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力:如何清晰預見成功軌跡
- (日)齋藤孝
- 2717字
- 2019-01-04 23:07:30
4 POPEYE表明規劃力要留有空白
先投石問路再采取行動的規劃力
從《論證構成“POPEYE”的時代》一書中,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規劃模式。日本“雜志屋”發行的POPEYE在20世紀70—80年代是風靡一時的受年輕人喜愛的雜志。而《論證構成“POPEYE”的時代》所寫的就是它的黃金時期,也就是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初期,雜志出版業最興盛時的POP-EYE。
現在,從事雜志行業的夢想已經完全被經濟上的夢想所取代,做完市場調研之后再發行雜志已經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但POPEYE創刊的時候,即使做過市場調研,也沒有所謂的“POPEYE族”存在。因為就是這本雜志創造出了“POPEYE族”。
如果進行市場調研,起步一定會推遲。執行規劃不力的地方就是在真正開始工作之前,花了太多時間在事前的調查上。花費太多時間在不重要的程序上,許多事情就必須延后進行。即使是進行調查,由于調查本身并無基準,所以調查完之后就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進行。
與其如此,不如依照整體狀況,用直覺判斷,先投石問路,看反應如何再采取行動。也許先嘗試才是執行規劃的正確做法。從嘗試中積累經驗知識,以后投入較多預算進行挑戰時,風險也比較小。
《論證構成“POPEYE”的時代》中所寫的正是創辦雜志的精粹,即先投石試探。在與自由編輯寺崎央的訪談中,有以下的內容:
采訪者 ……在國外的采訪看起來好像特別細致用心。
寺 崎 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只是盡量搜集信息,并沒有深入探討。總而言之,就是在短時間內匆忙地采訪,搜集許多沒看過的東西或事情,例如《啊,是希拉里的鞋店》等等。其實應該花半天時間仔細采訪的地方,我們只花一兩個小時,拍照、拿取資料,然后就趕往下一個點了。
采訪者 ……聽松山猛先生說,你們在國外采訪,一天下來大概走了8個小時。
寺 崎 一到國外,我們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用照片拍下來,不管用或不用。……如果不是POPEYE,而是為別的雜志工作,要到國外采訪的話,攝影師和編輯的工作速度是不會這么快的。節奏就像是今天采訪完這家店和那家店,工作就可以結束了。但我覺得這樣太浪費時間了,如果還有時間,應該再到下一個采訪地點。因為不知道以后會如何,所以才想先把所有的東西都拍下來。但是他們只做事先計劃好的工作。
采訪者 ……就是不做徒勞無功的事。
寺 崎 對。我不喜歡那樣。我覺得時間寶貴,應該盡量多拍些照片備用比較好。
一到國外,反正就先把所有的東西都拍回來。有的人很有效率,會在去之前先決定要拍攝的東西,但是卻不當場決定要用或不用。也許本來是并無新趣的東西,但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有可能做成有趣的報道。就因為要保留這種可能性,寺崎他們在工作上總是活力充沛。
不做白費力氣的工作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這些人卻敢于做這種事。從規劃方面來看,這種做法表面上雜亂無章,但如果把它想成是去完以后不會再去的國外,因而搜集了所有的點子,這也算是一種規劃吧。
這本《論證構成“POPEYE”的時代》里有幾個有趣的啟發。例如他們在編輯版面時會特別注意讀者目光的移動,從而進行版面規劃。以下是與美術指導新谷雅弘先生的訪談。
