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田式烹飪法 2 切法與加熱方法視導管狀態而定
蔬菜體內有無數根用于吸收水分的“導管”。初期蔬菜還處于生長階段,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體內的導管又細又多。要是把這一時期的蔬菜切成圓片(橫著切),就很容易產生澀味,因為蔬菜一旦意識到導管被切斷,會立刻進入防御態勢。反之,晚期蔬菜的導管已經完成了它的職責,導管本身已經很粗了,但蔬菜的含水量會下降。正因為不同時期的蔬菜有著不同的特征,我們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切法與加熱方法。


初期豎著切,晚期橫著切
初期蔬菜含水量高,所以要豎著切,盡量不切斷導管。到了晚期,蔬菜的含水量會降低,皮會變硬,所以,橫著切口感會更好。

初期用“油”,晚期用“水”
初期蔬菜含水量高,很適合用油炒或炸。晚期蔬菜的含水量低,最好用煮或燉這樣的烹飪手法,為蔬菜補充水分。
內田式法則2 初期豎著切,晚期橫著切⑧。這條法則幾乎適用于所有蔬菜。只要根據蔬菜所處的時期改變切法,成品的口感就會截然不同。大家不覺得這是個很簡單的訣竅嗎?希望大家都能親自實踐一下。
⑧初期豎著切,晚期橫著切(詳見P.14)
菜刀的用法也與蔬菜會不會產生澀味有關。我建議大家切菜的時候多用“劃”的動作(詳見P.17)。只用刀尖,輕輕一拉就行了。這么切不容易傷到纖維,不會給蔬菜帶來多余的負荷。如果你把菜刀狠狠“按”進蔬菜里……我仿佛都能聽見蔬菜的慘叫聲了。這么切會把纖維壓爛,產生澀味,影響口感。
還有一點,請大家務必注意:綠葉菜最怕金屬。它們會和菜刀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澀味,影響成品的口感。所以綠葉菜最好不要用菜刀切,而是用手去“摘”或“撕”(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