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茶葉加工技術
  • 龔自明等
  • 6469字
  • 2019-11-27 11:51:48

(四)名優綠茶加工

名優綠茶是我國茶葉的一朵奇葩,其加工技術精湛,品質優異、風格獨特,色香味形俱佳,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名優綠茶按外形大致可分為針形、扁形、條形、卷曲形、球形等。名優綠茶,均要求芽葉幼嫩,以單芽、1芽1葉、1芽2葉為主。

1.針形名優綠茶

針形名優綠茶品質特征:外形條索緊細、圓直,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湖北茶區針形名優綠茶以恩施玉露為代表,毛尖茶亦是針形茶的一種。

(1)工藝流程 不同地區名優綠茶加工工藝略有差異,但基本工藝流程相同,即為攤放、殺青、揉捻、做形、干燥。

(2)加工技術 攤放是名優綠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將鮮葉均勻地平鋪在篾制的竹簾上,厚度3~5厘米,置于陰涼通風處,一般攤放4~6小時。當感覺葉質由生硬變為較柔軟,葉色稍有變暗,青氣轉弱,清香略顯時,即可進行殺青作業。

針形名優綠茶加工存在手工和機械兩種方式,其加工技術有所不同,下面分別介紹。

1)手工制作。

①殺青:手工殺青一般在電炒鍋或者柴灶炒鍋內進行,鍋溫掌握在140℃左右,投葉量0.5千克左右,殺青時以拋抖為主,抖悶結合,殺青時間5~7分鐘,青氣消失,清香顯露,緊捏葉子成團,松手可自動彈開,含水量60%左右為殺青適度。

②揉捻:將經過攤涼的殺青葉置于揉捻臺上采用雙手推揉法進行揉捻、臺上鋪放竹編揉捻篾片,以增加揉捻阻力。揉捻時,雙手將加工葉在臺上做推拉式的直線滾揉。在揉捻過程中一般解塊3~4次,通常經歷8~10分鐘,至初步成條,茶汁微出,即完成揉捻工序。

③做形:做形同樣在電炒鍋或者柴灶炒鍋內進行,鍋溫85~90℃,投葉量0.35千克左右,鍋壁先擦拭少量制茶專用油,投葉后,一邊翻炒,一邊抖散,抖散結合,慢慢地將茶條理順,理順后,然后將茶條置于手中開始輕輕滾轉搓條。搓條是針形茶獨特外形形成的關鍵工序,搓條時用力應掌握“前輕、中間重、后輕”的原則,至茶條不粘手時,將鍋溫降低到60~65℃,把兩手五指伸直,將加工葉置于兩手之間,順著一個方向用力滾搓,輕重結合,同時結合理條,當茶條緊細圓直,含水率降到約10%時,即可出鍋攤涼。

針形茶也在平臺灶上進行做形作業。平臺灶進風溫度120℃左右,將1千克左右的揉捻葉置于平臺灶上,均勻鋪開,并同時將茶條置于手中開始輕輕滾轉搓條,當茶條不粘手時,降低平臺灶進風溫度,兩手五指伸直,將加工葉置于兩手之間,順著一個方向用力滾搓,輕重結合,直至茶條緊細圓直,含水率10%左右時,即可出鍋攤涼。

④干燥:將攤涼的加工葉,進行篩分、去片,并分清長短和粗細,然后在60℃文火狀態下,用烘籠烘干,直至含水量降到6%以內。

2)機械加工。隨著新型茶葉機械研制成功,針形名優綠茶可以實現全程機械化加工,常用的機械有殺青機、揉捻機、理條機、平臺灶、精揉機、茶葉提香機等。

①殺青:針形名優綠茶殺青,有采用連續式滾筒殺青機,微波殺青機,蒸汽殺青機等,殺青技術因不同殺青機械而不同,殺青適度要求青氣消失,清香顯露,緊捏葉子成團,松手可自動彈開,含水量60%左右。

②揉捻:針形名優綠茶揉捻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機,如6CR-35、45、55型揉捻機,一般6CR-45揉捻機裝葉15千克左右,揉捻時遵循“輕-重-輕”原則,揉至茶汁粘附葉面,茶條緊結。揉捻結束后,將揉捻葉輕輕解塊,并在烘干機中進行初烘,烘干機熱風溫度110~120℃,攤葉厚度2~3厘米,時間10~12分鐘,以手捏葉子不粘,稍有觸手,即可下烘攤涼。

