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90后員工,該怎么管?作者名: 孔暄本章字數: 1744字更新時間: 2019-01-05 10:24:10
90后的個性、職業追求與工作狀態Style
90后走進社會、步入職場,其個性特點和行為作風也頗受人們矚目。人們想知道90后在職場中的表現。
有位90后職場新人比較幸運地被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看中,可謂是意氣風發、前途無限,為自己的職場生涯開了個好頭,不過出乎人們意料。這位90后只在公司工作了半年就辭職了。為何會這樣呢?原因在于有次參加同學聚會,與一位同學交換名片,他發現該同學的頭銜是區域經理,而他自己卻只是銷售代表,頓時覺得自尊心很受傷、很沒面子,所以回公司后就辭職了。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初步窺測90后的個性、職業追求,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與70后、80后差異很大,薪水不再是第一位的,反而心理需求占據了更重要的位置。因此,了解90后的個性、職業追求與工作狀態的style,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人才管理,這已成為當下管理90后員工的要點。

◎90后個性style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90后員工既有陽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被動的一面。陽光積極的一面有:他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對外界很好奇,積極、熱情,學習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都非常強。他們聰慧,能夠舉一反三,自身的知識儲備也很豐富,興趣廣泛,愛交朋友,人際交往能力較好,其自身的積極向上極易感染他人,容易塑造團隊氛圍。
消極被動的一面則表現在:對工作有些敷衍,沒有責任感;做事沒有規劃,且不能吃苦,抗壓能力較弱;不服從管理,我行我素,囂張跋扈;對工作挑三揀四,對不感興趣的工作棄之如敝屣等。這些都是90后員工的標簽。

◎90后職業追求style
調查數據顯示:2011屆本科生畢業3年內平均雇主數為2個,8%的員工有4個及以上的雇主,只有38%的人在畢業3年內僅有1個雇主,只有不到40%的人可以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待滿2年。
事實表明,90后員工的跳槽率很高,除了90后有活力、有想法,在快速發展時代中成長,希望職場上也能“高效率”,討厭復雜、繁瑣、拘束的制度與流程等自身原因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傳統公司的管理制度無法滿足90后員工,讓他們覺得不自由,因而有了離職的想法。
過去,員工是非常重視職業發展空間和薪酬福利的,如果有其他公司提供更為優越的條件,他們也可能會跳槽,不過他們通常會深思熟慮、精打細算,全面衡量跳槽成本。但對90后員工而言,他們關注的重點在于工作的趣味性、挑戰性與自我滿足感,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精神上的所得。公司是否能留下90后員工,重點還在于公司所提供的崗位是否有趣味,是否能吸引到他們。不然即使福利豐厚也無法讓他們留下來。

另外,很多90后不再滿足于“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與身份的多元生活。在自我介紹中,他們會使用斜杠來區分,如王大錘,文案策劃/編輯/作家/產品運營。這類人也被稱為“斜杠青年”。
調查顯示,87%的90后希望或者計劃創業,更有30%的90后已經開始行動。90后希望能創造更多的價值,能實現自我追求,他們認為與其給別人打工,倒不如自己創業,畢竟相比較打工,創業在創造價值與實現自我更高追求上更具優勢。
所以在職場中,90后追求多元化,追求自我價值的體現,追求自我利益,注重自身的能力與價值,重視職場的前景。為了完成這種需求,90后敢于去創業、去吃苦,不在意一時得失,但如果長時間內創業無望,90后會懸崖勒馬,換個方向重新出發。
◎90后工作狀態style
90后在工作中很急于求成,但他們自身的能力卻無法跟上,眼高手低,面對工作與其他人的教導,則顯得不耐煩,總覺得“任務很簡單,輕松就可完成工作”,會說“我已經懂得如何去做”, “這種任務就是直接給送分的,沒啥難度”。另外,他們非常討厭從基層做起,更討厭按部就班,不喜歡踏實地工作以積累知識與經驗,對他們而言,不存在“水到渠成”這回事。他們希望剛入職場,就能在短時間內邁入公司的管理層。

這也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在互聯網上接觸各類成功人士,看過很多成功人士的自傳、聽過眾多的演講與創業故事,也看到了成功人士的輕松與自在,讓他們以為獲取成功是非常簡單的,而事實上任何成功都并非偶然。成功背后所需付出的代價是他們難以想象的,也是他們當下無法承受的。
作為伴隨互聯網長大的群體,90后員工管理已成為當下企業的核心議題。90后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和行為特征,管理者應根據他們的特質,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營造企業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他們對職場的需求,從容應對90后邁入職場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