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品質溝通:化繁為簡,樂在其中
- 楊帆
- 2602字
- 2019-01-05 03:24:21
1.6 領導問我意見,我是說還是不說
情境
小雪剛剛參加工作時間不長,協助領導做些采購的前期信息收集工作。這一天,小雪把幾家企業的報價和資料送給領導。領導問她:“你看這幾家供應商選擇哪家比較好?”小雪想領導既然問了,就要回答,于是老老實實地說:“我覺得啟航還行。”領導又問:“為什么?和別家比它的優勢在哪里?”小雪當時愣了一下,因為沒有想到領導會問這個問題,但還是按照自己的感覺說:“這幾家的價格都差不多,啟航他們家的產品型號比較全,可選擇的余地比較大。”領導用鼻子“嗯”了一聲,沒再說話。小雪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
后來領導選的不是啟航,小雪堅定地認為自己說了錯話,以后領導征求她的意見時就不太敢說了。她發現一起入職的小青在領導面前很敢說話,領導也好像很愿意聽的樣子,每次都笑瞇瞇地看著小青。
有一次,領導問小青:“你去幾家供應商都實地考察了,你覺得公司應該采購哪家的?”小青說:“領導,綜合考慮實力、價格和供貨能力,有兩家還不錯,也各有優勢。鑫程公司……新華公司……”領導聽得很認真,最后選了新華公司。
情境分析
僅僅提出建議這一件事情,小雪和小青在領導心目中的位置就不同了。因為小青顯然有備而來,給領導提建議時,條理清晰,分析準確,而且把決策權交給了領導;小雪則直接給領導一個答案,客觀上有主導領導的嫌疑。
如果領導征求你對決策的意見,最好的做法是像小青那樣,第一步,給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第二步,有理有據地說明理由;第三步,等待領導決策。這就要求你在匯報前做好準備,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因為如果你也拿不出具體意見,說明你對工作的思考是不夠的;如果你直接給領導一個建議,又可能讓領導感覺自己被操控。所以,最好的選擇是給領導做選擇題,即讓領導知道你對工作有想法,又不給領導增加壓迫感。
提出建議的三個步驟如圖1-5所示。

圖1-5 提出建議的步驟
第一步:讓領導做選擇題
我們匯報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個,所以需要選擇。這種選擇是領導最主要的管理行為,也就是決策,決策也是領導與員工之間最大的區別。所以,在給出建議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第一,不能代替領導決策;第二,不能把問題推給領導;第三,為領導決策提供條件。
不能代替領導決策。有的新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最優選擇,所以在語言上就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愿望,雖然表面上看決策權在領導,實際上,暗藏著主導領導的意味。
福林和小梅最近在做一項活動策劃,產品是一款休閑食品,面對的消費對象主要是年輕人,活動方式是贈送、品嘗。有幾個意向活動地點:大型超市、大型百貨公司、電影院、文化街區、美食街、地鐵口等。領導征求他們關于地點的意見,小梅說:“我建議電影院或美食街。因為從精準促銷的角度看,第一,這些地方年輕人比較集中;第二,年輕人停留時間比較長;第三,這兩個地方他們有品嘗欲望。要說利弊,電影院可能數量上沒有美食街人多,但品嘗的可能性更大。領導,您看看選擇哪個呢?”
福林在小梅說話的時候,就有點兒坐立不安,因為他覺得小梅的建議根本就不可行,所以小梅剛一說完,福林就趕緊搶過話來說:“領導,我覺得要做促銷,那就得做得轟轟烈烈,有影響力,否則促銷有啥用?就去地鐵口,趕在年輕人上班的時間,地鐵口的人流量大,保證有很多人來品嘗。領導,您說呢?”
領導看了看福林和小梅說:“小梅的建議還是比較靠譜的,這樣,你們先調查一下看看哪些電影院和美食街比較適合?”然后領導站起來就要走。
福林還跟在領導的后面說:“領導,我真的覺得地鐵口更合適。我也在地鐵口看到過不少促銷活動,要不您再考慮一下?”
領導像沒聽見一樣,轉身走了。
這個例子中,福林的做法不是給領導提建議,而是企圖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領導。通常年輕下屬對很多問題的理解比較表面化,考慮問題不夠深入,所以會提一些比較自以為是、膚淺的建議,這都沒有問題,作為領導都能理解,因為這是經驗和能力問題。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領導,這就是態度問題了,因為里面蘊含著你的自大和對領導的輕視。
不把問題推給領導。公司派王經理和林峰一起出差,去見一個比較重要的經銷商,和經銷商談新品銷售的問題。王經理對林峰說:“小林,你把資料準備一下。”林峰說:“經理,都準備啥呀?”王經理用疑惑的眼神看了林峰一眼,說:“你去問問部門的其他同事。”
林峰哪里問得不對?如何做是正確的呢?
既然領導讓你準備資料,就是希望你能夠自己開動腦筋。如果凡事都需要領導事必躬親,那你的作用又在哪里?如果你不發揮作用,為什么要雇用你?所以,當領導安排工作或需要聽取你的建議的時候,不要把問題直接拋給領導。領導不是你的父母,沒有義務照顧你。
為領導決策提供條件。領導聽取匯報,征求你的意見,最終只有一個目的:為決策做準備。所以,你有義務為領導決策提供相應的信息。有的新人有疑問:我怎么知道領導決策需要什么?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員工,由于對工作流程、工作狀況、領導風格等都比較了解,所以能夠很迅速地判斷并且滿足領導的需要,但是對于新人來說,這的確比較難。
任何經驗都是從實踐中來的。要想為領導決策提供相應條件,就要做到換位思考。要不斷地問自己:“如果我是領導,我需要哪些信息才能夠決策呢?”在一次次與領導的交集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體會領導的需要。
永遠記住:決策是領導的主要工作。所以,要給領導兩個以上可供選擇的意見和建議,讓領導從中選擇。
第二步:清晰說明理由
僅僅給出兩個選擇還是不夠的。當我們聽到一個結論的時候,總會產生疑問。比如,你說“我的工作很辛苦”,聽者一定會有疑問:“為什么?你的工作哪里很辛苦?”同樣,當你說出兩個選擇的時候,領導也會有疑問,所以要有理有據地說出自己的理由。
比如,在福林和小梅做活動策劃的例子中,小梅說“我建議電影院或美食街。因為從精準促銷的角度看,第一,這些地方年輕人比較集中;第二,年輕人停留時間比較長;第三,這兩個地方他們有品嘗欲望”。小梅在講完建議之后,對理由做了說明。一方面,顯示出建議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另一方面,這些理由可以在領導決策的時候作為參考依據。
第三步:等待領導決策
當你說完建議之后,就可以等待領導決策了。有時候,領導會有片刻沉默,因為領導也需要在大腦中對這些素材進行加工,不要著急,要給領導留出思考的時間。如果領導一時沒有做出決定,也不要急于催促領導,可以約定時間再來詢問。
標準話術:領導,那您先忙,我過一會兒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