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表達:開口就能說重點
- 牛津
- 1344字
- 2019-01-10 16:36:29
金字塔原理,讓結論先行
由于說話習慣,通常對于一件事情,我們總是習慣以流水賬的方式講述。就像小時候寫日記一樣,我們本來是想記錄一件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但是翻開日記本時,卻這樣寫:“早上起床,吃早飯,學校集合……”寫到最后才說大家被動物園中的大老虎嚇了一跳。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說,但是如果時間有限,或是對方根本不喜歡我們的長篇大論,我們很可能就會失去繼續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而如果采用金字塔原理,讓結論先行,然后再解釋具體原因,便能突出說話的重點,讓對方更容易理解。
這里有兩個故事,你更喜歡哪一個版本呢?
版本A:
一年除夕,一位白發老人把兩張紅紙貼在門上,然后點燃了蠟燭和爆竹,嚇跑了怪獸。哦,對了,這個怪獸常年居住在海底,頭上長著觸角。這個怪獸叫“年”,而且怕火光、紅色和響聲。人們每年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燭火通明,貼上紅紙,燃放爆竹。這是因為每到除夕,“年”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破壞莊稼。
版本B: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這個怪獸頭上長著觸角,十分兇猛,平時深居海底,但是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破壞莊稼,人們為此擔驚受怕。
這年的除夕,村里來了一位須發老人,幫助村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在門上貼上了兩張紅紙,點燃了蠟燭和爆竹,“年”就被嚇跑了,原來“年”怕紅色、火光和炸響。于是,從此以后,每年除夕,家家都燭火通明,貼紅對聯,燃放爆竹。
同樣一個故事,版本A讓人摸不著頭腦:為什么人們點燈火、貼對聯、燃爆竹就把怪獸嚇跑了?這個怪獸是怎么回事?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看似是想要采用倒敘的手法講故事,但是講出來卻毫無重點與邏輯可言。
而版本B則采用了金字塔原理,先講述村里來了一位老人,幫人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然后再細講是怎么做到的。相對而言,版本B的故事思路更清晰:哦,一個怪獸叫作“年”,因為每到除夕就上岸傷人性命,所以人們想辦法趕走了它。
所以對于一些復雜的話,最好采用金字塔原理,先說事情的結果,然后再分析事情發生的原因,這樣便能有條理、有邏輯、有重點地把事情講清楚。
經理讓小李安排一個會議,小李說:“經理,王主任說他今天有事來不了;周總監出差了,明天晚上才能趕回來;趙主管說會議可以晚一點開,不過最好是在明天中午以后,因為在這之前,她沒有時間。還有,明天的會議室被其他部門占用了,所以您看要不把會議安排到周四?”
經理聽得一頭霧水:“你重新給我理理,想好怎么說再來向我匯報!”
小李也一頭霧水地關上門出去了,心想:自己說的沒錯啊,該說的事一件沒落下,不該說的話一句也沒說,怎么就惹經理生氣了呢?同事小胡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你講了半天才建議把會議安排在周四,還講了一大堆沒用的,毫無邏輯,沒有重點,難怪經理會生氣。”
小李聽后恍然大悟,把自己的話整理了一番,再次推門進來:“經理,我建議把今天的會議改到周四。因為王主任和周總監今天來不了,所以今天不行;而明天會議室又被占用,所以明天也不行。您看這樣行嗎?”
經理聽完點了點頭:“那就這樣安排吧。”
越是復雜的事情,越需要先講出結論,這樣才能讓對方第一時間聽明白你的講話內容。金字塔原理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論,先說結論,然后再講述事情的經過,這樣對方才會迅速理解你的用意,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