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快樂的人生要靠自己努力

快樂的人生要靠自己的努力從古至今,無論什么時代,無論什么地域,所有的人都向往幸福美滿的生活。和諧、輕松、愉快和歡樂是人們終生追求的目標。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冷酷的現實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更多的是困難、失敗和挫折。悲哀、憤怒、憂慮、愧疚和煩惱困擾著人們,給人們的精神上套上沉重的枷鎖。

面對現實的挑戰,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嗎?你能選擇自己的情緒嗎?你能夠主宰自己嗎?這就是我們將要探討的問題。

快樂取決于你的選擇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身份如何,無論地位如何,每個人都要面臨同樣的遭遇:生、老、病、死,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但是,人們的生活狀態卻大不相同,有的人始終面帶微笑、快快樂樂,但有的人卻在憂慮和焦躁中度過一生。也許你會說每個人的遭遇各不相同,當然會有人高興,有人悲傷。是的,每個人的環境和際遇并不一樣,但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真的是由外在的環境造成的嗎?

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國王住在富麗堂皇的王宮里,可他卻并不快樂,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常常憂心忡忡,悶悶不樂。他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后來,身體變得非常虛弱。太醫來為他看病,開了一個藥方:讓他穿上全國最快樂人的襯衫,病就會好。侍衛出宮尋找最快樂的人。侍衛先來到首相家里,他認為首相是全國除了國王最有權勢的人,應該最快樂。但是,首相說:“我每天都擔心國家有沒有災害,會不會發生戰爭,國王的身體怎么樣。我一點都不快樂。”侍衛又來到最富有的商人家,商人卻說:“這筆貨物能不能賣個好價錢,我要操心;借出去的錢能不能按時收回來,我會惦記,我不快樂。”侍衛沒有找到,沒法回去交差,失望地在街上閑逛。忽然,他聽到一陣歌聲,他順著聲音找去,只見一個流浪漢正躺在大樹下,悠閑地唱歌。他走過去,坐下來和流浪漢聊天。他問流浪漢為什么這么高興。流浪漢說:“我剛剛吃了一頓飽飯,而且你看,今天的天氣多好,你仔細聞一聞,微風把花園里的花香都送過來。我當然快樂了。”侍衛發現這個流浪漢才是全國最快樂的人,他高興極了,連忙向流浪漢說明了來意。流浪漢說:“我很愿意幫忙,但是,我一件襯衫也沒有。”

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快樂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財富,也不在于你的地位如何,而在于你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人生。

中國有句古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說,在我們的一生中,困難和挫折是經常要面對的老朋友。面對這樣的人生旅程,如果我們把快樂與否的條件寄托在自己的際遇一帆風順上,你就是在對生活提出不切實際的妄想。懷有這樣的念頭,你就會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有麻煩,什么事情都不能讓你滿意,你當然不會感到快樂。

請記住,快樂不取決于生活中有沒有麻煩和問題,而是取決于你的內心。當你以坦然、平靜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遭遇時,你會發現自己沒有理由不快樂,因為如果你盤點自己所擁有的就可以知道,你得到的遠比你失去的多得多。

我們無法決定外在的環境,但是我們能夠決定我們對待環境的態度。

曾經有人問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請問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區別何在?”蕭伯納回答道:“這很簡單,假如桌子上有一瓶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有人對著這瓶酒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這就是悲觀主義者。”

同樣的一瓶酒,兩個人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他們的心情也截然相反。可見,并不是外在的事物決定我們的情緒,而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我們的情緒。

在暢銷書《人性的優點》中,戴爾·卡內基先生告訴人們,快樂在于自己的選擇。在書中,為了證明這一點,卡內基先生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一位曾經患有嚴重神經衰弱病的青年人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可以讓我們明白對待人生的態度有多么重要。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就陷入了不安和煩惱之中,擔心自己是不是太瘦了?頭發會不會很快掉光?結婚的費用夠不夠?女朋友會不會離我遠去?以后的生活會幸福嗎?萬一我失業該怎么辦?這一切使我情緒煩躁、坐立不安。我還擔心自己會不會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精神上的壓力逐漸增高,時刻處于緊張的狀態之中,就像高負荷下的保險絲,隨時可能崩潰。我無法安心工作而自動辭職,但辭職之后的精神更加痛苦。

