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俶真訓(1)

[題解]

“俶”是初始、開始的意思,“真”是淳樸、本真。俶真,指宇宙開始階段本真、純樸。

本篇與《原道》相同,也是論道,但著重點則從人與“道”的關系角度進行論述。文章開篇,作者就把萬物萌生分為三個階段,并對宇宙演變過程中所形成的幾種形狀進行了描述,從而指出宇宙純樸無華的初始階段是最美好的,最能顯現“道”的精神。在此基礎上,作者詳細評論了真人、圣人、賢人、俗人看待“道”的不同態度,并通過對“至德之世”、伏羲氏、神農黃帝、昆吾夏后、周室之衰這五個歷史發展時期的社會狀態的評論,指出伴隨社會的發展,“道散而為德,德溢而為仁義,仁義立而道德廢”,導致人們純樸消失,巧詐萌生,欲望不止,爭斗不休。所以人類只有除去一切雜念,維持天性,歸真返樸,天下才能獲得真正的治理。

[原文]

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無者,有未始有有無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者。

所謂有始者,繁憤①未發,萌兆牙蘗,未有形埒垠堮,無無蠕蠕,將欲生興而未成物類。

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氣始下,地氣始上,陰陽錯合,相與優游競暢于宇宙之間,被德含和,繽紛蘢蓯,欲與物接而未成兆朕。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懷氣而未揚,虛無寂寞,蕭條霄雿,無有仿佛氣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有有者。言萬物摻落,根莖枝葉,青蔥苓蘢,萑蔰炫煌,蠉飛蠕動,蚑行噲息,可切循把握而有數量。

有無者。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捫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極也,儲與扈冶②,浩浩瀚瀚,不可隱儀揆度而通光耀者。

有未始有有無者。包裹天地,陶冶萬物,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析豪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根。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者。天地未剖,陰陽未判,四時未分,萬物未生,汪然平靜,寂然清澄,莫見其形,若光耀之問于無有,退而自失也。曰予能有無,而未能無無也。及其為無無,至妙何從及此哉?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人謂之固矣。雖然,夜半有力者負而趨,寐者不知,猶有所遁。若藏天下于天下,則無所遁其形矣。物豈可謂無大揚攉③乎?一范人之形而猶喜。若人者,千變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弊而復新,其為樂也,可勝計邪?譬若夢為鳥而飛于天,夢為魚而沒于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覺而后知其夢也。今將有大覺,然后知今此之為大夢也。始吾未生之時,焉知生之樂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不樂也?

昔公牛哀轉病也,七日化為虎,其兄掩戶而入覘之,則虎搏而殺之。是故文章成獸,爪牙移易,志與心變,神與形化。方其為虎也,不知其嘗為人也;方其為人,不知其且為虎也。二者代謝舛馳,各樂其成形,狡猾鈍惛,是非無端,孰知其所萌?夫水向冬則凝而為冰,冰迎春則泮而為水,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員而趨,孰暇知其所苦樂乎?

是故形傷于寒暑燥濕之虐者,形苑而神壯;神傷乎喜怒思慮之患者,神盡而形有余。故罷馬之死也,剝之若槁;狡狗之死也,割之猶濡。是故傷死者其鬼嬈,時既者其神漠,是皆不得形神俱沒也。夫圣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終始,是故其寐不夢,其覺不憂。

[注釋]

①繁憤:積聚散發。②儲與扈冶:廣大的意思。③揚攉:約略、大概。

[譯文]

宇宙的發展,臨近的是“有開始的時候”,偏遠的是“有未曾有開始的開始的時候”,更遠的還有“未曾有開始的未曾有開始的開始的時候。”宇宙萌發了現實存在的萬物,但是也出現了物體以外的廣闊宇宙空間。遠的就是未曾有的廣闊宇宙空間,再遠的就是未曾有的未曾有的廣闊宇宙空間。

所說的“有開始的時候”,是指萬物集聚而要散發,萌發初生,沒有形成界限,蠢蠢欲動,萬物即將興起而產生物類的時候。

“有未曾有開始的開始的時候”,上天之氣開始降落,大地之氣開始上升,陰氣和陽氣彼此交錯,互相悠然地追逐融通在宇宙之間,掩蓋著德澤,蘊含著中和之氣,混雜集聚,想和萬物交接而不見形跡。

