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找借口,明天找工作
- 陶永進
- 2955字
- 2019-01-05 01:28:11
打算要長遠,定位要長期,成功要長久
前段時間,劉寧向我哭訴找工作四處碰壁的無奈。原來劉寧是某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畢業幾個月了都沒有找到工作。他網上投了不少簡歷,現場招聘會也跑了不下十次,雖然得到很多的面試機會,但總沒有被錄用。總結自己求職失敗的原因,劉寧說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自己運氣不夠好。
當我問及劉寧的求職意愿時,他說自己重點關注的是國企和高校,但這些單位入職后需從最底層做起,收入也并不理想。
“很多人都是從最底層做起的。”我說道。
“可是據我了解,這些單位的實習期一般是一年,實習的月薪最多才三四千元。”劉寧解釋道,“七千元是我的底線。十幾年寒窗苦讀,我不想把自己賤賣了,難道我非要再去讀一個博士才行?”
……
劉寧這樣的困擾不是個例。怎么挑選工作?如何為自己的事業定位?這是剛面臨工作的青年人都要面對的困擾,其中不少求職者過于計較薪酬待遇,總認為薪水低是求職失敗的重要原因。殊不知,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會讓很多用人單位反感,而且對于個人職業發展毫無益處。
我曾做過一段時間的人力資源工作。我的工作體會和經驗是,一個好的公司并不是馬上利用員工,而是利用善于創造長遠利益的員工。這也就要求求職者在找工作的時候,不要過分注重短暫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個人的長遠發展、職業的發展前景,要學會為自己的事業做長遠的定位。
一個人對于自己職場的目標定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高度。
在這里,分享給大家一則經典故事:
三個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做什么。
第一個工人頭都沒有抬一下,有氣無力地回答:“沒看到嗎?我在砌墻。”
第二個工人抬頭看了一下那人,嚴肅地說道:“我在建一座大樓。”
緊接著第三個工人搭話了,他面帶微笑:“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同樣一份工作,三種截然不同的回答,結果自然也不相同。十年以后,第一個工人仍然是一名普通的砌磚工人,他的收入只能維持養家糊口。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雖然有所成就,但終究難成大器。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
砌墻是一件非常乏味的工作,就如同我們的工作中很多乏味的程序一樣。只是我們對這一工作背后的價值和遠景如何看待,決定了我們采取怎樣的行動和獲得怎樣的結果。當你對自己的職場定位較高,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時,你就會以這個目標所要求達到的水平來要求自己。這個目標就是你心中的燈塔,在前方牽引著你,引導你不斷地向它靠近。
捫心自問,你現在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如果你認為自己只能勝任一個普通職員的工作,打算在一個崗位上抱著過一日算一日的想法,你通常會以一個普通職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而你的整個職業生涯或許終究就是一個普通職員。如果你認為你的目標是5年后成為公司的項目經理,那么日常做事時你則會以一個項目經理所具有的品質要求自己,多做項目,多思考,多總結,不斷豐富經驗。有了這個目標定位,你奮斗起來會更加有動力,方向更加明確,如此你將獲得巨大的進步。
事實上,一份好的工作必須能夠兼顧眼前的和長遠的利益,必須能夠幫助你實現自己的遠景目標。所以,選擇工作的時候不能抱著暫時養活自己的心態,也不能說今天干的不是自己的事業,也不是職業,打算一定要長遠,定位一定要長期。要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學到東西,這樣才能將自己的職場人生變成一段逐級向上的階梯。
小M和小P是發小,年齡一般大,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念的都是同一所學校。不同的是,大學畢業后小M覺得上海高消費,高房價,競爭太激烈,生活壓力大,再怎么拼搏也難以混出一片天,不到一年就回到了老家。小P則覺得大城市發展好,有前途,選擇留在了上海。
回到老家后,小M經親朋好友介紹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整天坐在寬大明亮的辦公室里,不用風吹雨淋,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娛樂、交友、吃喝等。一開始他還覺得怡然自樂。可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三年,小M就開始整天抱怨著自己的工作,賺錢少,升職機會小,發展難,抱怨著老家經濟差,抱怨著自己混得不好等。有人問小M有沒有想過換一種生活,小M點點頭又搖搖頭:“想啊,可是我已經缺少了拼搏的狀態。再說,這里也不像大城市,滋生不了拼搏的那種氛圍。”
小P在上海的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雖然一開始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收入增加一直趕不上GDP,但他認為大城市的發展平臺更高,資源更多,教育水平普遍較高,趁年輕要在大城市發展學習,將來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有時為了保證一場活動的順利開展,小P連續幾個月通宵達旦。雖然工作挺累,但他的能力、見識和經驗與日俱增。幾年時間他的職位已經從活動執行,到執行主管,再到活動總監。“在這里,我雖然不是最優秀的人,不能百分百保證自己可以收獲最好的人生,但是只要我一直努力,一直上進,我相信自己絕對能把有一萬種可能的人生拓展成為一千萬種。”
多年前,哈佛大學做過一個長達25年有關人與目標的研究。這項研究發現: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成了社會精英;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標,生活在社會中上層;60%的人目標模糊,生活在中下層;27%無目標的人則抱怨社會。由此可見,職場中的打算越長遠,定位越長期,成功往往就會更長久。
人人都向往職場上的成功,更有不少人企盼一舉成名,一夜暴富。然而這就像造一所房子,只追求房子的高度,卻不努力把地基夯實,房子怎么可能蓋好呢?到了一定高度必會轟然倒塌。所以,對于一個眼光長遠的人來說,從本質上講,成功其實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個人成長了多少,是堅持不懈地追求進步,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潛力,做越來越強大的自己,使自身價值越來越大。
如果你不相信,不妨再來看一個故事:
美姍身材瘦小,貌不驚人,而且只有大專文化水平,卻有幸在一家較有名氣的外資企業任文員。剛進公司那段日子是最難熬的,老板只把美姍當成一個只會干雜事的小職員,不停地分派一些零七八碎的事情讓她做,從來沒有表揚過她。美姍自知自己學歷低、經驗少,但她并沒以此為借口敷衍工作,寬慰自己。她除了把工作做好外,還不斷地學習,只要有空就認真翻閱、琢磨自己所能見到的各種文件。她堅定地相信:“只要我每天多學習一項業務,有一點兒進步就是勝利。”
一年后,美姍對公司的業務可以說了如指掌。這為她接下來的工作做好了堅實的準備。美姍的自信和專業,讓老板刮目相看,不久就提拔她做了秘書,負責公司的日常事務。秘書工作需要協調各部門的資源,幫助老板處理很多的問題,還有很多事情要學。這一切都是她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怎么辦?于是,美姍又報考了秘書職業培訓班,風雨不誤。她每天都會鼓勵自己:“今天我又學到了新知識,我是好樣的,我會越來越棒的。”老板不但完全肯定了美姍的工作能力,而且有時還愿意聽從于她的“發號施令”。
“放長線釣大魚。”“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都告誡我們不要只顧眼前而忽視長遠。及早制定一份長遠的職業規劃,時間在十年左右比較適宜。這是一個大方向,也是一個大目標。要放眼未來,而不是眼前。當你站得高的時候才能看得遠,你會堅定地朝著那個最吸引你的方向努力。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當你真正獲得成長了,成功也就來到了。
小結:
男怕投錯行,女怕嫁錯郎。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在很多方面會塑造你的人生模式。我的建議是,按照你自己所想的人生方式選擇自己的職業目標,再根據自己的職業設計,選擇通過第一份工作進入社會的方式。只要方向對了,起點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