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拜占庭旅程

St. Mark's Basilica Basilica di San Marco

圣馬可大教堂

從威尼斯圣露西亞火車站(Santa Lucia Train Station|Stazione Ferrovia di Santa Lucia)出來,也許你正有點兒發(fā)愁怎么樣辨別手上地圖的方位。不要緊,只需要左轉,順著人流最多的地方一直往前走,偶爾迷惘的時候留意一下街角墻上有沒有黃色的路牌寫著“San Marco(圣馬可)”,順著它的箭頭的方向,你就會看到圣馬可大教堂(圖1.1)。

圖1.1 圣馬可大教堂——主立面

在狹窄的小巷子里穿梭了一個小時后,當開闊的視野——圣馬可廣場及圣馬可大教堂呈現(xiàn)在你眼前時,心臟難免會有小小的震顫!圣馬可大教堂絕對是威尼斯的精神中心:它保存著這座城市的保護者——圣馬可(St. Mark|San Marco)的遺體(他的遺體曾被人偷走,9世紀初,威尼斯水手把圣馬可的遺體從埃及的亞歷山大運送回威尼斯)。它毗鄰并與公爵宮(Duke's Palace|Palazzo Ducale)相連,原來是作為公爵的禮拜堂。自1807年起它便成為宗主教(Patriarch|Patriarca)的教堂,宗主教是威尼斯領轄地天主教教會的最高職位。

圣馬可大教堂華麗的設計和壯觀的金色鑲嵌畫,讓它得名“黃金教堂”(Golden Church|Chiesa d' Oro)。829年,Giustiniano Partecipazio 公爵統(tǒng)治期間,開始修建這個建筑群里的第一座建筑。后來,大教堂毀于一場火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由Domenico Contarini 公爵于11世紀重建的大教堂。

大教堂外部(Cathedral Exterior|Esterno Cattedrale)

大教堂的大殿是免費進入的,不過要做好心理準備,排隊的人總是很多。在進去之前,讓我們在外面轉一圈,先好好欣賞一下它的外表。主立面的造型十分生動,它是不同的藝術風格的混合物,還包含著一個頗為“怪異”但卻很有趣的非宗教的元素:一座和真實馬匹同樣大小的鎏金青銅駟馬雕像(Quadriga)。它是4世紀在君士坦丁堡建造的,1204年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威尼斯軍隊從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將其掠奪而來,運到了威尼斯(現(xiàn)在外面放置的是復制品,原件則保存在圣馬可大教堂的博物館里面)。

主立面下層是羅馬式風格(Romanesque Style|Stile Romanico)(典型的西方宗教建筑),混有拜占庭藝術的元素。由四扇較小的門和正中間的一扇大門構成——都是半圓形拱門結構,下面是支撐的石柱。此外,和那時候西方教堂傳統(tǒng)的灰白大理石雕塑不同的是,在拱門和大門之間的半月形空間(lunette|lunetta)里,是色彩豐富的馬賽克鑲嵌畫(Mosaics|Mosaici)。立面的上層是尖拱門、尖塔,上面有很多天使雕塑,在半月形的上部,同樣還有五彩繽紛的鑲嵌畫。這是拜占庭式(Byzantine Style|Stile Bizantino)、羅馬式和哥特式(Gothic Style|Stile Gotico)風格的混合物(圖1.2)。5個穹頂(dome|cupola)盡管深度各不相同,但都襯托著主立面,并給建筑帶來一些東方韻味。

圖1.2 正門上方頂部的“山形墻”裝飾

半月形拱門里裝飾的馬賽克鑲嵌畫描繪的是圣馬可的生活場景。這些作品的完成經過了一個很長的時間跨度:從12世紀初直到19世紀初,歷時700年!因此,它們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風格,從拜占庭到文藝復興到后來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從左邊數(shù)第一扇門是圣亞爾比門(St.Alipius Gate|Porta di Sant'Alipio):它的鑲嵌畫年代最為古老(1265),描繪了圣馬可的遺體被運送到威尼斯的場景(圖1.3)。

圖1.3 圣亞比爾半月形門上的馬賽克鑲嵌畫

正大門上方的鑲嵌畫也非常漂亮(圖1.4):題材是“最后的審判(The Last Jugement|Giudizio Universale)”。它是在19世紀初由畫家L. Querena(1760—1863)創(chuàng)作的,取代了之前關于同一主題的舊得多的作品。