由于神經衰弱,不敢與別人說話。獨自一人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心中充滿了恐懼感,每當聽到一絲響動,都要心驚膽戰。天天為如何熬過這痛苦的一天而苦惱,甚至有從高樓上跳下的沖動。無論身體有多么巨大的痛苦,也比不了因精神緊張而產生的心理上的折磨。

朋友們勸我到外地走一走,換換環境。我同意了。臨行前,父親交給我一封信并再三叮囑,不到目的地之前不要打開看。我來到一個海濱城市,當時正是旅游旺季,飯店都是客滿,費了很大周折才租到一個小房間。我本想在此地找一份工作,可是我找了很多地方都失敗了。我獨自徘徊在海邊消磨時間,覺得自己在這里比在家里時還要失敗,還要可憐。我想起父親的信。信中這樣說:‘孩子,現在你離家已經有上千公里,是不是覺得沒有什么差別?這一點我早已料到,為什么呢?因為你把原有的煩惱也帶到了這里。孩子,其實你本身沒有什么毛病,也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困擾著你。你的問題的癥結就在于你的思想,人完全是思想控制的,你如果能明白這句話的道理,那你就回來吧!能擊敗錯誤思想的人,比攻克城堡的戰士還要強得多。’仔細看完父親的信,堆積在腦海中的種種錯誤漸漸退去,我突然感到自己可以清晰地思考人生,思考這個世界。這個時候我才發現自己以前是多么愚蠢,才開始明白,世界是自由的,而我卻困在我自己營造的監牢里。

第二天我就收拾行李踏上歸途。一星期后,又回到原來的崗位上工作;四個月后,我同以前一直擔心是否會分手的姑娘結了婚,開始了自己的生活。當初患神經衰弱癥的時候,我是一家小超市的收款員,現在我自己已經擁有了5家連鎖超市。我現在的生活起居正常,與他人的交往也非常順利。我很滿意生活給予我的一切,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是何等崇高。每當遇到煩惱不安情緒的襲擾,我都會冷靜地思考,然后對自己的情緒加以調整。當我知道思考可以強有力地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之后,反覺得以前所患的神經衰弱癥不過是一次讓我受益匪淺的教訓。現在我再也不會庸人自擾、胡思亂想了。我感到任何人都能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趕走心中的煩惱、憂慮和不安,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除此之外,我還相信人能戰勝一切,無論發生什么樣的重大變故,其后果都是可以通過人的努力加以影響的。所以無論生活發生什么樣的事情,我都不覺得奇怪。

這位年輕人生活的實際狀況并不沒有什么變化,但是他卻從憂心忡忡轉變為快樂輕松,惟一變化的是他的心態。他以前擔心的問題仍然有可能發生,但他用樂觀的人生態度使自己從焦慮走向了成功。由此可見,只有你自己才能使生活過得更加快樂。法國思想家笛卡爾說:“人們常常認為被某一件事傷害了,其實,這種傷害大多起源于你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中國也有這樣的詩句:春有繁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一年好時節。也就是說,事情的結果往往取決于你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而你的看法來源于你的思想。所以,你要明白,快樂的人生不是上天的賜予,而是你的選擇。

