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你學得會:看盒馬鮮生、馬克華菲們怎么玩(《商業評論》2018年5/6月號)
- 商業評論
- 1539字
- 2019-05-08 10:04:38
重新定義咨詢的起點:喂飽機會,餓死問題
德魯克四年級時遇到一位叫艾爾莎的女教師,這位女教師是位修女,總是一身肅穆的黑色披風,因為嚴苛,所以不太討學生喜歡。但是,艾爾莎小姐發現德魯克有當作家的潛質,為了挖掘他的這一長項,她每周布置德魯克寫兩篇作文。讓學生在他的擅長之處下功夫,是艾爾莎小姐做教師的一個信條。德魯克受益于此,后來在擔任管理顧問的50多年里,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向企業傳授這一信條:要揚長避短。
這一信條在他的諸多著述中也有顯現。在1964年出版的《為成果而管理》(Management For Result)中,他第一次揭示出“企業的成果存在于外部而非在內部”的真相,這是一記可以載入管理史的鐘鳴,驚醒了在企業內部拆東墻補西墻的經營者。
他對苦求利潤而不得的經營者們說,成果是靠挖掘機會獲得的,而不是靠解決問題。因此資源必須分配給機會,而不是分配給問題。為了引起企業對此觀點的重視,一向表達平實的他,甚至像那些喜好玩弄文字幽默的奧地利知識分子那樣,用一句需要費神思量的話博取經營者們的關注:“若說大多數管理者的大部分時間用于解決今天的問題,這是客氣的,要我說,占用他們大部分時間的是昨天的問題。”
現實中,大多數企業家和咨詢顧問都如德魯克所言,他們凝神于企業的問題,然后以行業領先企業(或競爭對手)的動作(或最佳實踐)為標桿,為客戶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結果卻是被對手牽著鼻子走,永無出頭之日。
“管理咨詢顧問應該成為在商界傳播知識的使者,幫助組織成為更出色的企業公民,并重新贏得公眾的信任。他們應該視自己為診斷醫生、治療專家和學者,而不是把自己作為技術人員,他們必須了解企業獨特的競爭力、文化和歷史。”
——彼得·德魯克
雅迪電動車曾經就是如此。2016年,我采訪雅迪董事長董經貴,談到那段日子的感受,他說:“又要參與競爭,又要做好產品,很艱難。我們參與價格戰,參與各種游戲,后來感覺都不管用。你降價他也降,他降你再降,‘跌跌不休’。我覺得這個行業很爛,企業沒有未來,大家都沒有尊嚴,也沒有幸福感。整天萎靡不振,卻又很焦慮;很繁忙,卻又無效;干了很多事,卻總擔心還有哪些事情沒想到。公司內部相互拆臺,人才也開始流失。”
到2015年初,行業老大與雅迪的價格戰已打了6年。在這6年里,雙方的產品銷量在增加,規模在擴大。而實際上,企業沒賺到錢,經銷商沒賺到錢,配套商也沒賺到錢。
成本在上升,利潤率在下降,所有企業都被綁在價格戰的戰車上,一路狂奔,而路的盡頭,人人都知道,是死亡。“都想象著未來會掙錢,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打價格戰永遠沒有明天和未來。”
迷茫中,雅迪也曾預備重金向某咨詢公司求助,但對方認為雅迪已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萬般無助的董經貴最后找到君智咨詢。現負責雅迪項目的君智事業一部總經理謝宏達在采訪中說:“我們看任何企業,他們當下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企業的問題是解決不完的。而我們能看到誰引發了這些問題,看到問題本源在哪兒。雅迪當時的本源問題是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戰略方向,缺乏一個能讓顧客選擇雅迪而不選對手的理由。而任何企業都存在競爭戰略機會,只要找到機會,圍繞機會做部署,雅迪就能反超。”
謝宏達和團隊在一線市場調研時發現,提及當時的主要競品和雅迪,許多顧客會覺得它們都是大品牌,但多數人說不出二者的明顯區別。為了幫助雅迪準確找到差異點,咨詢團隊在大量詳盡而又深入的調研基礎上,抽絲剝繭,對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態勢、雅迪的優劣勢及其老對手進行了剖析。他們發現,客戶對雅迪電動車“品質”和“價格貴一點”這兩點認知雖不明晰,但依稀可見,強化這兩點,便能使之成為雅迪的差異點。
基于上述分析,君智團隊向雅迪提出高端側擊的打法,在對手不怎么擅長的高端車型領域展開進攻。2015年雅迪確立“更高端的電動車”競爭戰略后,企業果然開始逆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