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文訓(1)
- 中國國學經典讀本:淮南子
- 劉安
- 5829字
- 2013-09-27 11:34:57
[題解]
本篇總結了西漢之前中國天文、歷法、星象、音律等科學成就,在具體的記載講述中,將天道緊密結合人事,構造了一整套天人感應的模式。開頭解題說:“文者象也,天先垂文象,日月五星及彗孛,皆謂以譴告一人,故曰天文。”講出了本篇的創作要點和思想內涵。文中對日月星辰的原因和運轉規律作了講述,并確定了一年二十四節氣的名字,對氣候的變化也進行了研究。音樂方面,涉及到了“五音”、“十二律”還有“旋宮”理論,能夠和《呂氏春秋·季夏紀·音律》篇所載互相比照映證,這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材料。限于篇幅,此處側重節選其講述天體的內容。
[原文]
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①,故曰太昭。道始于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
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塵埃。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景。吐氣者施,含氣者化,是故陽施陰化。天之偏氣,怒者為風;地之含氣,和者為雨。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霆,亂而為霧。陽氣勝則散而為雨露,陰氣勝則凝而為霜雪。
毛羽者,飛行之類也,故屬于陽。介鱗者,蟄伏之類也,故屬于陰。日者,陽之主也,是故春夏則群獸除,日至而麋鹿解。月者,陰之宗也,是以月虛而魚腦減,月死而蠃蛖膲?;鹕鲜n②,水下流,故鳥飛而高,魚動而下,物類相動,本標相應。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而谷風至,龍舉而景云屬,麒麟斗而日月食,鯨魚死而彗星出,蠶珥絲而商弦絕,賁星墜而勃海決。
人主之情,上通于天,故誅暴則多飄風,枉法令則多蟲螟,殺不辜則國赤地,令不收則多淫雨。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虹霓彗星者,天之忌也。
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億萬里;五星、八風、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宮、太微、軒轅、咸池、四守、天阿。
何謂九野?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其星箕、斗、牽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須女、虛、危、營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顥天,其星胃、昴、畢。西南方曰朱天,其星觜嶲、參、東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輿鬼、柳、七星。東南方曰陽天,其星張、翼、軫。
何謂五星?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注釋]
①馮馮翼翼,洞洞:都是混沌不開,沒有一定形狀的樣子。②蕁(tán):火勢上騰。
[譯文]
在還沒有天地的時節,宇宙一片混混沌沌的樣子,沒有必定的形體也沒有必定的景象,故而稱為太昭。清虛空廓是道原始的狀態,清虛空廓后來又出現宇宙,宇宙出現元氣。這種元氣是有必定的界限的,那些清明部分往上升騰就成為天,重濁部分凝結下沉就成為地。清明部分的氣容易聚集到一起,重濁部分的氣很難融合在一起,故而最先出現的是天,地是后來才出現的。
天和地的精氣相融合在一塊,這樣孕育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精華聚合在一塊孕育了春秋冬夏四季,四季的精氣消散之后出現萬物。陽氣聚合在一塊,里面的熱氣便出現了火,太陽于是便由火氣的精華部分出現;陰氣積聚在一塊,里面的寒氣便形成了水,月亮正是由水汽的精華部分出現的。太陽、月亮的精華之氣散逸出去,于是星辰便出現了。日月星辰懸掛于天空之上,水潦塵埃存在于大地上。先前共工和顓頊搶奪天下的帝位,共工盛怒之下頭撞不周山,把擎天的柱子撞斷了,系地的繩子也被弄斷了。天偏向于西北方,故而日月星辰也都倒向西北方向了;地陷塌偏東南方,故而水流塵土都向東南方向奔瀉了。
天的特性是圓的,地的特性是方的;方的地主宰幽暗,圓的天主宰光明。光明的天釋放出來的是陽氣,故而火和日的光芒就照射在外;幽暗的地含有的是陰氣,故而水和月就把光澤深藏在內。吐散陽氣的是主管施與的,含藏陰氣的是主管孕育的,故而陰陽二氣分別主管孕育和施與。陰陽二氣的不正之氣就成為怒氣,風便是由怒氣出現的;陰陽二氣互相交匯,便成為雨。陰陽二氣相迫近,獲得感應就生成了雷,激烈動蕩就成為閃電,散開便成濃霧。要是陽氣處于強勢,霧就飄散成了露水,要是陰氣處于優勢,霧就凝聚在一塊成為霜雪。
