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十年危難(1966—1976)(7)

她說:“不要以為評《水滸》只是一個文藝評論,同志們,不能那么講。不是,不單純是文藝評論,也不單純是對歷史、對當代也有現實意義。因為我們黨內有十次路線錯誤。今后還會有的。敵人會改頭換面藏在我們黨內。宋江上了梁山,篡奪了領導權。他怎么篡奪的領導權呢?同志們,他是上山以后,馬上就把晁蓋架空了。怎樣架空的呢?他……把一些大官,大的將軍、武官、文吏,統統弄到梁山上去,都占據了領導的崗位。這是他的組織路線。”她惡狠狠地叫喊:“我們不僅承認階級斗爭不是熄滅了,而且要看到我們黨內有兩條路線的激烈的斗爭。”

她還說:“黨內有溫和派,有左派,左派領袖就是鄙人。”

江青此番講話的要害,是說在《水滸》這本書中,新上梁山的宋江架空了梁山農民起義的首領晁蓋。江青的用意一看即知,她講的宋江,指的就是鄧小平。講宋江架空晁蓋,就是說鄧小平架空毛澤東。

江青的這個講話在大寨干部、群眾中造成了很大的混亂。郭鳳蓮后來回憶說:“我們當時聽了,心都跳出來了。這不明明是把矛頭對準中央的一部分領導同志嗎?”

會議還沒開,就充滿了濃重的火藥味。

9月15日上午9時,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在昔陽縣拖拉機廠新廠房正式開幕。華國鋒主持會議,陳永貴致開幕詞,江青、姚文元等參加了會議。

由于事先知道鄧小平要在開幕式上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作重要報告,出席會議的3700多位代表懷著急切的心情,想好好聆聽鄧小平的講話。當華國鋒宣布“現在,請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同志向大會作重要講話”的話音剛落,整個會場便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盡管鄧小平幾次擺手示意大家停止鼓掌,但掌聲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來愈熱烈。不少剛出來工作的老干部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如此熱烈、動情的場面使飽受磨難的鄧小平也非常激動。面對臺下一張張誠摯、熱情的面孔,他干脆推開講稿,開始講話。

他說,這次會議很重要,可以說是1962年七千人大會以后各級領導干部來得最多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涉及的問題,雖然不像1962年七千人大會那樣全面,但就實現二十五年的目標來說,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僅次于那次會議,或相當于那次會議。

他進而指出,形勢大好,形勢逼人。我們可能爭取到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加強我們國內的建設,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基礎,加強我們的國防。二十五年來,我們做到了糧食剛夠吃,這件事情不可小視,由過去舊中國的半饑餓狀態達到每人占有糧食600多斤,這是一個偉大的成績。在工業方面,我們也打下了一個初步的基礎。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無論在工業、農業方面,已經有了一個進入世界前列,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這么一個基礎。但是,我們在這一方面應該有清醒的頭腦。因為我們現在盡管有了這個基礎,但還很窮、很落后,不管是工業、農業,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還要幾十年的時間。所以我們說形勢好,有希望,大有希望。但是,我們的頭腦要清醒,要鼓干勁兒,不僅路線要正確,而且要政策正確、方法正確。周總理在四屆人大講了毛主席提出的發展國民經濟的任務,就是到本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我們說在形勢大好下面,形勢逼人。二十五年,從明年起,我們賭了咒,發了誓,要干這么一件偉大的工作,這真正夠得上是雄心壯志。我們相信大家能夠辦到。但是,不要疏忽大意,不要以為輕而易舉。

他說,實現四個現代化,照我個人的看法,關鍵是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這四個現代化,比較起來,更加費勁的是農業現代化。總之,形勢大好,形勢要求我們走快一些。二十五年來,總的來說,我們有相當大的發展,但是發展的速度不能算快。中央要求從現在起,從明年新的五年計劃起,速度要比過去快,通過第五個五年計劃,在二十年以內,一步一步更要加快。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就是第五個五年計劃速度加快了,也不能滿足。我們現在全國存在各方面的整頓問題。軍隊要整頓,是毛主席指示的。這是毛主席提出的綱。毛主席講過,軍隊要整頓,地方要整頓。地方就有好多方面嘛。工業要整頓,農業要整頓,商業也要整頓,我們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頓,科學技術隊伍也要整頓。文藝,毛主席叫調整,實際上調整也就是整頓。

鄧小平的講話,在廣大與會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熱烈的擁護。鄧小平講話結束后,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許多代表干脆站起來高舉雙手鼓掌不止。

對此,“四人幫”一伙自然是心懷不滿。江青是最憋不住的。在鄧小平講話的時候,她就在一旁冷言冷語地多次插話,表示不同意見。

鄧小平講話一開始,江青就無理干擾,尋釁滋事,胡亂插話,引起與會代表的義憤,當然也受到了鄧小平的當場反擊。

鄧小平說:“這次會議很重要,可以說是1962年七千人大會以后各級領導干部來得最多的一次重要會議。”

江青插話:“內容不一樣。”

鄧小平說:“重要性一樣。僅次于七千人大會。”

江青說:“相當于。”

全場嘩然。

當鄧小平講到部分縣、地區糧食產量還不如新中國成立之初時,江青插話:“不能那么說,那只是個別的!”