一位中年男子的親身經歷可以讓你明白,人的快樂只在于你自己的選擇。40歲時,他得了猩紅熱,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剛剛痊愈,卻又患了嚴重的腎病。他去了很多家著名的醫院,走訪了許多名醫,都沒有什么結果。他的病情在不斷加重,甚至醫生勸告家人趕快為他準備后事。這位患者后來回憶說:“當時我也覺得沒有指望了,回到家中,先看看保險金是否全部付清了,然后一聲不響地發呆,我干脆就是坐在那里等死。這樣又過了幾天,有一天,我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愚蠢了,誰能肯定奇跡就不會降臨到我身上呢?就算要死,那為什么不在剩下的時間里快樂地生活呢?哪怕快樂一天也是好的。于是我開始面露微笑,昂頭挺胸,裝出什么都不在乎的樣子。最初我還覺得勉強,幾天之后便習慣了。我感到自己的心情變得開朗起來,不再像以前那么悶悶不樂。原以為這是裝出來的,過一天算一天。可沒有想到,精神輕松之后,身體也開始好轉。慢慢地,我的身體恢復了健康,血壓也降了下來,我從死亡的邊緣逃了回來。假如我一直憂慮下去,肯定會像醫生所說的那樣,由家人為我料理后事了。從此我開始明白,除了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自我解救。”

如果你能做到保持精神上的快樂,你會發現,事情并不像你想像得那樣可怕。甚至你的快樂也會感染到你周圍的人,你也因此會更加快樂。如果你心里始終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再加上自己謹慎的思考,你就可以征服一切困難,取得非凡的成就。即使你沒有讓人羨慕的財富和地位,你也可以讓自己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按照宗教的說法,神賜予人類最強大、最有力量的禮物就是人類的大腦,善于運用它,人類就可以支配整個世界。在支配世界之前,讓我們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消除那些消極的心理狀態,這樣你也就把握了自己的命運,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

挫折與自我挫敗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自己不正常的情緒和不喜歡的事物歸咎于他人或外界的客觀環境。例如你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

“我近來情緒不好,是因為氣候反常。”或是“因為新陳代謝紊亂。”

“我數學成績不好,是因為這門課太乏味。”或是“小時候老師沒給我打好基礎。”或者干脆是“我根本就沒有數學細胞。”

“我很煩惱,因為我患了慢性病。”或是“因為子女都不孝順,他們老不來看我。”或是“因為經濟上負擔過重。”

“我今天打球輸了,因為我第一次在那個場地打,根本不適應。”或是“由于我最近十分疲勞,一點也沒進入狀態。”

“近來我常常生氣,是由于同事老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或是“我的上司太不公平。”或是“妻子總是比我晚回家,我忙了一天回家也還要給她準備晚飯。”

有人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約有65%的人在自己陷入不愉快的情緒狀態時,習慣于尋找外界原因。進一步說,就是他們把不愉快的責任歸咎于別人或外界原因。比如,別人問到為什么不高興的原因時,就會聽到這樣的回答:“我的父母對我不好”或“他傷害了我的感情”,“我事事都不順利,運氣真是差極了”。

這就說明,大多數人都相信,情緒上的緊張,是人遇到挫折或者困境時的直接反應。換句話說,我們實際上都相信,我們之所以會陷入沮喪、焦慮或憤怒等消極情緒,原因是出自外在的環境。當外界的環境引發了我們這些消極情緒時,我們就會感到難過和不幸。除非這種外在的情況能夠被改變,或者我們可以避開它,否則我們對自己的消沉是束手無策的。以上這種看法,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稱為我們看待生活和人生的“常識”。

事實上,人們在精神上感受到的痛苦,并不是我們所遭受挫折與困難的必然產物。我們的痛苦并不是直接來自那些困擾我們的問題,而應該歸咎于我們對于這些問題所產生的非理性及不切實際的觀念和想法。簡單地說:你精神上的痛苦并不是由外界的挫折直接造成的,而是來源于你內心的非理性的想法。

比如,高考落榜是青年人中的經常遇到的挫折。如果我們用理性的態度來看待高考失利這件事的話,就會得出這樣的認識:考試成績不好,只是說明你的學習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或者由于一些意外因素干擾,如疾病、變故等等。它是你現階段的失敗,并不能說明你會永遠失敗,僅僅這一次的失利更不會決定你今后的生活。你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況且,許多事業成功的人并沒有上過大學,上大學也不是人生的惟一出路。如果你有這樣的態度,你就不會被這一次的失利所擊倒,你會很快從暫時的沮喪中恢復過來,投入到新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但是,如果你把這一次的失利看成是對你人生的判決,把上大學看成是你能否成功的惟一途徑,你就會感到萬分的痛苦,甚至在很長時間里一蹶不振。可見,痛苦并不是由落榜這件事造成的,而是你心里的非理性觀念造成的。

