康不利。然而,不同個體攝入的食物量是不同的,故適量應根據個體具體情況而定。如老年人每天平均攝入糧食300~400克、大豆20~30克,蔬菜300~400克,水果100~200克、畜禽肉與水產品100~125克,乳類300克、蛋類25~50克、烹調油不超過25克、食鹽最多6克。早、中、晚三餐的攝入量應合理分配,分別占總量的30%、40%和30%。必要時還要適量服用外源性的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如老年人,在膳食不均衡、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時,可適量補充一些外源性維生素、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制劑,以預防慢性疾病。

科學飲食,除了注意“雜與適量”外,更要能吃出健康,這是科學飲食的基本原則。那么,怎樣才能吃出健康呢?國內有專家提出了如下幾點。

第一,食物搭配合理。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五谷(麻、麥、稷、稻、豆)為主,是主要的營養來源;食李、杏、棗、桃、栗,五果為輔,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適量吃犬、羊、牛、雞、豬等五肉作為補益,提供熱量;吃韭、葵、蔥、薤、藿等五菜為充,補充纖維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食不要偏嗜。因為五味太過,容易傷及五臟。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許多疾病的原因之一。

第三,食不要過量。飲食應有節制。

第四,食要有所宜。要注意時節相宜,如冬季不宜食用綠豆,夏季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櫻桃等。吃的食物的溫度宜選擇在40~60℃之間為佳。

第五,食要避禁忌。如五味的禁忌是,辛走氣,則氣病不可多食辛辣;咸走血,則血病不宜多食咸;苦走骨,則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則肉病不宜多食甘甜食物;酸走筋,則筋病不宜多食酸。

此外,飲食雜亂,容易引起疾病。不顧時令,胡亂雜食也很容易引起病痛。

⑥節假日應巧吃

人們在節假日期間,親友相聚,免不了大吃大喝。然而,在節假日,尤其是在過大年時,飲食怎樣安排才有益于健康呢?

(1)節假日怎樣巧吃:節日飲食應在保證色、香、味、形的前提下,力求葷素、冷熱、粗精、干稀的巧搭配,保持營養平衡、酸堿平衡。做到酒席桌上不吸煙,飲茶吸煙不喝酒,避免肝、胃、肺同時受到傷害。如果玩到深夜要吃夜餐,可以吃點饅頭、包子、面條或喝點熱牛奶等。若要吃零食,可在飯后2小時左右吃點蘋果、梨、香蕉等,也可適度吃點話梅、山楂片、薄荷糖等,少吃花生、瓜子、糖果、巧克力等,不吃橘子、柿子。

(2)過年健康飲食:主要是注意合理搭配節日食譜。餐桌上蔬菜應考慮香菇、金針菇、猴頭菇、竹蓀、木耳、銀耳、海帶、紫菜、四棱豆、紫背天葵、紫菜花、綠蘿卜、牛蒡、蘆薈、仙人掌等。主食以雜糧、豆類為主,如用紫米、大麥、燕麥、薏米、黑豆、紅豆、蕓豆等熬成多寶粥配菜食用。用蕎麥面條、雜豆面條、山藥面條、玉米面條,加上菜鹵或肉湯再加入青菜、肉、蛋、海鮮,作為健康的節日早餐。用蔬菜、豆制品、蛋類、魚類、海鮮等低脂肪原料作為餡料,制作包子、餃子、菜餅、丸子等。節日應喝不含糖的健康飲料和玫瑰花茶、菊花茶、金銀花茶、烏龍茶、苦丁茶、大麥茶或綠茶。喜愛甜味飲料者。可飲鮮榨果汁。水果可吃木瓜、山楂、蘋果、香蕉等。零食可適當吃點熱量較低的海苔片、蠶豆、芋頭、紅薯、荸薺、菱角等。也可適量吃點開心果、大杏仁、腰果、夏威夷堅果或美國山核桃等。

(3)健康年夜飯菜譜:中國人過年對年夜飯十分重視,不少家庭到酒店訂年夜飯,而酒店的年夜飯,油脂高不利于健康,今介紹一套健康美味的年夜飯的菜譜,以供一些家庭在制作年夜飯時參考。