③做形:針形名優綠茶機械做形采取理條機與平臺灶相結合。將經過初烘的加工葉1.2~1.5千克,均勻投入鍋溫為90℃的茶葉理條機中,理條機往復頻率要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則,當經過4~6分鐘的理條,茶坯已經基本理直成條,并初步緊結,八成干左右即可出鍋攤涼。攤涼后的加工葉在平臺灶上以手工搓條的方式進行搓條和干燥,平臺灶進風溫度120℃左右,將1千克左右的揉捻葉置于平臺灶上,均勻鋪開,并同時將茶條置于手中開始輕輕滾轉搓條,當茶條不粘手時,降低溫度平臺灶進風溫度,把兩手五指伸直,將加工葉置于兩手之間,順著一個方向用力滾搓,輕重結合,直至茶條緊細圓直,九成干左右,即可出鍋攤涼。目前也有部分企業利用理條機將茶條理至八成干左右,采用精揉機做形。

④干燥:做形后的加工葉,含水量很低,采用茶葉提香機進行足干,干燥采用低溫長烘方式,提香機溫度60~70℃,時間60~90分鐘,當烘至手捻茶葉粉碎,含水量6%以下時即可。

2.扁形名優綠茶

扁形名優綠茶品質特征,外形扁平挺直,均勻整齊,色澤嫩綠,湯色黃綠明亮,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爽口,葉底嫩黃綠明亮。扁形名優綠茶以西湖龍井茶最為著名。

(1)工藝流程 扁形名優綠茶加工的主要工藝流程為攤放→殺青→青鍋→輝鍋→精選等。

(2)加工技術 攤放是名優綠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將鮮葉均勻地平鋪在篾制的竹簾上,厚度為3~5厘米,置于陰涼通風處,一般攤放4~6小時。當感覺葉質由生硬變為較柔軟,葉色稍有變暗,青氣轉弱,清香略顯時,即可進行殺青作業。

扁形名優綠茶加工也有手工和機械兩種方式。

1)手工制作。

①殺青:殺青在電炒鍋中進行,鍋溫100~120℃,鍋壁先擦拭少量的茶葉炒制專用油,高檔原料每鍋投葉量100克左右,以抖炒為主,炒制3~4分鐘即可改變手法,進行青鍋作業。

②青鍋:青鍋仍在電炒鍋中進行。當殺青作業結束,鮮葉的酶活性鈍化后,將溫度降至80℃左右,先用抖、帶、甩手法,交替進行,2~3分鐘后,改用搭、拓、抹、捺等手法,交替進行,進行初步整形,將茶葉理直,適當壓扁。炒至茶葉舒展扁平,稍有觸手感,七八成干即可起鍋攤涼半小時。

③輝鍋:主要是整形和炒干。輝鍋時鍋溫60~80℃,先高后低,高檔茶坯投葉量為250~300克,中級以下投葉稍多一點,鍋溫適當提高。手法以捺、抹、推、蕩為主。鍋溫要平穩,起鍋前略升高,以提高香氣,待茶條外形扁平光滑,色澤翠綠,手捻成粉,含水量為6%以下即可起鍋,完成炒至。中級茶在手法上適當加強,并結合推、抓等手法。

2)機械加工。扁形名優綠茶加工機械有殺青機、理條機、提香機等。

①殺青:扁形名優綠茶殺青,通常采用連續式滾筒殺青機、微波殺青機、蒸汽殺青機等。殺青技術因不同殺青機械而不同,殺青要求青氣消失,清香顯露,緊捏葉子成團,松手可自動彈開,含水量60%左右。

②青鍋:青鍋采用理條機,鍋溫要求110~120℃, 11槽理條機一次投葉1.2~1.5千克,均勻地加入鍋中,理條機往復頻率每分鐘120次左右,開始3分鐘不加棒,即不加壓炒制,待葉子轉為柔軟時,降低往復頻率,投入輕壓棒輕壓2分鐘左右,然后取出輕壓棒不加壓1~2分鐘,使水分散發,此后再加輕壓棒炒制4~6分鐘,當茶條外形基本扁平挺直,取出輕壓棒,再炒制1分鐘后出鍋。整個青鍋時間10~12分鐘。