生長羽毛的鳥類,是在天上飛行的動物,故而它們屬于陽。有鱗甲的龜蛇,是在地下蟄藏和潛伏的動物,故而它們屬于陰。太陽是陽類萬物的主宰,故而春夏兩季的時節,許多野獸便開始換毛。到了冬至的時節,四不像開始脫角。到了夏至的時節,鹿角脫落。月亮是陰類萬物的主宰,故而月虧的時節,魚腦的重量就減少;月盈的時節,蚌蛤之類的肉不能長滿?;饸庀蛏下?,水往低處流動,故而鳥飛向高處,魚兒向下潛游。物類相互感應,本末是互相呼應的,故而陽燧見到太陽就燃燒而生出了火,方諸看見月亮就生津而成為了水。當猛虎長嘯的時節,便有東風來臨;當神龍騰空的時節,空中就會興起祥云。麒麟相爭,就會出現日食、月食;鯨魚死亡,彗星就會顯現。蠶吐絲的時節,商弦就會斷絕;客星向下掉落,大海就要漫溢。
天子的情感是和上天相通的。故而實行暴政,就會多有暴風;法律不正,就會蟲災為患;誅殺無罪之人,就會出現大旱;亂發違時之令,便會產生陰雨連綿。春夏秋冬四季,是上天的官吏;太陽,月亮,是上天的使者;星辰,是上天的聚會之日;虹霞是上天公布的禁忌。
天分為九大區域,總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小區,離大地五億萬里;天上有五星、八風、二十八宿、五官、六府,還有紫宮、太微、軒轅、咸池、四守和天阿等星座。
上天分成為中央和八方,叫做九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邊相交,遠離地面五億里。有五星、八風、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宮、太微、軒轅、咸池、四守、天阿。
為何稱九野?中央叫鈞天,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三宿屬于它。東方稱蒼天,有房、心、尾三宿。東北稱變天,有箕、斗、牽牛三宿。北方稱玄天,有須女、虛、危、營室四宿。西北方稱幽天,有東壁、奎、婁三宿。西方稱顥天,有胃、昴、畢三宿。西南方稱朱天,有觜嶲、參、東井三宿。南方稱炎天,有輿鬼、柳、七星三宿。東南方稱炎天,有張、翼、軫三宿。
為何稱五星呢?東方稱木星。它的主管天帝叫太皞(伏羲氏),它的輔佐叫木神句芒,手執圓規而掌管春天。它的保護神叫歲星,它的代表動物叫蒼龍,它在五音中屬于“角”,它出現的時間叫十干中的甲乙。南方叫火星。它的主管天帝叫炎帝(神農氏),它的輔佐叫朱明(火神祝融),手拿測量水平的器具而掌管夏天。它的保護神叫熒惑,它的代表動物叫朱鳥,它在五音中屬于“徵”,它出現的時間為十干中的丙丁。中央叫土星。它的主管天帝叫黃帝(少典之子),它的輔佐叫土神后土,手執繩墨掌管四季八方。它的保護神叫鎮星,它的代表動物叫黃龍,它在五音中屬于“宮”,它出現的時間為十干中的戊己。西方叫金星。它的主管天帝叫少昊(黃帝之子),它的輔佐叫金神蓐收,手執矩形工具而掌管秋天,它的保護神叫太白,它的代表動物叫白虎,它在五音中屬于“商”,它出現的時間為十干中的庚辛。北方叫水星。它的主管天帝叫顥頊(黃帝之孫),它的輔佐叫水神玄冥,手執秤錘而掌管冬天,它的保護神叫晨星,它的代表動物叫龜和蛇,它在五音中屬于“羽”,它出現的時間為十干中的壬癸。
[原文]
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太陰在四鉤,則歲星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故十二歲而行二十八宿。日行十二分度之一,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十二歲而周。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無道之國,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饑為兵;出入無常,辯變其色,時見時匿。鎮星以甲寅元始建斗,歲鎮行一宿。當居而弗居,其國亡土;未當居而居之,其國益地,歲熟。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歲行十三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二十八歲而周。太白元始以甲寅正月,與營室晨出東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百二十日而夕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復出東方。出以辰戌,入以丑未。當出而不出,未當入而入,天下偃兵;當入而不入,未當出而出,天下興兵。辰星正①四時,常以二月春分效②奎、婁,以五月夏至效東井、輿鬼,以八月秋分效角、亢,以十一月冬至效斗、牽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出二旬而入。晨候之東方,夕候之西方。一時不出,其時不和;四時不出,天下大饑。
何謂八風?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至;涼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風至: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條風至,則出輕系,去稽留③;明庶風至,則正封疆,修田疇;清明風至,則出幣帛,使諸侯;景風至,則爵有位,賞有功;涼風至,則報地德,祀四郊;閶闔風至,則收縣垂,琴瑟不張;不周風至,則修宮室,繕邊城;廣莫風至,則閉關梁,決刑罰。
[注釋]
①辰星:水星。正:規定。②效:現。③去:釋放。稽留:被拘留的人。
[譯文]
