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黑土地上的中國脊梁(1)

◎汩汩流淌的黑龍江

這是一條離我更為遙遠的河流,遙遠得無法憂傷,也沒有必要絕望。它幾乎就是另一個天域的存在,抽象地橫臥在中國地圖的上方。

——《霜冷長河》

文化的形成與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最早的生命就是起源于水,正所謂“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而關于水的文化也被稱為人類最古老的文化,四大文明古國無一不是傍河而立。河流與水不僅為人類解決了衣食之憂,而且不管在任何時候,它都將是作家和詩人的靈感源泉。余秋雨先生也不例外,他不僅將自己的一本散文集題名為《霜冷長河》,還在該書的自序中傾情敘述了自己與河流的關系。“我出生的村莊有河,但那河太小,我心中翻滾的一直是從未見過的大河,銀亮亮,白茫茫,并不洶涌,也并不熱鬧,而且不止一條。”余秋雨先生對河流的喜愛,并非只停留在童年的回憶和心中的想象,而是有所踐行。他寫道:“長大以后,我見到了許許多多的大河,每次都會產生異樣的激動。有時,請旅伴們在路邊坐一坐,我要停下來看河。哪怕在再窮困的地方,一有大河,便有了大塊面的波光霞影,蘆荻水鳥,也就有了富足和美麗,而且接通了沒有終點的遠方。后來我著迷游泳,一見大一點的河流就想脫衣揮臂,直到有一年在錢塘江被一個水底旋渦所裹卷,差點上不了岸,才稍稍有所收斂。”其愛河程度,可見一斑。

在中國提到江河,必然會想到長江和黃河,余秋雨先生自然也沒有錯過,只是他提到的不是長江、黃河,而是長江和黑龍江,并且將更多的筆墨留給了后者。長江的雄偉似乎已不需多加涂抹,前有古人,后有來者。之所以提及黑龍江,余秋雨先生將其歸因于自己與河流的神秘緣分,特別是與黑龍江。他這樣描寫它:“(黑龍江)驚人的安靜,但這種安靜使它成了一條最純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蕩,岸邊沒有熱鬧,沒有觀望,甚至幾乎沒有房舍和碼頭,因此它也沒有降格為一脈水源、一條通道。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讓一件件岸邊的事情全都過去,不管這些事情一時多么重要、多么殘酷、多么振奮,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狀態。它有點荒涼,卻拒絕驅使;它萬分寂寞,卻安然自得。很快它會結冰,這是它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休息時也休息得像模像樣。”

黑龍江,一條神奇、美麗的北方大河,幽靜地橫臥在我國北疆,日夜不息地奔流,從興安嶺的群山走出,一路歡歌奔向遼遠的鄂霍次克海。黑龍江在我國境內的長度僅次于長江、黃河,是我國第三大河,世界第九大河。其年徑流總量達2700億立方米,僅次于長江、珠江,也居于全國第三位。黑龍江水域遼闊,同長江、黃河一樣,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在它的懷抱里誕生了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也誕生了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文化。早在距今兩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黑龍江地區就已經有遠古人類活動的跡象了。

黑龍江有兩個源頭:南源額爾古納河和北源石勒喀河。這兩個源頭在祖國北極漠河以西的恩和哈達交匯、合流后,始稱黑龍江。順江而下,黑龍江沿岸歷史遺存豐富,古跡極多;風景優美,如詩如畫。暢游黑龍江,還可以欣賞到絕美的異域風情。

黑龍江流經的古城島,是古戰場的遺址,是當時雅克薩戰役的清軍大本營。在古城島上,仍可尋覓城堡與炮臺的遺跡以及生滿銹跡的箭簇。透過箭鏃,似乎還能聞聽當年的蕭蕭鐵馬聲。雅克薩戰役的兩次勝利是那些保家衛國、為祖國收復失地的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黑龍江流經呼瑪縣境,呼瑪縣城是個美麗、幽靜、極富地域特色的小城。附近的白銀納鄂倫春族鄉是一個十分適合了解少數民族風情的地方,它和位于塔河縣的十八站鄂倫春族鄉都是定居在黑龍江上游的鄂倫春民族。過了呼瑪后就是胡通鎮,形似巨龍探水的龍頭山正在向人們講述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期,黑龍江并不叫“黑龍江”,而叫“白龍江”。因為當時江里住著一條白龍,它經常在江里興風作浪,給當地的人們帶來很大的災難。人們對白龍痛恨至極,卻又毫無辦法。山東有一位善良美麗的姑娘,竟十分離奇地生下了一條小黑龍,可是姑娘的舅舅卻將小黑龍看成一種怪物,趁它不注意,殘忍地砍斷了它的尾巴。因為小黑龍沒有父親,就跟著媽媽姓李,當地人就叫他“禿尾巴老李”。沒有了尾巴的小黑龍來到了今天的黑龍江邊,發現了興風作浪的白龍,就下決心為鄉民們除害。終于,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善良勇敢的小黑龍經過激烈的戰斗,趕走了作惡的白龍。而且小黑龍還經常幫助鄉親們開荒種地,并且負責管轄白龍江,令其永不泛濫成災,好讓當地的人們能夠安居樂業,過上美滿的生活。鄉親們為了感激小黑龍的恩情,就用它的名字命名了這條江,所以就有了“黑龍江”。