話梅山藥:山藥200克,話梅50克,鹽1/2匙,白糖20克。將山藥去皮放入鹽水中;鍋中加適量水,放入話梅、白糖;再把去皮山藥放入鍋中煮熟,待山藥至金黃色撈出,切片食用。此冷菜可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具有補腎益精、補肺止咳、生津和胃、消食止瀉,理氣化積等功效。

香麻水芹:黑芝麻15克,枸杞子10克,水芹300克。鹽、味精各1/2小匙,姜汁、米醋各1小匙。將黑芝麻去雜炒香,枸杞子去雜煮熟;芹菜去根、去筋切斷過水,再將這三種原料加入調料拌勻即成。具有健脾胃、降血壓、降血脂、減肥之功效。

蜜果青瓜:鮮紅果60克,黃瓜400克。蜂蜜2小匙,白糖1小匙。將紅果洗凈切片去籽,取一半榨汁,另一半待用;黃瓜洗凈切條;將黃瓜條中加入果汁、白糖、紅果拌勻即成。具有利水、消腫、減肥功效,適宜肥胖、高血壓者食用。

色拉圣果:紅、黃圣女果各100克。沙拉醬75克,白黑芝麻適量。將圣女果用鹽水泡后待用;芝麻炒香;把圣女果切成兩半放入盤中,擠上沙拉醬、撒上炒熟的芝麻即成。具有促進食欲。清熱解毒、養顏潤膚、提高免疫力之功效。

香菠炒牛肉:牛肉100克,去皮菠蘿300克、姜片5克、蒜片5克,蔥段10克,辣椒塊30克。精鹽2平匙、味精1平匙、白糖25克、糖醋20克、醬油2克、料酒5克、淀粉15克、小蘇打1克。將牛肉切片,用少量水把醬油、小蘇打、淀粉拌勻加入牛肉片,腌制半小時;菠蘿切厚片,用鹽水浸洗干凈,再加白糖腌10分鐘;把牛肉泡油炒至熟,燒鍋下蒜片、椒塊,姜片、菠蘿略爆炒,再下牛肉、料酒、糖、醋,用淀粉勾芡,下蔥段炒勻即成。能生津止渴、益氣血,適宜脾胃氣虛者食用。

花生悶蹄筋:鮮牛蹄筋600克,花生米100克,南乳1塊,姜8片,蒜瓣4粒。柱侯醬30克,老抽10克,味精10克,鹽5克,八角1粒,料酒15克,清水三湯杯。將牛筋放入滾水內煲30分鐘,取出后在凍水中過凍,取出切成塊;燒熱砂鍋,倒油,放入姜、蒜、南乳、柱侯醬爆鍋,放料酒,倒入清水,加入牛筋、花生米調好味,加蓋旺火燒煮,直至牛筋爛為止。具有補中和胃、益氣強筋功效,適宜腰膝乏力、氣血不足者食用。

百合銀杏炒蝦仁:去殼銀杏50克,鮮百合100克,蝦仁150克,胡蘿卜50克,蔥段15克。小蘇打2克,鹽2平匙,味精1平匙,料酒10克。將洗凈蝦仁吸干水分,用蛋清、小蘇打、鹽、味精、淀粉拌勻,放冰箱30分鐘后備用,銀杏用沸水煮熟待用;鮮百合挑選后洗凈,胡蘿卜切成菱形塊洗凈后,用沸水煮熟后待用;燒鍋下油,放蝦仁泡油至熟,再把蝦仁、鮮百合、銀杏、胡蘿卜同炒,調好味,用淀粉勾芡,加入蔥段,加少量油炒勻即成。具有安心益氣、補益、養神、壯陽、補腎益氣的功效。

雙菇豆腐:嫩豆腐200克,水發香菇75克,草菇75克,冬筍尖50克。鹽1小匙,胡椒面1/2小匙,雞湯3杯,蔥姜片適量。將豆腐切塊,香菇去根一切兩半;草菇一切兩半,筍尖切片;砂鍋中放雞湯、原料、蔥姜、胡椒面把原料煮熟調味燒開即成。具有健脾開胃,補虛強體功效,適宜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人食用。