太陰位于子、午、卯、酉四辰次的時節,歲星每辰次就會通過二十八宿中的三星宿。太陰位于丑寅、辰巳、未申、戌亥四角相連的辰次時,歲星每辰次通過其中的二星宿。二乘以八便是十六,三乘以四便是十二,故而十二年就會行完二十八宿。歲星一天運行十二分之一度,一年運行三十又十六分之七度,十二年行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即一周天。熒惑星進入太微垣的時間通常在十月,接受天帝命令,巡查各星宿,掌管無道的國家,讓這些國家發生動亂、災害、疾疫、喪亡、饑荒和戰爭等災難。熒惑星沒有必定的出入軌跡,它的亮度顏色是不斷更改的,時出時沒。鎮星在甲寅年正月開始運行于斗宿部位,每年只運行一個星宿。要是它應當處在某一星宿,不過卻沒有位于這個位置時,這樣這一星宿所代表的國家就要丟失土地;如果不應該位于某一星宿,不過卻運行到那里時,這樣這一星宿所代表的國家就增加土地,糧食豐收。鎮星一天運轉二十八分之一度,一年運轉十三又十二分之五度,環繞一周天要用的時間是二十八年。太白金星開始運行的時間是甲寅年正月的早晨,和熒惑星一塊出現在東方。通過二百四十天便被遮蔽,等一百二十天后在晚上時又在西方出現,二百四十天后再次消失了,等三十五天后再次在東方顯現。它顯現時位于辰位、戌位,消失時的位置是丑位、未位。要是它應當出現不過卻沒有出來、不應當消失時卻不見了,那么天下就會沒有戰事。要是當它應當消失時卻還存在,不該存在卻顯現了,這樣天下就會戰亂不止。一年四季能夠依據辰星的運轉來定,星宿通常在二月春分時運轉在奎宿、婁宿之間,五月夏至時處于東井宿、輿鬼宿之間,在八月秋分時處在角宿、亢宿之間,在十一月冬至時顯現于斗宿、牽牛宿之間。它在辰、戌的方向出現,在丑、未方位不見,出現二十天后就消失了。清晨在東方等待,夜幕在西方守護。要是有一季它顯現反常,這樣這一季就會出現不協調的事情;要是一年四季它都不顯現,這就意味著大饑荒了。
八風是什么呢?條風在冬至日之后四十五天,即將立春時來到;明庶風在條風來到后四十五天,即將春分時來到,清明風在明庶風來到后四十五天,即將立夏時來到;景風在清明風到達四十五天,即將夏至時到達;涼風在景風來到四十五天,即將立秋時來到;閶闔風在涼風到達四十五天,即將秋分時到達;不周風在閶闔風到達四十五天,即將立冬時到來;廣莫風在不周風來到四十五天,即將冬至時來到。條風來臨需要對監獄中的輕刑的犯人進行赦免;明庶風來臨需要開始整頓疆域田地;清明風來臨天子需要拿出幣帛之類的對諸侯進行慰勞;景風來臨就開始動手給官員有功德的人封賞授爵。涼風來到,五谷豐登,要回報土地之功,祭祀四方之神。閶闔風來到,要收起鐘、磬等懸掛的樂器,琴瑟不再張弦。不周風來到,寒氣襲人,要修整房室,修整邊城。廣莫風來到時要關閉關卡橋梁,判決訴訟案件。
[原文]
何謂五官?東方為田,南方為司馬,西方為理,北方為司空,中央為都。
何謂六府?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
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宮者,太一之居也。軒轅者,帝妃之舍也。咸池者,水魚之囿也。天阿者,群神之闕也。四宮者,所以為司賞罰。太微者主朱雀。紫宮執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歲。
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營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歲,日月復以正月入營室五度,無余分,名曰一紀。凡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日月星辰復始甲寅元。日行一度而歲有奇①四分度之一,故四歲而積千四百六十一日而復合故舍,八十歲而復故曰。
子午、卯酉為二繩,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東北為報德之維也,西南為背陰之維,東南為常羊之維,西北為號通之維。日冬至則北斗中繩,陰氣極,陽氣萌,故曰冬至為德。日夏至則斗南中繩,陽氣極,陰氣萌,故日夏至為刑。陰氣極,則北至北極,下至黃泉,故不可以鑿池穿井。萬物閉藏,蟄蟲首穴,故曰德在室。陽氣極,則南至南極,上至朱天,故不可以夷邱上屋。萬物蕃息,五谷兆長,故曰德在野。日冬至則水從之,日夏至則火從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火勝。陽氣為火,陰氣為水,水勝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炭輕,濕故炭重。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脫毛,麋角解,鵲始巢;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黃澤②,石精出;蟬始鳴,半夏生;蚊虻不食駒犢,鷙鳥不搏黃口。八尺之表,景修尺五寸。景修則陰氣勝,景短則陽氣勝。陰所勝則為水,陽氣勝則為旱。
陰陽刑德有七舍。何謂七舍?室、堂、庭、門、巷、術、野。十二月德居室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后日至十五日而徙。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則刑在野,德在堂則刑在術,德在庭則刑在巷。陰陽相德,則刑德合門。八月二月,陰陽氣均,日夜分平,故曰刑德合門。德南則生,刑南則殺。故曰二月會而萬物生,八月會而草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