③輝鍋:采用理條機或扁形茶專用成形機。使用理條機輝鍋,其鍋溫100℃左右,往復頻率每分鐘100次左右,1槽理條機一次投葉1~1.5千克青鍋葉,炒制1分鐘后,待葉子柔軟,投入輕壓棒加壓炒制1~2分鐘,然后取出輕壓棒不加壓炒制1分鐘,這時茶條已有觸手感,則可加入重棒炒制7~8分鐘,在槽底已見稍有茶末時,取出重棒,炒制手捻茶葉成粉,含水率6%以內即可。采用機械輝鍋,操作得當,成茶外形一般能達到扁平、緊直的要求。但一般情況下,機械輝鍋成品茶往往會扁平有余、磨光不足,色澤青綠或暗綠。為克服以上不足,在理條機輝鍋至九成干時出鍋,然后轉入電炒鍋中輔以人工磨光,達到足干要求,時間需要15分鐘左右,這樣機手結合炒制的扁形綠茶,品質較高。

3.條形名優綠茶

條形名優綠茶品質特征,外形條索緊卷彎曲,芽葉完整、白毫顯露,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回甘,葉底嫩綠明亮。條形名優綠茶以毛峰茶為代表。

(1)工藝流程 條形名優綠茶加工的主要工藝流程為攤放→殺青→揉捻→初烘→提毫→足干等。條形名優綠茶基本采用機械化加工。

(2)加工技術 攤放是名優綠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將鮮葉均勻地平鋪在篾制的竹簾上,厚度3~5厘米,置于陰涼通風處,一般攤放4~6小時。當感覺葉質由生硬變為較柔軟,葉色稍有變暗、青氣轉弱、清香略顯時,即可進行殺青作業。

條形名優綠茶加工也有手工和機械兩種方式,但普遍應用的是機械加工。

1)手工制作。

①殺青:手工殺青采用電炒鍋或者柴灶炒鍋,鍋溫控制在160℃左右,投葉量0.5~1千克,殺青時以拋抖為主,抖悶結合,殺青時間5~7分鐘,待青氣消失,清香顯露,緊捏葉子成團,松手可自動彈開,含水量60%左右即可,殺青葉要及時抖散攤涼,待芽葉間水分平衡后再進行揉捻。

②揉捻:將攤涼后殺青葉放在揉捻臺上揉捻4~8分鐘,揉捻時用力不要過大,否則茶汁將擠出太多,導致成茶色澤發暗,揉捻用力應遵循“輕-重-輕”的原則。揉至葉片濕潤,茶葉初步成條即可。

③初烘:將揉捻葉置于以炭火為熱源的烘籠上初烘,烘頂溫度控制在80~90℃,時間10分鐘左右,以手捏葉子不粘,稍有觸手,即可下烘攤涼。

④提毫:將攤涼后的初烘葉投入鍋中進行提毫。鍋溫70℃左右,先抖炒2~3分鐘,使葉子受熱均勻,然后將茶條置于兩手掌之間,采用搓揉的手法,在使茶條逐步收緊和水分不斷蒸發的同時,兩手壓住茶條向不同的方向旋轉,使茶條之間相互摩擦,這樣白毫就逐漸離開芽葉又不會脫落,從而使白毫顯露。當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軋手感強、八成干左右即可結束。

⑤足干:最后將完成提毫的加工葉用烘籠進行足干作業,烘頂溫度80℃左右,烘至手捻茶葉成粉,含水量低于6%即可。

2)機械加工。條形名優綠茶進行機械加工時,常用的機械有殺青機、揉捻機、烘干機、電炒鍋等。

①殺青:條形名優綠茶殺青,有采用連續式滾筒殺青機,微波殺青機,蒸汽殺青機等,殺青技術因不同殺青機械而不同,殺青適度要求青氣消失,清香顯露,緊捏葉子成團,松手可自動彈開,含水量60%左右。

②揉捻:條形名優綠茶揉捻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機,如6CR-35、45、55型揉捻機,一般6CR-45揉捻機裝葉15千克左右,揉捻時遵循“輕-重-輕”原則,揉至茶汁粘附葉面,茶條緊結。揉捻結束后,將揉捻葉輕輕解塊。

