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找借口,明天找工作
- 陶永進
- 1842字
- 2019-01-05 01:28:10
挑戰就是機會,突破就是成長
我們往往愛徘徊在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這樣雖然無驚無險,但人生很多時候,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無法突破自己,止步不前,活得無精打采。
陳秦出生于一個廚師世家。他父親在廣州一家知名酒店工作了四十多年。陳秦18歲時就開始跟著父親學廚。廚師工作累又不賺錢。陳秦一直有一個心愿,希望有天可以開一間自己的餐館。但每當這種想法冒出來時,他就會馬上跳起來說:“快醒醒吧,父親廚藝那么好,還是廚師而已,老老實實地干活才是最重要的。”在潛意識里,陳秦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一個當廚師的料。
每次看到別人的餐館生意興隆、賓客滿門的時候,陳秦總是感慨如果自己那時膽子大一點兒,心一橫把餐館開了,也許現在生意比別人的還要好。可是,陳秦終究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他一輩子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勤奮又吃苦,可是掙的錢卻只夠養活一家老小,也始終沒有實現自己的心愿。
我經常聽到這樣一些說辭:“人家天生就是好材料,咱哪里比得上!”“我能有什么出息,混口飯吃唄!”……殊不知,這種缺少自我挑戰、自我突破的想法,是一種安于現狀、不求上進的借口,會束縛一個人的意識和能力,使自己無限的潛能化為有限的成就,再過十年也是停留在原地,無法前進。
事實上,我們不止是自我設限,同時我們還活在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中。經常有人會告訴我們:“你就那樣了。”這些聲音可能源于我們的上司、父母、師長的諄諄告誡,也可能是我們比較親近的同學、朋友。雖然他們并沒有惡意,說的也可能是實情,甚至可能是善意,但我們一定不要被他們的評價限制住。
人生有多大的成功,我們誰也不知道,誰也不能提早下結論。不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往往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正如莎士比亞劇本里的一句臺詞:“親愛的布魯圖,其實真正該責備的并非宿命,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決定了我們只會是微不足道的人。”
如果你不再找借口,而是愿意做出新的嘗試,那么你將會發現:看似高難度的挑戰,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更重要的,當你突破自己的時候,或許會出現讓人雀躍的奇跡。
一天,一位年輕人來到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應聘。這是一個僅有24歲的年輕人。面試的人很直接地回復他:“目前我們公司只有一個空缺的職位。但是,這個職位太重要了,競爭也很激烈。你是新手很難應付。所以不好意思……”但是,年輕人很堅定地回答:“不管工作多么復雜或棘手,我都可以勝任。說實話,我將來要成為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不信的話,你等著看吧……”
“什么?你想當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面試官覺得不可思議,心想:“這個年輕人太自不量力了吧?我在這家公司待了好幾年了,也不曾有過這么大膽的設想。”但看著年輕人自信的笑容,面試官決定給他一個試用機會。如果他真的很有能力,那么就正式聘用。如果他只是吹牛的話,就當給他一個教訓。
年輕人踏進通用公司大門后,就以董事長的作風來要求自己。例如,他總是每天第一個到公司,最后一個離開公司,工作上比別人都更加的積極努力,不怕苦,不怕累。而且他的確表現出了不可思議的能力,領導交給他一項任務:對國外子公司情況進行評估。他提供的報告長達100多頁,條理清楚,資料詳實,比他的上司做得都好。接下來,他被正式聘用了。他覺得自己離董事長的位置更近了,于是更加賣力地工作。32年之后,這個名叫羅杰·史密斯的年輕人真的成為通用公司的董事長。
在很多人看來,羅杰·史密斯年輕時說的那一番話,簡直就像癡人說夢,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一個剛來面試的人,竟然宣揚要做公司的董事長,這怎么可能?可事實上呢?羅杰·史密斯做到了。因為他從內心深處就不甘于平庸。他敢于挑戰和突破自己,這正是個人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如果你總在不斷地拒絕同一個挑戰,那么你就不會再進步。同樣,如果你不再挑戰你的生活,你便不會再增長能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堅信一句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地挑戰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站穩腳跟,更好地生存下去,發展下去,否則隨時可能被淘汰。
挑戰就是機會,突破就是成長。所以,從現在開始拋開那些借口,把眼光放高一點,不斷地挑戰自己,讓自己的力量強大,強大,再強大,讓自己的能力向外延伸,延伸,再延伸。相信那時候,你走到哪里都不會有人拒之門外。
小結:
如果你現在感到恐慌、焦慮、擔憂,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養自己的野心。別把野心想得太壞,它是一種最有創造性的興奮劑。只要你的野心是恰當的,合理的,不損害他人利益的,那么你就應該善待它,利用它。渴望什么就去追求什么,激發內心的無窮潛力,相信你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