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奮斗者為本:任正非引領華為的方法和故事
- 成正心
- 1119字
- 2019-01-05 03:18:51
◇舉賢不避親
雖然國內大多數一流企業的領導者都認可應該杜絕任人唯親,但一直以來,管理者也有一個分歧:到底是舉才要避親,還是舉才不避親?
就拿萬科這家企業來說,公司一直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親屬不共事,舉賢不避親。”作為創始人,王石首先就不讓自己的親戚、朋友、同學進入公司工作。即使這些人當中有可用的人才,萬科還是做出了有利于平等競爭的選擇。
蒙牛也是一樣,牛根生規定蒙牛管理層成員的直系親屬一律不能進入公司,一律不能往企業塞人,管理層成員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使命以后必須退出管理崗位。
雖然任正非杜絕任人唯親,但與王石、牛根生不同的是,他并不反對真正有能力的親屬到華為上班,而是主張舉賢不避親。在任正非看來,只要華為人的親屬有真材實料,就可以到華為應聘,也有資格成為華為的一員。因而,華為一直堅持任人唯親和任人唯賢相結合的制度。
任正非所指的任人唯親和傳統意義上的任人唯親是不一樣的,任正非所說的親,是指認同華為企業文化的所有人,甚至包括可以被塑造成認同華為企業文化的人。任正非的三姐妹都在華為上班,但她們都是普通的員工,月收入也很低,并沒有因為任正非的關系就被另眼相看。
任正非倡導的舉賢不避親也是有條件限制的,就是不能任人唯親或任人唯情,要避免只用親近的人或憑感情用人的現象;也不能持有偏見,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而要公正、民主、透明。
為了避免讓“舉賢不避親”演變成“任人唯親”,華為不主張中層以上干部向公司推薦大學本科以下學歷的人員。如果中層以上干部堅持要推薦低學歷人員,就必須承擔連帶責任。而且,凡是被推薦進入公司的員工,報酬都按照最低標準,3個月試用期過后,他們還要經過經營團隊討論通過才可以留用,并且每年都要經受一次考核。在這種嚴格制度要求下,華為沒有錯過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也沒有讓管理者的親屬“混”進公司。
總之,我們要意識到組織最核心的需求就是績效和發展,而企業的績效來源于每一位員工的努力。從選對人、用好人的角度來看,任用能夠創造良好績效的人員是保證企業績效的根本,而這里的“人員”自然也包括管理者身邊的一些有能力、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
所以,舉賢不避親是一種可行的辦法,它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人才,從而推動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智慧小語
1.關系戶是企業公平競崗的破壞者,企業絕不能隨便錄用。
2.越是關系近的人,管理起來越困難。管得嚴格容易傷感情,管得太松就沒有效果。進退兩難中,很容易影響到管理工作的質量,這對帶隊伍是非常不利的。
3.關系戶通常會仗著自己特殊的身份,在企業中為所欲為,這會讓其他員工對管理者心生不滿,也會對企業大失所望。
4.對于那些認同企業文化、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雖然他們是管理者的親屬,但管理者可以考慮錄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