當地還有這樣一種說法:當人們在黑龍江上乘船或是打魚作業的時候,一旦出現了險情,就會有人高聲吆喝道:“船上有沒有山東人?”如果有人回答:“有!我就是山東人!”江面就會馬上恢復風平浪靜。據說這是因為黑龍聽到有老家人在,所以會在暗中保佑。雖然這只是民間類似玩笑的傳說,但也彰顯了這條大江與山東的親密。據考證,黑龍江原始居民和山東半島上的原始人類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淵源。公元前2000年,夏朝初期,龍山文化時期的山東半島的農業傳到東北,經渤海傳入肅慎。帝舜二十五年(公元前2130年),肅慎氏來朝,貢弓矢,成為我們引以為豪的、永久性的歷史美談。

當然,黑龍江之所以被稱為“黑龍江”,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其水流沖刷兩岸具有大量腐殖質的黑土,并大量沉積在江底,使江水看上去往往是黑色的,再加上其形蜿蜒、狀似游龍的緣故。在我國的古代文獻中,黑龍江素有黑水、烏桓河、弱水等諸多別稱,第一次以“黑龍江”的名字出現是在公元13世紀成書的《遼史》中。可見,黑龍只是人們心目中一個英雄人物的化身而已。

余秋雨先生想念深冬季節已經冬眠的黑龍江,他期待春潮初動、冰河解凍的黑龍江,但他更傾心秋風初起、霜天水影的黑龍江。為什么如此傾心?余秋雨先生這樣回答:“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春天的激情早已減退,夏天的實用也已終結,大地霜降,河水驟冷,冷走了喧鬧的附加,冷回了安詳的本體。涼涼的河水延綿千里,給收獲的泥土一番長長的寧靜,給燥熱的人間一個久久的寒噤。”最后還要補上一句“這是我心中的至高美景”。

黑龍江的險要航道之一——迎門砬子,以其獨有的粗獷和綺麗,向世人展示著一種原始的野性之美,就如同屹立于北疆的漢子。雖沒有三峽神女峰那樣的動人傳說,但在那絕少土壤的嶙峋怪石之上,卻頑強地生長著白樺樹、落葉松,于粗獷豪放中透露出一種靈動俊秀。黑龍江上游的奇峽峻嶺特別多,也特別美,而且植被茂盛,就如同一位作家所說:“黑龍江兩岸風光綺麗,可與長江三峽媲美,不遜色于漓江。”

黑龍江流經的五道豁洛島上建有影視城,《黑龍江三部曲》等多部影視劇都是在這里拍攝的。離這里不遠的山谷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古堡,它就是曾經在黑龍江兩岸名震一時的振邊酒廠。作為擁有當時一流的釀酒設備、東北最大、全國也為數不多的酒廠,振邊酒廠在黑龍江近代工業文明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一頁。現在,它已經成為了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黑河市區也因為黑龍江的流入而被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其中最為增色的要算是沿黑龍江堤防工程修筑的帶狀公園了。市區東面的大黑河島,是開展中俄邊民互市貿易、旅游、垂釣、度假、游泳的好去處,被譽為中俄民貿第一島。

沿黑河順江而下不久,就是馳名中外的歷史名城璦琿。作為一個已有三百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璦琿曾是黑龍江流域最高權力機構——黑龍江將軍的最早駐地,同時也是黑龍江流域最大的城市。它是中華民族開發黑龍江的榮耀,它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最大的恥辱。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就是在這里簽訂的,游覽璦琿古城,不僅可以回顧歷史,更可以直觀地接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相信每一個有良知的中華兒女在參觀、游覽璦琿古城時,都會在心底產生這樣的呼喚和祈望。離璦琿不遠處是坤河,居住在這里的有滿族和達斡爾族同胞。過坤河后就是三架山,這里曾被當成黑龍江水師營的軍港,清軍水兵就是從這里誓師出發去參加雅克薩戰役的。至孫吳縣沿江一帶,仍可看到當年侵華日軍留下的龐大工事群,面對著建在黑龍江岸邊山嶺上,曾被侵華日軍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的勝山要塞,不異于又上了一堂國防教育課。

黑龍江邊的嘉蔭縣龍骨山絕對會讓我們眼前一亮,點亮我們眼睛的就是6500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時期棲息在黑龍江邊的巨大恐龍。出土于龍骨山的恐龍化石不僅陳列于我國的黑龍江省博物館,還在彼岸的俄羅斯博物館內大放光彩。根據這里發掘出土的熱帶植物化石和猛瑪象化石,可以說明今天的高緯度寒地在幾千萬年前竟是熱帶雨林氣候。

黑龍江與松花江匯流的地方是同江,著名的三江口就在縣城東北8里處。從長白山天池流淌下來的松花江走到這里,就會欣喜地與黑龍江匯合到一起。這兩江匯合的江流就被人們叫做混同江。在這里,松花江、黑龍江、混同江就如同三條不同顏色的飄帶并聯在一起一樣,所以這個地方就被稱為三江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盱眙县| 成都市| 恩平市| 邳州市| 龙井市| 万全县| 吐鲁番市| 互助| 宜兴市| 连云港市| 舒兰市| 曲沃县| 阳高县| 元阳县| 韶关市| 义乌市| 彩票| 洛川县| 南川市| 澄城县| 吉首市| 枣强县| 噶尔县| 呈贡县| 长海县| 平潭县| 镇原县| 汾阳市| 留坝县| 曲松县| 河南省| 五大连池市| 垣曲县| 阿拉善右旗| 高安市| 疏附县| 铜陵市| 双柏县| 曲水县| 延川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