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溫克族精神文化
- 杜拉爾·斯爾·朝克
- 4952字
- 2019-02-28 15:03:43
第二節 思想文化與人
談及鄂溫克族的思想文化,還應該認真分析其思想文化中對于人及人之尊嚴的思想認識或解釋。在前文我們已經交代過,鄂溫克人在思想深處把自然界的一切看得比人重要,他們堅定不移地認為是大自然創造了人類,所以對于人尊嚴的認識也植根于這一觀念。在他們看來人的尊嚴,應該和他尊重不尊重大自然有關,一個有人格尊嚴的人應該尊重大自然,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辦事,應該遵從大自然的自然法則來安排生命、生存、生活。反過來講,如果破壞自然環境、違背大自然的規律辦事,不按自然法則安排人生,那么這個人就會過上沒有尊嚴的生活,人們會瞧不起他、唾棄他、拋棄他,把它視作敗類。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鄂溫克人傳統思想文化里認知的人的尊嚴,幾乎跟富貴貧賤、官位高低、社會地位沒有太大關系,主要和人是否尊重大自然、是否呵護與珍愛生存環境等有關。在他們看來,這是做人,也是培育和樹立人尊嚴的基本準則,是人處世的準繩或者說最起碼的要求。因為在鄂溫克人的思想文化里,大自然及其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高于一切,是最值得尊重和珍惜的生命依靠,如果沒有了大自然和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或者說大自然和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被破壞、毀滅,人類就會自然消亡。正因為如此,鄂溫克人的思想文化和思想哲學中,把尊重自然,呵護和珍愛自然環境的人視作最有人格尊嚴的人。
在這一思想文化的基礎上,鄂溫克人還進一步認為,一個尊重大自然和珍愛自然環境的人,同樣能夠珍愛大自然及其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及其人類自身的生命。換言之,一個人連養育人類的大自然及其自然環境都不愛護,他怎么能去愛護大自然養育的人或人類本身呢?!自古以來,鄂溫克人用這樣堅定的認同感、認知態度和思想文化對待人與人的尊嚴。與此同時,鄂溫克人把那些為了保護大自然和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不怕任何困難險阻而努力奮斗的人和精神看得很高。進而,他們將這樣的人格尊嚴升華到整個民族共同的精神內涵,置于整個民族的一切利益之上。鄂溫克人認為,一個人有了大自然和自然界的大愛,對于養育自己的美麗富饒的土地、江河、山林的大愛,才會有最偉大、最純粹的、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格尊嚴,才會為此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的一切和一切的生命。反之,他就是一個沒有尊嚴的人,是一個沒有靈魂和思想的人,也是一個低級趣味的人,他的生命如同行尸走肉,成為失去生命和生活意義的人。在他們看來,有的人有人格尊嚴,有的人根本就沒有尊嚴,沒有尊嚴的人為了個人利益,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和欲望,會貪婪無度地占有和掠奪自然資源,進而毀滅性地破壞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甚至,在這一心理或思想的驅動下,那些人格尊嚴缺失的家伙,會為了掠奪財富而發動戰爭,侵略他國領土,毀滅他國自然環境,屠殺他國百姓。鄂溫克人認為,這種人都是人類的敗類,屬于沒有人格尊嚴且沒有思想和靈魂的人。毫無疑問,他們承認人格尊嚴同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修養、道德風尚、道德觀念有關系。鄂溫克人的生存態度、生存理念、人生哲學,明確地告訴他們,一個從小就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有完美的道德取向、道德修養、道德風尚、道德觀念的人,會有高尚的人格尊嚴,他們會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生存環境、生態環境、自然環境。比如說,鄂溫克人會告訴孩子們,草原上、山林中、江河里不能扔垃圾。玷污了大自然、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那么他就會被瞧人們不起。人們將那些弄臟、玷污、破壞生活環境、生態環境、自然環境的人看成壞人、惡棍、罪人,看成是沒有人格尊嚴的低級趣味的人,看成是一個沒有道德修養的人。鄂溫克人認為,一個有修養、有人格魅力和尊嚴的人,不會隨心所欲地踐踏自然界和自然環境中的任何生命。因為,所有生命的尊嚴都是神圣不可侵害、侵犯、毀辱和踐踏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人的尊嚴同人自幼接受的教育、養成的習慣、孕育的倫理道德、思想理念及道德包含的思想意識,以及同不斷提煉升華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和高貴品質有關。毋庸置疑,所有這些自然成為人行為準則的基礎,也是所有行為產生的思想根源,是判斷人的行為正確與否的重要條件。進而成為能否被社會、公眾、他者所尊重、認可、接受,獲得正常人的定位而過上體面生活的根本保障。由此,鄂溫克人認為,人格尊嚴應該具有個體性和主體性的價值內涵,并同個體的和社會主體的命運緊密相連,是同一般意義上的尊嚴和至高無上的人格尊嚴相互作用的產物。他們還認為,人的尊嚴是人格尊嚴的精神實質及核心要素,正因為如此人的尊嚴跟人的理性思考、理性思想、理性認識、理性判斷直接相關。