“個別的也是不得了的事呀!”鄧小平提高了嗓音嚴肅地說,“就是個別的也值得很好注意呀!據23個省、市、自治區統計,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農業產值按人口計算平均為124元。最低的貴州,倒數第一,只有六十幾塊。社員有的還欠債。”

鄧小平還沒有說完,江青又搶著說:“有些債要取消了。”

鄧小平當即指出:“那是政策問題,中央要另行研究。”

鄧小平接著說:“四川倒數第二,九十幾塊,這行嗎?”

江青說:“8000萬人口。”

鄧小平:“9000多萬嘍!”他故意把“嘍”字的發音拖得既高又長。他接著說:“類似四川100元左右的還有好幾個省。這是講產值,還不等于社員收入。社員收入有的很少。這種狀況,我們能滿意嗎?”

面對鄧小平義正詞嚴的陳述,江青無言以對。

鄧小平強調:學大寨,要真學,不要假學,不要半真半假地學。真學,關鍵在領導。

鄧小平還力圖打破“左”的幫派用人體系。他向在座的各級領導干部提出:要把那些思想好、聯系群眾、能夠帶頭干、能夠艱苦奮斗的人提起來,不管過去是這一派那一派,不管過去犯了點兒什么錯誤。從省里到地、縣、公社、隊,層層都要選好人,選好人就有希望。天天空喊學大寨,是沒有希望的。

這次農業學大寨的會議,實際上變成了鄧小平和“四人幫”直接交鋒的戰場。會上各講各的,政治分歧十分明顯。全體與會的各級干部,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鄧小平的求真務實,江青的無理取鬧,給每一位代表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江青干擾鄧小平講話的企圖沒有得逞,自然不甘心處于下風。

鄧小平講話結束后,江青便不顧會議沒有安排她講話的程序,聲稱要在會上“講幾句”,并擺出非講不可的架勢。無奈之下,只好讓她講話。

江青拉開她那特有的大嗓門開始講話。她明知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不來參加會議是中央定的,卻借題發揮,胡亂指責各省第一書記不來參加會議是“不重視農業”,“第一書記只來了一個內蒙古的尤太忠”。

鄧小平當即指出:“各省市是按中央通知辦事,主管農業的書記來了就行。”

接著江青又扯了幾句農業問題,然后調子一轉,把話題轉到了評《水滸》問題上。她說:“現在,中央就有人架空毛主席!”

江青還提出無理要求,要在大會上播放她9月12日的講話錄音。對此要求,沒有人理睬。但她并不罷休,會議一結束,她又立即提出要印發她的講話稿。

對于江青的無理取鬧,當時主管農業的副總理華國鋒并沒有給她正式答復,而是將她的要求報告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得知江青在大寨會議上的表現后,毛澤東十分氣憤。他曾一而再,再而三,苦口婆心地交代、囑咐和批評,但江青就是聽而不聞,屢犯不改。毛澤東生氣地斥責江青的講話是“放屁,文不對題”。毛澤東指示:“稿子不要發,錄音不要放,講話不要印。”毛澤東的這三個“不要”,又一次支持了鄧小平,又一次打擊了“四人幫”的囂張氣焰。

華國鋒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拒絕了江青的無理要求,并指示山西省委書記王謙不要在山西播發江青的講話。

開幕式后,鄧小平應陳永貴的邀請到了大寨,午飯后上虎頭山看了看,當天回到北京。

在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的這場較量,鄧小平占了上風。鄧小平領導的全面整頓也在同“四人幫”的不斷斗爭中艱難地向前推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975年的整頓

1975年,鄧小平開始主持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日常工作,當時,全國政治經濟形勢非常混亂,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邊緣。面對這種狀況,鄧小平根據毛澤東要安定團結、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指示,排除“四人幫”的干擾和破壞,明確提出了要進行全面整頓的指導思想,大刀闊斧地對全黨和全國各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整頓。

