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部穴位
01.肝俞穴
肝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具有疏肝利膽、益肝明目、行氣止痛等功效。
刮痧手法:叉刮、點刮、橫刮。
主治:脅痛、黃疸、目疾、癲狂、脊背痛等。
02.肩井穴
肩井穴系足少陽膽經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具有疏導水液的功效。
刮痧手法:豎刮、橫刮、點刮。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舉、頸項強痛、乳癰、中風、瘰疬、難產、諸虛百損等。
03.肺俞穴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于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該穴具有排腎和肺的水濕、滋養毛發等作用。
刮痧手法:點刮、豎刮、叉刮、橫刮。
主治:發熱、咳嗽、咯血、盜汗、鼻塞、毛發脫落、痘、疹、瘡、癬等。
04.厥陰俞穴
厥陰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可外泄心包之熱。
刮痧手法:橫刮、豎刮。
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悶、牙痛等。
05.心俞穴
心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具有寬胸理氣、通絡安神的功效。
刮痧手法:豎刮、叉刮。
主治:心痛、心悸、胸悶、氣短、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癇病、夢遺、盜汗等。
06.關元俞穴
關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腰部,當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該穴可外散小腹內部之熱。
刮痧手法:點刮、豎刮、橫刮。
主治:腰骶痛、腹脹、泄瀉、小便頻數或不利、遺尿等。
07.腎俞穴
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位于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具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功效。
刮痧手法:叉刮、豎刮、點刮、橫刮。
主治:遺尿、小便不利、水腫、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白帶、耳聾、耳鳴、咳嗽、氣喘、中風偏癱、腰痛等。
08.大腸俞穴
大腸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本穴具有理氣降逆、調和腸胃的功效。
刮痧手法:豎刮、叉刮、橫刮。
主治:腹脹、泄瀉、便秘、痔出血、腰痛、蕁麻疹等。
09.會陽穴
會陽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在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此穴具有散發水濕、補陽益氣的作用。
刮痧手法:豎刮、叉刮、橫刮。
主治:大便失禁、泄瀉、便血、痔、陽痿、帶下等。
10.風池穴
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該穴具有壯陽益氣的作用。
刮痧手法:豎刮、點刮。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衄、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等。
11.風門穴
風門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它具有運化膀胱經氣血上達頭部的作用。
刮痧手法:點刮、橫刮。
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等。
12.胃俞穴
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功效。
刮痧手法:豎刮、橫刮。
主治: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等。
13.大杼穴
大杼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該穴具有清熱除燥的功效。
刮痧手法:豎刮、點刮、橫刮。
主治:各種骨病(骨痛,肩關節、腰關節、骶關節、膝關節痛)、發熱、咳嗽、頭痛、鼻塞等。
14.環跳穴
環跳穴是足少陽膽經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該穴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刮痧手法:叉刮、豎刮、點刮。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風疹、挫閃腰痛、膝踝腫痛不能轉側等。
15.脾俞穴
脾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該穴具有健脾和胃、利濕升清的功效。
刮痧手法:點刮、叉刮。
主治:腹脹、黃疸、嘔吐、泄瀉、痢疾、便血、水腫等。
16.玉枕穴
玉枕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在后頭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粗隆上緣的凹陷處。該穴具有升清降濁的功效。
刮痧手法:點刮、橫刮。
主治:頭項痛、目視不明、鼻塞、足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