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老化態度:現狀與干預
- 李潔
- 1222字
- 2019-01-04 19:52:41
三 研究思路與內容
(一)研究思路
本書的理論基礎是老化態度理論。老化態度理論不僅貫穿于整個文獻綜述,而且貫穿于整個訪談研究與問卷調查研究。在整個調查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運用社會統計軟件對問卷進行分析,以研究者自己為工具對文本進行解讀,以及最后成文形成研究結論并提出具體的建議,都要以老化態度理論為基礎。具體思路如下。
第一,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搜集、梳理和總結,厘清老化態度相關概念與內涵結構并確定本研究框架。
第二,依據老化態度的內涵結構設計訪談提綱,對15~30名上海某公立高等學校非醫學專業四年制在讀大學生分階段進行深度訪談,了解他們的個人背景(學校、城市、年齡、年級、專業、性別、戶籍、生源地、是否獨生/學干、健康狀況、家庭經濟、成長環境、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健康狀況等)與老化態度等真實情況,并深度解讀訪談轉錄文本,考察他們老化態度的影響因素。
第三,在訪談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研究假設,結合已有研究量表編制大學生老化態度問卷,在全國(大致覆蓋華東、華中、華北、華南、西南、西北六大區域)普通高等學校的四年制在讀大學生(簡稱“本科生”)進行老化態度數據搜集,然后運用社會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呈現不同背景大學生老化態度現狀特點及影響因素并驗證假設。
第四,綜合訪談研究與問卷研究,并結合理論研究探索大學生老化態度與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提出若干有效干預大學生積極老化態度形成的教育策略(如圖0-1所示)。

圖0-1 研究思路
(二)研究內容
為實現本書目標,研究者將運用問卷與訪談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著力完成如下五方面的研究內容。
第一,解析大學生老化態度的內涵與心理結構。首先運用文獻法對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有關態度、老化態度等的研究進行梳理,然后依據本書的研究目的從社會心理視角對大學生老化態度心理結構進行探索,為本書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了解大學生老化態度的整體現狀。在描述大學生老化態度總體現狀的同時,從老化態度結構的三個層面(老化認知、老化情緒與老化應對)具體解析大學生老化態度的狀況。
第三,考察不同背景大學生老化態度的差異。主要從個人、學校、家庭和社會四個層面多個維度來考察。其中,個人層面背景包括八個——性別/年齡/是否獨生子女/戀愛狀況/健康狀況、忘年交/養老院義工經歷、老化教育需求;家庭層面背景有十九個——家庭經濟、成長環境、父母年齡/文化程度/健康狀況/職業/宗教信仰、祖輩年齡/居住地/經濟狀況/退休前職業、父母與祖輩關系/祖孫關系/親子關系/最喜歡誰;學校層面背景有三個——專業/是否學生干部/老化教育經歷;社會層面背景有兩個——地區、戶籍。
第四,挖掘大學生老化態度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上述四個層面的背景因素對大學生老化態度的影響強度與向度,以及大學生老化態度內部結構因素交互影響的規律。
第五,探討大學生積極老化態度形成的若干干預策略。針對大學生老化態度的內外影響因素,從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四個層面來探討大學生積極老化態度形成的干預策略。