“有未曾有開始的未曾有開始的開始的時候,”上天蘊含的中和之氣沒有降落,大地含有的和氣沒有上升,空虛冷清,荒涼深邃,沒有象要成氣而通達的昏暗的樣子。

天地出現了現實存在的萬物(“有”),指的是萬物參差錯落,根莖枝葉,青翠繁盛,色彩鮮艷,昆蟲和爬蟲,用腳走路的和用嘴呼吸的,能夠用手觸摸而有數量。

有物體以外的廣闊宇宙空間(“無”)。走近它看不到形體,傾聽它聞不到聲音,撫摸它得不到,望它不到邊,廣闊無垠,不能度量而通向無形。

遠的是未曾有的廣闊宇宙空間。包括了整個天地,孕育了萬物,并且通達著“道”。幽深而廣大,不能確定外部邊界,解剖分開豪芒,也沒有辦法確定內在邊際。沒有穩定的上下四方,這是能出現“有”和“無”的根本。

再遠的就是未曾有的未曾有的廣闊宇宙空間。天地還沒有分離,陰陽沒有分開,四季沒有分明,萬物沒有出現,平靜地像池水,安靜地清澈見底,沒有辦法看見它的形體,就像無形光耀問“無有”一樣,退下后便自然失去了。光曜說,我能到達近的有“無”的境界,我卻不能到達“無無”的境界。等待到達“無無”的境界,“至妙”又怎么可以到達呢?

天地包容了我,給予了我一定的形體,而且用生讓我一直勞累,用老讓我獲得清閑,用死亡讓我安歇。羨慕我活著和羨慕我死去的真正原因是相同的。把船藏在溝壑里,把山藏在大澤中,人們感覺這樣做就很牢固了。即便這樣,半夜里還是會有大力士把它背跑了,睡著的人們不曾知曉,這是因為他們感覺將小物藏在大處是安全的,但還是不免失去。如果把天下萬物都藏在天下這個地方,那么就無所謂失去了。怎么能夠說事物沒有一個基本的輪廓呢?一旦被造化成人就歡喜起來。但是像天地造就人那樣,所造就的東西成千上萬,沒有終盡,不只是人人一種。東西只要壞了就會更改,它們的快樂,能算得過來嗎?就像你夢中變為鳥兒飛上了天,夢中變為魚兒游進了深淵,當你還在夢中時不曉得是在做夢,等您醒來才發現是在做夢。要是有一天你能大徹大悟,你就會發現全部的一切都只是一場大夢。在我還沒有出生時,哪里曉得生的快樂呢?如今我還沒死,如何能夠說死是不快樂的呢?

先前公牛哀得了“轉病”,七天后成為了老虎,他的哥哥打開門,前來看看他,誰曉得這老虎竟然將他咬死了。所以人一旦變為了獸類,人的手腳也就長出了尖爪,人的牙齒就成了利齒,心志、性情、神形都發生了改變。當公牛哀變為虎的時節,不知道他一度還是人;當他還是人的時節,并不能預測他能變為虎。兩個形體互相轉換、背道而馳,各自對既成的形體還是很歡喜的,故而可見狡猾和愚鈍,根本分不出誰對誰錯,誰能弄清楚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呢?水到冬天就成為了冰,冰到春天又成為了水,水和冰的互相轉化,就像是繞圈轉,誰有閑工夫去弄清楚它們的苦和樂呢?

故而形體受到寒暑燥濕之類的侵害,身形就變得枯衰,不過精神卻是健盛的;精神遇到喜怒和思慮的折磨而受到損傷的人,精神被耗盡不過形體還是健全的。所以,馬由于疲憊而死后,剝去皮之后,身體就像枯木;健壯的狗死后,宰割后它的肉還有光澤。故而死于意外損傷的人,他的靈魂是不得寧靜的;壽終正寢的人,他的精神寧靜默然,這兩種人皆不能到達形神一起消失的地步。而得道的圣人使用心思,倚靠本性,憑借精神的幫助,可以盡享天年,故而他睡時不做夢,醒后也沒有苦惱。

[原文]

古之人,有處混冥之中,神氣不蕩于外,萬物恬漠以愉靜,攙搶衡杓之氣,莫不彌靡,而不能為害。當此之時,萬民猖狂,不知東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不以曲故是非相尤①,茫茫沈沈,是謂大治。于是在上位者,左右而使之,毋淫其性;鎮撫而有之,毋遷其德。是故仁義不布而萬物蕃殖,賞罰不施而天下賓服。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馀。

夫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優游,抱德煬和,而萬物雜累焉,孰肯解構人間之事,以物煩其性命乎!