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知道,挫折與自我挫敗的不同。挫折一般指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生活追求的波折,可以說是外界環境對我們的考驗。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們,盡管文化傳統不同,但大都遵從相似的生活道路:接受教育,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建立家庭,養育子女,在自己的事業上取得成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但是恐怕終此一生,也只能完成自己理想的一小部分。我們無法實現自己的全部人生理想,擁有我們想要的一切,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我們的力量和資源也有限。我們無法在生活中實現自己的所有(甚至大部分)理想和目標,這是一種無法避免的遺憾,也是人生的常態。即使我們辛勤工作,不斷努力,即使我們堅持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但仍然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所以說,挫折并不可怕,它只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停頓而已,絕不應該成為你精神痛苦的必然原因。

自我挫敗與挫折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它是我們內心的一種病態的感受,它會導致很多消極心理狀態。例如,有的人一直生活在平靜當中,事業順利,家庭平靜和諧,但是他仍然對未來充滿恐懼,擔心將來會發生意外,失去現在的幸福,整天為此憂心忡忡。可以說他并沒有遭受什么挫折,但他還是不快樂,生活在恐慌和憂慮之中。還有的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內心有強烈的自卑感,因此從來不會主動地追求,即便機會來到他面前時也是不為所動。這些不快樂,完全是由自己消極的心理狀態造成的,是內心自我挫敗感的產物。

自我挫敗感往往來源于你對生活的非理性的妄想。你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對于生活,對于自身,對于外界的環境,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有許多一廂情愿的認識。你并沒有按照世界的本來面貌來看待它,所以對生活中的問題感到難以接受,也就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產生許多消極心理,使自己的精神非常痛苦。

我們用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例如,你去參加一個你非常向往的職位的應聘,在面試后被對方婉言謝絕了,沒有如愿。可以說你的愿望沒有實現,這是你遇到的一個挫折。如果你對生活有清醒的認識,能夠用理性的態度來對待的話,你的反應應該是:感到失望,也許是非常強烈的失望,畢竟這是自己向往的工作。你會對此不高興,但也僅此而已。你不會因為這件事就變得意志消沉,痛苦萬分。

但是,如果你感到非常痛苦的話,你大概會這樣想:“我不能接受被人拒絕!這真是太糟糕、太殘酷、太不幸了!我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為什么沒有被錄取?肯定是那位主考對我有偏見,他真是個‘有眼不識千里馬’的大笨蛋!”這種想法便是你對生活、對自身虛妄觀念的產物。從這段內心獨白中,我們至少可以找出三種不切實際的、非理性的觀念。

其一,“我不能接受被人拒絕!這真是太糟糕、太殘酷、太不幸了”。你其實是在說:“因為我沒有被錄取,我的人生將會一片黑暗!”申請工作沒有被錄取,可能對你的事業造成了影響,或許還會影響到你生活的其他方面。但是,這并不代表你一無是處,并不說明你的人生就將會徹底失敗,你只是失去了一次機會罷了,你還會有其他機會的。難道你可以像神仙那樣預見未來嗎?如果你不能,你憑什么來證明,無論在什么時候,你都不會再有類似乃至更好的機會了?

其二,“我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為什么沒有被錄取”。可能你的確各方面都很優秀,但是你能肯定自己就是所有應征者中最出色的那一個嗎?況且,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是一定會這樣或一定不會這樣的呢?如果你沒有實現心愿,那就是沒有實現,有誰可以或者有權力去規定:“我要它存在的事,就一定得存在!我去應聘的職位,就一定要得到那份工作!”難道你是上帝嗎,難道你沒有發現,世界并不是按照你的意志在運轉嗎?