總而言之,鄂溫克人把人的尊嚴和人格尊嚴,同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以及人對自然的態度、人對自然的認識緊密相連。也就是說,他們堅定不移地認為,人的存在、習俗、行為、命運、思想、道德、倫理、真理、信仰等,都跟人與賴以生存的自然界間建立的關系,以及對于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生活環境采取的態度有關。他們也是,通過這一切來觀察、思考、判斷人應有的修養及人格尊嚴。
對于人的生存價值,鄂溫克人在他們的思想文化中有獨到而特殊的認知。在他們看來,人生存價值的體現,和人格尊嚴有必然的內在聯系,人的生存價值及其人的價值完全可以體現在人和自然界之間建立的關系,人對自然界的看法,人對自然界的態度上。也就是說,他們把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和自然環境,作為衡量人生存價值的重要指標,甚至視作人價值的重要表現形式和載體。鄂溫克人認為,人的思想文化和思想意識往往表現在,人的行為準則和生活上、人與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間建立的各種復雜關系等方面。反過來講,所有這些無可懷疑地證實人的存在及存在的價值,人的存在價值就是人的生存價值,人的生存價值就能夠體現出人的價值,這種人的存在價值的認識和理解,不會更多地關注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可能更多地看人與自然界及自然環境間產生和建立的關系。
人作為價值主體從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中獲取生活所需的一切,享用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的物質的或精神的財富,這種價值應該歸功于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是自然界及自然環境本身體現出的價值。然而,當人類作為價值客體去保護、修復、優化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的時候,就會對自然界及自然環境產生積極作用,這時所產生的價值屬于人或人類自己。換言之,人類的奉獻是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體現出的存在價值,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的奉獻是人類的價值。在他們看來,無論是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對人的價值,還是人對于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的價值,都是作為客體的人與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的價值。那么,作為客體的人的存在價值,毫無疑問表現在對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的積極作用方面。從這意義上講,人有什么樣的生存價值,就會有什么樣的生存自然環境。再進一步分析,人生存的自然環境自然而然地影響自然界的變化。反過來說,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也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價值,這與人們常說的“環境改變人”“有什么樣的生存環境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價值”等密切相關。比如說,鄂溫克人生活在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大小興安嶺,他們就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愛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從不隨心所欲、貪得無厭、破壞性或掠奪性地索取自然界及其自然環境。摘食野果時從不折斷樹枝,而是一粒一粒小心翼翼地摘下來食用;當作燃料用的柴火也是山林中自然淘汰或死亡的樹木,從不砍伐生長期長的筆直高大的樹;生活垃圾或污水從不倒入河水或亂扔在原野上,而是埋入坑里,然后還要用草皮蓋好。在鄂溫克人看來,珍愛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或自然環境就是他們人生價值、生存價值的最好體現,也是他們最珍貴、最美好、最高尚、最自豪的人生價值和人的存在價值。