③初烘:在自動式或手拉百葉式名優茶烘干機中進行初烘,熱風溫度100~110℃,攤葉厚度2~3厘米,時間10~12分鐘,以手捏葉子不粘,稍有觸手,即可下烘攤涼。

④提毫:將攤涼后的初烘葉投入鍋中進行提毫。與手工制作相同。

⑤足干:最后將完成提毫的加工葉用烘干機進行足干作業,熱風溫度80℃左右,烘至手捻茶葉成粉,含水量低于6%即可。

4.卷曲形名優綠茶

卷曲形名優綠茶品質特征,外形纖細、卷曲如螺、白毫顯露、清香鮮醇、滋味爽口,葉底勻齊。卷曲形名優綠茶主要以碧螺春為主要代表。

(1)工藝流程 卷曲形名優綠茶加工工藝由殺青、揉捻、搓團提毫、干燥等工序組成。

(2)加工技術 攤放是名優綠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將鮮葉均勻地平鋪在篾制的竹簾上,厚度3厘米左右,置于陰涼通風處,一般攤放4~6小時。當感覺葉質由生硬變為較柔軟,葉色稍有變暗,青氣轉弱,清香略顯時,即可進行殺青作業。

卷曲形名優綠茶加工也有手工和機械兩種方式。

1)手工制作。

①殺青:手工殺青采用電炒鍋或者柴灶炒鍋,待鍋溫達到120℃時投葉,投葉量0.5千克左右。鮮葉下鍋后,用手迅速旋轉翻抖,動作要輕,翻抖均勻,不留“生葉”,旋轉方向要始終一致,不要來回反轉,為卷曲造形創造條件。同時,殺青鍋溫也要嚴格掌握,既要防止紅梗紅葉,又要防止燙焦。殺青時間3分鐘左右。

②揉捻:殺青適度后,將鍋溫降溫到70℃左右,在淺鍋內進行揉捻。揉捻時,用單手或雙手,把加工葉握在手中,均勻用力使葉團沿鍋壁緩慢轉動,方向要一致,不能倒轉。用力要輕-重-輕,防止芽葉斷碎或茶汁擠出過早過多,否則一是造成粘鍋,二是影響成茶色澤,因為碧螺春茶特別要求成茶色澤翠綠。揉捻時每揉轉3~4轉,就要解塊抖散一次,以散發水汽。揉捻歷時15~20分鐘,以加工葉基本成條卷曲、不粘手為適度。

③搓團提毫:搓團提毫是卷曲形名茶加工造形的關鍵工序。鍋溫掌握在50~60℃,溫度先高后低,搓團一般是將一鍋加工葉分成兩團搓揉。搓團時將加工葉握于兩手掌掌心,沿同一方向轉揉搓,促進茶條卷曲。每團搓揉制4~5轉,放入鍋中定形,兩團搓好并適度定形后,合并解塊抖散。反復操作,邊搓團,邊解塊,邊干燥。歷時10~15分鐘,加工葉含水量降至10%左右進入干燥階段

④干燥:鍋溫60℃左右,將搓團提毫后的加工葉均勻薄攤于鍋中,輕輕翻動數次,當手捻茶葉成粉末時,即可出鍋。

2)機械加工。條形名優綠茶進行機械加工時,常用的機械有殺青機、揉捻機、曲毫機、卷曲形茶烘干機等。

①殺青:卷曲形名優綠茶殺青,通常采用連續式滾筒殺青機、微波殺青機、蒸汽殺青機等。殺青技術因殺青機械不同而不同。殺青程度,要求青氣消失,清香顯露,緊捏葉子成團,松手可自動彈開,含水量60%左右。

②揉捻:卷曲形名優綠茶揉捻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機,如6CR-35、45、55型揉捻機,在不加壓或輕壓狀態下揉捻5~7分鐘,初步揉出茶汁,盡量不讓白毫脫落,輕柔之后進行解塊。

③做形:解塊后的揉捻葉進行初烘,當烘至五成干左右,投入曲毫機中進行初步炒干成形,鍋溫70℃左右,炒制20~30分鐘,加工葉初步成卷便可出鍋,進行搓團提毫作業。

④搓團提毫:搓團提毫操作如手工做法。卷曲形茶進風口熱風溫度60~70℃,將適當數量的加工葉握于兩手掌心中,沿同一方向搓揉,以促進茶條卷曲,每團搓4~5轉,放入烘盤中定形。待幾個團適度定形后,合并解塊抖散。反復操作,邊搓團,邊解塊,邊干燥。歷時10~15分鐘,加工葉含水量降至10%左右,進入干燥階段

