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天京事變與第二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內部的分裂

中國人常喜歡講一個故事。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日本人用木桶抬水。日本人一次只能勉強抬一桶水,而中國人力氣大,用扁擔一次就能抬兩大桶水。如果換作三個中國人和三個日本人抬水,三個日本人互相配合可以抬很多桶水,但三個中國人則處理不好關系,最后一桶水也抬不成。日本人善于發揮集體的力量,而中國人個人能力很強,形成集體后反而無法發揮力量。

上則故事揭示出生存在競爭激烈的科舉社會中的中國人個性強勢、不易團結的特征。然而這則故事的現實版悲劇,就在新王朝建設剛剛步入軌道的1856年夏天發生了。太平天國內部發生分裂釀成天京事變。

前文已經提到,天王洪秀全自從到南京以后就隱居深宮,政治權力實際上掌握在東王楊秀清手里。永安封王的五人之中,南王馮云山和西王蕭朝貴已在進攻南京的途中戰死。在剩下的二王之間,位于東王之下的北王韋昌輝受到楊秀清的猜忌和壓制。楊秀清甚至假托天父耶和華傳令,杖打北王,以致其不能站立。起義以來很多將士官員也多對東王的專權心懷不滿,楊秀清則對不滿者輕則處罰、重則斬首示眾。

1856年8月,楊秀清以天父下凡名義傳洪秀全至東王府。洪秀全至東王府時,楊秀清高坐于上,假裝天父附體,命令洪秀全“天父在此,跪下”。并責問洪:“爾與東王均為我子,東王有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亦即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在中國萬歲向來是歷代皇帝的稱號,太平天國中也只有洪秀全可以被稱為萬歲。楊秀清為自己獨裁所招致的不滿心存恐懼,因此想借得到與天王同等的地位來壓制洪秀全對他的不滿。但他的這一行動反而激怒了洪秀全。

天王至東王府之后的第十八天,9月2日清晨,天京的街道被炮火聲和恐怖氣氛包圍了。接到洪秀全“誅楊秀清”密令的北王韋昌輝率兵攻進東王府。楊秀清被斬首,韋昌輝為防止東王余黨復仇,將東王麾下的數千兵將屠殺殆盡。韋昌輝還命人對天京的所有居民進行了調查,凡與東王有牽連者先后被殺。

事變生六周后,冀王石達開趕回天京城。石達開譴責韋昌輝的濫殺行為,“獨殺東王及其親隨即可,何殺眾多兄弟?”兩人發生口角,韋昌輝罵石達開,石達開怒曰“今日之殘局,汝自行解決,與我無關”,遂甩手而去。當晚,韋昌輝欲殺石達開,預感到危機的石達開僅帶數名隨從逃出天京。而韋昌輝將留在天京城的石達開家人及部屬全部殺害。數月之間,韋昌輝竟殺了四萬余人。

幸免于難的石達開召集前線的太平軍,要求天王洪秀全處決韋昌輝,否則將起兵進攻天京。結果,洪秀全殺韋昌輝,被鹽腌過的韋的首級被送到石達開陣前。接受這一處置的石達開返回天京,受到被屠殺所恐嚇的人們的歡迎,開始承擔輔政重任。

但是經歷楊秀清前車之鑒的洪秀全,并不信任石達開。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洪秀全來原本就與冷靜的現實主義者石達開脾氣不合。洪秀全重用自己的兩個哥哥,以此排擠石達開。不堪忍受的石達開于1857年離開了天京。自出走天京一直到1863年兵敗四川大渡河,石達開舉著太平天國的旗幟,實際上則是作為一個單獨的集團在行動。天京事變之后,起義之初的五王全部離開太平天國,原本有利的戰局也轉為暗淡。因松懈所導致的內訌給太平天國帶了致命打擊。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清王朝

我們再來看一看圍繞太平天國所發生的國內外局勢的變化。當時居于清朝皇位的是二十余歲的咸豐皇帝。即位后即遭遇太平天國起義的咸豐帝,為圖重整政務,首先罷免了先帝道光朝專權亂政的元兇軍機大臣穆彰阿。隨后提拔皇族出身的肅順為親信,并采取了任用曾國藩等有能力的漢人官僚的政策。

但是,1856年10月,發生了一件令咸豐帝煩惱的事件。清朝官員以海盜嫌疑為由,對??吭趶V州的鴉片走私船“亞羅號”登船檢查,并逮捕了船員。日后成為駐日公使的英國領事巴夏禮認為中方把香港籍“亞羅號”上的英國國旗降下來,是對英國的侮辱,向清政府提出抗議。巴夏禮的抗議不過是挑起戰爭的借口。

英國本來就厭惡清朝的中華思想,即把中國視為世界中心、把周邊諸國作為屬國的驕傲態度。而清朝僅與遵守這種世界秩序的國家進行貿易的朝貢貿易體制,也是英國力圖打破的。經過1840年的鴉片戰爭,被稱為“行商”的中國商人的特權地位被動搖,英國開始相信可以和清朝進行對等的自由貿易。