圖1.4 正大門上的半月形拱門——《最后的審判》

在主立面的右邊墻角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雕塑:它于4世紀用紅色斑巖大理石雕刻而成,名為“四大統(tǒng)治者”(Four Tetrarchs|Monumento ai Tetrarchi)(圖1.5)。意思是兩個羅馬皇帝(Roman Emperors)和兩個“國王”(Kings)(即皇帝設計的接班人)。這是由于4世紀初,根據(jù)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Diocleziano)(284—305在位)的改革,羅馬帝國被分成了東和西兩個部分。

圖1.5 雕塑四大統(tǒng)治者(約300年)

大教堂有一個希臘正十字架(Greek Cross Plan|Pianta a Croce Latina)建筑術語,即十字形的四臂長度相同,這種結構被廣泛使用于拜占庭式建筑。 。每個十字架臂頂部有一個穹頂,正中間有另一個圓頂:一共5個。正中間的圓頂和西邊的穹頂比其他3個大一些(圖1.6)。這種風格是模仿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會(Holy Apostles|Santi Apostoli)。

圖1.6 圣馬可大教堂的希臘正十字架——左邊朝北,右邊朝南

入口大廳(Entrance Ha l|Atrio d'Ingresso)

進入大教堂內部,不要錯過立面和內部之間布滿鑲嵌畫的入口大廳(圖1.7)。它也被稱作“前廳(Nartece)”或“慕道友大廳(Hall of Catechumens|Atrio dei Catecumeni)” 慕道友是指羨慕或尋求信仰或對某種宗教感興趣或認同但尚未接受的人。基督徒又稱慕道友為福音朋友。,是給那些還沒受洗的朋友保留的地方。它占地8000平方米。

圖1.7 入口大廳,朝北

入口大廳里有6個小圓頂,其內部裝飾著以金色為背景的馬賽克畫:其中3個和大教堂的立面相對應,另外3個則依左(北)側而建。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個圓頂,朝著教堂的南面:它被稱為“創(chuàng)世紀圓頂(Dome of Genesis|Cupola Della Genesi)”(圖1.8)。

圖1.8 創(chuàng)世紀圓頂

這個圓頂?shù)慕ㄔ炜梢宰匪莸?3世紀,內飾是豐富多彩的馬賽克,內容被細分成24個篇章:從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6天)開始,再到創(chuàng)造亞當(Adam|Adamo)和夏娃(Eve),并把他們從伊甸園(Eden|Paradiso Terrestre)驅逐,旁邊則是《圣經》里關于亞伯(Abel) 亞當和夏娃之次子,《圣經》記載他被其兄該隱殺害。被他的哥哥該隱(Cain)殺害的情節(jié),以及大洪水和諾亞(Noah)《圣經·創(chuàng)世紀》中的故事,諾亞花了120年建造了一艘根據(jù)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目的是為了讓他與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災難。 的生活。

大殿外面,希臘十字架的右下側,還有恩澤禮拜堂(Enze Chapel|Cappella Enze)(圖1.9)和洗禮堂(Baptistery|Battistero)(圖1.10),里面都有11世紀時美麗的鑲嵌畫。

圖1.9 恩澤禮拜堂

圖1.10 洗禮堂

大教堂博物館(Basilica's Museum|Museo de la Basilica)

在進入大教堂之前,就在前廳右側,你可能已經看到了一段很窄很陡峭的石樓梯,并對它有點兒望而生畏。但是走上去就是大教堂博物館,雖然收費,可是票價很便宜,強烈推薦大家參觀!“馬陽臺”(Horses' Loggia|Loggia dei Cavalli)就在上面,陽臺上有鎏金青銅駟馬雕像的復制品,站在這兒,你可以非常輕松地俯瞰、欣賞整個圣馬可廣場。在一個三月有霧的早晨(每年的三月,威尼托地區(qū)的大霧天氣很常見),當我們爬上“馬陽臺”,只見圣馬可廣場及海、天被一團薄霧籠罩,彌漫著一股神秘的氣息。

博物館里面,在眾多有趣的藝術品之中,鎏金青銅駟馬雕像的原件也是最顯眼的(圖1.11)。博物館相當大,沿著婦女畫廊(Women's Balcony|Matroneo)教會的一部分,為婦女保留。 進入到大教堂左(北)側,沿途能夠近距離地欣賞到很多精彩的鑲嵌畫藝術作品,比如描繪耶穌母親——圣母瑪利亞生活的作品。

圖1.11 青銅駟馬雕像(4世紀)

