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醫脈診

原文賞析

《西游記》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間修藥物,君王筵上論妖邪”中寫道:朱紫國國王患病,孫悟空為其“懸絲診脈”,孫大圣同近侍宦官,到于皇宮內院,直至寢宮門外立定,將三條金線與宦官拿入里面,吩咐:“教內宮妃后,或近侍太監,先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關尺三部上,卻將線頭從窗欞兒穿出與我”。真個那宦官依此言,請國王坐在龍床,按寸關尺以金線一頭系了,一頭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線頭,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著食指,看了寸脈;次將中指按大指,看了關脈;又將大指托定無名指,看了尺脈;調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氣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虛實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從頭診視畢,卻將身抖了一抖,把金線收上身來,厲聲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脈強而緊,關脈澀而緩,尺脈芤且沉;右手寸脈浮而滑,關脈遲而結,尺脈數而牢。夫左寸強而緊者,中虛心痛也;關澀而緩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帶血也。右手寸脈浮而滑者,內結經閉也;關遲而結者,宿食留飲也;尺數而牢者,煩滿虛寒相持也。診此貴恙是一個驚恐憂思,號為雙鳥失群之證。”這里的寸關尺為脈診部位,浮中沉、沉中浮是診脈方法,緊、澀、緩等脈則為脈象。

中醫觀點

脈診,是醫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脈搏診察脈象。通過診脈,體察患者不同的脈象,以了解病情,診斷疾病。它是中醫學一種獨特的診斷疾病的方法。

診脈的部位,有遍診法,三部診法和寸口診法。遍診法見于《素問·三部九候論》,切脈的部位有頭、手、足三部,三部診法見于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三部,即人迎(頸側動脈),寸口,跌陽(足背動脈)。以上兩種診脈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晉以來,普遍選用的切脈部位是寸口。寸口診法始見于《內經》,主張獨取寸口是《難經》,但當時這一主張未能普遍推行,直至晉代王叔和所著的《脈經》,才推廣了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

寸口又稱脈口、氣口,其位置在腕后橈動脈搏動處,診脈獨取寸口的理論依據是:寸口為手太陰肺經之動脈,為氣血會聚之處,而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氣血的運行皆起于肺而止于肺,故臟腑氣血之病變可反映于寸口。另外,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與脾經同屬太陰,與脾胃之氣相通,而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臟腑氣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獨取寸口可以診察全身的病變。

寸口分寸、關、尺三部,以高骨(橈骨莖突)為標志,其稍內方的部位為關,關前(腕端)為寸,關后(肘端)為尺。兩手各分寸、關、尺三部,共六部脈。寸、關、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診法的三部九候。

診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時間:診脈的時間最好是清晨,因為清晨患者不受飲食、活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體內外環境都比較安靜,氣血經脈處于少受干擾的狀態,故容易鑒別病脈。但也不是說其他時間不能診脈。總的來說,診脈時要求有一個安靜的內外環境。診脈之前,先讓患者休息片刻,使氣血平靜,醫生也要平心靜氣,然后開始診脈。診室也要保持安靜。在特殊的情況下應隨時隨地診察患者,不必拘泥于這些條件。

體位:要讓患者取坐位或正臥位,手臂平放和心臟近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并在腕關節背墊上市枕,這樣可使氣血運行無阻,以反映機體的真正脈象。

指法:醫者和患者側向坐,用左手按診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診患者的左手。診脈下指時,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內側關脈位置,接著用食指按在關前的寸脈位置,無名指按在關后尺脈位置。位置放準之后,三指應呈弓形,指頭平齊,以指腹接觸脈體。布指的疏密要和患者的身長相適應,身高臂長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總以適度為宜。三指平布同時用力按脈,稱為總按;為了重點地體會某一部脈象,也可用一指單按其中一部脈象,如要重點體會寸脈時,微微提起中指和無名指,診關脈則微提食指和無名指,診尺脈則微提食指和中指。臨床上總按、單按常配合使用,這樣對比的診脈方法,頗為實用。單按分候寸口三部,以察病在何經何臟,總按以審五臟六腑的病變。診小兒脈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因小兒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關尺。

舉按尋:這是診脈時運用指力的輕重和挪移,以探索脈象的一種手法。持脈之要有三,就是舉、按、尋。用輕指力按在皮膚上叫舉,又叫浮取或輕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間,叫按,又稱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輕不重,還可亦輕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尋。因此診脈必須注意舉、按、尋之間的脈象變化。此外,當三部脈有獨異時,還必須逐漸挪移指位,內外推尋。尋者尋找之意,不是中取。

平息:一呼一吸稱一息,診脈時,醫者的呼吸要自然均勻,用一呼一吸的時間去計算患者脈搏的至數,如正常脈象及病理性脈象之遲、數、緩、疾等脈,均以息計,今天有秒表對診脈有一定的幫助。但平息的意義還不止如此。平是平調的意思,要求醫者在診脈時,思想集中,全神貫注。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計脈之外,還要做到虛心而靜,全神貫注。

五十動:每次診脈,必滿五十動。即每次按脈時間,每側脈搏跳動不應少于五十次。其意義有二:一為了解五十動中無促、結、代脈,防止漏診。二為說明診脈不能草率從事,必須以辨清脈象為目的。如果第一個五十動仍辨不清楚,可延至第二個或第三個五十動。總之,每次診脈時間,以2~3分鐘為宜。

養生提示

脈象的形成和臟腑氣血關系十分密切,同時,氣血臟腑發生病變,血脈運行也會受到影響,脈象就有變化,故通過診察脈象的變化,可以判斷疾病的病位、性質、邪正盛衰與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兴山县| 大余县| 右玉县| 东源县| 长春市| 金堂县| 岢岚县| 九江市| 滦南县| 绥阳县| 合江县| 濮阳县| 永寿县| 丰都县| 资阳市| 库伦旗| 临城县| 射阳县| 西藏| 微博| 海兴县| 海盐县| 普陀区| 嵩明县| 会昌县| 大石桥市| 神池县| 花莲县| 鹤壁市| 沙雅县| 井研县| 崇阳县| 库伦旗| 宝应县| 延安市| 三江| 呼伦贝尔市| 开阳县| 嘉善县|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