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陰陽和五行

一、用理科生的思維學習陰陽

總之,不學習陰陽,不知道五行,就絕對學不好中醫。當然,我們也不必學透陰陽和五行,那屬于《周易》的范疇,確實很難學。我們只要大概知道一下陰陽和五行的概念,并知道它們在中醫里的應用就好。好了,前戲就到這里,下面我們進入正題吧。


陰陽學說不是中醫里的概念,而是古代的一種哲學理論。古人通過陰陽來解釋宇宙萬物萬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用來解釋和認識這個世界?!端貑枴?“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陰陽如果可以解釋這個世界,那么肯定可以解釋我們的人體,包括所有的生命活動和疾病。在人體,只有陰陽相協調,我們的身體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才能正常發揮作用,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其中,“平”和“秘”的意思都是平衡。如果陰陽不協調,我們的身體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人體之氣,以功能不同可以分為陰氣和陽氣。陰氣主涼潤、寧靜、抑制、沉降。陽氣主溫煦、推動、興奮、升發。這二者既對立又統一,互根互用,消長轉化。

那中醫呢?中醫更是哲學。中、西醫最大的區別,就是中醫是哲學,西醫是科學,兩個是不同的體系。所以中醫沒法用科學解釋,陰陽的英文就只能是yin、yang!

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臟腑形體、經絡系統,無論是生命活動的整體還是各個部分,皆可用陰陽概括說明。

因此,陰陽學說是中醫辨證里的扛把子,不辨清陰陽,就無法準確辨證。


下面簡單地說一下陰陽在中醫辨證里的應用。


首先,病邪可以分為陰、陽兩大類。一般來說,大氣中的六淫(風、火、暑、濕、燥、寒)為陽邪。而飲食不當、情志失調為陰邪。但六淫中又分陰陽,風、火、暑、燥為陽邪;濕、寒為陰邪。陽邪易防,陰邪難擋。在常見病中,但凡是陽邪致病的,都好治。而陰邪致病的,就很難痊愈。


身體是非常智慧的,當陽邪入侵的時候,陰氣就會奮起斗爭,所以陽邪會損耗我們的陰氣。反之,當陰邪入侵時,陽氣就會頑強抵抗,陰邪會損傷我們的陽氣。一旦陰陽失調,我們就會生病,然后出現陰陽偏盛、陰陽偏虛或者陰陽互損的情況。


(一)陰陽偏盛

即陰偏盛、陽偏盛。指陰、陽任何一方高于了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

來來來,上個圖幫助大家理解一下。

本來呢,陰陽的水平假設是這樣的:

然后陰邪侵入,就出現了陰盛的情況。

如果是陽邪侵入了呢,就有陽盛的情況。

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當外邪入侵時,由于同氣相應,就會出現陰偏盛或者陽偏盛的情況。也就是陰邪歸于陰,而陽邪歸于陽。


陰盛則寒。陰偏盛,則會出現面白形寒、脘腹冷痛、瀉下清稀,舌質淡紅苔白,脈沉實或者沉緊等實寒證的表現。


陽盛則熱。陽偏盛,則會出現高熱、煩躁、面赤、脈數等實熱證的表現。

由于陽邪耗陰,陰邪耗陽,當我們身體在對抗陰陽偏盛的狀態時,正常的陰氣或者陽氣一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耗,所以真正出現的病理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因此我們治病的時候,才常常會在清熱時滋陰,在除寒時溫陽——就是為了補充那部分被消耗掉的正常的陰陽。

(二)陰陽偏虛

即陰虛、陽虛,指陰、陽中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

陽代表溫暖,當陽虛時,身體就會出現很多寒證,表現為陰偏盛的假象。

癥見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神疲蜷臥、自汗、脈微等虛寒證。

陰代表涼潤,當陰虛時,身體就會出現很多熱證,表現為陽偏盛的假象。

癥見低熱、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虛熱證。

可以從兩大方面來判斷虛實。一是脈。一般來說,實證時,脈比較洪大有力;虛證時脈比較細弱無力。二是病程。起病急、發展快的,多為實證。病程時間長、發展緩慢的,多為虛證。

當然,在很多情況下,疾病是虛實夾雜的,或者標為實、本為虛。這就需要我們仔細辨證了。我們可以根據癥狀和脈搏的變化來進行判斷。為什么說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就是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平時的身體情況,遇到病證時,能很容易判斷出虛實——這也是為什么現在醫院醫療效果不盡如人意,醫生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是很難全面掌握你身體情況的,因此也很難準確地辨證用藥。

(三)陰陽互損

陰陽互根互用。當陰或陽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陰陽互損,導致陰陽皆虛的情況。

因為陰陽相生,陰虛時間久了,生陽的能力就會變弱,導致陽也低于了正常水平。同樣,陽虛時間久了,生陰的能力也會變弱,導致陰也低于了正常水平。兩個都低了,就是我們常說的陰陽皆虛。陰陽皆虛會表現為身體整體功能下降,陰虛和陽虛的癥狀都有一點兒,整個機體水平處在比較低的階段。

二、不懂五行,真的不行

五行學說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等規律,并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及其相互關系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

五行學說作為一種思維方法用于中醫學,可以解釋很多局部與整體、局部與局部、體表與臟腑之間的各種復雜關系,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先來簡單地說一下五行的概念吧。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及其運動變化。它們之間的關系,既相生也相克:每一行都可被另一行滋生,但同時也被其他行所克制。用下圖表示可以非常明確:

(圖來源于《中醫基礎理論》)

歸納一下,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吧摇闭邽槟?,“我生”者為子。比如木生火,木為火之母;火生土,土為火之子。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翱宋摇睘椤八粍佟? “我克”為“所勝”。比如木克土,木為土所不勝;土克水,水為土所勝。

五行既相生,又為何要相克?是因為它們五個之間,必須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五行中有一行亢盛時,就必須有另一行克制它,才能防止它過盛為害。只有維持這種平衡,身體的臟腑才能協調運行,而不出現病理狀況。但是由于五行之間有母子關系,所以包含著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的情況。


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生病了,連累了子行,導致子行也出現病證。子病及母,指五行中某一行生病了,影響到了母行,導致母行也出現了異常。母子連心,不管誰病了,都會影響到另一行。因此在臨床診斷的時候,我們要整體辨證,不能因為某個臟腑出現癥狀,就只盯著這個臟腑治療,說不定是它的子行或者母行先病,牽連了它。在治療時,要一并論治。


來用一個圖來說下季節和五臟對應的五行吧。了解這個非常有用,后面我們學到五臟方面的知識時,很多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

四時五臟理論體系(圖來源于《中醫基礎理論》)

長夏,一般是指立秋前的那18天。但其實每個季節最后的18天都是長夏,《素問·太陰陽明論》:“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于時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定区| 保定市| 佛教| 永修县| 米脂县| 临汾市| 桐庐县| 漳平市| 韶关市| 长葛市| 开封市| 萍乡市| 乐业县| 建宁县| 黄山市| 集安市| 五家渠市| 沂水县| 九台市| 太谷县| 宜兰县| 柳江县| 河西区| 吉首市| 常熟市| 绿春县| 含山县| 扎囊县| 遂昌县| 扎囊县| 绥中县| 巫山县| 天全县| 佛教| 克什克腾旗| 西吉县| 穆棱市| 桐城市| 天长市| 辉南县|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