采訪者 ……POPEYE的設計讓版面看起來比較大。
新 谷 為了讓讀者能夠快速瀏覽,特別用了些心思,所以版面看起來可能比較大。當用了大照片,就要想到下一個、下下個要如何編排。就像我常說的“清水流動”一般,要做出一個流向,讓這水流到下一頁去。因此,要如何跨越到下一頁呢?過去我們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就是絕對不要切斷視線,而現在的人們對這毫不在乎。但是對雜志制作來說,眼睛的引導性是最重要的。如果看起來讓人覺得斷斷續續的,就會給人以雜志比較狹窄的印象。
如果有目光移動流暢這么一個基準,就能決定版面設計的規劃方式。POPEYE是以人體工學的生理快感為基準設計的,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容易閱讀。
此外,他們也不使用版型固定的初版紙。雖然他們有初版紙,但這會使版面變得無趣,所以沒有人使用。如同繪畫一般,他們將所有的構思展現在白紙上,表現出自由的感覺。這是相當大膽的編輯方式。
留出空間,確定空間的范圍
該書中也提到有關會議的事。基本上多數POPEYE的員工都討厭開會,據說他們聚在一起提出想法的地方,不在會議室而是咖啡廳。有效地利用咖啡廳也是規劃的手段之一。在公司的會議室做好準備開會時,氣氛總是變得僵硬,大家提出來的意見多于點子。如果是在咖啡廳之類的地方,氣氛輕松,腦中想到什么便可以輕松地說出口。在咖啡廳,時間空間上都不會被切割,所以是個工作時可以用到的場所。
有趣的是,聽說POPEYE的編輯要自己采訪、自己寫稿。意思是說,POPEYE的采訪工作必須由編輯自己開車、安排協調和寫稿。現在的采訪工作除了編輯之外,還會有記者同行寫稿,但是當時這個雜志的編輯是要兼做寫手、司機以及協調人員。提出企劃的人要自己采訪,甚至寫稿。正因為當時是這樣的時代,所以雜志才顯得特別有活力。
即使是有效率的工作分配,也并不一定會有好的成果。做企劃的人最了解整個主題內容,而采訪的人最了解事情的狀況。正因為不會細分負責的部分,而是將整個空間交給一個人去發揮,所以POPEYE嘗試過許多新的挑戰。
此外,同樣由“雜志屋”所發行的BRUTUS,在創刊2號的封面上刊出了在街上拾獲的相冊的照片。聽說編輯撿來的相冊里的照片相當有震撼力,所以就按原樣刊登在了封面上,并在一旁注明“對照片有印象的人請與本刊聯系”。這是個有趣的嘗試。基本上只要雜志的概念和處理方式確定了,便可對想法進行自由發揮。偶然的意外也會獲得重視。
說到規劃,希望大家不要誤解的是:規劃不是只按事先決定好的路子走,并且除掉了意外帶來的能量。POPEYE不但會做好事先決定的步驟,而且時間剩余就盡量多拍下其他地方,因此才會有新奇的意外,在不經意之間產生全新的創意。POPEYE是會給意外留出空間、作風大膽的雜志。留下創意和意外的空間,是進行規劃的訣竅。
有兩個方法可以做到。一個是預留空間。在進行規劃的時候,不要塞滿所有的步驟,而是要大膽地留下空間。在足球運動中,這也是重要的概念。故意空出無人的空間,利用闖進這個空間的速度將球帶向球門。在規劃中留下空間的概念也和這個情況相近,因為有空間,所以可以自由發揮。卡拉OK也是一樣,將歌唱的部分拿掉留下空白,普通人就可以融入音樂隨心歡唱了。
只是要知道空白的部分在哪里,刻意留下空間來做好規劃。以足球來說,是由前鋒來帶領后衛行動,借此空出空間,使隊員得以跑進。這就是刻意留出空間的用意。
第二個方法是要確定空間的范圍。以寫文章來說,如果知道“要寫幾張”“期限是什么時候”,就呈現出一個空間,再由此推算思考要寫出什么樣的文章。如果沒有初步構想,作家是很難寫出東西的。
如果事先知道照片大小、會占幾行空間,就能配合留下的空間寫出文章。但如果只說隨便寫一些,因為對適當內容的選擇和分配會隨著空間大小而有所不同,文章也會寫得不順暢。在進行規劃時,不要把每個步驟都擠得滿滿的,而是要留出空間,決定好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