其三,“肯定是那位主考對我有偏見,他真是個大笨蛋”。你沒被錄取,可能真的因為主考缺乏眼光,沒有正確地判斷出你的能力。但是,就像上面說的,一次應聘的淘汰,并不說明你一無是處,同樣,那位主考也并不因為缺乏眼光就變成了壞人、笨蛋。他只不過是普通人,一個在某一方面有局限的凡人。他和你一樣,也有他可取或不可取的方面。他會在某些方便有優點,也會在另一方面表現欠佳。所以,與其抱怨,不如努力在各方面改進自己的表現,或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方向。如果你可以理性地看待自己,你也可以理性地看待外界環境,這樣你不但會為自己免去莫須有的焦慮,也會改變你所能改變的事情,并且心平氣和地接受那些憑你的能力還無法改變的事情。

經過上面的分析,不知道你是否明白,外界的環境并不會使我們痛苦,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只不過讓我們不愉快、不順心,而恰當的不愉快、不順利反倒是提醒自己注意、保持頭腦清醒和促使更加努力所必不可少的信號。

而痛苦、焦慮、懊悔、沮喪這些消極心理狀態則來自于你內心的自我挫敗,是你自己頭腦中非理性觀念的產物。就像詩人泰戈爾所說:“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說他欺騙我們。”請記住,世界并沒有錯,錯的是我們自己。

因此,要想讓心理保持平衡,讓痛苦遠離自己,就必須辨別到底哪些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并且痛下決心忘掉它,用更理性的思維方式來看待生活和自己。這樣,你情緒上的困擾就會消失,就能夠樹立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主宰自己的情緒

要想控制與選擇自己的情緒意味著樹立一個健康、樂觀的世界觀、生活觀。這件事說來容易,但是人們往往受到外界的錯誤思想的干擾。

生活中有許多消極的思維定式由來已久,而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受到它們的影響。例如有關聰明與智慧的問題。人們常說,聰明與智慧是以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來衡量的。如果一個人能迅速地解出復雜的方程式,輕而易舉地進行閱讀和寫作,人們便說他是聰明的。這種給智慧和聰明的定義表現的是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死啃書本的能力。某人在學校獎狀得的多,在某個學科上有專長,或者是閱讀速度快、記憶力強,就是聰明人。這種觀念太狹隘了,它使許多人盲目地自信,也使一些人產生偏見。

然而,精神病院里,既有許多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病人,也有受過良好教育的病人。事實上,衡量智力更切實的標準在于:能否每天、以至于每時每刻都真正幸福地生活。

實際上,真正的聰明與智慧是不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能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任何時候都感受到生活賜予的幸福。把握自己的生命,創造幸福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假如你是樂觀的人,而且每時每刻都能為值得去做的事而生活著,那么你便是個聰明的人。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當然能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但如果你無法解決某個特別的問題時,你仍然能夠為自己的選擇感到無怨無悔,那么你同樣是個聰明人。因為你知道怎樣尊重自己的生命。

真正的聰明人的精神是不會垮掉的,因為它們能夠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

他們懂得如何在失意時尋找快樂,懂得如何對待生活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在這里我們不是說“解決”問題,因為聰明人不以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衡量自己是否聰明。

你可以根據不同環境所產生的感覺來辨別自己是否真正聰明。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所遇到的困難都大同小異,非常相似。人生中充滿爭執、沖突和無可奈何的妥協,同樣,金錢、疾病、衰老、死亡、天災和意外事故等等都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不過,有的人坦然地對待這些事情,在它們面前不消沉、不憂郁;而有的人則精神崩潰,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正視已出現的問題,把問題當做人生內容的一部分。不以問題的多少作為是否幸福的衡量標準,這樣的人才是最難得的,也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你也許從小到大都認為,自己的情感是無法控制的;憤怒、恐懼、怨恨、愛慕、喜悅、歡樂等情感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個人對它無能為力,不能控制,只能接受;你還可能認為,每當發生悲傷的事情,你就會自然地感到悲傷,并希望出現一些愉快的事情使你的情緒好起來。你可能不知道,這就是妨礙你獲得快樂的錯誤的思維方式。