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俯瞰教堂大殿內部的場景,尤其是當電燈打開整個大殿被照亮了的時候!宏偉的鑲嵌畫彩瓷被金色背景所襯托,傳遞出一種高貴、神圣的氣息。金色是神的顏色,一層薄薄的金箔被鑲嵌在玻璃立方體中,制成“紙皮石(tessera)(一小塊馬賽克方塊石)”。圣馬可大教堂里的墻上、拱頂和穹頂上,有超過8000平方米的馬賽克鑲嵌畫。4個拱廊上方的5大穹頂主宰著教堂大殿所有的空間,圓頂內側及外側都覆蓋著以金色作為背景的、美妙多彩的鑲嵌畫,描繪的是《圣經》(舊約和新約)里的故事,耶穌、圣母瑪利亞、圣馬可及其他圣人的生活故事(圖1.12)。

圖1.12 教堂內部,朝向主祭壇

耳堂(Transept|Transetto)之外的主殿(Nave|Navata Centrale)里,在4個雪花石膏柱支撐的華蓋(Baldachin|Baldacchino)下方,就是主祭壇(Main Altar|Altar Maggiore)(圖1.13)。

圖1.13 主祭壇和半圓形后殿

祭壇背后有一個很大的金色祭壇(Retable|Tavola)(一塊飾板),被稱為“黃金布”(Golden Pale|Pala d'Oro)

在教堂南部的盡頭,你能看到一扇非常大的圓形哥特式窗——玫瑰窗(Big Round Window|Rosone),它于15世紀建造。外面的光線就是通過這扇窗戶進入到教堂里面來的[圖1.14(a)(b)]。

圖1.14(a) 玫瑰窗(朝南)

圖1.14(b) 玫瑰窗頂

黃金布(The Golden Pale|La Pala d' Oro)

黃金布是這個“黃金教堂”金色元素的重頭戲!這個大長方形木板(寬3.34米,高2.12米)上布滿黃金和白銀葉片,并飾有瓷漆,鑲嵌了1401顆寶石和526顆珍珠(圖1.15),極盡奢華。這件藝術作品的上半部分于10世紀,下半部分于12世紀創(chuàng)作于君士坦丁堡。下半部分的周邊描繪的是耶穌的一生,正中間是基督像(Pantocrator Christ|Cristo Signore Dell' Universo)。頂部中間是圣母像(Virgen )。

圖1.15 黃金布

主祭壇后面的后殿(Apse|Abside)的裝飾內容是:基督,宇宙之王。沿著東西軸線的穹頂?shù)膬炔浚枥L的是基督救世的場景。第一穹頂是上帝穹頂(Emmanuel Dome|Cupola Dell'Emanuele)(在希伯來文里的意思是“與神同在”),其裝飾描繪的是基督作為救世主的上帝之佑。

第二個穹頂是升天穹頂(Ascension Dome|Cupola Dell'Ascensione),描繪了基督拯救人類的歷史:在穹頂中心耶穌披著金色的外衣,他的周圍是使徒(Apostles|Apostoli)和圣母瑪利亞,被兩個天使包圍(圖1.16)。

圖1.16 升天穹頂

十字形大殿打橫的部分被稱作耳堂,耳堂的中央部分被主祭壇處的大理石圣像(Iconostasi)源自希臘語,圣像處(Place of the Images)。 分割開來,這件引人注意的裝飾品是著名的雕刻家Jacobello和Paolo Dalle Masegne的作品(1394)(圖1.17)。

圖1.17 圣像

升天穹頂?shù)淖筮吅陀疫吺莾蓚€小一點的穹頂,圣約翰穹頂(Dome of St. John|Cupola di San Giovanni)(向北)和圣倫納德穹頂(Dome of St. Leonard|Cupola di San Leonardo)(向南)。

沿東西軸線的最后一個穹頂是五旬節(jié)穹頂(Pentecost Dome|Cupola Della Pentecoste)五旬節(jié),即基督教的圣靈降臨日(亦稱圣神降臨節(jié))。 :它描繪了慶祝圣靈(Holy Spirit|Santo Spirito)降臨人間及教會的創(chuàng)立(圖1.18)。

圖1.18 五旬節(jié)穹頂

在眾多圣馬可大教堂的藝術品中,還值得一提的是佛羅倫薩大師安德烈·卡斯塔尼奧(Andrea Del Castagno)和威尼斯畫家米歇爾(Michele Giambono)所創(chuàng)作的15世紀突出的鑲嵌畫藝術品。他們的作品在Masculi禮拜堂那里,即耳堂的左下側。

這里有一幅鑲嵌畫,內容是《沉睡的圣母》(Sleeping Virgen|Virgen Dormiente),是由安德烈·卡斯塔尼奧(1421—1457)創(chuàng)作的,它是威尼斯第一件早期文藝復興風格(Early Renaissance Style|Primo Rinascimento)的作品。

