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歲兒童好性格養成書
- 劉夏米
- 827字
- 2019-01-10 17:40:42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的卡斯比教授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共同做了一項別具一格的實驗:他們找來了1000名3歲的幼兒,然后經過一番調查分析,把他們分為5種類型,即充滿自信型、沉默寡言型、良好適應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
研究人員對這些幼兒進行了觀察跟蹤,等到他們26歲的時候,與他們進行了會談,并通過其他方式了解了他們成年后的性格,最后研究人員把實驗內容匯總到一張表格中,表格內容如下:
幼兒成長性格調查表

根據表格得出的結論,讓卡斯比教授十分驚訝,這些3歲幼兒的性格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后的性格。為此,他指出,0~3歲是幼兒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幼兒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接觸什么樣的人,都會影響其性格的形成。
其實不僅是卡斯比教授的實驗,很多科學研究都直接或間接表明,孩子出生后的3年對其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在這期間,腦重量從出生時的370克增加到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隨著大腦逐漸發育,大腦中控制情緒的各部位也逐漸發育起來,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是良好性格的一部分。
再有就是印度“狼孩”的真實事例表明,人的知識和才能并非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后天實踐的結果,人一旦錯過了3歲之前的學習關鍵期,即使后天教育也很難彌補。印度“狼孩”卡瑪拉被人發現時差不多七八歲,但是他不會說話,不能直立行走,后來經過專業人員的護理,卡瑪拉雖然學會了走路,但是直到16歲左右,他也只會幾十個單詞,其智商水平僅僅相當于正常孩子三四歲時的水平。
除了先天因素外,后天教育也很重要,孩子會通過模仿學習形成獨特的性格。如果父母沒有抓住這段學習關鍵期,孩子的良好性格沒有形成,那么以后就很難形成了,因為孩子已經錯過了最適宜“發芽”的時期。另外,在這段時期內孩子身上還可能發展出不良性格,而不良性格一旦形成,再去改正是十分困難的,因此,父母一定要緊緊抓住0~3歲這段關鍵時期,耐心教導,培養孩子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