⑤干燥:鍋溫保持70℃左右,將加工葉薄攤在鍋中,翻動數次,當手捻茶葉成粉末時,即可出鍋。

5.球形名優綠茶

球形名優綠茶品質特征為外形腰圓,細嫩重實、色澤蒼綠油潤,香氣清高鮮爽,湯色杏黃明凈,滋味醇厚回甘,葉底勻齊。球形名優綠茶有安徽的涌溪火青、貴州的雷山銀球等。

(1)工藝流程 球形名優綠茶工藝流程為攤放→殺青→揉捻→做形→干燥等。

(2)加工技術 攤放是名優綠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將鮮葉均勻地平鋪于篾制的竹簾上,厚度3~5厘米,置于陰涼通風處,一般攤放4~6小時。當感覺葉質由生硬變為較柔軟,葉色稍有變暗,青氣轉弱,清香略顯時,即可進行殺青作業。

球形名優綠茶加工也有手工和機械兩種方式。

1)手工加工。

①殺青:用直徑46厘米的桶鍋,鍋溫140~160℃,投葉量1.5~2千克,殺青時間6~7分鐘,殺青程度要掌握適當偏嫩,殺青葉不能有泡點和焦邊。出鍋后抖散水汽,及時揉捻。

②揉捻:雙手輕輕團揉,用力不宜過重,達到初步成條和擠出部分茶汁即可。

③做形:手工做形包括炒小鍋、炒對鍋和掰老鍋。重點在掰老鍋。掰老鍋要求低溫炭火長烚,其鍋溫之低(40~50℃),動作之輕,時間之長(10~12小時)是任何名優綠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投葉量開始每鍋4~5千克。使茶葉在鍋內壓、擠、推、滾、翻、轉、烚炒動作宜輕,防止茸毛脫落,烚炒次數宜少,開始每分鐘10余次,隨后減少到每分鐘5~6次。中間進行二次并鍋,以利緊結茶球。當炒制茶葉九成干左右,顆粒成腰圓形、緊結,起鍋攤涼。

④足干:球形茶顆粒緊結,容易外干內濕,所以要長時間低溫干燥,一般采用烘籠干燥,溫度為60℃左右,時間為2小時。烘至足干。

2)機械加工。球形名優綠茶進行機械加工時,常用的機械有殺青機、揉捻機、曲毫機、提香機等。

①殺青:球形名優綠茶殺青,通常采用連續式滾筒殺青機、微波殺青機、蒸汽殺青機等。殺青技術因不同殺青機械而不同,殺青程度要求青氣消失,清香顯露,緊捏葉子成團,松手可自動彈開,含水量60%左右。

②揉捻:球形名優綠茶揉捻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機,如6CR-35、45、55型揉捻機,一般6CR-45揉捻機裝葉15千克左右,揉捻時遵循“輕-重-輕”原則,揉至茶條較緊結。揉捻結束后,將揉捻葉輕輕解塊。

③初烘:在自動式或手拉百葉式名優茶烘干機中進行初烘,熱風溫度80~90℃,攤葉厚度2~3厘米,時間10~12分鐘,烘至四五成干,即可下烘攤涼。

④做形:做形采用曲毫機做形,鍋溫50~40℃,先高后低,長時間炒制,擺速先快后慢,擺幅先大后小,在炒制中間要并鍋。炒制時間一般為4~6小時,當炒至茶葉九成干左右,顆粒成腰圓形、緊結,起鍋攤涼。

⑤足干:球形茶顆粒緊結,容易外干內濕,所以要長時間低溫干燥,可采用提香機足干,溫度60℃左右,時間2小時,烘至足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沭阳县| 普兰县| 三门县| 红安县| 灌阳县| 乌鲁木齐市| 新营市| 崇文区| 房产| 额尔古纳市| 宁陵县| 油尖旺区| 夏河县| 闽清县| 孝感市| 边坝县| 枣庄市| 扎鲁特旗| 鸡东县| 舟曲县| 偃师市| 吴川市| 太谷县| 阳新县| 曲麻莱县| 罗平县| 斗六市| 海城市| 垫江县| 宽甸| 和顺县| 明星| 株洲市| 外汇| 祥云县| 汉寿县| 光山县| 平顶山市| 古丈县| 平顶山市|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