旁邊的圣伊西小教堂(St. Isidor' s Chapel|Cappella di Sant' Isidoro)在大殿北側,里面有哥特式風格的鑲嵌畫藝術(從14世紀開始)。它的大門面對獅子小廣場(Lions' Little Square|Piazzetta dei Leoni)(圖1.19)。

圖1.19 圣伊西教堂的正門(14世紀)

圣馬可音樂小教堂(St. Mark's Chapel|Cappe la Marciana)

在結束參觀圣馬可大教堂前,還有一個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享譽國際的圣馬可音樂小教堂——于1403年建立,致力于和弦樂。圣馬可音樂小教堂合唱團是意大利兩大教堂合唱團之一,另一家是羅馬的西斯廷教堂合唱團(Sistine's Chapel Choir|Coro della Cappella Sistina)。合唱團團長曾有作曲家安德烈(Andrea Gabrieli,1532—1585)、喬瓦尼(Giovanni Gabrieli,1554—1612)和克勞迪奧·蒙特威爾地(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等,他們的名字享譽西方音樂界。

鐘樓和圣馬可廣場(St. Mark's Be l Tower and St. Mark's Square|Campanile di San Marco e Piazza San Marco)

圣馬可大教堂的鐘樓(St. Mark's Bell Tower|Campanile di San Marco)(圖1.20)是威尼斯的象征之一。它有一個紅磚建造的長12米的方形底座,高98.6米,位于圣馬可大教堂前一個獨立的位置,其左側(從大教堂面向圣馬可廣場)是圣馬可圖書館(St. Mark's Library|Biblioteca Marciana)(15世紀)。鐘樓的尖頂上是圣加百利天使(St. Gabriel Angel|Arcangelo San Gabriele)的鍍金雕像。

圖1.20 圣馬可鐘樓

鐘樓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由建筑師雅格布·圣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1486—1570)于1513年設計。它經歷了多次修復,并最終在1902年7月14日倒塌。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后來重建的鐘樓,和以前的形狀相同。

圣馬可廣場(St. Mark's Square|Piazza San Marco)(圖1.21)曾被拿破侖稱為“歐洲最大的客廳”,它非常開闊,是圣馬可大教堂東部一個四邊形廣場。相鄰兩側有細長、拱形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即行政官邸(Executive Mansion),被分成北邊的舊行政官邸,由圣索維諾建于1538年;和南邊的新行政官邸,由斯卡莫齊(Vincenzo Scamozzi)建于1640年。第四邊,即圣馬可大教堂正對面,稱作“拿破侖翼(Napoleon's Wing|Ala Napoleonica)”,是1814年由拿破侖的繼子、意大利的總督下令建造的。為了建造這座大樓,拆除了一座建于威尼斯早期的古老教堂St. Geminiano教堂。

圖1.21 《圣馬可大教堂》——加納萊托

在舊行政官邸的盡頭,靠近圣馬可大教堂的地方,有一座鐘塔(Clock's Tower|Torre dell' Orologio)(圖1.22)。它建于1496—1499年,由建筑師Mauro Codussi設計。在它的立面外墻上有一個天文時鐘,上面有一個旋轉平臺,連接發(fā)條移動,每滿一小時,上面的“三個智者”就會游行一次。

在塔的頂部有兩個帶移動手臂的青銅像,叫“威尼斯摩爾人(Venice's Mores|I Mori di Venezia)”(即牧羊人),有一個裝置將銅像手臂與鐘相連,每到整點兩個“摩爾人”就會敲鐘、報時。

Torcello

托爾切洛島

小島托爾切洛(Torcello)也靜靜地詮釋著拜占庭藝術。盡管它建造的年代比圣馬可大教堂要早兩百年,但是它的鑲嵌畫水準很高、非常精彩。和沸騰的圣馬可廣場不同,這里人煙稀少、異常寧靜。

托爾切洛島離威尼斯?jié)暫谋辈窟吔绾芙亲钤绲牧_馬鎮(zhèn)(Altinum),于452年被來自中亞的匈奴人毀滅,他們在阿提拉(Attila)的指揮下?lián)尳倨茐模輾Я诉@里每一個文明的標志。現(xiàn)在,島上有一個非常小的村莊,和小島同名。從Fondamenta Nuove站坐公共汽船(Public Transportation Boat|Vaporetto)出發(fā)到托爾切洛島,大約需要45分鐘。

建議大家購買船票的日票,因為還可以方便到達潟湖上的其他島嶼,尤其是可以順便造訪鄰近的布拉諾島(Burano)和穆拉諾島(Murano)。

島上幾乎沒有常住人口,但是島上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第一個要提到的是圣母升天大教堂(Basilica of St. Mary's Assumption|Basilica di Santa Maria Assunta),也叫大教堂(The Cathedral|La Cattedrale)(圖1.23)。