與此同時,鄂溫克人還認為,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價值,同樣無一例外地體現在人對社會的奉獻,以及人對他人的奉獻。人有多大的奉獻,就會體現出多大的價值。人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去做對社會和他人有用的事情,奉獻自己的愛心、勞動、智慧和能量,今而為人類的和諧、文明、進步積極發揮作用,這些也是人自我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得到社會和他人的尊敬。這種人生價值所主張的精神,應該是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奉獻。那么,這種被他者、被公眾、被社會認可的自我價值最后歸屬于社會價值,成為被公眾和社會接受的社會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鄂溫克人傳統意義上認定的人的價值、人存在的價值等也發生一定變化。其中,已有了同人的倫理道德、思想意識、受教育情況,以及經濟收入、政治身份、社會地位等相關的一些內容。而且,現代社會帶來的這些觀念,人的價值定位中,似乎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鄂溫克族中青年人來講,傳統的人的價值包括生存價值理念已經逐漸淡化。與此相反,那些現代社會的價值理念卻越來越被置于重要位置。
對于鄂溫克人來講,人格尊嚴及人的價值體現,都和人的智慧有關。鄂溫克族獨特的思想文化的本質屬性告訴他們,人類的智慧同樣屬于自然界,是自然環境的產物。也就是說,人類智慧的開發與發展,與人們觀察自然界、自然物種、自然環境、自然規律,從中發現事物存在的基本原理與必然規律,進而進行科學解釋和認識有關。他們的這一認識論中,包含有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鄂溫克人之所以有這些獨具特色的思想文化,毫無疑問同他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同時也和他們早期經營的狩獵生產活動有關。他們傳統的思想文化認為,在人類早期生活中最為智慧的勞動就是狩獵生產。在狩獵生產活動中,人與有智慧的不同野生動物打交道,當人的智慧超越作為狩獵對象的野生動物時,人就會獲得獵物,人的智慧戰勝不了野生動物的智慧人就成為它們的獵物。從這個意義上講,獵場就是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智慧較量的場所,這極其殘酷又現實的獵場是對人類智慧的最大考驗。在如此殘酷的生死智慧較量中,狩獵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使用、生產工具的功能和作用、狩獵方向和路線、獵場的選定、狩獵方式與方法、狩獵的策劃和謀略等,均需要人具備超越狩獵對象的智慧。那么,這些智慧的獲得,應該同鄂溫克族先民在狩獵生產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知識、智慧有關。同時,當然也和后來人不斷探索和創造性地發展狩獵智慧有關。從白令海到鄂霍次克海,再從東西伯利亞海到拉普帖夫海乃至到阿拉斯加灣,從貝加爾湖到大小興安嶺乃至到庫頁島都曾是鄂溫克族先民的獵場,他們創造了寒帶寒溫帶和溫寒帶沿海地區、山林地帶最為燦爛的狩獵文化。
除了以上討論,鄂溫克人還認為,人的智慧跟遺傳基因、后天的教育、智慧的開發,以及有思想、有探索和創造精神的勞動實踐有關。人的智慧同人的遺傳基因有關,一個有智慧或者說充滿智慧的人,一般都有健全的思維功能。另外,人的智慧也跟人出生后受到的教育,以及智慧的開發程度有關,同時承認人接受的開發智慧的教育及其形式和內容都有所不同,有人是從積累豐富勞動經驗、勞動知識、勞動智慧的人那里接受教育,也有人尋求宗教修習,更多的人上學接受正規教育并開發智慧。毋庸置疑,教育資源最多、開發智慧最理想的自然是上學接受系統、全面的教育。在鄂溫克人的思想文化中,人們開始接受正規教育以后,人的智慧有了飛速發展。
鄂溫克人還認為,勞動是人與生俱來的生存本領。然而,有思想的和有創造性的勞動是人類勞動實踐所積累的智慧之結晶。智慧的積累,同人類認知自然界及其規律有關,也和人類在受教育的基礎上主觀能動地深度開發和科學使用智慧有關。同時,他們也強調獲得任何一個智慧,必須要經過很多磨難和不放棄的拼搏與追求,需要堅定的意志和信念,否則人很難能獲得真正的智慧,也很難付出智慧的勞動。為此他們深信,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堅強而有自尊的人、胸懷大志的人、有思想和理想信念和有希望的人,也是一個幸福的人。他不是猶豫不決、意志脆弱、知難而退的人。鄂溫克人傳統的思想文化也同時也強調,人不管有多大的智慧,一定要淡化塵世的物欲與不切實際的幻夢,要學會來去隨緣、遵從自然法則,要追求腳踏實地的求真務實,要學會知足者超脫和常樂,要明白只有寧靜慎思才知天下真情實景,要學會用微笑和智慧戰勝挑戰與困難。他們的思想文化還承認,有智慧的人應該有一顆感恩和孝順的心,應該有善良的人心與高貴的人性。在鄂溫克人看來,智慧就像伴隨人生的一陣清風,可以吹散生命旅途中的迷霧,讓人心煥發出燦爛美麗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