想要主宰自己,需要培養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你應該首先拋棄這種錯誤觀念。

學會完全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要經過一個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拋棄許多沿襲已久的習慣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是你在成長過程中,社會、文化以及周圍人漸漸灌輸給你的,要想改變需要勇氣和毅力。這可能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我們社會中的許多因素都妨礙個人支配自己。你一定要確信,你每時每刻都能夠做出情感上的選擇。

我們都有學習某項技能的經驗,如學習駕駛汽車、學習游泳,這些學習都需要我們一遍一遍練習養成習慣,最終可以自如地進行。新的思維方式也是這樣。你現在所熟悉的各種習慣是通過一遍又一遍的重復逐步養成的,因而你會自然而然地不愉快、生氣、傷心或苦惱,因為你從小便開始學習這種思維方式。你一直是在接受著自己的行為,而從未對它提出質疑。然而,既然你能夠學會選擇精神不愉快、生氣、傷心或苦悶,你也同樣可以學會不去選擇這些自我挫敗的情感。

要想主宰自己,僅憑好奇心理去接觸新的思想是不夠的。你還必須下決心保持精神愉快,對使你產生惰性的思想提出質疑并徹底加以摒棄。

主宰自己不僅包含了嘗試新的思維方式,還需要下決心去尋求快樂,以及向一切引起煩惱的思想和情緒挑戰。

樂觀是人的一種自然本性,因此快樂是容易得到的。但怎樣才能避開煩惱的干擾呢?或者說怎樣改變你以往已經習慣了的思維方式呢?這的確是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首先你要明確,你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起相當的責任。盡管你無法主宰外面的世界,無法改變周圍的環境,但你完全可以主宰你自己,你可以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只有把握了自己,你才能把快樂留在身邊。

感情和情緒不僅僅是人的正常的心理本能,而且是人們對事物做出的反應。要是你能對這些反應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控制和選擇,那么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時候,你就開始具備了人生的大智慧。

有些人寧愿發瘋也不愿控制自己的情感,還有些人則干脆放棄努力、茍且偷安,因為在他們看來,祈求別人施舍的憐憫要比自己控制情感來得容易。

你可以選擇精神愉快,摒棄精神上的痛苦。同樣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選擇自我充實行為,摒棄自我挫敗行為。如果你開車時遇到交通堵塞,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生氣嗎?你會咒罵其他司機、遷怒于他人嗎?你如何對自己這種行為辯解?說你一碰到交通堵塞就感到焦躁不安、完全無法控制自己嗎?如果是這樣,那就說明你已經對自己在交通堵塞時的行為產生了固定看法。不過,假如你決定思考一下別的事情呢?假如你以積極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大腦呢?雖然這并非輕而易舉的事,但你可以學著改變思考方式,逐步適應各種新的行為,比如打開音響聽聽音樂,哼哼歌,或者看看剛買的報紙。如果你還是很生氣的話,至少可以推遲三十秒鐘再發脾氣。這樣,你并沒有學會喜歡交通堵塞,但你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新的思考。你已經決定擺脫不自在的感覺,選擇用健康的新情感和新習慣逐步取代昔日的自我挫敗情感。

快快樂樂過一生

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包含著某種快樂,只要你用心體驗。

當你在探求人生中的快樂的時候,可能有兩種類型的動機:比較普遍的動機,稱為不完美的動機,或有缺陷的動機;比較健全的動機,稱為成長的動機。

如果你在顯微鏡下觀察一塊石頭,你會看到這塊石頭沒有任何變化。如果你在顯微鏡下觀察一片珊瑚,你會發現,它在成長,在變化。因為,珊瑚有生命,而石頭沒有生命。生命的本質在于成長。這對于人類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你在成長,表明你是有生命的;如果你停止了成長,你便失去了生機。

以發展為動力,就意味中發揮自己的生命力以取得更大的幸福,而不是因為自己有某些過失或不足,才感到有必要提高。當你決定要使自己陷入惰性或產生不健康情緒時,你已經做出了停止發展的決定。

