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得里亞海的女王:威尼斯藝術和歷史之旅
- 哈莎 (意)白路易
- 2497字
- 2019-02-12 13:30:28
第二章 公爵宮
Duke's Palace Palazzo Ducale
公爵宮
公爵宮最初是威尼斯統治者——威尼斯公爵的居住地及威尼斯政府所在地:眼前這幢巨大的建筑興建于15世紀,是非常華麗又不失優雅的國際哥特式風格建筑。公爵宮坐落在圣馬可大教堂旁邊,面朝大海(圖2.1)。

圖2.1 公爵宮——西面和南面外墻立面
在描述宮殿之前,讓我們先總結一下威尼斯共和國的憲法機關,看看在共和國存在時期(1296—1797),它到底是怎么樣運作的。
正如我們在本書的《前言》中所提到的,在這段時間里,威尼斯完全處在一個獨裁政治之下。權力中心屬于幾個貴族家庭,他們家族的成年男性的名字都被登記在一本被稱為“金書(Libro d'Oro)”的本子上:這意味著他們屬于大議會(Greater Council|Maggior Consiglio)成員,并終身有效。而最高統治者——公爵,就是從這些大議會成員里面選出來的。大議會每年還選出60名成員組成參議院(Senate,Pregadi's Council|Senato,Consiglio dei Pregadi)(后來擴大到120名),享有全部行政權力,公爵就是參議院的議長。為了協助公爵處理政事,還成立了一個“十人理事會(Council of Ten|Consiglio dei Dieci)”,顧名思義,由10名成員組成;后來增加了3個名額,叫做“三態仲裁官(The Three State Inquisitors|I Tre Inquisitori di Stato)”。司法權力則歸“四十理事會(Council of Forties|Consiglio dei Quaranta)”所有,四十理事會也是由大議會任命40名成員組成。
公爵宮始建于9世紀,但在1340年它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造,1492年徹底完工。1574年一場火災后,其內部在建筑家帕拉迪奧的指揮下經過了徹底地重修。
1574—1580年,威尼斯偉大的畫家提香和委羅內塞用他們的畫作裝飾了宮殿內部。
宮殿四層高,有兩個主要的立面,一個面向西部的圣馬可廣場,即毗鄰圣馬可大教堂;另一個面向南方的碼頭,即斯拉夫人河岸大道(Slavonics' Bank|Riva Degli Schiavoni);第三面對著一條小運河,因為嘆息橋(Bridge of Sighs|Ponte dei Sospiri)而著名,嘆息橋的另一端連接到監獄(I Piombi);第四面則組成了圣馬可大教堂的南側。一樓有一個很長的露臺,哥特式拱門延伸到兩側,依著的白色石頭上雕刻著雅致的雕塑。二樓有一個開放的外走廊(Open Gallery|Loggia),由哥特式拱門、鏤空半月形圖案的欄桿分隔。外墻的剩余部分布滿白色和粉色的石頭砌成的幾何圖案。三樓叫做貴族層(Noble Floor|Piano Nobile),宮殿最有代表性的房間位于此層:6扇哥特式窗戶,中間是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陽臺。頂樓則只有一些小圓形窗戶。
宮殿的正門,叫做法令門(Carta's Gate|Porta della Carta)(圖2.2),政府頒布的法令都張貼于此,隔壁就是圣馬可大教堂的南側。這個門由白色的石頭建成,具有典型的國際哥特式風格,是建筑師喬瓦尼(Giovanni)和巴托洛梅奧(Bartolomeo Bon,1438—1442)的作品。

圖2.2 公爵宮——正門
穿過這座宏偉的大門,我們進到了一個很大的后院,背景則襯托著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
從后院(圖2.3)可以沿著一個宏偉的大理石樓梯上到二樓,這個樓梯是建筑師里佐(Antonio Rizzo,1430—1499)的作品,被稱為巨人樓梯(Giants' Staricase|Scala dei Giganti)(圖2.4)。它旁邊裝飾的兩個大的大理石雕像分別是古代神話眾神中的火星(戰神)和海王星(海神),是圣索維諾(1486—1570)的作品。

圖2.3 公爵宮——后院

圖2.4 公爵宮——巨人樓梯在公爵宮的后院
二樓還有另一個較宏偉的樓梯,用黃金裝飾,因此被稱為黃金樓梯(Golden Staircase|Scala d'Oro),也是由著名建筑師圣索維諾設計的,它可以把參觀者帶到一樓和三樓(圖2.5)。

