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天文訓(2)

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jié),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丑則大寒,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音比南呂,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音比林鐘;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則雷行,音比蕤賓;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音比仲呂;加十五日指辰則谷雨,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音比夾鐘;加十五日指巳則小滿,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音比夾鐘;加十五日而指申則處暑,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音比仲呂;加十五日指酉中繩,故曰秋分雷戒③,蟄蟲北鄉(xiāng),音比蕤賓;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音比林鐘;加十五日指戌則霜降,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號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畢死,音比南呂;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陽生于子,陰生于午。陽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鐘④首。陰生于午,故五月為小刑,薺麥亭歷枯,冬生草木必死。

[注釋]

①奇:零數。②流黃澤:硫磺遇陰濕之氣從地下滲出。③戒:當作“藏”。④鐘:聚集。

[譯文]

為何稱五官?東方叫主管農業(yè)的田官,南方叫主兵的司馬之官,西方叫主管刑獄的理官,北方叫主管土木的司空之官,中央叫四方官之總管。

為何稱六府?便是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

天帝的宮廷叫太微垣。天帝的居室叫紫微宮。嬪妃的宮室處在軒轅。水神的魚池叫做咸池。天阿來擔當群神的城墻。四守是獎勵懲罰的主管。太微主觀朱雀。紫微宮掌管北斗讓它向左旋轉,每天運轉一度,每年運轉一周天。冬至位于峻狼山這方位,每天移動一度,一共運轉一百八十二又八分之五度時,夏至日正好達到牛首山這方位,之后返回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就是一歲的時間。紀年開始的時節(jié),斗柄指向朔旦(即初一夜里三點至五點),太陽、月亮正好在營室五度的位置,就是歷元的開始。從太一開始確定紀元之時,過了七十六年,又在正月份進入營室五度,叫做一紀。行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為一終。到三終時就是四千五百六十年,日、月、星辰又開始回到甲寅年正月朔旦的時節(jié)。斗柄每日行一度,每年有零頭1/4度,四年就是整數1461天,能夠回到原來的宿位,八十歲后又能夠回到之前的日子。

子辰和午辰,卯辰和酉辰,分開連成南北向、東西向的兩條相互垂直的線。丑辰和寅辰、辰辰和巳辰、未辰和申辰、戌辰和亥辰,分開組成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方,叫做“四鉤”,每一方的中心稱“維”。東北是從陰復陽的方向,故而稱“報以德之維”;西南方是背陽復陰的一方,稱“背陽之維”;東南方叫陰氣不盛不衰、徘徊不前的一方,稱“常羊之維”;西北叫陰盛陽閉,陽氣將萌,號通天門的一方,稱“號通之維”。冬三日斗柄與子午經線重合指向北方,這時陰氣到了極點,陽氣開始萌發(fā),故而說冬至是萬物向春而生的陽德節(jié)氣。夏至日斗柄與子午經線重合指著南方,陽氣到了極點,陰氣開始萌發(fā),故而說夏至是萬物就要凋零的刑殺節(jié)氣。陰氣到了極盛的時節(jié),太陽實際運轉偏南,陰氣從南布散,向北一直到了北方的極處,向下一直到達黃泉,故而這時不宜鑿池打井。這個時節(jié),萬物藏匿下露。蟄蟲躲進洞中,故而說陽德在室內。陽氣到了極盛的時節(jié),太陽實際運轉偏北,陽氣從北布散,向南一直到了南方的極點,向上一直到了南天,故而這時不宜平整山丘、上屋頂做事。這個時節(jié),萬物蕃殖生息,五谷開始成長,故而說陽德在野外。冬至的時節(jié),陰氣雖盛,但火氣隨之而來,夏至的時節(jié),陽氣雖盛,但水氣隨之而在,故而五月火氣旺而水氣滲露,十一月水氣旺而火氣升騰。陽氣力火,陰氣為水。水氣勝,故而夏至時潮濕,火氣勝,故而冬至時干燥。測量濕度,能夠用懸掛木炭的辦法。炭輕,濕度小;炭重,濕度大。冬至的時節(jié),井水旺盛,盆水溢出,羊兒脫毛,四不象落角,鵲類開始筑巢。立八尺高的表,日中時影長一丈三尺。夏至的時節(jié),土中硫黃流成澤,石中五色之玉產生,蟬開始鳴叫,半夏正在生長。蚊虻不吃馬駒牛犢的血液,兇鳥不攻擊雛鳥。立八尺高的標尺,日中時影長一尺半。影子長時陰氣處優(yōu)勢,影子短時陽氣處優(yōu)勢。陰氣勝時就出現水災,陽氣勝時就會出現旱情。