夫道有經紀條貫,得一之道,連千枝萬葉。是故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貧有以樂業,困有以處危。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據難履危,利害陳于前,然后知圣人之不失道也。是故能戴大員者履大方,鏡太清者視大明,立太平者處大堂,能游冥冥者與日月同光。是故以道為竿,以德為綸,禮樂為鉤,仁義為餌,投之于江,浮之于海,萬物紛紛,孰非其有?

夫挾依于跂躍②之術,提挈人間之際,撢掞挺挏③世之風俗,以摸蘇牽連物之微妙,猶得肆其志,充其欲,何況懷瑰瑋之道,忘肝膽,遺耳目,獨浮游無方之外,不與物相弊,中徙倚無形之域,而和以天倪者乎?若然者,偃其聰明,而抱其太素,以利害為塵垢,以死生為晝夜。是故目觀玉輅琬象之狀,耳聽《白雪》、《清角》之聲,不能以亂其神;登千仞之溪,臨蝯眩之岸,不足以滑其和。譬若鐘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則至德天地之精也。是故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以動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明于死生之分,達于利害之變,雖以天下之大,易骭之一毛,無所概于志也。

夫貴賤之于身也,猶條風之時麗也;毀譽之于己,猶蚊虻之一過也。夫秉皓白而不黑,行純粹而不糅,處玄冥而不暗,休于天鈞而不,孟門終隆之山不能禁,唯體道能不敗,湍瀨旋淵呂梁之深不能留也,太行石澗飛狐句望之險不能難也。是故身處江海之上,而神游魏闕之下,非得一原,孰能至于此哉!

是故與至人居,使家忘貧,使王公簡其富貴而樂卑賤,勇者衰其氣,貪者消其欲,坐而不教,立而不議,虛而往者實而歸,故不言而能飲人以和。是故至道無為,一龍一蛇,盈縮卷舒,與時變化。外從其風,內守其性。耳目不耀,思慮不營。其所居神者,臺簡以游太清。引楯萬物,群美萌生。是故事其神者神去之,休其神者神居之。

道出一原,通九門,散六衢,設于無垓坫④之宇。寂漠以虛無,非有為于物也,物以有為于己也。是故舉事而順于道者,非道之所為也,道之所施也。

[注釋]

①曲故:巧詐。尤:怨恨。②跂(qì)躍:矜躁不正之道。③撢掞(tàn yǎn)挺挏(dònɡ):形容小人鉆營的丑態。④設:施予。垓(gāi)坫:邊際。

[譯文]

古代有人處在混沌玄冥之中,精神氣志不會消散,對待萬物可以保持恬漠寧靜,彗星及妖氣即使時常出現,但卻沒有給人帶來災害。這個時節,百姓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沒有東和西的計較;他們含著食物四處游蕩,拍打著肚皮四處嬉戲;大家一塊沐浴著蒼天所賦的和氣,承載著大地所賜的恩德;沒有由于巧詐和是非導致怨恨;天下一派興盛的氣象,這便是所謂的“大治”。這時處高位的人開始使用百姓,讓他們勞作,但并不對他們寧靜的本性進行干擾;對他們進行安撫,以占有他們,但不更改其天德。故而沒有必要刻意去施仁義,萬物自然就開始繁衍;沒有必要實施賞罰措施,天下自然就歸附。此種治理的“道術”,能夠像稱頌天地之美那般來加以頌揚,不過卻不能具體計量。故而,按天來計算是不夠的,不過按一年來計算卻是有余的。

魚類生活在江海之中能夠相互遺忘,人如能和大道相往來,彼此也沒必要來往。以前的真人,立足于天地的根本,秉承著中和之氣和至高的大德,優游自在,懷有至德,熏染和氣,而萬物自省積聚,誰肯去干擾人間之事,讓外物干擾自己的性命呢?