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并沒有認識到鴉片戰爭后,中國被編入了自由貿易體制,更沒有認識到不平等條約使得中國加入到近代國際關系體系之中。對于清朝來說,戰敗是為了懷柔“夷狄”即野蠻人而做出的讓步,不過是對以往的朝貢體制做了修正而已。把對片面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的承認解釋為大國中國對下等對手歐洲的優待,把上海等五港口的開放也解釋為是重開以往當地作為外國船只??扛劭诘南壤?。

也就是說,鴉片戰爭所帶來的“西洋的沖擊”被傳統的“中華世界”的秩序消化了。英國所期待的棉制品的對華出口并沒有實現增長。歐洲各國也未能按照近代條約體系的常識,向北京派設常駐公使。曾在鴉片戰爭時擔任外相的英國首相帕爾姆斯頓以“亞羅號”事件為借口,企圖用軍事壓力來大幅度修改條約。英國動員拿破侖三世治下的法國聯合出兵,第二次鴉片戰爭(亞羅戰爭)爆發了。

9 天津條約的締結(1858年)

1857年12月,英法聯軍攻占廣州。翌年1月,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后解往加爾各答。接著,英法聯軍為給清朝中央政府施加壓力,沿海路北上,1858年5月占領了天津附近的大沽炮臺。這時,驚惶失措的清政府不得不進行和平交涉,6月在天津簽下了《天津條約》。

但是,英法退兵后,清政府再度變得強硬,1859年發生了天津駛往北京的英國艦隊被清軍擊退的事件。憤怒的英法兩國為了報復,于1860年派出了由兩萬兵力和兩百只軍艦組成的大遠征軍。10月,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北京郊外有一座清初康熙皇帝建造的美麗的皇家宮苑圓明園。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大肆掠奪珍寶。同時,為掩蓋他們的掠奪行為,竟徹底燒毀了圓明園。

太平天國的外交與《北京條約》

太平天國占領南京后,在基督教傳教士中間出現了對中國誕生基督教國家的歡呼聲。1853年4月,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以對太平天國進行實地調查為名訪問了天京。英方表示了不干涉的立場,同時要求太平天國承認《南京條約》,并且探問太平天國是否有意進攻貿易港口上海。

當時,太平天國把外國使節稱為“洋兄弟”,對他們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許可外國人在領土內自由通行和進行商業活動(鴉片交易是被禁止的)。不過,太平天國的這些措施從根本是由于把同為基督教徒的歐洲人看做了受耶和華之命的“天下萬國真主”的天王洪秀全的“臣民”。太平天國實際上仍然繼承了“中國是世界中心”的中華思想,只不過他們對“華夷”即文明與野蠻的判別,不是基于儒家的禮教而是看是否有基督教的信仰。

太平天國的外交思想仍然沒有脫離傳統的朝貢體制框架,他們并不理解主權國家以對等立場簽署條約的近代歐洲的外交概念。列強初始對此強烈反對,后來則放棄與棘手的新興勢力太平天國的交往,一面偽裝中立態度,一面向清朝施加壓力,以圖維持和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兩國也并沒有給清朝以致命打擊,而是試圖通過改變清政府從而使交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

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咸豐皇帝逃往熱河避暑山莊。留在北京負責交涉的恭親王奕(咸豐帝之弟),主張與英法議和,他認為太平天國才是朝廷致命的“心腹大患”,應該暫與列強妥協,優先鎮壓太平天國。

在此背景下,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侗本l約》是《天津條約》基礎上的繼續與擴大。兩次條約約定了以下內容:

 

(1)開天津及長江沿岸的漢口、九江等十一地為通商口岸。

(2)外國人得往中國內地游歷、通商。

(3)洋貨運銷內地,只納子口稅百分之二點五,不再納厘金稅。

(4)外國公使得駐北京,有權與中央政府直接交涉。

(5)允許華僑出洋。

(6)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7)1853年始設于上海的外國人稅務司制度在其他各通商口岸實施。

(8)各式公文中不得提書對外國蔑稱的“夷”字。

(9)鴉片貿易合法。

 

另外,在與法國簽訂的條約中還規定傳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俄國也借1858年的《中俄璦琿條約》侵占了黑龍江以北地區,借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侵占了烏蘇里江以東的沿海各地。結果,俄國在遠東地區獲得了不凍港海參崴,并開始著手將該地建設為軍港,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即“征服東方”的之意。

1861年,奕設立總管外交事務的機構總理衙門,列強與清朝進行交涉變得容易了。當時,太平天國也改變了對歐洲各國的態度,試圖尋求締結條約之路。但是對于借《北京條約》大幅度擴大了利益的列強來說,太平天國已經不是他們理想的合作對象了。隨后,列強明確表示支持清政府,轉為協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怀柔区| 遂溪县| 东丽区| 江都市| 青龙| 通辽市| 宣城市| 登封市| 正安县| 萨迦县| 沁水县| 长岛县| 永安市| 云和县| 北川| 焉耆| 无锡市| 奇台县| 城固县| 平凉市| 崇州市| 五原县| 慈利县| 乌拉特前旗| 杨浦区| 镇安县| 武冈市| 泾川县| 阳城县| 新泰市| 乃东县| 甘南县| 忻州市| 沈丘县| 德庆县| 砚山县| 行唐县| 武乡县| 额济纳旗|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