圖1.23 托爾切洛島——左邊:圣母升天大教堂;右邊:圣弗斯卡教堂

大教堂建于639年,864年建筑發(fā)生了一些結構性變化,1009年改建成希臘十字架結構。由一個中央主殿與兩個走廊(Ailes|Navate Laterali)構成;兩邊各有九個柱子將主殿和走廊相連。

入口處墻上覆蓋著一幅巨大的彩瓷馬賽克鑲嵌畫《最后的審判》(圖1.24),畫面分成6個區(qū)域:第一部分描繪的是“十字架”;第二部分是“耶穌降臨靈薄獄(Descent of Jesu to Limbo|Discesa di Gesu' al Limbo)”(基督教“靈薄獄Limbo”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邊境地帶,在那里沒有受洗的人的靈魂等待著耶穌將他們帶到天堂);第三部分內容是“天使長米迦勒和加百列(Michael and Gabriel Archangels|Arcangeli Santi Michele e Gabriele)”;第四部分的主題是“寶座的準備——天使展示登記了人類所做的善事和惡事的書(Preparation of the Throne|Preparazione del Trono)”(希臘文為Etoimasia);在兩邊描繪的主題是“死人復活(Ressurrection of the Deads|Resurrezione Dei Morti)”:左側是“得救的人(The Saved People|I Salvati)”和“天堂愿景(Paradise's Vision|Visione del Paradiso)”,右側為“該死的人(The Damned People|I Dannati)”。正中心是“天使稱量靈魂(The Archangel Weights the Souls|L' Arcangelo Pesa Le Anime)”。

圖1.24 《最后的審判》

在許多其他珍貴的藝術作品之中,特別指出另一幅在半圓形后殿里的鑲嵌畫:《圣母(希臘語為Hodigitria Uirgin)》(圖1.25)。

圖1.25 半圓形后殿里的鑲嵌畫《圣母》

托爾切洛島上的另一個教堂是圣弗斯卡教堂(St. Fosca Church|Chiesa di Santa Fosca),建于11世紀。

教堂旁邊有一個很有趣的考古博物館,叫“Museo Dell'Estuario”,在那里仍然保留了最初的古鎮(zhèn)Altinum的考古發(fā)現(xiàn)。

Murano

穆拉諾島

這個島比托爾切洛島大得多,并且島上還有很多居民,它非常靠近威尼斯城中心。從Fondamenta Nuove坐公共汽船到和這個島嶼同名的一站,只需要10分鐘。從穆拉諾島的平面圖上可以看到島上有一條主要的運河及其分支流過,許多典雅的宮殿是沿著運河建立的。

穆拉諾島自15世紀以來就是威尼斯藝術玻璃生產的重要中心,游客被免費邀請來參觀穆拉諾島上的玻璃工廠,島上有一個有趣的玻璃博物館(Glass Museum|Museo dell' Arte Vetraria)。

在穆拉諾島有一座建于12世紀的威尼斯——拜占庭風格的宏偉的紅磚教堂圣瑪麗和圣多納托教堂(St. Mary's and St. Donato's Basilica|Basilica di Santa Maria e San Donato)(圖1.26)。它的立面外墻讓人想起拉文納(Ravenna) 拉文納(Ravenna),意大利東北部城市,曾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保留有許多羅馬帝國晚期以及拜占庭時代的鑲嵌裝飾(Mosaics)。 的教堂。它有一個長方形的基地,上面是一個主殿和兩個走廊。地面裝飾的多彩馬賽克,和圣馬可大教堂里的地面相似。

圖1.26 圣瑪麗和圣多納托教堂——外部

在半圓形后殿里有一個很大,以金色為背景的鑲嵌畫《圣母》(GOD's Mother|Madre di DIO)(圖1.27)。

圖1.27 圣瑪麗和圣多納托大教堂——半圓形后殿里的鑲嵌畫《圣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乌兰察布市| 广德县| 宜州市| 西平县| 明溪县| 南和县| 进贤县| 金昌市| 蒙自县| 永定县| 武川县| 靖边县| 永修县| 江永县| 湘西| 武夷山市| 巴青县| 洮南市| 丁青县| 同江市| 锡林郭勒盟| 澄江县| 乌拉特后旗| 阿拉善左旗| 左贡县| 武隆县| 宜宾市| 沐川县| 栾川县| 乌审旗| 阳朔县| 金坛市| 鄢陵县| 都昌县| 龙川县| 襄汾县| 重庆市| 新平| 乌鲁木齐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