將成長作為動機,必然會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把握自己。把握自己,意味著你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你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天地,而不是成為一個隨波逐流的人。英國文學家蕭伯納在他的名作《華倫夫人的職業》中寫道:

“人們通常將自己的一切歸咎于環境,而我卻不迷信環境的作用。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為的人總是奮力尋求他們所需要的環境;如果他們未能找到這種環境,他們也會自己創造環境。”

記住本章開頭所說的話,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或者改變生活方式是可能的,然而這卻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是一個需要花費精力、體力并付諸行動的過程。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反反復復地告誡自己:你的大腦確實屬于自己,你可以做出選擇,而且只要你決定主宰自己,你就可以享受自己現在的時光。

不要幻想我們能在一夜之間就改變了舊有的思維方式與以往的習慣。如果你真的想要免除消極心理狀態,想要實現自我、主宰自己;真的想要享受生活的快樂,你就必須消除在你身上存在的種種自我挫敗的思想和習慣,并為之付出艱苦的努力。

當快樂的源泉消失時,你應當千方百計地尋找,而尋找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行動起來,不要呆坐那里自怨自艾。你可以說一些使人興奮的話題,或者做你最喜歡、最能夠投入的事情,比如打球、聽音樂,這樣你的情緒也就在你行動的過程中輕松起來。這么簡單的方法,能有效果嗎?試試看就知道了。面帶微笑,抬頭挺胸,大聲歌唱,盡量讓自己充滿快樂的感覺;不會唱歌,你可以吹吹口哨,不會吹口哨的話,那就學著吹吧!你會發現這種方法的神奇效果的。

一個消除了消極心理、善于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是會樂觀地對待生活中的一切的。他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很從容,從不浪費時間抱怨任何事情,也從不要求任何人或者事都是他們所希望的那樣。他們熱愛生活,盡情地享受生活所賦予的一切樂趣。他們珍惜生命,用熱情使生命的歷程過得充實而多彩。從來聽不到他們抱怨、呻吟、哀痛。雨天,他們欣賞雨的清涼和滋潤;晴天,他們享受陽光的溫暖與燦爛。他們能夠接受、體會生活的一切賜予。當然,他們并不希望看到疾病、干旱、洪水、火山,他們對人們的苦難和不幸感到痛心,但他們不會浪費時間怨天尤人,他們會全身心投入到實際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動為使這個世界更加美好做著自己的努力。

他們真誠地對人對己,不掩飾自己的感情,不對任何事情撒謊。因為他們把撒謊當做對自己的歪曲。雖然人們有很強的自尊心,但卻不歪曲事實。

他們自己主宰自己,他們從不把責任歸咎給別人,也不花時間議論別人。從不說長道短,散布小道消息。他們懂得,歸咎別人、議論別人既浪費時間,也毫無意義。

他們不會被困難所嚇倒,衡量他們心理健康不在于是否發生問題,而在于發生問題時所做出的積極反應。他們總是精神振奮,過著充實的生活,他們是快樂的追求者,是真正把握了自己命運的人。

只要你決心追求,這樣的境界是完全可以達到的。為了實現主宰自己,你要時刻告誡自己:你的情緒都來自你的思考,完全可以控制與選擇的情緒;你的行為是受你的思想支配,沒有人能取代你,你是屬于你自己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内黄县| 邳州市| 宜都市| 铜陵市| 宁海县| 宣化县| 富锦市| 泰来县| 息烽县| 乌拉特前旗| 南安市| 突泉县| 周至县| 监利县| 贡山| 当雄县| 宁河县| 高清| 阿勒泰市| 天台县| 太和县| 大洼县| 延庆县| 青河县| 阳东县| 颍上县| 长子县| 榆林市| 水富县| 米易县| 勃利县| 黎平县| 南川市| 苏尼特右旗| 雅江县| 霍林郭勒市| 定西市| 洪泽县| 府谷县|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