錦繡小炒參:水發刺參150克,胡蘿卜、西芹、百合各50克。鹽、味精各1/2小匙,蔥段、姜絲、淀粉1/2小匙。將刺參洗凈切成小段;胡蘿卜、西芹均洗凈切丁,以上原料分別焯水待用;鍋中放油煸香蔥姜,放入原料調味炒勻,勾少許芡即成。具有降血壓、益肝腎,提高人體抗病能力。

參芪燉竹絲雞:人參5克、黃芪25克、麥冬20克、烏雞1只。鹽1小匙,蔥姜各6片,豬骨湯3杯。將烏雞洗凈氽水待用;人參、黃芪泡透切片,麥冬洗凈待用;砂鍋中加入豬骨湯,蔥姜片,放原料煮熟調味取出蔥姜即可食用。具有大補元氣,提高綜合抗病能力。

太極雙素:金針菇、香菇各100克,蠔油、糖、鹽、香油、蔥油、生抽、胡椒粉適量,雞湯2杯,雞粉10克。將香菇用冷水發軟切絲,焯水備用。鍋中加雞湯、生抽、糖、鹽。然后放入香菇絲,大火收汁后放點香油即可。金針菇焯水后過涼水,加鹽、雞粉、糖少許,加蔥油拌勻。再將金針菇和香菇擺放好即成。多吃香菇可降壓、降脂,有防癌作用,多吃金針菇能增強機體的生物活性,促進新陳代謝,有降脂抗腫瘤作用。

紅燒肘子:上等豬小肘1個,醬油、精鹽、大料、大蔥白、鮮姜、料酒、蜂蜜、木耳、玉蘭片、味精、濕團粉各少許,清湯適量。將肘子煮至八成熟撈出,皮面抹上一層蜂蜜,放到寬油鍋里,炸至皮上有小泡呈棗紅色撈出。將整塊肘子按蒸碗的大小,削成圓形。用刀在肘子的瘦肉部切成深而不透的象眼塊,皮向下放在蒸碗里,放上蔥段、姜片、大料、取清湯一碗,兌入醬油、精鹽、料酒調好味,澆入肘子碗內。放在蒸籠里,用旺火蒸2個半小時。將湯鍋置旺火上,舀入清湯兩勺,加入蒸肘子的原湯,投入玉蘭片、木耳片、精鹽、味精。調好口味,勾流水芡少許,燒沸后澆到肘子上即成。肘子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尤其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可使皮膚豐滿、潤澤。中醫認為有和血脈、潤肌膚、填腎精、健腰腿之功效。

蕓豆煲豬手:豬蹄500克,蕓豆150克。蔥、姜、高湯、鹽、味精、胡椒粉、料酒各適量。將蕓豆洗凈泡1小時備用;將豬蹄洗凈切成塊,放在開水中,加少量料酒煮10分鐘撈出,將豬蹄放入煲中,加蔥、姜、蕓豆、清水燉40分鐘,用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成。

芹菜梨汁:芹菜適量,番茄1個、雪梨1個,檸檬半個。洗凈后一同放入果汁機中攪拌成汁,每天飲用1次。

苓菇炒飯:熟米飯500克、白茯苓10克、水發香菇75克、胡蘿卜、青菜各50克,雞蛋1個,鹽、味精各1/2小匙。將茯苓研成細末。香菇、胡蘿卜、青菜均切絲。鍋中放油炒熟雞蛋和菜絲,放入米飯炒散調味炒勻即成。具有和血降脂,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適用于高血脂、高血壓的食療。

在節假日如果不注意出現了傷食,可用桂皮、山楂各10克,紅糖30克。水煮桂皮、山楂,濾汁,放入紅糖調勻,熱飲。或用檳榔、山楂各10克,水煮,去渣,涼后加入白糖少許,代開水飲,效果很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茂名市| 饶阳县| 乌拉特中旗| 昌江| 广东省| 富蕴县| 库伦旗| 桂阳县| 边坝县| 新沂市| 会昌县| 广饶县| 邹城市| 临湘市| 永福县| 南漳县| 英山县| 昌乐县| 扎鲁特旗| 山西省| 湖口县| 枞阳县| 遂川县| 南宁市| 施秉县| 海口市| 辽阳县| 台中市| 互助| 德钦县| 芦溪县| 横山县| 武城县| 柳河县| 兴义市| 临猗县| 南溪县| 龙江县| 玉林市|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