可以說,1975年的整頓,是后來進行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一次大膽嘗試。鄧小平后來曾經說:撥亂反正在1975年就開始了,改革也在1975年試驗過一段時間,那時的改革,用的名稱是整頓。

1975年的全面整頓,首先是從軍隊開始的。

1975年1月25日,剛剛就任總參謀長的鄧小平在總參謀部的干部大會上作了《軍隊要整頓》的著名講話,明確提出軍隊要進行整頓。他說,目前軍隊的狀況是:從1959年林彪主管軍隊工作起,特別是在他主管的后期,軍隊被搞得相當亂,好多優良傳統丟掉了,軍隊臃腫不堪。軍隊絕大多數同志是不滿意這種現狀的。他強調,優良傳統要恢復,這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的責任更大,三個總部本身首先要整頓。”由此拉開了軍隊全面整頓的序幕。

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軍委召開了擴大會議,討論軍隊整頓問題。7月14日,鄧小平在會上作了《軍隊整頓的任務》的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由于林彪一伙的破壞,軍隊存在“腫、散、驕、奢、惰”等嚴重問題。軍隊整頓什么?就是上面講的那五個字。他強調,軍隊要堅決反對派性,恢復優良傳統。他說,有人講,雷鋒叔叔不在了。這很值得注意。軍隊要聽黨的指揮,不能散。

這次軍委擴大會議受到全軍上下的熱烈擁護。會議精神經過短時間貫徹就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的主要成果,一是對軍隊各大單位的領導班子迅速、果斷地進行了調整;二是落實了干部政策,有效地穩定和鞏固了軍隊。

在進行軍隊整頓的同時,鄧小平開始思考對各行各業的全面整頓。在此期間,毛澤東發出了三項指示:關于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安定團結和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毛澤東的三項指示,雖然仍舊強調階級斗爭的理論,但也再次表明了對周恩來和鄧小平工作的支持。這三項指示,成為鄧小平在全面整頓中高舉的旗幟。

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是鄧小平主持國務院工作后抓的首要工作。1975年2月10日,鄧小平主持國務院工作伊始,便由中共中央發出《批轉1975年國民經濟計劃的通知》,要求全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首先就要整頓國民經濟。而要整頓國民經濟,按照當時的狀況,工業、農業、商業、財貿、文教、科技等方面都是問題成堆,積重難返,怎么進行整頓?下決心整頓,就不能只整頓一個部門、一個行業,而必須進行全面整頓。當時國民經濟的狀況是:1974年上半年,不少地區、部門工業生產沒有完成計劃,鋼鐵、化肥和一些軍工產品也欠賬較多。特別是煤炭生產和鐵路運輸的問題十分嚴重。由于生產下降,財政收支不平衡,收入減少,支出增加。1974年工農業總產值僅比1973年增長14%。鋼和原煤總產量下降,國家出現財政赤字。不僅如此,江青一伙發起的“批林批孔”運動,還造成了新的政治混亂,許多地區和部門重新出現了動亂的局面,一些企業的領導班子再一次陷入癱瘓,使得經過艱苦努力剛剛趨向穩定的形勢又受到破壞。面對這樣一個混亂加動亂的爛攤子,整頓從哪里入手呢?

在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鄧小平從來都是冷靜分析,抓住要害,這一次也不例外。他明確提出:要進行全面整頓,首要的,是要抓住干部問題,也就是班子問題,關鍵是領導班子。要堅決地同派性作斗爭。對那些有野心、爭權奪利、耍陰謀詭計的派性分子,必須作堅決的斗爭,該批的批,該調的調。在人的問題解決之后,就要恢復所有被破壞的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只有重建規章制度,才能確保生產的正常運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這就是鄧小平進行全面整頓選擇的突破口。

國民經濟積累下來的問題千頭萬緒。而在眾多嚴重問題中,鐵路問題尤為突出。因為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鐵路運輸擔當著為國民經濟各條戰線輸送物資的巨大任務,鐵路運輸的問題不解決,生產部署就會全部被打亂。因此,鄧小平認為,只有首先整頓鐵路這一突出的薄弱環節,才能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目標確定了,鄧小平說干就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长沙市| 常宁市| 南岸区| 鄂托克前旗| 铁力市| 隆安县| 中宁县| 永泰县| 云安县| 镶黄旗| 临湘市| 镇远县| 饶阳县| 即墨市| 揭阳市| 迁安市| 勃利县| 山东省| 芦溪县| 墨江| 墨脱县| 嵩明县| 孟津县| 晋城| 安宁市| 濉溪县| 南涧| 邯郸市| 乐业县| 临江市| 绥棱县| 思南县| 北安市| 什邡市| 邵武市| 尉犁县| 嘉兴市| 大方县| 安图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