圖2.5 公爵宮--內部
公爵的官邸就位于三樓貴族層,包括八間起居室,即斯卡拉蒂大廳(Scarlatti Hall|Sala degli Scarlatti),斯夸爾斯大廳(Squires Hall|Sala degli Scudieri),希爾茲大廳(Shield's Hall|Sala dello Scudo),格里馬尼大廳(Grimani Hall|Sala Grimani),里佐堂(Erizzo Hall|Sala Erizzo),留利大廳(Priuli Hall|Sala Priuli),肖像館(Portrait's Hall|Sala dei Ritratti)和角落大廳(Corner Hall|Sala Corner)以及當時威尼斯共和國政府的會議大廳——大議會廳(Greater Council's Hall|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秘密投票廳(Ballot's Hall|Sala dello Scrutinio)和其他司法行政辦公室。
大議會廳建于1577年,面積非常大:長53米,寬25米,高12米,是公爵宮里最大的房間。這間會議廳召開大參議會議,比如統治國家的貴族家庭代表團成員會議(1000~2000名)。房間北面的墻上是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的一幅巨大的畫作,主題是“最后的審判”(1588—1592),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畫之一。這幅畫下面是公爵的寶座,對面有大參議會其他成員的席位。
三樓最重要的房間是參議院大廳,它是共和國政府所在地(圖2.6)。

圖2.6 公爵宮——參議院大廳
進入參議院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龐大莊嚴的空間,四周是華麗的鍍金鏡架。在這個房間里有兩個大時鐘:其中一個上面繪制了星座符號。有趣的是,時鐘是逆時針運動的!
公爵宮里還有一座用灰色的石頭建造的橋,非常有名,那就是嘆息橋,穿過這座橋我們能進入監獄(在橫跨運河的對面建筑物里)(圖2.7),它是17世紀的建筑家安東尼奧·康廷(Antonio Contin)應公爵彼得·格里馬尼(Pietro Grimani)的要求建造的。這座造型浪漫的橋卻蘊含著多少悲戚的歷史故事!透過橋上狹窄的大理石雕縫隙,海上自由飛翔的海鳥清晰可見;而這座橋是犯人被帶到地牢、遠離自由的必經之路,由此不難想象犯人的聲聲“嘆息”!這座建筑常被稱作“I Piombi”,意思是“鉛”,得名監獄上面覆蓋的厚重鉛板。

圖2.7 嘆息橋
St. Mark's Library Biblioteca Marciana
圣馬可圖書館
在公爵宮前面靠近圣馬可鐘樓的地方,有一個兩層樓的建筑,外形非常壯麗但是常常被人忽略。這是一個很容易消磨時間的地方,它就是圣馬可圖書館(圖2.8、圖2.9、圖2.10),由建筑師圣索維諾設計建造。

圖2.8 大殿

圖2.9 圣馬可圖書館——大殿入口

圖2.10 圣馬可圖書館——立面
威尼斯共和國給圣馬可圖書館捐贈了許多珍貴的圣書、古代典籍手抄本和裝飾抄本(有482本希臘文、246本拉丁文抄本)。1603年威尼斯共和國頒布了一項命令,其境內印刷的每本書都要在這間圖書館里保存一份副本。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是歐洲第一部打印機的誕生地,阿爾多?馬努齊奧(Aldo Manunzio)創立了阿爾丁出版社,發明了意大利斜體。

圖2.11 圣馬可小廣場
The Little St. Mark's Square Piazzetta di San Marco
圣馬可小廣場
圣馬可小廣場位于公爵宮和圣馬可圖書館的拱廊之間,面對圣馬可盆地(St. Mark's Basin|Bacino di San Marco)。圖書館的末端曾經是造幣廠(Mint|Zecca)所在地,在這里生產的“zecchini”銀幣,是威尼斯的通用貨幣。
面對圣馬可盆地,高聳著兩個宏偉的花崗巖石柱,石柱上的雕像代表兩個“共和國的保護者”,一個是圣馬可“翼獅”(靠近公爵宮),另一個是圣西奧多(St. Theodore)的雕像,靠近造幣廠。圣西奧多是在圣馬可之前的這個城市的守護神,他手拿長槍和已經被他殺死的代表龍的鱷魚。這座雕像是一個復制品,原件保存在公爵宮里。兩個柱子是1268年建起來的,柱子間是對犯人進行公開處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