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旨在推動精神分析領域的發展,它是一本基于我對病人和自己進行分析的經驗之作。盡管本書中提到的理論已發展數年,但直到我著手準備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主辦的系列講座時,有些想法才最終成形。第一個講座聚焦于這一課題的技術層面,題為“精神分析技術的若干問題”(1943)。第二個講座囊括了本書涉及的問題,1944年宣講時以“人格的整合”為題。其中的“精神分析療法中的人格整合”“孤僻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Detachment)和“施虐傾向的意涵”等部分,已在醫學科學院和精神分析促進協會做過報告。
我希望本書能對那些認真致力于提升理論水平和治療效果的精神分析學家有所幫助,希望他們不僅能將這些想法運用于他們的病人,其自身亦能從中獲益。唯有全心投入、披荊斬棘,才能使精神分析研究獲得發展。如果我們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我們的理論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貧瘠和僵化。
不過,我也相信,一部超越純技術問題或純抽象心理學理論的著作應當令所有想認識自己、想不斷提升自我的人受益。大多數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人都深陷于本書所述的種種內心沖突,需要獲得盡可能多的幫助。雖然嚴重的神經癥需要請專家治療,但我仍然認為,經過不懈努力,假以時日我們終將能夠化解自己內心的沖突。
在此,我首先要感謝我的病人,是他們與我一起努力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神經癥。還要感謝我的同事,包括年長的同事以及研究所培養的年輕人,他們既熱忱,又富有同情心,始終理解和支持著我的工作,尤其是年輕人和我進行的批判性討論,既有啟發性,又卓有成效。
我還要提到三個人,他們來自精神分析領域之外,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為我的工作提供了幫助。阿爾文·約翰遜博士,使我有機會把自己的觀點提交給社會研究新學院,而在當時正統的弗洛伊德分析學是唯一被承認的精神分析理論與實踐的學派。尤其要感謝克拉拉·梅耶,她是社會研究新學院哲學與文學系主任,幾年來一直對我的工作表示出興趣并不斷鼓勵我,要我將研究工作的點滴體會拿出來討論。還有我的出版商W. W.諾頓,是他的建議幫我完善了這本書。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我想表達對米內特·庫恩的感激,他給了我極大的幫助,使我能夠更好地組織素材,更清晰地表述我的思想。
卡倫·霍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