道是有秩序脈絡的,把握這渾然一體的道,就可以貫通所有枝節。故而只要得了道,尊貴的據以發號施令,低賤的能夠忘記自卑,貧窮的也會安于本行,困境中的人也有勇氣處置危難。嚴寒來到,霜雪鋪地,才能看出松柏的常盛不凋;境況艱難,面對危險,利害擺在眼前,才可看出圣人永遠不放棄大道。故而,頭頂青天的人腳踩大地,以天道作明鏡的人明察秋毫,創造太平盛世的人坐穩明堂,與大道同游的人和日月一般光芒萬丈。故而用道作釣竿,用德當絲線,用禮樂作釣鉤,以仁義為釣餌,投入到江海之上,各種魚鱉之類就會過來吞食,哪個不歸他所有呢?

懷著不正當目的,參與世間關系,從世風中求得利益,探求事物微小變化的人,尚且能盡心志,滿足欲望,何況懷有大志,忘記了自己的肝膽、耳目,獨自游于無垠之地,不和外物混雜,只心倚在無形的境地,而和天地相合的人呢?此種人拋棄聰明,懷有質樸,視利害如塵土,視死生如晝夜變化。故而他眼見美玉象牙,耳聽《白雪》雅樂,也不會干擾恬靜的精神;登上千仞深的溪谷的懸崖,臨近猿猴都暈眩的峭壁,也不會干擾平和的心志。就好比鐘山出來的美玉,投進爐火中,三天三夜色澤都不會改變。這是由于這種人獲得了天地的精華。依靠著歪門邪道,牽扯糾纏在人世間,鉆營庸俗的關系和利益,這些人尚且能如愿以償、滿足愿望,更何況那些心懷大道、摒棄欲念,神游憑依在無限廣遠之地,不和萬物相交,而徘徊流連在虛無坐忘的境界之中的至德之人呢?故而,如此的人生存不可以驅使他,利欲如何能打動他!死亡不可以禁錮他,禍害如何能嚇住他!懂得了死和生的關系,明白了利和害的變化,就算用偌大的一個天下來換取小腿上的一根汗毛,也沒有方法使他放在心上。

貴賤對于自己來說,就像春天的東北風按時吹過;毀譽對于自己來說,就像蚊子和牛虻一下子飛來。擁有潔白操守的人不會變黑,奉行純粹品德的人不會混雜,處于幽冥之境的人不會暗昧,依歸自然規律的人不會破敗,孟門、終南那般的高山不能把他阻擋,急流、深潭以及呂梁那般的深淵不能把他停留,太行石澗以及飛孤、句望那般的險隘不能把他難倒。故而,即使真人處于江海之上,但他的精神依然保留在心中。

故而和道德修養達到很高境界的人生存在一起,使家居的人忘記貧困,使王公貴族小瞧富貴而歡喜卑賤,使有勇氣的人衰竭他的血氣,使貪婪的人消減他的欲望;他席地而坐不教誨別人,站立著也不討論他人,空著去學習的人滿載而歸來,故而說即使他不說話但是能給人享用到平和之氣。故而最高的“道”是不違背規律行事的。就像龍蛇升伏、卷伸一般,和季節一塊變化。外部能隨從那些風的運動,內部保持自己的性情。耳目雖不要顯明,思慮卻不會糊涂。他平居靜漠的時節,精神執持大道而游于太空。養育萬物,各種美好的事物蓬勃成長。故而擾亂精神的人,精神遠離他,使其精神休息的人,精神滯留下來。

“道”從一出現,上邊通達九天之門,下邊布散于六衢之道,授予沒有邊界的宇宙。靜漠而空虛,對于外物不違反它的規律,外物對于自己也不違反規律。故而行事順從“道”的規律,不是“道”所做的,而是“道”所授予的。

[原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寨县| 新平| 甘泉县| 紫阳县| 吉安县| 灵川县| 凌源市| 杭州市| 谷城县| 兴安县| 滦南县| 淮安市| 章丘市| 勐海县| 赫章县| 秦安县| 图木舒克市| 镇赉县| 宁明县| 井冈山市| 临朐县| 哈尔滨市| 澜沧| 凤凰县| 松原市| 湾仔区| 保康县| 安吉县| 丰原市| 汝城县| 亳州市| 漯河市| 禄劝| 新蔡县| 屏东县| 沁阳市| 延吉市| 五莲县| 苏州市| 长宁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