氣象中的陰、陽二氣就是肅殺、旺氣居留變化有七處。為何稱七舍?由近及遠叫內室、廳堂、庭院、門閭、巷道、大路和郊外。十一月就是冬至之前十五天和冬至之后十五天,旺氣停止在室內三十日。而后德、刑各居三十日,并相互變換位置。十一月旺氣在室內,肅殺之氣在室外;十二月旺氣在堂內,則肅殺之氣在大路;正月旺氣在庭院,肅殺之氣在巷道;二月陰陽二氣相互平衡之時,這樣旺氣與肅殺之氣同在門閭之內。每年八月、二月秋分、春分,陰陽二氣均分,日夜時候平分,故而說旺氣、肅殺之氣同在門內。旺氣朝南,則萬物生長;肅殺之氣朝南,則萬物凋謝。故而二月兩氣相會則萬物群生;八月兩氣相遇,則草木枯死。

兩維之間為九十一又十六分之五度。北斗斗柄日行一度,十五天為一節(jié),運轉一周共分二十四個節(jié)氣。斗柄指子的時節(jié),正是冬至,相合的是十二律中黃鐘之律。加上十五日斗柄指癸,就是小寒,相合的是應鐘。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丑位,就是大寒,其音相合的是無射。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報德之維,陰氣在大地上消散,故而說距冬至四十六天就是立春。陽氣升起,冰凍消釋,其音相合于南呂。記上十五天斗柄指向寅位,就是雨水,其音相合于夷則。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甲,驚雷陣陣,冬眠動物蘇醒,其音相合于林鐘。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卯,正當“繩”處,故而叫春分,雷聲大起,其音相合于蕤賓。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常羊之維,就是春分終止,故而說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停止,其音相合于夾鐘。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巳,就是小滿,其音相合于太蔟。加上十五日斗柄指丙,就是芒種,其音相合于大呂。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背陽之維,故而夏至后四十六日立秋,涼風吹來,其音相合于夾鐘。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申,暑熱停止,其音相合于姑洗。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庚,就是白露降落,其音相合于仲呂。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酉,正當“繩”處,故而稱秋分,雷聲躲藏,冬眠動物頭向北面,其音相合于蕤賓。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辛位,就是寒露,其音相合于林鐘。加上十五日指戌,就是霜降,其音相合于夷則。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蹄通之維,這樣秋分后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全都枯死,其音相合于南呂。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亥,就是小雪,其音相合于無夷。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向壬,就是大雪,其音相合于應鐘。加上十五日斗柄指子,回到冬至之節(jié)。故而說,陽氣生于冬至,陰氣生于夏至。陽氣生于冬至,故而十一月冬至時,鵲兒開始架巢越冬,人所受陰氣也匯聚在頭部。陰氣生于夏至,故而五月含有輕微的肅殺之氣,薺菜、麥類、亭歷等植物枯黃,越冬生長的草木必定死去。

[原文]

斗杓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十二辰;咸池為太歲,二月建卯,月從右行四仲,終而復始。太歲,迎者辱,背者強,左者衰,右者昌。小歲,東南則生,西北則殺。不可迎也,而可背也;不可左也,而可右也。其此之謂也。大時者,咸池也;小時①者,月建也。

天維建元,常以寅始,起右徙,一歲而移,十二歲而大周天,終而復始。淮南元年冬,太一在丙子,冬至甲午,立春丙子。

二陰一陽,成氣二;二陽一陰,成氣三。合氣而為音,合陰而為陽,合陽而為律。故曰:五音六律。音自倍而為日,律自倍而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

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為月,而以十二月為歲,歲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歲而七閏。

日冬至子午,夏至卯酉,冬至加三日,則夏至之日也。歲遷六日,終而復始。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庚子受制,歲遷六日,以數推之,七十歲而復至甲子。

甲子受制,則行柔惠②,挺群禁,開闔扇,通障塞,毋伐木。丙子受制,則舉賢良,賞有功,立封侯,出貨財。戊子受制,則養(yǎng)老鰥寡,行粰鬻,施恩澤。庚子受制,則繕墻垣,修城郭,審群禁,飾兵甲,儆百官,誅不法。壬子受制,則閉門閭,大搜客,斷刑罰,殺當罪,息關梁,禁外徙。

甲子氣燥濁,丙子氣燥陽,戌子氣濕濁,庚子氣燥寒,壬子氣清寒。丙子干甲子,蟄蟲早出,故雷早行。戊子干甲子,胎天卵,鳥蟲多傷。庚子干甲子,有兵。壬子干甲子,春有霜。戊子干丙子,霆。庚子干丙子,夷。壬子干丙子,雹。甲子干丙子,地動。庚子干戊子,五谷有殃。王子干戊子,夏寒雨霜。甲子干戊子,介蟲不為。丙子干戊子,大旱,苽封熯。壬子干庚子,大剛,魚不為。甲子干庚子,草木再死再生。丙子干庚子,草木復榮。戊子干庚子,歲或存或亡。甲子干壬子,冬乃不藏。丙子干壬子,星隊。戊子干王子,蟄蟲冬出其鄉(xiāng)。庚子干王子,冬雷其鄉(xiāng)。

季春三月,豐隆乃出,以將其雨。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行十二時之氣,以至于仲春二月之夕,乃收其藏而閉其寒。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鳥草木。孟夏之月,以熟谷禾,雄鳩長鳴,為帝候歲。是故天不發(fā)其陰,則萬物不生;地不發(fā)其陽,則萬物不成。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日為德,月為刑。月歸而萬物死,日至而萬物生。遠山則山氣藏,遠水則水蟲蟄,遠木則木葉槁。日五日不見,失其位也,圣人不與也。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登于扶桑,爰始降行,是謂朏明③。至于曲阿,是謂旦明。至于曾泉,是謂蚤食。至于桑野,是謂晏食。至于衡陽,是謂隅中。至于昆吾,是謂正中。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悲谷,是謂鋪時。至于女紀,是謂大還。至于淵虞,是謂高舂。至于連石,是謂下春。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馬,是謂縣車。至于虞淵,是謂黃昏。至于蒙谷,是謂定昏。日入于虞淵之氾,曙于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億萬七千三百九里,禹以為朝、晝、昏、夜。夏日至則陰乘陽,是以萬物就而死;冬日至則陽乘陰,是以萬物仰而生。晝者陽之分,夜者陰之分,是以陽氣勝則日脩而夜短,陰氣勝則日短而夜脩。

[注釋]

①小時:月。②柔惠:愛撫。③朏(fěi)明:天將亮時。

[譯文]

北斗斗柄三星稱為小歲,夏歷正月斗柄指向寅辰,每月從左向右運行一辰而經歷十二辰。咸池三星為太歲,二月從卯辰出發(fā)運轉,每月從右向左運轉一仲而經歷四仲。小歲和大歲的運轉都是終而復始。大歲的運轉要是倒行逆施,萬物就會受辱、衰落,要是循規(guī)運行,萬物就強大、昌盛。小歲運轉到東南時萬物生長,運轉到西北時萬物死亡。也一樣不能違逆而行,只可循規(guī)運行。上面所講的便是此種情況。用來確定季節(jié)的大時,是咸池三星的運轉;用來確定月份的小時,是小歲的運轉。

用太歲紀年,常常是依據歲星處于營室、東壁二宿部位,太歲相應在寅辰部位定為元年,歲星向右運轉,一年移動一個星次,經過十二年走完一周天,終而復始。淮南王元年的冬季,太歲在丙子位,冬至那日為甲午日,立春那日為丙子日。

二陰氣一陽氣成為二合氣,二陽氣一陰氣成為三合氣。聚合形成的五氣形成宮、商、角、徵、羽五音。集會陰生成陽氣,集會陽氣生成六律,故而有五音六律之稱。五音的倍數是十,就是十天干;六律的倍數是十二,就是十二地支。故而記日的天干為十個,表辰的地支為十二個。

月亮每天運轉十三又七十六分之二十八度,把二十九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天制定為一個月,把十二個月制定為一年。如此,每年就多余出十又九百四十分之八百二十七天,十九年共多余出二百零六又九百四十分之六百七十三天,大約七個月,故而每十九年中有七個閏年。

太陽冬至時在子午之時,夏至時在卯酉之時。冬至后三日,便是第二年夏至的日名,每年改動六天,終而復始。在壬午時冬至,甲子之日受牽制。東方木氣行事,火的煙為青色的。隔七十二天為丙子受牽制,火氣用事,火的煙為紅色的。隔七十二天為戊子受牽制,土氣用事,火的煙為黃色的。隔七十二天為庚子被制約,金氣行事,火煙為白色的。七十二日為壬子受牽制,木氣行事,火的煙為黑色的。再隔七十二天,轉完一年,為庚子受牽制。每年改動六天。依照如此的數字來推算,經過十年能還原到甲子之日。

甲子受命的春季,開始施行仁德,寬緩一切禁令,大開城門,去除路障關卡,不砍掉樹木。丙子受命的夏季,開始推薦良才,對有功之臣進行獎勵,封立王侯,分散財物。戊子受命的夏季,對老人實行贍養(yǎng),對寡婦鰥夫實行撫恤,廣施救濟,讓恩澤傳播廣大。庚子受命的秋季,應該對城郭進行修整,對各種禁令實行審察,修治兵器,警誡各級官員,懲處罪犯。壬子受命的冬季,應該把城門閭門關閉,對外流人員實行大規(guī)模搜查,審判犯人,判決該殺的人,封鎖關卡橋梁,不讓人員流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永川市| 南丰县| 农安县| 昂仁县| 逊克县| 双流县| 文化| 长海县| 高雄县| 宿松县| 莱阳市| 宜君县| 九江县| 吉首市| 新郑市| 锡林郭勒盟| 通榆县| 阿拉善盟| 沈阳市| 漳浦县| 扶余县| 南安市| 抚顺县| 阿克陶县| 嘉祥县| 剑河县| 睢宁县| 孟州市| 呼和浩特市| 博爱县| 宁晋县| 彭山县| 枣庄市| 绥德县| 仁化县| 益阳市| 米林县| 宝清县| 峨眉山市|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